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期末学情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闭卷考试。2.答题前,同学们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号,以及准考证号写在试题春和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3.答题时,同学们一定要按要求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A.开凿大运河 B.隋朝统一全国 C.唐朝的建立 D.贞观之治2.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又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此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增加人民的徭役负担 B.推动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C.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 D.国家巩国统一的需要3.七年级(3)班的小奇同学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中华文明的起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没有实权 B.穷兵黩武 C.虚心纳谏 D.以民为本5.有人评价说在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一共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政局曾经一度动荡,但仍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由此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基础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6.美国学者谢弗撰文指出:“浓缩在唐朝统治者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这片神奇的土地。”下列史实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行求法C.甘英出使大秦 D.鉴真东渡日本7.历史学习离不开对历史文物的考察。一古碑上言:“今藩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疆,以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该碑文印证了A.汉藏两族关系的友好 B.大唐对外政策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商品经济的繁荣8.右图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政权更选与分立 B.民族交融与发展 C.藩镇割据与战乱 D.武将专权与争权9.“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一记载应出自A.《隋书·刑法志》 B.《宋史·太祖传》C.《元史·诸王表》 D.《明史·成祖本纪》10.右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北宋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三省六部,提高效率C.重文轻武,增强实力 D.先南后北,消灭割据11.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等B.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并向他们首称臣C.“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D.“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及贸易往来13.下图是某班学生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减继光抗倭14.关于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小红同学作了如下小结,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B.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C.宋朝时,小麦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15.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闲听瓦内讲评书,粉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16.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历史知识复习卡片,根据卡片信息判断他复习的历史主题是·设置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A.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B.元朝在新疆的建制C.元朝时边疆的管辖 D.元朝加强对外交往17.2030年芒果台热播剧《锦衣之下》让广大网友直呼身穿飞鱼服,手握绣春刀的锦衣卫金事“陆大人”好帅。历史上的锦衣卫是A.由明成祖亲自设置 B.为了监视官民,强化皇权C.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18.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A.科举取士难度降低 B.平民向上流动变难C.父祖身份无关紧要 D.社会等级差别缩小19.学者博宗懋认为:“世宗(注:雍正帝)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应为A.中书省 B.市舶司 C.锦衣卫 D.军机处20.见如下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21.(12分)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繁荣,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粮仓分布示意图(隋朝)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亦不减数百万。——杜佑《通典·食货典》(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时期国家粮仓的选址特点(即靠近哪里或主要分布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样选址的原因。(4分)材料二 曲辕型 筒车(2)材料二中的工具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材料三“(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种麦之利,独归客户”,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摘编自庄绰《鸡胁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原士民扶携南渡”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影响(4分)。(4)民族要复兴,农业必振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22.(10分)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1)阅读材料一,为改变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局面,哪位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材料二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的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2)材料二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材料三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3)材料三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是什么?(4分)23.(7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真挚情感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1)请回答材料一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1分)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元史地理志》(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现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后来,明太祖又在地方进行了怎样的改革?(2分)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结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清政府在西南、西北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2分)24.(14分)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空观念】材料一下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对峙示意图(1)请写出材料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2分)【史料实证】材料二毛泽东曾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出康熙皇帝时期的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历史解释】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唯物史观】材料四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客观上促进了被交融。两宋时期,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地区扩展,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3分)【家国情怀】对联一上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下联:驱除荷虏一代英雄对联二上联:拔云手指天心月下联:拔剑光寒倭寇胆(5)图中对联称赞的是哪两位英雄人物?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哪些精神?(5分)25.(17分)发展,源于创新,源于交流,源于共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唐盛世】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最盛的时期之一……唐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的影响。(3分)材料二他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摘编《中华文明史》(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据材料二指出“西行‘求法’”的重要影响。(2分)【两宋繁华】材料三: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两宋:在繁华中沉没》(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明”扬四海】材料四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不掠他人一分财产。——《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4)材料四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3分)【落日余晖】材料五自顺治时期,清朝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御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历史十五讲》(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3分)【知史鉴今】(6)结合以上五则材料,请你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七年级期末考试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5BDACB6-10AAABA11-15ABBCB16-20CBBD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1.(12分)(1)特点:大都位于运河沿岸;集中于长安、洛阳等附近的北方地区。(2分)原因:方便粮食运输;保障都城长安等地的粮食供应。(任意一点即可,2分)(2)作用:省时省力,提高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任意一点即可,2分)(3)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2分)影响: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分)(4)国家政策的支持,交通运输的保障,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安定等(任意一点即可,2分)22.(10分)(1)隋文帝(2分)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分)(2)殿试(2分)(3)重文轻武(2分)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2分)23.(7分)(1)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2)元世祖:行省制。(1分)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1分)(3)西南:驻藏大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