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稀土行业市场分析1.稀土——工业维生素1.1.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总称。按元素原子量及物理化学性质,分为轻、中、重稀土元素,前5种元素为轻稀土,其余为中重稀土。稀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1.2.资源类型丰富稀土资源类型较多。稀土矿物种类丰富,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离子型矿、磷钇矿、褐钇铌矿等,稀土元素较全。通常经过酸溶、稀土萃取分离、沉淀和灼烧4个环节形成稀土氧化物。(1)酸溶:用盐酸将稀土矿产品溶解反应,生产混合稀土氯化物料液。(2)稀土萃取分离:根据不同稀土离子与萃取剂络合性能的差异,将混合稀土化合物逐级萃取分离,生成单一稀土氯化物。萃取分离为稀土冶炼分离的核心生产环节。(3)沉淀:将萃取分离生成的单一稀土氯化物用草酸或纯碱等沉淀剂,反应生产单一稀土草酸盐沉淀物。(4)灼烧:将单一稀土草酸盐沉淀物经高温灼烧生成单一稀土氧化物。1.3.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能源等领域稀土元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其中重稀土产量小,全球产地集中在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用途广泛,单位用量较低,但价值较高。镨、钕、镝、铽作为钕铁硼的主要原料,紧密绑定下游稀土磁材和新能源需求,是当前受关注度最高,也是最具价值的4种元素。2.价格复盘:供给受政策驱动,供给稳定后需求主导价格2.1.稀土格局及政策演变第一阶段:格局重塑(1980年-上世纪90年代)。稀土矿采选领域早期主要由美国占主导地位。1980年以来,美国修改部分法规以严格管控提炼稀土的含钍类矿,致使当地稀土产品的市场竞争者大幅减少;在该背景下,我国稀土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稀土价格不断下降使外国稀土企业承受不住价格下滑而纷纷倒闭,我国稀土采选产业迅速占领国际市场。第二阶段:非法开采(上世纪90年代-2006年)。我国稀土有“南赣州、北包头”之说,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稀土非法开采和恶意压低价格竞争,带来环境破坏、资源流失等影响。第三阶段:监管介入(2006年-2011年)。2006年起,我国为防止过度开采而开始实行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制度,国内稀土资源开发活动逐步得到规范,但乱象仍屡禁不止。在此背景下,中国意识到了“以资源换外汇”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推出了更严格的出口数量管理、开采和生产总量控制政策。第四阶段:监管增强(2011年-至今)。201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了“国家实施稀土战略储备”的正式意见,坚持控制稀土总量和优化存量。2015年中国稀土产量依然占全球的接近81%。2017年2月中国商务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稀土交易必须使用专门的发票,并标明稀土产品来源,为稀土“打黑”提供了信息工具。2019年由工信部牵头并形成了“5+1”南北六大稀土企业的格局,每年由政府统一分配稀土矿供给指标,供给监管增强。2.2.供给扰动偏多,供给稳定后需求主导价格供给扰动偏多。2011年、2017年、2021年稀土涨价均由供给端变化导致。供给扰动一(2011年-2012年):中国出口配额减少,稀土价格大幅上涨;下游企业开发替代品,国外企业加快建设,价格回落。2005-2010年,我国稀土出口配额由6.56万吨减少至3.03万吨,下降了53.8%,我国稀土出口量的大幅减少引起了全球市场恐慌,推动稀土价格上涨。相比2010年,2011年的中国稀土金属及合金产品的出口均价上涨了5.53倍,稀土化合物的出口均价增加了5.68倍。与此同时,稀土全球多元化供应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一方面,下游产业积极开发替代产品,减少稀土用量,缓解价格和供应矛盾。另一方面,国外企业加快恢复和建设稀土矿山及冶炼分离产业,美国钼公司、澳大利亚莱纳斯、南非边远公司、加拿大、印度等均在大力开发稀土资源。此外,国外稀土应用巨头受供应不稳定因素影响,积极在境外开拓战略供应渠道。日本与印度、哈萨克斯坦、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国达成稀土进口的初步协议,以降低对中国稀土市场的依赖和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世界稀土市场将由单一向多边供应格局发展,稀土价格逐渐回落。供给扰动二(2017年):2017年国家打黑力度的推进,使得“黑”稀土和合法稀土界限分明,也进一步扼制了稀土的供应市场。2016年12月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出通知称,为进一步规范稀土市场秩序,打击稀土非法开采、生产、交易行为,经商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决定在前期整顿工作基础上,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全国开展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此外,2017年共进行了三次稀土收储,收储价格逐步提高,微幅溢价,稀土价格走高,下半年稀土价格随着收储预期的放缓而回落。供给扰动三(2021年-2023年):疫情影响下,缅甸进口稀土大幅缩减,叠加需求增加,稀土价格一路上行;而随着口岸放开,进口量恢复,稀土价格回落。2022年,贸易通关受阻,而缅甸政局的不稳定、环保人士的活动同样影响了生产贸易。2022年12月,中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缅甸对中国的月度出口量大幅增长,至今年6月贸易量保持高位。海关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23年以来中国从全球第二大重稀土供应国缅甸进口的稀土数量激增。具体来看,今年前6个月,中国从缅甸进口了21290吨未列名氧化稀土,较2022年上半年的1849吨同比增长1052%。供给扰动消除后,需求或成价格的主导因素。我国稀土价格以2011年为分水岭,之前处于低价恶性竞争时代,之后进入较为公平的合理竞争阶段;2013年之后,稀土的均衡价格较2010年上了一个台阶,更好的反映了稀土的价值。2021年,海外疫情加重,缅甸、越南等地进口受阻。需求端受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空调电机景气度上升影响,稀土价格快速回升。疫情放开后,进口恢复,稀土价格回落。2.3.稀土氧化物成本跟随稀土价格波动成本方面,氧化镨钕成本跟随稀土价格波动。北方稀土7月9日公告称,2023年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0176元/吨(干量,REO=50%),REO每增减1%、不含税价格增减403.52元/吨。此前,第二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为不含税31030元/吨(干量,REO=50%),REO每增减1%、不含税价格增减620.6元/吨;第一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为不含税35313元/吨(干量,REO=50%),REO每增减1%、不含税价格增减706.26元/吨。北方稀土每个季度的稀土精矿定价逐步下移,今年以来稀土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三季度相比二季度的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下调了10854元/吨,下调幅度为34.98%。三季度相比一季度的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下调了15137元/吨,下调幅度为42.87%。氧化镨钕成本跟随稀土价格的下调而下降。3.供给:采取总量控制原则,国内刚性供给3.1.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比重达34%全球格局来看,稀土矿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中国。2022年全球稀土储量为1.3亿吨(2021年为1.2亿吨),同比增长8.3%,其中,中国稀土储量达4400万吨,同比持平,占全球比重高达34%,储量第一。越南、俄罗斯、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分别占比17%、16%、16%、5%、3%和2%。3.2.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70%全球格局来看,稀土矿产量70%在中国。2022年全球稀土产量为30万吨(2021年为29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中国稀土产量达21万吨,同比增长25%,占全球比重高达70%,产量第一。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越南、印度和俄罗斯分别占比14%、6%、2%、2%、1%和1%。从储采比来看,美国储采比仅为53,即维持目前的储量和产量,53年后美国将无稀土可产。中国、澳大利亚储采比分别为210、233。印度、越南、俄罗斯储采比较高,分别为2379、5116和8077。3.3.我国稀土开采、冶炼采取总量控制原则轻稀土指标维持20%+增速,重稀土指标连续四年持平后有所下降。国内供给来看,我国稀土属于战略金属,开采、冶炼分离指标由工信部和自然资源部下达,一年分两批次。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方面,2022年稀土开采控制指标21.0万吨,同比增加25.0%,其中轻稀土开采指标19.1万吨,同比增加28.2%;重稀土开采指标1.9万吨,持平。2023年3月,工信部和自然资源部下达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2万吨,相比去年同期的10.08万吨增加19.0%,其中轻稀土开采指标10.91万吨,同比+22.1%,重稀土开采指标1.09万吨,同比-4.8%。我们认为轻稀土受到下游需求拉动,近两年(2021-2022)每年维持超过20%的增长,而重稀土因为需求平稳、供给有限、高污染性,对应开采指标未来大概率仍无明显增长。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方面,2022年稀土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20.2万吨,同比增加24.7%。2023年3月,工信部和自然资源部下达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为11.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的9.72万吨增加18.3%。北方稀土在轻稀土指标占比达74.2%以上,中国稀土分配到重稀土指标的67.9%。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中,轻稀土开采指标共10.9万吨,其中北方稀土占8.1万吨,比重高达74.2%,中国稀土占2.8万吨,占比25.8%;重稀土开采指标共1.09万吨,其中中国稀土占7434吨,比重达67.9%。3.4.我国稀土进口上半年大幅增长50.9%稀土进口主要由稀土金属矿、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未列名氧化稀土和混合碳酸稀土构成,此外还有部分稀土以混合氯化稀土、其他氯化稀土、其他氟化稀土和稀土的永磁铁及磁化后准备制永磁铁的物品等的形式进口。据海关总署及其统计数据平台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进口12.05万吨稀土,其中包括7.68万吨稀土金属矿,1.72万吨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氧化物,1.43万吨未列名氧化稀土等,其中未列名氧化稀土缩量明显,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截至2023年6月数据,我国稀土进口数量达到8.9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5.93万吨大幅增长50.9%,主要是受到未列名氧化稀土、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混合碳酸稀土进口数量大幅增长的拉动。稀土进口结构方面,2023年1-6月,稀土金属矿、未列名氧化稀土、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进口量占到稀土总进口量的89.9%,后续分析各类稀土分国别的进口结构将通过上述三种重点品类展开。稀土金属矿的进口几乎全部来自美国。2023年1-6月,我国进口的稀土金属矿共计3.79万吨,同比减少8.2%;其中从美国进口的稀土金属矿累计达到3.78万吨,同比下降8.5%;结构上,从美国进口的稀土金属矿的数量占比高达99.73%。未列名氧化稀土的进口几乎全部来自缅甸。2023年1-6月,我国进口的未列名氧化稀土共计2.2万吨,同比大幅增加596.8%;其中从缅甸进口的未列名氧化稀土累计达到2.13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051.6%,主要是进入后疫情时代,防控措施取消后,缅甸对中国的月度出口量大幅增长;结构上,从缅甸进口的未列名氧化稀土的数量占比高达96.68%。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的进口大部分来自缅甸。2023年1-6月,我国进口的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共计2.06万吨,同比大幅增加329.6%;其中从缅甸进口的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累计达到1.30万吨;结构上,从缅甸进口的未列名氧化稀土的数量占比高达62.82%。3.5.我国稀土出口以下游磁材为主稀土出口以下游制品为主。稀土在上游端的出口由未列名氧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其他碳酸稀土、混合氯化稀土、其他氟化稀土、未列名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等构成。据海关总署及其统计数据平台数据,2022年全年我国出口6.76万吨稀土,同比减少48.5%。截至2023年6月数据,我国出口稀土3.72万吨,同比增加8.6%。稀土出口结构方面,2023年1-6月,稀土的永磁铁及磁化后准备制永磁铁的物品出口量占到稀土总出口量的72.7%,后续分析稀土分国别的出口结构将通过上述重点品类展开。稀土的永磁铁及磁化后准备制永磁铁的物品的出口较为分散。2023年1-6月,我国出口的稀土的永磁铁及磁化后准备制永磁铁的物品共计2.71万吨,同比微增0.5%;其中出口德国的稀土的永磁铁及磁化后准备制永磁铁的物品累计达到4431吨,出口美国的累计达到3651吨,结构上较为分散。3.6.稀土回收能贡献约32%的氧化物供应2021年全球氧化镨钕的供给能力约7.3万吨。其中:国内矿产出31000吨,国外矿19000吨,回收产出23000吨,即32%的氧化镨钕来自城市矿山(回收)。稀土回收向终端延伸后,回收环节供应氧化物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从国外经验来看,不仅稀土加工企业的边角废料有较高的稀土含量,终端废品也有回收价值(如: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马达,每个马达含300-500克稀土永磁材料);处理终端废品工序上仅多一步熔炼环节,废料回收具备向回收废旧器件发展的条件。4.需求:受新能源汽车、风电机等景气度上升影响,需求上行4.1.全球稀土消费量35%来自稀土永磁材料,该领域约占91%的消费价值稀土由于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和耐热特性,在石油、化工、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新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稀土消费量35%来自稀土永磁材料,该领域约占91%的消费价值。稀土永磁材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工业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在全球稀土消费量中占比最高,为35%;催化材料主要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消费占比约26%;其余主要消费领域有电池合金、陶瓷/颜料/釉料、玻璃抛光粉和添加剂、荧光粉及其他。目前磁材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是钐钴磁体,因为含有战备物资钴、价格昂贵和磁性能的劣势,逐渐被第三代钕铁硼磁材取代。1982年,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用粉末冶金法研制出钕铁硼永磁体,磁能积为36MGOe。经过研发及更新换代,1993年,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宣布制成磁能积为54MGOe的钕铁硼磁体。钕铁硼是由钕、铁、硼(Nd2Fe14B)构成的四方晶系晶体,它的主要原料有稀土金属钕29-32.5%金属元素铁63.95-68.65%非金属元素硼1.1%-1.2%添加镝0.6-0.8%铌0.3-0.5%铝0.3-0.5%铜0.05-0.15%等元素。它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在内禀矫顽力、磁能积和剩磁强度等“磁性能”系数上都表现优异。钕铁硼磁材按照工艺和用途分为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是由NdFeB磁粉加入粘合剂而制成;烧结钕铁硼是抽真空通过高温加热成型,一般经过烧结只能生产出毛坯,再经过机械加工(如线切割、切片、磨削等)才能成为各种形状的磁体。烧结钕铁硼属于难加工的脆硬材料,加工过程中损耗大,成本高,尺寸精度也比较差,耐腐蚀性也较差,表面需要电镀处理。但优点是性能较高。从应用领域来说,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及应用开发较晚,应用面不广,用量较小,主要用于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电装机械、视听设备、仪器仪表、小型马达和计量机械、在手机、CD-ROM、DVD-ROM驱动电机、硬盘主轴电机HDD、其他微特直流电机和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领域应用广泛。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在现代工业和电子技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较常见的有永磁电机、扬声器、磁选机、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磁共振成像设备仪等。4.2.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永磁同步电机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达到90%-95%)、功率密度好(体积小)以及能耗较低,逐渐取代交流异步电机。据IDC2022年8月发布的《2022-2026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水平,CAGR35.1%,远超稀土供给端指标略高于20%的增速。4.3.风力发电领域风力发电机领域,2022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2022年共计23省份公布各自的“十四五”能源相关专项规划。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85.7GW。其中陆上风电装机76.6GW;海上风电装机9.1GW。2022年中国以48.8GW的新增吊装容量继续领跑全球,占全球装机的一半以上,并超过第二大市场美国近40GW。2023年3月27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2023全球风能报告》预计,全球范围内快速调整的政策环境已为未来几年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未来五年平均每年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136GW,实现15%的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100GW;到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也将再创新高,达到25GW。目前风力发电电机主要有四种,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电励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永磁半直驱和永磁直驱同步电机;其中半直驱和直驱同步电机需要使用钕铁硼永磁体,并且由于其易于维护,渗透率快速提升。永磁直驱电机电网兼容性更强,维护成本更低,因省略齿轮箱,发电效率平均提高5-10%,逐渐取代双馈式风机。但是直驱电机去掉了主齿箱,发电机和变流器可靠性降低,且永磁直驱机组头载荷大,降低了整机的可靠性。随着半直驱的改良,半直驱电机或将成为主流趋势。4.4.节能变频空调领域节能变频空调领域,2019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9〕1054号),明确到2022年,家用空调能效准入水平提升30%,到2030年,主要制冷产品能效准入水平再提高15%以上。随着《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定频空调产品全面淘汰,高效能的变频空调成为市场主流,而高性能钕铁硼磁钢作为变频空调压缩机核心材料,未来需求将大幅增长。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家用空调行业总销售规模为15003.74万台,其中内销8429.00万台,出口6574.74万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到2025年,全球节能变频空调产量将达到约2.14亿台,2020年到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6%;全球节能变频空调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消耗量预计达到约1.97万吨,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6%。4.5.工业节能电机领域2021年10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提出,引导企业实施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电机,加快淘汰不符合现行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落后低效电机。加大高效节能电机应用力度。其中特别提出,针对变负荷运行工况,推广2级能效及以上的变频调速永磁电机。针对使用变速箱、耦合器的传动系统,鼓励采用低速直驱和高速直驱式永磁电机。2022年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及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提出加快高性能电磁线、稀土永磁、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创新升级。推行电机节能认证,推进电机高效再制造。推动使用企业开展设备能效水平和运行维护情况评估,科学细分负载特性及不同工况,加快电机更新升级。提出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上述政策的实施将提高未来稀土永磁工业节能电机的渗透率,进一步增加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4.6.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工业机器人领域。钕铁硼磁体在机器人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钕铁硼磁铁、磁铁组件主要应用于机器人的传感器和驱动电机。同时,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构建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的核心材料。机器人伺服系统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用于准确地跟踪或再现过程。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应用于伺服系统响应快,过载能力强的特点。同时由于钕铁硼磁铁相较于其他磁体拥有更高性能更小体积的特点,也是微型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抓手的机器人而言,钕铁硼磁铁还可应用于机器人抓手结构,可提高抓手的灵活性也可在抓取时吸收震动效果,为移动作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实现更好的作业效果。此外,高端钕铁硼磁材需求还受到电动车、消费电子、传统汽车EPS领域等的驱动。4.7.预计2030年镨钕元素供应缺口高达4.7万吨稀土供需矛盾在全球“碳中和”行动驱动下将越发尖锐。据阿拉弗拉资源公司报告,为支撑全球“碳中和”等低碳转型目标,稀土镨、钕元素的需求将由2020年5万吨左右增长到2030年的10万吨左右,2030年供需缺口高达4.7万吨,这将导致全球稀土供应产能不足、储量不够及贸易中断等风险。5.主要稀土公司整理5.1.北方稀土:占据轻稀土开采指标高达74%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且上市,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贸易基地,是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开发利用举世闻名的稀土宝藏—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为使命,建有稀土选矿、冶炼分离、深加工、应用产品、科研等完善的稀土工业体系,能够生产稀土原料(精矿、碳酸稀土、氧化物与盐类、金属)、稀土功能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稀土应用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磁共振仪)等门类齐全的稀土产品。北方稀土2022年岩矿型稀土(轻)的开采控制量为141650吨,占轻稀土开采总量的74%;稀土冶炼分离控制量为128934吨,占冶炼分离指标总量的64%。5.2.中国稀土:占据中重稀土开采指标高达68%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且上市,主要从事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经营及贸易,以及稀土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公司主导产品包括高纯的单一稀土氧化物及稀土共沉物产品,其中80%以上的产品纯度大于99.99%,高纯氧化镧、高纯氧化钇等部分稀土氧化物纯度可达99.9999%以上。中国稀土2022年岩矿型稀土(轻)的开采控制量为49200吨,占比26%;离子型稀土(以中重为主)的开采控制量为13010吨,占比68%;稀土冶炼分离控制量为58499吨,占比29%。5.3.盛和资源:已形成稀土完整产业链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2003年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金属加工以及锆钛矿选矿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稀土金属、独居石、锆英砂、钛精矿、金红石等。公司目前拥有稀土和锆钛两大主业。稀土业务已经形成了从选矿、冶炼分离到深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国内、国外的双重布局。锆钛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选矿端。1、稀土业务(1)稀土矿。公司在中国境内托管了和地矿业拥有的四川大陆槽稀土矿,参股了冕里稀土、山东钢研中铝稀土科技有限公司。境内矿山按照国家下发的生产指标开展生产经营,托管的矿山所产精矿以公司自用为主,同时会根据市场情况部分对外销售,参股的矿山公司按照市场化方式经营。公司在中国境外参股了美国MP公司,并包销其稀土精矿等主要稀土产品,此外,公司还参股了澳大利亚ETM公司、Peak稀土公司,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稀土冶炼分离。目前公司拥有四川和江西两处稀土冶炼分离基地,四川以轻稀土矿为主要原料,江西以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独居石氯化片、钕铁硼和荧光粉废料等为主要原料。在越南也有稀土废料回收的许可。公司还在广西、湖南参股了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公司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生产指标开展稀土冶炼分离业务,所产稀土氧化物等产品部分通过公司下属企业加工成稀土金属等产品后再对外销售,部分直接对外销售。(3)稀土金属。目前公司在四川、江西、内蒙古、越南等地拥有稀土金属加工厂,主要将公司自产和外购的稀土氧化物加工成稀土金属对外销售,也会根据市场情况从事来料加工业务。2、锆钛业务公司的锆钛选矿业务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和江苏省连云港市,原料处理能力可达200万吨/年。公司从境外进口锆钛毛矿、中矿等重砂矿,在境内进行分选,产出锆英砂、钛精矿、金红石、独居石等,对外销售。5.4.广晟有色:广东稀土主体上市公司,在中重稀土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2000年上市,主要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以及有色金属贸易业务,生产产品包括稀土精矿、混合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等。公司作为国家级广东稀土集团主体上市公司,拥有上市公司平台优势以及广东稀土集团的战略优势,公司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公司作为广东省唯一合法稀土采矿权人,拥有广东省内目前已获批的全部稀土采矿证,并且具有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具备稀土全元素分离能力,在中重稀土领域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广东稀土2022年离子型稀土(中重)的开采控制量为2700吨,占比14%;稀土冶炼分离控制量为10604吨,占比5%。5.5.华宏科技:多细分龙头,稀土回用业务起量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2011年上市,主营业务分为“再生资源”和“电梯部件”两大板块。其中,“再生资源”板块业务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加工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再生资源运营业务;“电梯部件”板块业务主要为电梯信号系统及安全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再生资源运营业务主要以废钢加工及贸易、报废汽车综合回收利用、稀土回收料的综合利用为主。公司通过子公司鑫泰科技、吉水金诚、江西万弘、赣州华卓经营稀土回收料的综合利用业务,即利用钕铁硼回收料、荧光粉废料生产高纯度稀土氧化物,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钕铁硼磁性材料、计算机、通讯设备、三基色荧光粉等高科技领域。同时,通过子公司中杭新材开展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业务,实现产业链延伸。其产品稀土永磁材料(烧结钕铁硼磁钢毛坯产品和烧结钕铁硼磁钢成品)可用作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机等各类永磁电机磁钢零部件、核磁共振设备磁钢零部件、以及磁选设备、电子产品、包装等各类磁钢零部件。2020-2022年公司稀土氧化物的产量逐年提升,分别为2900吨,4898吨,6277吨,年复合增速高达47.1%。6.主要磁材公司整理6.1.金力永磁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成立,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核心应用材料的领先供应商。公司目前已具备全产品生产能力,具体涵盖产品研究与开发、模具开发与制造、坯料生产、成品加工、表面处理等各环节,并对各工艺流程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公司掌握毛坯生产和晶界渗透技术等核心技术,可长期稳定地给客户供应高性价比的高性能稀土永磁体,并根据应用领域的需求,配备生产、检验和研发设备。在产能方面,公司在2021年3月制定2021年至2025年发展规划:规划在2022年具备23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的基础上,逐步配置资源和能力,建设好赣州、包头、宁波生产基地;规划到2025年建成40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2020至2022年公司的钕铁硼磁钢成品产量稳步提升,分别为9613、10325和12786吨。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风力发电、3C、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节能电梯等领域,并与各领域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6.2.中科三环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于1999年7月23日设立的一家企业,是目前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代表企业,全球最大的钕铁硼永磁体制造商之一。公司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烧结钕铁硼磁体、粘结钕铁硼磁体、软磁铁氧体和电动自行车为主要产品。公司有NEOMAX和麦格昆磁的钕铁硼专利许可,其专利产品通过北京中科三环国际贸易公司以“SANMAG”商标远销世界各地。7月13日,中科三环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计划利用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扩产1万吨烧结钕铁硼产能,目前已有5000吨新建产能建成,其余扩产产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成。包括上述已新建完成的产能在内,公司现有烧结钕铁硼产能2.5万吨,粘结钕铁硼产能1500吨。公司的主打产品钕铁硼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机械、信息、家电、消费电子等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年来全球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家电、机器人、风力发电等新兴领域的应用。6.3.正海磁材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主要供应商,国内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龙头企业。公司秉承“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双主营业务的发展模式。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大郡是国内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的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20年公司拥有毛坯产能约10000吨,经过两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具备年产24000吨的生产能力,计划根据下游需求在2026年前达到36000吨的生产能力。南通基地全工序一园化工厂达产后,将有效提升公司的产能水平,缓解公司的产能压力,助力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地位。2020至2022三年间,公司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增长,分别为6671,10921,15544吨。公司依托三大核心技术,完善了低重稀土磁体、无重稀土磁体、超轻稀土磁体等产品系列,产品兼具性能领先性、质量稳定性和成本竞争力,多个牌号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满足各高端应用市场的需求。下游应用包括新能源汽车、EPS等汽车电气化领域、节能空调领域、风力发电领域、3C等。6.4.宁波韵升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1995年以来专业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00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宁波、包头拥有两个主要的生产基地,拥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磁钢坯料生产、机械加工及表面处理生产线,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商之一。2020年公司具有年产坯料14000吨的生产能力;2022年末,公司已具备钕铁硼坯料产能21000吨/年。此外,包头15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正按计划实施;根据规划,2025年中旬公司将形成年产36000吨的高性能钕铁硼生产能力。公司钕铁硼成品2020-2022三年间的产量分别为4556、8148、10138吨,应用领域聚焦在新能源汽车应用、消费电子和工业及其他应用三大市场。6.5.英洛华英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且上市,为山西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和重点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涉及磁性新材料、电机电气及高端设备,主营业务为稀土永磁材料与制品、电机系列、物流与消防智能装备。公司收购赣州东磁100%股权及钕铁硼业务相关资产,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赣州东磁多年来从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电动机、移动通讯、高档音响、仪器仪表、电子元件等领域,在风电发电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横店进出口拥有的钕铁硼业务相关资产主要从事钕铁硼永磁材料出口业务。公司的良好业绩、企业活力及盈利增长潜力受到市场广泛认可。据英洛华投关记录,截至2023年1月,钕铁硼毛坯总产能约为1.3万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临时工合同协议书
- 地板打蜡合同协议书样本
- 买卖居间协议合同
- 业务合同协议照片
- 欠款委托协议合同
- 协议合同解除的时效性
- 协议书是劳动合同
- 协议离婚合同注意
- 拉丁舞学员合同协议书
- 承揽合同转包协议
- 建筑信息模型BIM概论第2章-BIM标准、参数化建模与支持平台
- 畸胎瘤的超声诊断课件
- 物业管理服务拟投入设备一览
- 周口市医疗保障门诊特定药品保险申请表
- 简约喜庆元宵节介绍模板 教学课件
- TCCIAT 004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 西藏林芝嘉园小区项目可研(可研发)
- 航运系统组成和航运企业组织结构及特点
- 丧假证明模板
- 按期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承诺书
- 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