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ecture4TheoriesaboutLanguageLearning
ProfessionalcompetenceofEnglish(student)teachers
1、研究外语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发
60年代以前,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它的代表人物B.Skinner等人的机械论认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是刺激,反应和巩固的过程。儿童学话就是通过模仿,不断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而形成语言习惯的。他们认为本族语的学习和外语学习无大差别。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反映在外语教学上就是使用听说法,视听法,用句型操练的方法,辅助以语言实验室的应用,给学生创造大量的刺激——反应的机会,以期塑造言语行为,形成语言习惯。
60年代以来,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了迅速发展。以E.Lenneberg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研究语言的生物学基础,探索人类习得第一语言的规律性。他们相信语言的能力是遗传的,并非靠刺激,反应来掌握。靠模仿学语言也是有限的,儿童所能模仿的只是那些他已具备语法能力说出的句子,对于那些超越他的能力的句子,尽管他能听懂也模仿不出来。这就对听说法,视听法提出了疑问。以N.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论者从语言理论的角度批判了Skinner等人的机械论。Chomsky认为语言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创造性”。他认为儿童在短期内掌握语言是因为大脑中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LAD)”在起作用。这个机制包含着对人类语言的性质及结构的基本知识。另外,儿童学会语言,无须经过传授,有错误也无须改正。他还认为学母语只要多接触就成,语言规则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据Chomsky说,儿童学会母语全靠在语言环境中接触母语和在交际中使用母语,他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规则。语言习得虽然不用经过正式的课堂学习,也不会受孩子智力发展的限制,但一般认为它有一个临界期(criticalperiod)E.Lennebery说,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到12或13岁为止,超过了9至13岁这个阶段,第一语言就很难习得了。J.Piaget承认言语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不过这种行为反映了人脑的一种内部结构,而并非像行为主义者所说的那样,仅仅是靠刺激——反应形成的习惯。他认为这种内部结构决定人类如何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这种内部结构是遗传的,可称为“功能的不变式”(functionalinvariants);还有一种结构则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是遗传的,可称为“认识的结构”(cognitivestructure).Piaget认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发挥第一种内部结构的作用,这包括同化与适应两部分。通过同化和适应,小孩从直觉向抽象思维发展。M.Halliday从语言交际使用的角度,而不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去探讨母语习得的过程。他认为,儿童之所以能够习得语言,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语言可以帮助做事,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语言结构只是表达意思的手段之一,不应该处于母语习得过程的中心位置。儿童习得语言是为了学会如何表达意思。Halliday把能够帮助儿童做事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七种
1)工具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去获取所需的东西。
2)调节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去控制别人的行为。
3)相互作用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去与周围的人交往。
4)表达个人的功能,指儿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性。
5)启发功能,指用语言探索周围的环境,弄懂为什么这样或那样。
6)想象功能,指儿童使用语言创造自己的世界。
7)表现功能,指儿童用语言向别人传达信息。这个功能在儿童语言中出现最晚。研究外语学习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了解它对外语学习的含义和启发,并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找出合适的教学途径。
外语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学语言不是先学好完整的语言形式,再使用它去表达思想的,而是一边习得一边使用。不但习得语言结构,还习得用于交际目的的非语言手段。这种习得的过程对我们组织外语教学亦有启发。例如,让学生多接触语言材料,以利于吸收养分;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要作具体分析;教学中不但要教语言形式,还要着重教授这些语言形式的功能以及那些表达不同功能的手段2.成功学习者的特点积极的语言实践者,运用者,对语言有强烈的愿望:他们不但注意语言的形式,同时注意语言的意义;能利用语言知识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行监察,发现错误会去改正;有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是一见到不懂的语言点就束手无策,而能通过语言的线索猜测意义去解决矛盾,创造性学习。罗宾总结出七点
1)他们是积极和准确的猜测者;
2)他们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际;
3)他们想什么就说什么;
4)他们注意语言结构;
5)他们经常寻找机会来进行对话,练习语言运用;
6)他们会监察自己和别人的话语;
7)他们注意意思的表达。加拿大学者斯特恩
1)有个人的学习风格或积极的学习策略;
2)对学习任务主动去做;
3)在目标语意义不清楚时能加以容忍,了解讲本族语者的认知和情感状态;
4)知道如何对待语言问题;
5)有把所学习的新语言总结成为有序的系统的实际策略,并能在学习中修改该系统;6)经常寻求对意义的理解;
7)留意实践;
8)留意在真实交际中使用语言;
9)自我监察语言运用,对语言使用时出现的问题敏感;
10)逐渐把目标语建成一个独立的参照系统并用它来思维。外国学者对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研究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我们能否在教学中发现我们身边的成功的学习者并对他们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呢?总结,归纳他们学习的特点,会有利于我们鼓励更多的学生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把英语学得更好3.学习者的策略
(1)什么是学习者策略?
学习者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交际中的问题做出的反应和行为。(2)学习者策略分为几类?
布朗(H.Brown)按照策略与语言输入及语言输出的关系,把学习者策略分为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两类。学习策略与语言输入有关,是与输入的处理,贮存和检索有联系的行为;交际策略则与语言输出有更多的联系,它涉及我们在语言中如何表达意义的行为。——学习策略的六种情况
(a)求解和证实策略
学习者用来证实自己对新语言知识的理解的策略。要求教师举例说明某一词或短语的用法,对某一词或短语作解释,或重复某词以证实理解的准确性,这些都是求解和证实策略的表现。(b)猜测和概括或推理策略
学习者利用已获得的语言或概念和知识去获得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或说话意图的明确假设。学习者通过关键词,关键结构或上下文等手段对词义进行猜测;通过有关交际过程的知识,说话者和听话人的身份,交际场所,话题,语域等猜测词义,这些都是这种策略的具体表现。(c)注释推理策略
是学习者应用语言规则来解决外语学习上问题的方法。运用某语法规则来理解外语就是一例。(d)实践策略
指学习者为帮助记忆和检索语言使用规则进行练习。重复某一句子直到熟练,仔细听讲并认真模仿。(e)记忆策略
与实践策略相似,但重点在于记忆和检索过程。比方说,做笔记,用各种联想的方法来学习,记忆新的语言单位(如词,句等)。(f)监控策略
学习者发现错误,观察某一信息如何被听话者接受和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的策略。纠正自己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其他方面的错误都属这类策略的表现。以上是罗宾描述的六种学习者的认知策略。罗宾又列出了八种元认知策略a)预先组织策略。指学习者对将要出现的活动中的原则和组织概念进行预习。
b)集中注意力策略,指学习者预先决定对某一学习任务给予注意,而对其他无关的项目不管的策略。
c)选择注意力策略,反映学习者提前对语言输入的某些部分或情景细节给予注意,这些部分和细节对记忆语言输入给予了提示。
d)自我操纵策略,指学习者懂得安排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习的策略。e)预先计划策略,指为某些语言项目作计划和排练,这些项目在将要出现的学习任务中必不可少。
f)自我监察策略,指学习者对自己话语中语法,语音,词汇进行纠正,对语言的不得体纠正也属此策略的范围。
g)减缓输出策略,指学习者有意识推迟讲话,目的是想先听别人讲话,然后从中进行学习。
h)自我评价策略,指学习者以准确和完善作为标准对自己的语言学习结果检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构成了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开展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是英语教学法的一项内容,不同的观点的争辩是有益的,它加深我们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和理解。——交际策略
外语学习者在一定场合要用外语交际,但又无法以适当的词语去表达,为把意义表达清楚,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某种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去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障碍,这种手段称为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的运用能帮助外语学习者摆脱交际中的语言障碍,较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因此,对交际策略的研究也是英语教学法研究的内容。(一)交际策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目标语策略。学习者用目标语来描述某一词语。
b)迂回说法。学习者使用目标语描述某物或某行为的特点或某物的成分,让对方明白其意。
c)创造新词。学习者创造一个新词以表达一个想表达的概念。
d)用近似词。学习者用目标语的一个词代替要表达的词语。
e)用同义词。学习者用同义词表达另一词语。
f)用反义词。学习者用反义词表达另一词语。(二)知识策略
学习者联系自己的常识和经验,以联想的方式,运用目标语表达某词语的意思。(a)举例:
Supposethewomanwantsthemoney,soshewantstomarryhim.(vanity)(b)文化特征。
IthinkinBeijingtherearealotofthisfruit.(Peach)(c)比喻。
Thetoolshapeislikenumberseven.(Hoe)(三)重复策略
学习者重复说过的话,希望对方能再考虑一下,猜出该词语的意思。(四)求助策略
学习者要求对方解释某一词语或提供某一词语的正确语言形式。(五)手势策略
学习者在交际时,辅以手势来表达意义。
(六)回避策略
学习者放弃话题或回避某一语言单位的使用。
例如,日本人发|l|音困难,他会说“Heisveryfortunate.”而不说”Heisverylucky.”
例如,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过去时态,在交际时他会改变话题。交际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语学习过程并与探讨外语教学法联系在一起。正如陈思清在《交际策略在外语交际中的运用》中指出的那样,“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能使学生运用有限的知识来达到无限的交际目的。”我们可否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教授学生的交际策略呢?我们可否在教学中人为地创造真实的情景给学生交际,在交际中,创造条件培养使用交际策略呢?4.学习动机和学习成就在对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的同时,研究者还注意对不同个性的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特点,探讨学习者个人因素与语言学习成就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学习的过程,为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在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对学习者的动机,性格等个人因素的研究。(1)工具型动机和结合型动机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学习外语,目的是想利用外语这个工具去寻找好的职业,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而具有结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学习外语,主要是对目标语的社团感兴趣,学习好外语为的是更好地与目标语社团内的人们进行交际,欣赏目标语社团的文化艺术。
(2)不同动机学习者的学习成就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动机不一定是互相排斥,在大多数情况下,起作用的是各种动机的合力。动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体现在它影响外语学习的速度。到底是动机使学习者取得成就,还是成就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相促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就,使他们有更大的求知欲,学习得更好。5.性格,情绪和外语学习
(1)性格外向者开朗,善交际,爱说话,热情;性格内向者文静,沉默寡言,不爱与别人接触。外向学习者适于学外语,内向学习者不适宜学外语(2)自尊心强弱与外语学习
自尊心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身能力,价值和成就的态度,它来自人们的经历和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尊心,自信,要成功地进行学习是不可能的。自尊心强的人能充分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较自信。在英语学习方面,自尊心体现在学习者对自己英语能力的评价,也可以表现为对自己各种技能如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方面能力的评价。(3)焦虑与外语学习
焦虑,一种担心的状态,一种模模糊糊的害怕。
焦虑会影响外语学习。克拉申在他的监察模式中认为高焦虑像过滤器一样把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过滤掉,致使语言输入到达不了“语言习得机制(LAD)”,这样一来,语言输入就不能为大脑加工,当然不能被吸收了。
一些学者把焦虑分为两类: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veanxiety)和退缩性焦虑(debilitativeanxiety)。前者能促进学习者学习用功,更好地完成任务,后者会使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前者是一种积极因素,后者是一种消极因素。
在研究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时,要分清属于哪个类型。6.学习语言的最佳环境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K.M.Burt和H.C.Dulay总结四种学习语言最佳环境(1)自然环境
在这种语境中,讲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交流的内容上,而不是语言本身。如商店里,聚会上等。交流双方关心的是信息和观点,尽管也在使用语法的句法结构。(2)语言交际应当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步发展(a)单向交流(one-waycommunication)
在这个阶段,学生只听或读。这种交际是单向的,听报告,收听电台,看电影和电视节目等属此类。
(b)局部双向交流(partialtwo-waycommunication)
在这个阶段,学生也许会对别人做出口头回答,但所用不一定是目标语(targetlanguage),可以采用手势等形式进行交际。
(c)全面双向交流(fulltwo-waycommunication)
在这个阶段,学生讲的全是目标语,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输送者。
一般地讲,初学者大多进行第一,第二类型交流。
(3)目标语的输入应该为学生所理解。
(4)向同事,同辈或伙伴学外语。ProfessionalcompetenceofEnglish(student)teachers
ThereareavarietyofelementsthatcontributetothequalitiesofanEnglishteacher.Theseelementscanbecategorizedintothreegroups:ethicdevotion,professionalqualitiesandpersonalstyles.
(1)Ethicdevotion:warm-hearted,hardworking,enthusiastic,caring.
(2)Professionalqualities:creative,resourceful,authoritative,well-informed.
(3)Personalstyles:flexible(=canbechangedtofitfornewneeds),dynamic(=ideasofproducingpower),patient,attentive(=takingcarefulnotice)
Butforprofessionalqualities,wecandividethemintotwokindsofcompetence.Professionalqualities=professionalcompetence=linguisticcompetenceandteachingcompetence.
(1)Linguisticcompetence
(a)KnowledgeofEnglish(sound,word,grammar)
(b)SkillsofEnglish(listening,speaking,readingandwriting.)
(2)Teachingcompetence
(a)Receivedknowledge(languagetheories,psychologicallinguistics,sociallinguistics,educationalpsychology,languageteachingmethodology,languageteachingskillsetc.)
(b)Experientialknowledge
1)Others’experience:learnfromothers’experience
2)Ownexperience:learnfromone’sownexperience.Howcanwedevelopprofessionalcompetence?
Fromtheabovemodel,wecanseethedevelopmentofprofessionalcompetenceforalanguageteacherinvolvesthreestages.Thefirststageislanguagetraining.AllEnglishteachersaresupposedtohaveasoundcommandofEnglish.Thesecondstageinvolvesthreesub-stages(1)Learning:learningtheoriesof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learningfromothers’experienceandlearningfromone’sownexperience,whichisthespecificpreparationthatalanguageteachershouldmakebeforetheygotopractice.
(2)Practice:studentteachersapplywhattheyhavelearnttodoteachingpractice
(3)Reflection:afterdoingpractice,theyreflectontheirteaching.Theywonderwheretheydowell,wheretheydobadly;wherethestudentshavemastered,wheretheyhaven’tmastered.Theywouldimprovetheteachingnextperiod.Thepracticeisbeneficialonlyiftheyareseriousaboutreflection.Aftersomeperiodofpracticeandreflection,ateachermaturesandapproachestheGoal.Professionalcompetenceisattherightend,meaningitistheultimategoal.Butactuallyitisnot.Professionalcompetenceis“amovingtargetofhorizon,towardswhichprofessionaltravelalltheirprofessionallifebutwhichisneverfinallyattained.”(Wallace,1991:58)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崇高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的能力结构
1.崇高的职业道德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约定俗成的,明文规定的,国家教育从业人员在其教书育人活动中和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姚亚东,2006)。教师的职业道德历来作为教师的首要素质。这一点韩愈《师说》已经说得很明白:“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为此,“德”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的首要目标。从我国许多师范大学的校训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师德对教师(或未来教师)的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广西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重庆师范大学:“厚德笃学励志创新”;四川师范大学:“重德,博学,务实,尚美”;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等等。可见,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这也是上述师范院校都将“德”视为“师魂”的重要原因。那么,我国教师的师德状况究竟如何呢?冯莉(2006)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师德调查表明,在责任感上,中学教师显著高于高校教师,而高校教师显著高于小学教师。调查还表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更多地与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等外部因素有关,而并非针对其直接的服务对象,完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职业道德并没有完全内化为他们的情感、意志等,我国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师是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等外部因素来调整对待工作的态度的,外部原因是造就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原因,教师并没有真正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李敏(2007)的中学教师师德调查表明,中学教师的工作状况比较积极,但工作状况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别;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倾向于自愿选择和安于从事教育职业;教师基本做到关心和理解学生,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教师的角色意识强烈,但教师角色搭配的合理性需要提升;教师注重自己的道德学习,但需要进一步加强道德反思。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教师将教师职业定位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脱客观因素的束缚,切实落实到思想上的真正提升才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根本。1)热爱教育热爱教育是对教师职业的最根本要求。教师能否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情感。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不热爱,毫无兴趣的教师,会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尤其在教师职业远未令人向往的当今,热爱教育事业和乐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的职业道德品质就显得更为重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把职业当成事业时,他才能超越职业所限,超越个人得失困扰,让平淡焕发出新的光彩。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随着科教兴国、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教师的地位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在增强。广大教师献身人民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楷模,他们用崇高的责任感、坚强的毅力、博大的爱心甚至珍贵的生命支撑起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厦。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就涌现出了许多弘扬师德的光辉典范。许多教师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捍卫着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已经市场化,教师也获得重新选择职业及单位的自由和机会。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有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意识、敬业精神不强,在利益驱动下,有的教师对教学不负责任,一心谋“第二职业”,提高“收入”;也有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在发生危机情况时不顾学生的安危,把自己生命置于学生生命之上;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教师在师德和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一是“重义轻利”型:对待教育事业全身投入,潜心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是“义利兼顾”型:既有较强的事业心,能教书育人,但又比较重视个人利益;三是“重利轻义”型:关注自身利益,强调自我价值,甚至用等价交换原则对待教育事业。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不能忽视教师的正当利益需求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因为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物质的、精神的需求。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对教师道德的特殊要求。对于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追求自我价值的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这是师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起码做到义利兼顾,循序渐进,进而达到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姚亚东,2006)。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广大教师只有把全身心的力量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包含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如尊重学,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寄予期望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通向学生信任教师的桥梁,是教书与育人的基础。在关于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中,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己,在对教师素质进行排位时,都将“热爱学生”排在首位。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需求。教师是否热爱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情感。
教师热爱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心,并通过情感方面积极的“正迁移”作用,发展学生对同学,家人,班级,学校,社会和人类的爱心。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采取歧视,挖苦,冷漠的态度,学生感受不到温暖,爱护和关心,容易产生被冷遇,孤立,嘲笑的感觉,并通过情感的“负迁移”作用,对同学,家人,班级,学校,社会和人类产生仇视的态度。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的交往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一种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年轻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有作用的眼光。”因此,称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依靠言教,而且充分利用身教。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称职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同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基础。教育过程是特殊的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思想,意志,情感,知识等进行复杂而奇妙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教师是以富有个性的具体的人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起威信不是通过摆着威严的架子驯斥学生或靠教师的特殊地位居高临下地指挥学生而确立。克鲁斯卡娅说:“学生接受他们爱戴的教师所说的话,同接受他们看不起的,并会成为可憎的思想。”可见,称职教师威信的确立,需要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用高尚的思想和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2.合理的知识结构
借鉴和参考林崇德等人关于教师素质及知识的研究知识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称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情景知识。前三者主要是间接知识,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Lesson 27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篮球 基本技能(教学设计)-高一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体育与健康
- 8 我们受特殊保护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第18课《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专题一第6课三、《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5年中药合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部编版)
- 2025年温室节能遮荫保温幕项目发展计划
- 《微生物燃料电池MF》课件
-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课件
- 医院廉洁自律承诺书
- 申请两癌补助申请书
- 香港审计合同范例
- 2024年10月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胚胎移植术前术后护理
- 《高层建筑结构》课件
- 客户验货培训
- 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制度(4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