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中外历史纲要上》专题一浮生若暖课标要求:①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②通过了解秦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原因。●时空坐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首先是疆域统一,是一个实体形态;“多民族”是这个实体的政治组织形式;“封建”不是“封邦建国”(分封),是疆域统一的实体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一、秦朝之兴——大一统原因探讨(一)秦朝统一的原因材料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吕氏春秋》材料二:交通运输的发展,诸侯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但各自为政的局面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史记》1、客观条件:统一是大势所趋。①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②政治:长期战乱,局部统一,人民渴望统一;③文化:各民族初步融合,华夏认同加强。2、主观原因:秦国强大。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②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④远交近攻的策略得当。一、秦朝之兴——大一统原因探讨(二)秦朝统一的过程1、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控制周边地区: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派屠睢南征岭南,修灵渠,置岭南郡;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二、秦朝之固——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确立皇帝制度材料1: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材料2: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能穷乐极。——李斯《行督责书》专制主义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特点: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二、秦朝之固——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皇帝御史大夫太尉

(监察)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事(虚设)皇帝侍卫首领皇宫卫戍司令掌皇帝的舆服车马皇室事务司法刑狱赋税征收管理民族外交祭祀礼教丞相(君主专制)工商税务皇室财务(1)作用:①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独揽;②减少决策失误。(2)特点:①皇权中心;②家天下;③较为完备。虎符二、秦朝之固——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地方制度:郡县制(1)特点:①郡县两级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任期,分工明确,相互牵制。(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公天下的开端),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周秦之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基于血缘的早期国家发展为成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产生方式与中央的关系权力历史影响血缘宗法皇帝任免地方独立性很强(地方分权)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世袭封地,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军权等严格在中央法令规定范围内施政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易生暴政,官僚腐败【重点突破】从周制到秦制

二、秦朝之固——巩固统一的措施(二)秦朝巩固政权的其他措施

主要措施经济思想法律交通社会管理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等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法律,以法为教编制户籍,迁徙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三)秦朝统一的意义:1、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修驰道、直道,完善交通网络三、秦朝之亡——暴政之下的反抗(一)秦朝的暴政,阶级矛盾激化秦始皇焚书坑儒修阿房宫泰山封禅修建长城秦陵兵马俑严苛刑罚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爆发。三、秦朝之亡——暴政之下的反抗(二)秦末农民战争1、原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2:过程①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不久战败。②项羽、刘邦亡秦: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材料: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炽成:“秦的很多做法恰恰是法家所反对的,韩非子《亡征》篇中列举的一百多种国家灭亡的征兆,秦始皇的做法就占了好几条。法家要为秦亡负多大的责任呢?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它的征战、大兴土木也超过了生产力的承担极限。但是我不觉得秦亡跟法家有那么直接的关系,秦政在很多地方违背了法家的教训。

问题探究: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提示: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根本原因);②秦朝缺乏治理统一大国的经验;③对东方六国旧势力缺乏有效的融合和控制;④陈胜吴广起义和反秦势力的壮大(直接原因)。1243秦亡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使后世统治者认识到了民众民心的重要性民本思想有限回归鉴于秦亡的教训,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儒学成为学术文化思想的主流尊崇儒学,争取士心在承认君权至上的前提下,对君主权力加以适度限制(天人感应、祖宗之法)。君主权力适度制约后世王朝反思秦朝民族政策的教训,对边疆民族文武并用,因俗而治,理解和承认民族地区社会现状对边疆民族实行羁縻政策【思维提升】秦朝速亡对古代中国政治的深远影响三、秦朝之亡——暴政之下的反抗(三)楚汉战争,西汉建立公元前206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