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考纲要求]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考点一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考点三探究细胞壁分离和复原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矫正易错强记长句重温高考演练模拟内容索引课时作业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考点一1.扩散物质从
的地方向
的地方移动的过程,叫做扩散。2.半透膜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
,叫做半透膜。3.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知识梳理浓度高浓度低多孔性膜半透膜4.渗透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半透膜组成。5.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1)具有
。(2)膜两侧溶液具有
。半透膜浓度差6.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细胞膜:相当于_______
:有一定浓度,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当
<
时,细胞吸水
膨胀,反之细胞失水皱缩半透膜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溶液浓度相关视频知识延伸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①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②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全透性小原生质层细胞质①当
>
时,细胞失水,发生
现象。②当
<
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_____
现象。(2)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复原判断关于渗透作用的叙述(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
)(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3)将动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4)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5)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常考基础诊断×××××教材热点拓展如图表示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细胞,请分析:(1)b的颜色和大小如何发生变化?提示颜色逐渐加深;b逐渐变小。提示(2)c处的浓度与细胞外的浓度
。(3)当停止质壁分离时,b与c的浓度
。相等相等1.不同渗透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情况及液面变化重点剖析(1)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下降。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最初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随着溶质的扩散,最终S1和S2溶液浓度相等,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1和S2溶液液面持平;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2.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较项目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图解基本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水扩散总趋势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特别提醒有关渗透作用的两个易错点(1)水的运输特点: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2)渗透平衡的实质: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移动到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命题点一渗透作用现象的分析1.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命题探究答案解析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
相平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解析长颈漏斗中开始有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液面上升,加酶后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溶质分子数目增多,渗透压更高,液面继续上升,但是单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漏斗内液面下降,最终漏斗内外液面基本相平,B项正确。2.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处于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侧液体浓度大于a侧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内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答案解析解析图甲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实验开始时b侧液体浓度高于a侧,A项正确;随漏斗内液面上升,半透膜(c)两侧的浓度差越来越小,故漏斗内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B项正确;图丙中细胞膜③、液泡膜⑤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④相当于半透膜,C项正确;把图丙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项错误。方法归纳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比较项目漏斗内烧杯内溶液浓度MN现象及结论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命题点二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分析3.将洋葱某部位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体积自行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部位可能位于洋葱的根尖分生区B.物质A可能为2mol/L的蔗糖溶液C.该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后又自动复原
D.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恢复到100%后无水进出答案解析√解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项错误;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B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最终恢复到100%,说明该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后又自动复原,C项正确;当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恢复到100%后依然有水分子进出,D项错误。4.(2014·新课标Ⅱ,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答案解析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解析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组,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A项错误;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项错误;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C项错误;根据柱状图可知,在浓度为0.4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mol·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D项正确。方法技巧细胞吸水、失水的判断方法(1)通过比较细胞外溶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来判断: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2)根据重量或长度变化(如萝卜条)来判定:若重量增加或长度变长,则吸水;反之则失水。命题点三与渗透作用有关的实验探究5.某同学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答案(1)请完善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①向a、b两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溶液,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_________,____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_______________。等量蔗糖酶斐林试剂沸有无砖红色沉淀答案(2)预测实验现象并做出结论: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且A、B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且A试管内______________、B试管内_________
,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缩小均有砖红色沉淀增大无砖红色沉淀有砖红色沉淀方法归纳1.验证渗透作用发生条件的方法2.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的方法(以碘和淀粉为例)烧杯内盛淀粉溶液漏斗内盛碘液结论变蓝不变蓝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不变蓝变蓝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变蓝变蓝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不变蓝不变蓝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考点二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连线)知识梳理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1)浓度差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浓度差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
,运输速率越
;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受
的限制。大大载体数量相关视频(2)载体蛋白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载体蛋白主要影响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协助扩散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能原因是受能量供应限制。自由扩散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协助扩散主动运输(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通过影响细胞的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①P点时:
为物质的吸收提供能量。②PQ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越
,主动运输的速率越大。③Q点以后:当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载体蛋白数量以及其他限制因素的影响,运输速率不再增加。无氧呼吸多(4)温度(1)细胞质中的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2)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3)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4)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5)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6)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常考基础诊断××××√√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有关图像教材热点拓展(1)甲、乙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一样吗?为什么?提示不一样。图甲中a点以后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图乙中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提示提示(2)图乙的运输方式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吗?提示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一定消耗能量。(3)只要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就是主动运输吗?提示不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了主动运输,还有胞吞和胞吐以及穿越核孔的运输方式。命题点一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1.(2018·全国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项错误;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项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由通道蛋白协助的被动运输,C项正确;护肤品中的甘油属于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D项错误。2.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的主动运输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
被动运输√答案解析解析由图可知,葡萄糖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A项错误;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B项正确;从图示可看出,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共用一个载体,C项正确;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也是协助扩散,均为被动运输,D项正确。方法链接“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命题点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分析3.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解析据图分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增加该物质运输速率增加,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故该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项错误;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B项正确;水和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膜,C项错误;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D项错误。4.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人体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量显著减少的一组是答案解析√解析氨基酸进入红细胞是主动运输,其吸收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和载体蛋白,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与能量无关,A项错误;氨基酸和K+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能量降低会使其吸收速率下降,B项正确;O2、H2O、甘油和脂肪酸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抑制细胞呼吸对它们的吸收没有影响,C、D项错误。命题点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探究实验分析5.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答案解析√解析由题目给出的信息“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B项错误、C项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项正确。6.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1)实验步骤:①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②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
。③
。答案完全抑制细胞呼吸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2)实验结论:①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规律方法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探究细胞壁分离和复原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考点三1.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2)
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
。实验解读半透膜细胞液大得多2.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的相关实验实验一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将一定量的
的蔗糖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的培养皿中(如图所示)不同浓度梯度洋葱鳞片叶表皮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实验二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将实验一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做如下处理(1)假设所用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15~0.18g/mL之间,推测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细胞的变化,填入下表:蔗糖溶液浓度0.1g/mL0.2g/mL0.3g/mL0.4g/mL细胞吸水、失水____________________质壁分离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进一步探究细胞开始质壁分离的准确浓度,应该怎样做?答案在0.1g/mL和0.2g/mL浓度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相同的实验。吸水失水失水失水不发生轻微明显很明显3.现象与结论(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2)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这是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且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出来。特别提醒关键点拨1.不同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变化分析将成熟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的蔗糖溶液和0.5mol/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分析如下:(1)A曲线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细胞略膨胀,但是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原生质体的体积不能无限膨胀。(2)B曲线表示细胞在0.5mol/L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KNO3、甘油、乙二醇等溶液中也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3)C表示细胞在0.3mol/L的蔗糖溶液中: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细胞不能发生自动复原。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提示问题探究(1)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吗?提示不一定。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使液泡呈现紫色,更有利于观察。(2)该实验无独立的对照组,为什么还叫对照实验?提示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装片中先后进行,属于自身对照。命题点一实验基础1.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用的是活细胞,因此不能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所以不会破裂;用蔗糖溶液处理细胞时,如果浓度过低不发生质壁分离,如果浓度过高,细胞会失水过多而死亡;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已经死亡,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2.某学生将2.5%的尿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2h后打算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A.错拿了对照样品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D.2h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解析将2.5%的尿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因是尿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2h后视野中找不到质壁分离的细胞了,是因为尿液中尿素等溶质颗粒缓慢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水分再度进入细胞,使细胞自动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答案解析√命题点二实验拓展3.某研究小组用5种植物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蔗糖溶液,记录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绘制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图分析可知,5种植物材料中山茶细胞最小B.该实验在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没有设计对
照实验C.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5种材料复原时间都不同D.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答案解析解析
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中山茶的细胞数目最少,说明其细胞最大,红花檵木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细胞最小,A错误;蔗糖溶液滴加之前和之后形成前后自身对照,B错误;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不能确定5种材料复原时间,C错误;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短,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D正确。4.(2014·新课标Ⅰ,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解析√解析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项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矫正易错强记长句1.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是个综合效果,实际上水分子是双向移动的,只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2.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都具有选择性。
3.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如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时的K+外流和形成动作电位时的Na+内流。
易错警示突破选择题4.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物质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的胞吞、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请回答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问题:1.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组成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2.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哪两种,并说明其作用: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线粒体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4.温度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有影响,其原因是温度影响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影响膜的流动性。5.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推测,水分子进入细胞的两条途径分别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自由扩散和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重温高考演练模拟12345答案解析1.(2017·全国Ⅱ,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胞质溶胶的渗透压√12345解析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项错误;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项错误;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正在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项正确;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胞质溶胶的渗透压,D项错误。答案解析2.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影电视剧发行合作合同
- 玻璃幕墙施工承包合同年
- 工程材料委托采购合同
- 工程合同与招投标
- 卖场商铺租赁合同
- 燃气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协议书
- 施工承包合同书协议
- 电缆桥架安装施工合同
- 广告材料采购合同
-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创新和创业领导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中考语文2024年真题考点全面解读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十章作文专题11:漫画作文写作指导(学生版+解析)
- 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
- 电力系统全环节实时精准碳计量方法及其应用展望
- 131邻补角对顶角(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 高三英语语法填空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航空航天标准与认证互认
- 幼儿园 中班心理健康《我会倾诉》
- GB/T 6553-2024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评定耐电痕化和蚀损的试验方法
-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