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营养调理10_第1页
第十六章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营养调理10_第2页
第十六章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营养调理10_第3页
第十六章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营养调理10_第4页
第十六章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营养调理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炎病人的营养调理

讲座信息发布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2008年1月颁发时间:2008.5.12日13:30-15:00地点:3-301主讲人:郭俊生教授现为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长、全军军队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特殊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队标准委员会委员等。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性疾病的总称,由甲、乙、丙、丁、戊等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最常见的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是全世界最普通的肝感染,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和体液。慢性乙肝如果不经治疗,很多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最后发展为肝衰竭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是乙肝高发区,高达1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多万人,每年有30万人死于乙肝及其相关疾病。肝脏的位置

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较下几根肋骨的后面,部分肝脏穿过腹中部,位于身体的左侧,许多重要的器官围绕着肝脏——横膈和肺在其上部,右肾在其后方,下面有小肠和结肠。肝脏的功能

肝脏起着食物处理和化学工厂的作用,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由口摄入的食物、药物等通过胃到达小肠,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肝脏的门静脉系统,运送到肝脏。经过肝脏加工处理后,再通过肝静脉进入心脏,然后输送到全身各处,肝脏影响着血液、淋巴、胆汁、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营养物质的代谢。肝脏的主要功能如下:

——储存多种形式的能量和重要的营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糖等)

——加工处理由消化道吸收的药物,转化成可被机体利用的形式,肝脏负责着大多数药物的加工处理

——净化血液,将有毒物质转化为可排出体外的形式

——合成和分解人体蛋白质和其他生命必须的物质,如白蛋白、胆红素、多种酶(ALT)、凝血因子、胆固醇、激素等。乙型肝炎在我国和世界的流行情况

一般说来,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热带地区高于温带,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干成人,城市高于农村;且各地区的人群感染率有很大不同。北美、西欧及澳大利亚为低度流行区,人群中HBSAg的阳性率仅2%~5.0%,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的阳性率为4%~6%,儿童与新生儿感染者较少见;东欧、日本、地中海地区、西南亚及独联体为中度流行区,人群中HBsAg及抗一HBc的阳性率分别为2%~7%和20%~55%,儿童和新生儿的感染较为常见;我国和东南亚国家及热带非洲为高度流行区,HBSAg和抗一HBc的阳性率分别为8%~20%和70%~95%,儿童与新生儿感染极为常见。根据199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中约半数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正在感染中,有10%以上的孕妇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则60%的新生儿在两年内可被感染上乙型肝炎。通常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6月龄时其HBsAg阳性率约40%左右;而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6月龄时的HBsAg阳性率几达90%~100%。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感染乙肝可能有的表现◆当你感觉似患感冒、疲倦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甚至有轻咳、低热、浑身不适时就应及时观察尿色。肝炎引起的尿黄早于眼及皮肤发黄,如尿色变黄,则应立即去医院化验肝功及两对半。

◆但也有人刚开始表现为腹胀、腹痛或腹泻,随之出现恶心、尿黄,这时应及时就诊,先排除肝病,特别是无黄疸型乙肝,然后再考虑其它。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常常感觉胃痛、吐酸水或苦水,也要警惕。

乙肝的常规检查及意义

乙肝五项:是诊断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据,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抗HBs(+)表示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愈后都可产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提示有传染性;抗HBe(+),一般情况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复制或不复制,少数情况下结合DNA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抗HBc提示感染过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复制。

HBsAg(+)、HBeAg(+)、HBcAb(+)、HBeAb(+)、HBc-IgM(+)

HBVDNA: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目前DNA应该采用PCR定量检测,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规医院检测以避免误差。

肝功能:转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总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脏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诊断作用。

什么是"大三阳"和"小三阳"?"大三阳"表示"二对半"检测结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即HBsAg(+)、HBeAg(+)、HBcAb(+),而"小三阳"表示"二对半"检测结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即HBsAg(+)、HBeAb(+)、HBcAb(+)。"大三阳"与"小三阳"相同之处是二者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而不同之处是前者乙肝病毒e抗原而后者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也有说指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阳性各种模式者(表面抗体单项阳性除外),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

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

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

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则应及时治疗。

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

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

1.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甘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

2.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

3.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

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离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认识乙肝7大误区

1.病人不能别人接触

乙肝病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患了乙肝后,在急性期要注意休息。2.病毒携带者不可结婚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但婚前一定要检测血中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即“两对半”。结果有任何一项阳性,不需注射乙肝疫苗。如均为阴性,则必须注射疫苗,待产生抗体后就可以结婚。一定要节制性生活,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3.成年人无须接种疫苗

回答是否定的。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乙肝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性伴侣和配偶、新入伍的军人、保育人员、运动员等。

4.保肝药多多益善

慢性乙肝的病人经常会超出医生建议范围吃很多所谓“保肝药”、保肝保健品,其实对肝脏并不一定有利。因为药剂量过大,品种过多或疗程过长,只有加重肝脏的代谢,会诱发危险。

5.空气可传染乙肝

乙肝不会通过空气、消化道或饮食传播,同室工作、交谈、一起进餐不会被传染。但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可能含有病毒,应采用公筷、分食。乙肝一般也不会通过握手传染给其他人,除非双方双手都有裂口,有出血情况。6.病人没有自愈能力年龄越小感染HBV(乙肝病毒)后越容易形成慢性感染者,随着年龄增长感染HBV变成慢性乙肝比率下降,我国大多数人受到HBV感染后能靠自身免疫功能清除病毒。

7.乙肝妈妈不能哺乳

乙肝患者的乳汁中HBsAg呈阳性,可能传染乙肝病毒。母乳喂养的乙肝病毒清除率要高于奶瓶喂养。

在婴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实施疫苗预防注射后,小儿基本上能避免通过哺乳染上乙肝病毒。但是应该注意:乳头有出血和溃疡都不宜用母乳喂养,且哺乳前应母亲的双手应消毒。乙肝的预防

1.传播途径的预防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

——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

——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2.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疫苗及其接种费用需由家长支付;自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需支付接种费;自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乙肝的预防包括:1、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2、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乐观的情绪,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识,养成并坚持良好、科学的生活规律;4、合理调配营养与食疗,忌烟酒,少食油腻之物,避免便秘;5、注意起居和个人卫生,根据气温增减衣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6、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的治疗选择

目前慢性乙肝的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两种作用,一方面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以清除病毒,另一方面产生抗病毒蛋白清除病毒,目前有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可以选用。而核苷类似物通过阻断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达到抑制病毒繁殖的目的,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药物优点缺点干扰素

疗程相对固定

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e抗原消失并出现e抗体)

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

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核苷类似物

口服给药

抑制病毒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疗程不固定

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不能随意停药

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低

疗效不够持久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

乙肝患者有哪些禁忌

1.禁忌过食,特别是过多食肉和糖类。肉类中过多的蛋白质和糖类食物转化为脂肪,储藏在人体各部,其中肝脏也是储藏重点,天长日久,身体肥胖,势必形成脂肪肝,使有病的肝脏负担过重,促使乙肝恶化。患者最好安排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尤其是要自我控制体重,日常生活中,以下列食物为主:各种主食(大米,面粉等)瘦肉,新鲜水产品,鸡蛋、豆制品,各种蔬菜,水果,植物油,适当糖类;少食动物脂肪,油炸类,咸肉,全脂牛奶等。2.禁忌酗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肝脏内可以转化为乙醛,他们对于肝脏都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乙肝患者本身肝脏已有病变,加上饮酒可谓是雪上加霜,可以使病情加速向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演变。乙肝患者禁酒,戒酒是无条件的、必须的,白酒,啤酒都在禁忌范围之内,患者在聚会场合,可以饮料,矿泉水代酒。3.禁忌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多。劳累过度使大量营养和氧气消耗,导致肝脏能量供应大幅度减少,削弱肝脏的抗病力,乙肝病毒就会迅速扩散,破坏肝脏功能直至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乙肝患者病情平稳时,主张劳逸结合,适当运动,适当休息,掌握好"度数",活动以不感受到疲乏,恶心,腰痛为准,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不要轻易打破良好的生活规律;病情波动期,最好卧床休息,静养康复。4.禁忌大怒和忧郁。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本性喜顺达,舒畅,长期郁愤,可以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现代研究表明:愤怒会使人呼吸急促,血液内红细胞数剧增,血液比正常情况下凝结加快,心动过速,这样不仅妨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更影响肝脏健康。有人统计:易怒的人得冠心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6倍,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乙肝患者务必保持心胸开阔,情绪饱满,乐观向上,这样才能减轻病痛,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增强,最终战胜疾病。5.禁忌恣情纵欲。过度纵欲不仅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引起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耗伤元气,损害肝肾,产生诸如疲倦,腰酸腿软,食欲不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并发症对于肝功基础本来较差的乙肝患者来说,恣情纵欲也是一个杀手。慢性肝炎病情不稳定时,一定要禁房事;处于病毒携带状态或病情稳定时期的患者,也应该主动控制性生活的频度,一般说来,青年人每周一次,中年人二周一次,中年后期每月一次较为合适,如果房事过后,出现疲乏,腰酸,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停止性生活。6.禁忌乱用药物。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所有药物都要在肝脏内分解,转化,解毒,代谢,乱用"保肝药"必定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另外,各种药物(中西药物)成分错综复杂,药物之间的化学及拮抗作用很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加重。药物本身长期使用也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最终也会产生诸如脂肪肝,药物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严重情况,乙肝患者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用药的原则是:少而精,以安全有效为准。治病务必前往正规医院,用药务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广告,诊所,"义诊"用药都应冷静对待,最好不用。病毒性肝炎的饮食治疗

(1)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给主要应通过主食。(3)为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4)脂肪摄入一般可不加限制,因肝炎病人多有厌油及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脂肪摄入过多的问题。(5)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6)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7)注意烹调方法,增进食物色、香、味、形,以促进食欲。忌油煎、炸等及强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汤、鸡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8)采用少量多餐。肝炎饮食治疗原则

1.热能适量过去用高热能饮食,认为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现证明效果适得其反,许多患者由此而发生脂肪肝、糖尿病等并发症。高热能可增加肝脏负担,加重消化机能障碍,影响肝功能恢复,延长病程。如能量过低会增加体内蛋白质耗损,不利于肝细胞修复与再生,故肝炎病人热能供给需要与其体重、病情及活动情况相适应,尽可能保持热能收支平衡,维持理想体重。如无发热等合并症,成人应供给8.37MJ(2400kcal)/天左右即可,有发热等可增加至10.04MJ,肥胖者应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2.供给优质蛋白肝炎时肝内蛋白分解加强,重症肝炎常有蛋白代谢紊乱,酶活性异常、机休免疫功能降低、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等生理生化代谢紊乱。若饮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可引起血浆蛋白下降。供给足量优质蛋白可提高酶活力,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贮存,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和肝功能恢复。每天按1.5~2g/kg,占总热能15%左右。由于饮食中蛋白质增加引起产氨增多,使血氨增高,故应供给产氨低的蛋白质食物为宜。食物中奶类产氨最少,蛋类次之,肉类较多。大豆蛋白质中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与动物蛋白混用,更能发挥其互补作用和减少氨的来源。如有其他合并症,蛋白质供给量需作相应调整。3.适量供给脂肪饮食中的脂肪不应过分限制,以免影响机体热能供给和降低食欲。但对油腻的食物应当避免,特别是黄疽尚未消退者。肝炎患者胆汁合成和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因此,脂肪供给过多时会出现脂肪泻,而供给量太少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60g/天左右,或占总热能20%;烹调用植物油为宜。4.适量碳水化物碳水化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并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但过多碳水化物摄入超过机体需要时,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并发症,对机体恢复不利。供给量应占总热能60%~65%,全天约350g主食,并应给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过多的果糖和甜点心,可影响胃肠消化道酶的分泌,降低食欲;糖发酵产气又可加重胃肠的胀气。5.足量维生素

维生素与肝脏病有密切关系,多种维生毒贮存于肝脏内,且直接参与肝内生理生化代谢。严重肝病时,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引起雏生素C、Bl、B2、K、E、A等缺乏。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维生素C、E和K联合使用治疗肝炎,可改善肝炎患者的症状和促进肝功能好转。选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番茄、胡萝卜、豆类、动物肝脏、乳类、水果等食物。一般病人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软饭,恢复期可用普通食谱。食物供给要做到量少、质精,以减轻肝脏负担,并尽可能地照顾患者口味和饮食习惯。肝脏病患者应忌酒和含酒精饮料,忌辛辣及强烈刺激调味品,产气、油煎油炸食物等应少食。乙肝食疗方(1)黑枣粥:黑枣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黑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煎熬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待沸后调入白糖煮熟既成。早、晚餐用,每日2次。

(2)二冬粥:冬瓜、冬菇15克,大米30克,冰糖少许。将冬菇洗净,去掉蒂,切成条,冬瓜去皮切成片,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待沸后调入冰糖煮熟即可。作早晚餐用。

(3)鱼腥草粥:鱼腥草10克,大米50克,生姜2片。取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姜末和鱼腥草,稍煮沸即可。每日2次,早晚餐服。

(4)山楂粥:山楂30克,大米100克,砂糖10克,将山楂水煎取汁,加大米,砂糖煮粥服食。每天2次,早晚餐服。

(5)桃仁粥:桃仁10克,大米150克。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煎汁去渣,同大米煮为稀粥。早晚餐服,每日2次。

(6)佛手柑饮: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粳米100克。将佛手柑去皮后,加适量白糖和开水,当茶饮。也可用粳米100克,把佛手柑与粳半同煮成粥,加适量的糖。当茶饮,或作早晚餐服用。

(7)菊花煮鸡蛋:菊花25克,柿饼30克,鸡蛋2个。将菊花洗净后,同入砂锅内,再把鸡蛋放入,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使2碗水煎成一碗。每日1次,连服10天-15天。

(8)萝卜芹菜莲子饮:鲜芹菜100克,萝卜100克,莲子30克,蜂密适量。将鲜芹菜、萝卜、莲子洗净,加蜂蜜煮服后温服。每日1次,疗程不限。

(9)鸡草米大枣肉汤:鸡草米30克,大枣8枚,瘦猪肉100克。将鸡草米、大枣、瘦猪肉,加适量水煎煮,去药渣调味后食用。每日1次,连服15天-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