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轮指的手形结构与技术特点_第1页
琵琶轮指的手形结构与技术特点_第2页
琵琶轮指的手形结构与技术特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轮指的手形结构与技术特点

轮指是中国琵琶演奏法中一种独特的右手技术。它大致可分为:短轮(三、四、五指轮)、中长轮、勾挑轮、双轮四种。它所独具的表现功能与其他指法技巧组合运用,使得琵琶右手的弹奏既能出现雄浑激烈的满轮,又能出现安适恬逸的半轮;既能出现凛雄健厉的扫轮、拂轮,又能出现飘逸委婉、明亮清丽的长轮,这些指法既和谐又富于对比的错综交相运用,使得琵琶的演奏更加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那么,轮指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在琵琶演奏中是以一个手指击一下弦、发生一个点的声音为最基本的单位,由于失去了能源和各种阻力的关系,这一个点的声音很快减弱了,人耳对这一个点的声音的感觉也就较为短促。在音乐表现中,要求把这一个短促的声音延长下去时,就需要用轮指这一手法把许多点连成线,起到延长和连贯声音的作用。轮指不像拉统乐器那样依靠马尾对琴弦的微粒磨擦形成长音,而是以五指次第触弦的颗粒连指形成圆满无痕的长音。因此,右手五指触弦颗粒的轻重衔接、疾徐起伏、触弦角度、吃弦深度等是决定轮指质量优劣的重要前提。因此,首先要对轮指的手形有熟练的掌握。琵琶轮指的手形结构不仅关系到轮指外形的自然、稳固、漂亮与舒服程度,而且涉及整个轮指的用力方式、方法与音量、触弦的角度与音色等一系列内在的技术性因素。内在的东西总是通过一定的外形表现出来。从较大的方面来讲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从较小的方面说就是表里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演奏者作轮的外在手形结构,看出它用力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能否达到一定的音量,音色是否漂亮等。这些对于演奏来说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技术要求。传统轮指的手形,以大指、食指和虎口之间形成的形状来区别有两种,一种叫“龙眼”,一种叫“凤眼”。圆一点就像龙的眼睛一样,扁一点就像凤凰的眼睛一样,所以把它比喻为“龙眼”和“凤眼”。“龙眼”通常又称“团形”,“凤眼”通常又称“扇形”。两种手型各有长处也有短处。“团形”用小关节动作多,因而动作小,指距小,点子容易做到密而清楚。例如《草原小姐妹》中第三段轻轮:但在用力大时声音会感到硬,用在轮两根弦以上就不很均匀,虽音色厚实,可没有共鸣感,显得呆板。“扇形”用大关节多,动作大,指距大,点子稀而有力。用在轮两根弦以上较好,易均匀。如《将军令》的引子:但在单弦轮时抒情性不够,虽音色较明亮,可欠缺圆润性。现在通常用的轮指是在这两种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是介于两者之间,叫“握蛋形”,精确地说就如手中握大半个鸡蛋,小头朝下,大头朝上露出小半,手握空心近成圆锥形。它的特点是:小关节、大关节可调节使用,点既不太密又不很疏,也清楚,音既实又不硬,音色厚又有共鸣,亮而圆润,听起来比较舒服。并且便于向“团形”和“扇形”过渡。在乐曲表现中需要更细而密的轮指点子时,“握蛋形”就可以很快地向“团形”过渡过去。如《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第一段的一句:如需要加强力度或在两根以上的弦上轮指时,“握蛋形”又可很快地向“扇形”过渡过去。如《唱支山歌给党听》中A调转D调前面的一点轮指:“握蛋形”经过很好的训练可以达到五个指头的力度较平均,时值(指距)较平均,接触面(指甲)较平均,角度(面板和指甲的夹角)较统一,击弦点较统一,这就是三个“平均”、两个“统一”的要领,所以我们通常用的是这一种轮指:因为它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人体生理上的自然条件。以上三种手型的轮指在音乐表现中各有用途,但通常是以“握蛋形”为基准,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向“团形”或“扇形”变化,以充分表达乐曲的内容和意境。了解了轮指的手形、特点后,必须在如何真正掌握上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从外形来看,人的五个手指参差不齐,各有特点。一般说来,由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关系,食指的力度、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机能素质较好,中指次于食指,大指次于中指,小指和无名指则相应的略差。所以,根据手指间的差异,对各手指在作轮时所存在的弱点,有必要选作一些类似下列的单项手指训练。按照大指与食指夹弹的演奏方法,改用大指与无名指、小指在空弦上分别作夹弹的训练。此外,还可作轮指分解练习:上述五条轮指分解练习可在空弦音上进行训练,也可与左手按音指序配合进行训练。训练时按作轮的一般要求外,还需要把每拍的第一个音作为重音强调,使右手各指都能依次地循序进行重音的弹奏。每拍除第一音加重外,其他各指击弦的力度、速度力求做到平衡、均匀。练习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慢速练习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求在正确使用力度的基础上各指击弦动作充分地做到舒展。每次击弦的速度要快,而各指击弦的间隔需适当放慢。这里,手指击弦的瞬间速度是关键,因为从力学角度来看,指甲瞬间击弦速度的快慢与对弦的作用力成正比,速度越快,作用力越大,反之则越小;而各指击弦间隔适当放慢则便于着重对无名指、小指等薄弱指的独立运动能力与控制能力等素质机能的训练,逐步使各指击弦的颗粒音响饱满扎实且纯正清晰。第二,快速训练阶段:这一阶段中,各指的击弦动作要适当有所收敛,借以加快速度,缩小各指击弦的间隙,以便更有效的调动、加强和锻炼手指击弦的力度及灵活性。同时,主观意识上注意强调五个手指的击弦要产生一种轴引的作用力,使各指的衔接更加均匀而紧密无痕。通过上述快、慢两个阶段的反复训练,对提高和加强无名、小指等其它手指击弦的力度、速度、灵活性等素质机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得右手五指在作轮时,能够自如地做到要快能快、要慢能慢,需强能强、需弱能弱,并使得参差不齐、各有特点的右手五指的击弦能从力度的不易平衡中,取得平衡,各指衔接的不易均匀处达到均匀的效果。琵琶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初期,对动作的感受力较差,控制能力不强,还不能领会轮指动作的全部过程,完成动作也不够准确,不易发现错误。往往会出现手形过紧或过松、动作忙乱不协调、击弦点或方向不稳定、指力不均匀等错误。解决这些错误的办法有二:一是要启发学生对练习目的性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自身演奏的观察力和鉴别力,调动其注意力于表象知觉活动,提高记忆能力。二是改善示范质量和讲解能力,这是问题的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学生轮指动作形成的质量。以笔者多年教学的体会,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来帮助学生掌握轮指演奏技巧。1.轮指动作的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以五指轮为例。教师应先突出重点讲解动作的主要过程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然后缓慢地进行五指轮全过程的示范,讲解与示范也可以同时进行。其中,分解示范是必要的,可以根据需要将五指轮分解为三指轮或四指轮进行讲解示范。2.语言提示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词或术语来表达示范动作的特点,如:上下、前后、轻重、快慢、深浅、横斜等,使他们有意识地控制和检查动作的准确程度。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或不恰当的姿势时,只要作简单的揭示就可以。个别情况则必须亲自动手帮助学生纠正右手某部分的运动,以使他们形成清晰、正确的动作概念。3.口传心授相结合。口传,是将自己完成动作时的各种体会、对动作的理解等告诉学生,以便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心授,就是通过陪练的形式,将动作的全部过程不断地传送给学生,启发他们体验其内在的规律和神韵,从而引起心手感应——心有灵犀一点通。适当地安排一定时间的陪练,可以补充语言表达的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