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件2011自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1.gif)
![管理会计课件2011自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2.gif)
![管理会计课件2011自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3.gif)
![管理会计课件2011自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4.gif)
![管理会计课件2011自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720aff77a2811749f10edbf7b2a8ad3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9/21/20231
第一节管理过程五项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一、计划和控制计划是指:P2控制是指:P2包括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控制和计划的关系P29/21/20232
二、组织有形的和无形的(即组织机构和组织活动)有形的组织机构是指:P3,包括三层含义P3无形的组织活动是指:P3,包括四方面的内容P3管理者包括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P3西方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P4财务长和主计长的职责P5西方制造企业的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的组织结构P59/21/20233
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P6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相当于财务副总经理)现代管理以决策为核心,把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控制系统会计人员属于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9/21/20234
三、沟通沟通过程P7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四、激励P8激励组织中员工的有效措施是目标管理目标的层次结构P89/21/20235
第二节会计信息系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记账、算帐,并定期编制报表的专门方法,提供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以及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情况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利用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9/21/20236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财务会计必须要以统一的货币形式反映,严格遵循社会公认的会计原则、程序严格、结构稳定严密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为企业内部管理经营管理服务、程序松散、结构不稳定严密不应也没必要设置两套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P9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图P10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图P119/21/20237
二、如何利用财务会计信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P12管理会计需要做的工作P121分析财务会计资料2根据管理会计需要重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三、如何利用财务报表P141资产负债表P142损益表P163现金流量表P179/21/20238
第三节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一、管理会计的概念P20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利用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9/21/20239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P221服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是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2、目标不同向外部提供信息,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3、信息的及时性面向未来9/21/202310
4、限制因素财务会计严格遵循社会公认的会计原则、程序严格、结构稳定严密管理会计程序松散、结构不稳定严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本上是同源分流,但是他们的方法体系和作用时效都各自不同5、信息类型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6信息属性相对准确7核算范围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9/21/202311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P231他们的资料来源基本相同——原始资料反映的对象相同——资金运动3目的相同——提供信息4财务会计有时也把属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对外公开9/21/202312第四节决策过程一、决策的概念决策是指P25二、决策的类型(一)按决策所依据的环境、条件的状况(风险程度)分类1确定型决策见书P252风险型决策见书P263非确定型决策见书P269/21/202313
(二)按决策的层次分类P261高层决策——战略性决策2中层决策——战术性决策3基层决策——执行性决策(三)按时间长短分类P271、长期决策。是指为改变或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而进行的决策。如固定资产的改建和扩建特点:金额大、难改变2、短期决策。是指企业为有效地组织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利用经济资源,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决策。如生产、销售、定价决策9/21/202314
二、决策的基本程序(一)提出决策问题,(二)确定决策目标(三)拟定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广泛收集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四)对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与比较。(五)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六)组织与监督方案的实施(七)跟踪与检查方案的正确性,即使反馈信息9/21/202315第二章成本分类与成本计算原理第一节成本分类成本是指:P30为生产一定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产品成本指标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一、成本按与特定对象是否有明显的联系分类P31直接成本(可追踪性成本)和间接成本(共同成本)二、成本按费用的发生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分类P32期间成本(可盘存性)和产品成本(不可盘存性)9/21/202316
三、成本按性态分类P32成本性态: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按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P33特点: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但单位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固定成本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由高阶层领导确定一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与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经营能力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包括:研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约束性固定成本包括:财产税、折旧费、保险费9/21/202317
变动成本是指:P33变动成本特点:成本总额随产量增减变动成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影响混合成本是指:P33混合成本同时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有两种形式:标准形式混合成本和阶梯式混合成本四、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P33相关成本——与决策有关。如差别成本、机会成本、应负成本、重置成本和可避免成本等非相关成本——与决策无关。如沉没成本、不可避免成本等9/21/202318
五、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P35可避免成本——通过某项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成本不可避免成本——通过某项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六、沉没成本——过去已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P35七、机会成本——并非实际支出P36八、增量成本与边际成本P379/21/202319
第二节传统产品成本的计算一、产品成本的作用P39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可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3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9/21/202320
二、生产费用的分配P41生产成本主要按三个项目来进行归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又细分为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制造费用。1材料的分配P42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工资的分配P43直接人工费用和间接人工费用9/21/202321
3制造费用的分配P44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费用和其他制造费用常用的分配标准: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主要成本、机器小时如果企业是高度自动化的,宜采用机器小时作为分配标准,如果企业是手工劳动的,宜采用直接人工小时作为分配标准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这两种分配标准得到较广泛的采用。制造费用分配率=需要进行分配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应分配于某一对象的制造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数×制造费用分配率9/21/202322
按实际分配率不便于及时计算产品成本,会发生人为波动,难以如实反映各月生产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造费用预计分配率=预计全年的制造费用/预计全年直接人工小时年终出现的较大差异,在在产品、产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年终出现的较小差异,全部归属于产品销售成本9/21/202323
第三节分批法一、分批法概念及适用范围P46按批次生产产品:建筑、船舶、飞机、家具、服装、印刷等企业以一批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二、分批法应用举例P469/21/202324
第四节分步法一、分步法概念及适用范围P50连续流水式的生产同类型产品,大量、大批化工、纺织、冶金、计算机装配等行业主要特点:以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加工阶段作为一个成本中心需要计算各阶段本期完成的约当产量(把在产品按完工进度折算成产成品)各加工阶段已汇集的成本,以约当产量为基础,在本期完工部分和期末未完工在产品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与分批成本计算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汇集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包括: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二、分步法应用举例P519/21/202325
成本计算具有两重性: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重要部分。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管理会计是通过成本计算来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通过各个责任中心来实施。9/21/202326第三章作业成本法第一节作业成本法概述一、企业是由一系列作业构成的价值链价值链概念P54价值链的作业分为四大类P549/21/202327
二.作业成本计算1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Costing,ABC),又简称ABC。通俗讲作业成本计算就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业首先应用起来,是一种全面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总而言之,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9/21/202328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会计区别在于对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不同传统成本会计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大多数采用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作为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P56认为这种假设不能成立:P57自动化程度提高(需要更多的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和机器准备等活动)间接费用的比重越来越大、直接人工比重大大下降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分配程序P58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就是引入了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P58,包括资源和作业动因9/21/2023292.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意义(1) ABC使成本信息更加科学,解决了传统成本信息失真问题。(2) ABC使企业产销决策更加合理。产销决策和产品定价合理性的基础是成本计算的科学性。(3) 实施ABC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甚至进一步采用作业预算方法和作业管理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责任会计目标。9/21/202330第二节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一、作业P59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P60单位水平作业(最低层次)P60批量水平作业P60产品水平作业P60能力水平作业(最高层次)P619/21/202331
二、作业成本动因P61作业成本动因是指:P61作业种类及作业成本动因P62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动因数量P629/21/202332第三节作业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P64(1) 确定作业中心,并按不同作业中心归集资源耗费的价值。(2) 确定作业,将各作业中心归集的资源耗费价值进行分解并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选择主要作业作为作为资源分配的基础资源动因的原则是:P65(3) 将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的价值计入产品成本计算单,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例见P66其基本原理如图3.1所示。9/21/202333图3.1作业成本计算原理9/21/202334第四节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制度的建立应满足两个条件:P68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价值是指顾客就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中来获取更多的利润。9/21/202335
一、作业分析1作业分析概念(狭义和广义)P692作业分析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分析哪些作业是增值的,哪些作业是不增值的。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各项作业一般都是增值作业。(2)分析重要性作业。企业的作业通常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上千种,对这么多作业一一进行分析是没有必要,因为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根据重要性原则,只能对那些相对于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而言比较重要的作业进行分析。(3)把企业的作业同其他企业类似的作业进行对比。因为增值的作业并不意味着有效和最佳,通过与其他企业先进水平的作业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某项作业或企业整个价值链是否有效,寻求改进的机会。(4)分析作业之间的联系9/21/202336
二、作业管理P711作业管理概念P71主要内容包括:P712作业管理方法P72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低、作业分享3作业管理实例P729/21/202337第四章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而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把本期发生的所有的固定成本作为本期期间成本,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把本期已销售产品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本期费用,而未销售产品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递延到下期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9/21/202338
第一节成本性态与混合成本分解一、成本性态P77成本性态: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按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成本按性态分析有重要的意义P78(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P78特点: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但单位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固定成本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由高阶层领导确定一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与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经营能力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包括:研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约束性固定成本包括:财产税、折旧费、保险费9/21/202339
(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P79变动成本特点:成本总额随产量增减变动成比例变动,但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影响(三)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是指:P80混合成本有两种形式:半变动成本和阶梯式成本1半变动成本P802阶梯式成本P809/21/202340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常用的方法包括:一、高低点法P81二、散布图法P82(布点图法)三、回归直线法P83(最小二乘法)Y=a+bxA代表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成本b代表半变动成本中的单位变动成本bx代表半变动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总额Y代表半变动成本回归直线法利用“回归直线的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原理,结果最准确9/21/202341第二节变动成本法概述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而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把本期发生的所有的固定成本作为本期期间成本,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P851变动成本法的前提P852对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界定P851)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2)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3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构成4贡献毛益9/21/202342
二、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P869/21/202343第三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一、成本计算的前提不同P88二、理论根据不同P88三、成本计算流程不同P90变动成本法把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完全成本法把成本区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9/21/202344
变动成本计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计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固定成本处理的不同变动成本法把本期发生的所有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本期费用,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完全成本法仅把本期已销售产品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本期费用,而未销售产品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递延到下期。9/21/202345
四、利润计算公式不同P92五、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由于变动成本法把本期发生的所有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本期费用,没有递延到下期,所以存货的成本相对较低完全成本法仅把本期已销售产品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本期费用,而未销售产品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递延到下期,所以存货的成本相对较高9/21/202346
六、计算出来的净利润有可能不同P93(一)产销平衡的情况当本期的生产量等于销售量,即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二)产销不平衡的情况1当本期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即期末存货大于期初存货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2当本期的生产量小于销售量,即期末存货小于期初存货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9/21/202347第四节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一、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P98优点:1能提供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决策分析2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3便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业绩评价4可以使管理当局更加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5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缺点:1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2所确定的成本数据不符合通用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3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较难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9/21/202348
二、对完全成本法的评价P101优点:1可以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2有利于编制对外的财务报表缺陷: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不便于为决策、控制和分析直接提供有关资料P101例见P1029/21/202349第五章本量利分析第一节贡献毛益与盈亏临界点P07一、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它是反映各种产品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不等于利润,利润等于贡献毛益总额扣除固定成本总额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毛益有两种表现形式: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总额贡献毛益可以以绝对数表示,即贡献毛益额,也可以相对数表示,即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19/21/202350
二、盈亏临界点(损益两平点或保本点)P109盈亏临界点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相等,不盈也不亏。当销售量低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将发生亏损;当销售量高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将获得利润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P1099/21/202351
三、同盈亏临界点有关指标(一)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P111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正常开工的销售量(二)安全边际P111可用绝对数表示,也可用相对数表示用绝对数表示:安全边际=(现有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量—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相对数表示安全边际率=(现有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量—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现有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量安全边际率=(现有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额—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现有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9/21/202352
(三)销售利润率P112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五、盈亏临界图1基本式盈亏临界图P1132贡献毛益盈亏临界图P1143量利式盈亏临界图P1149/21/202353
第二节多品种本量利分析一、多品种本量利分析的基本程序P1161计算各种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销售额的比重2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基础,以该种销售额占全部产品销售额的比重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的加权贡献毛益率综合的加权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销售额的比重)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的加权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销售额的比重9/21/202354
二、产品构成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P1199/21/202355
第三节利润敏感性分析及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一、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P119税后利润=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
1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毛益2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率)]/(单价—单位变动成本)9/21/202356
二、利润敏感性分析一)影响利润的有关变量的临界值P122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9/21/202357
1固定成本的最大允许值2销售量的最小允许值3单位售价的最小允许值4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允许值9/21/202358
二)和敏感分析表P123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1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2销售量的敏感系数3单位售价的敏感系数4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9/21/202359
三、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P125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单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9/21/202360
1固定成本的变动P1262销售量的变动P1263单位售价的变动P1264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P1269/21/202361
第四节本量利分析的扩展一、成本—产量—利润分析的基本假设四大假设P129二、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借助概率分析先计算销售量的期望值,再计算盈亏临界点,最后计算利润,通过概率分析其可能性1不确定条件下的盈亏临界点分析P1302不确定条件下的利润分析P132三、不完全线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P134四、非线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P1369/21/202362
第五节本量利依存关系的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一、应否购置某项生产设备的选择利润多,则可购置二、某项新产品应否投产的选择市场的需求量大于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则可投产三、某种设备是购置还是租赁的选择计算购进和租赁方案预期成本相等时所需要的年使用天数,即成本分界点,再进行确定购置设备的年折旧费和维修费属于固定成本租赁设备的年使用费、购置设备的运转费属于变动成本9/21/202363第六章经营决策企业的决策按照其涉及的时间长短氛围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P138短期决策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利用经济资源,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决策。如生产、销售、定价决策,也称经营决策长期决策指为了改变或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而进行的决策。如厂房的扩建、改建、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等9/21/202364第一节产品定价决策一、产品最优售价的决策分析P139当销售价格下降时,若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说明降价有利。产品的最佳价格应是最接近于边际贡献增加额等于零的地方。示图法和微分法9/21/202365
二根据产品成本定价的方法P144基本的采用成本加成法成本加成法是指:P145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完全成本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和标准成本定价法1完全成本定价法:是指按照产品的完全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销售利润,作为定价产品销售价格的依据。P145产品销售价格=产品预计单位完全成本(1+利润加成的%)2变动成本定价法:是指按照产品的变动成本,加上一定数额的贡献毛益,作为定价产品销售价格的依据。产品销售价格P146=产品单位变动成本/(1—贡献毛益率)=产品单位变动成本/补偿率3标准成本定价法P1479/21/202366
三、常用定价方法P1481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法、渗透定价法2其他定价策略根据产品需求弹性定价根据顾客需求心理定价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定价9/21/202367
第二节生产决策一、生产品种的决策分析P150选择在经济上最合算,能为企业提供较多的利润二、品种结构优化组合的决策分析P151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应如何安排生产?选择贡献毛益最大的组合9/21/202368
三、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分析P154一般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分析。自制产品的生产能力若无其他用途,则选择较低的差别成本的那个方案。自制的差别成本若不需要增加专属设备,则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外购的差别成本包括买价、运费、保险费、定货费、验货费等自制产品的生产能力若有其他用途,则需要考虑机会成本,选择较低的差别成本的那个方案。有时还需考虑需用量决策临界点产量=追加固定成本/(外购单价—追加前的自制成本)9/21/202369
四、产品加工程度的决策分析P1571、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分析P158若进一步加工所增加的收入大于进一步加工追加的成本,则进一步加工,反之,则不可。2、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P159联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或用途不同的主要产品。这些产品的综合成本应在这些联产品之间按单位售价或技术系数比例进行分摊。联产品分离后新追加的成本由各自承担。若分离后进一步加工所增加的收入大于分离后进一步加工追加的成本,则进一步加工,反之,则不可。五、生产工艺的决策分析P1619/21/202370
六、产品增产的决策分析选择提供贡献毛益最多的方案七、停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贡献毛益为正值的产品不应停产,否则则停产八、亏损产品转产的决策分析亏损产品转产后生产出的产品贡献毛益大于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就可以转产,否则不可九、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来接受追加订货时,只要对方出价高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并能补偿专属的固定成本,便可接受。9/21/202371第七章投资决策第一节长期投资决策概述一、长期投资的特点P163固定资产的改建和扩建、更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都属于长期投资决策特点:金额大、时间长、风险大按经营的范围:战略性投资决策(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发生重大影响)和战术性投资决策(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并不发生重大影响、只对企业的局部范围有影响)9/21/202372
二、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考虑四个重要因素: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P164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表现为利息和利率(一)货币的时间价值的计算1)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终值(未来值),现值(现在值)复利终值=本金(1+利率)时期(1+利率)时期为一元复利终值系数9/21/202373
复利现值=复利终值×(1+利率)—时期(1+利率)—时期为一元复利现值系数复利现值是复利终值的逆运算2)年金终值与年金现值年金是指在若干期内,每隔相同的间隔期收到或支付相等的金额。年金终值=年金×[(1+利率)时期—1]/利率[(1+利率)时期—1]/利率为一元年金终值系数年偿债基金=年金终值/
[(1+利率)时期—1]/利率年偿债基金是年金终值的逆运算9/21/202374
年金现值=年金×[1—(1+利率)—时期]/利率[1—(1+利率)—时期]/利率为一元年金现值系数年资本回收额=年金现值/
[1—(1+利率)—时期]/利率年资本回收额是年金现值的逆运算9/21/202375
三、现金流量P164初始现金流量P165营业现金流量P165终结现金流量P1651现金流出量的内容(1)固定资产的投资(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费等)(2)垫付的流动资金(3)开发资源发生的现金支出(4)革新产品发生的现金支出2现金流入量的内容1)营业的净收益(2)收回的折旧(3)收回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9/21/202376
现金流量的计算P165投资决策中使用现金流量的原因P1679/21/202377
第二节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一、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P1691、投资回收期——静态反映=投资总额/平均每年现金净流量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效果越好,风险越小这种方法容易计算和理解,但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不能完全反映投资的盈利程度,所以应结合其他方法使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投资回收期计算2投资利润率——静态反映反映单位投资一年给企业所创造的全部收益。投资利润率=税后利润/投资总额投资利润率越大越好9/21/202378
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P1721净现值法——动态反映公式见书P1722、内部报酬率法——动态反映P174内部报酬率是指一个投资项目的逐期现金净流入量换算为现值之总和将正好等于原始投资额时的利息率。1每期的现金流入量不相等2每期的现金流入量相等3、现值指数法(利润指数)——动态反映公式见书P1779/21/202379
三、投资决策指标的比较研究P178第三节典型投资决策分析一、设备更新或建造决策分析P183二、设备更新或大修理决策分析P184最佳更新期是指使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的使用年限。9/21/202380
第四节有风险条件下的投资决策一、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P186二、按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P188第五节投资效益的敏感性分析P190第六节折旧方法和通货膨胀对投资决策的影响P192一、折旧方法对投资决策的影响P192二、通货膨胀对投资决策的影响P1949/21/202381第八章预算控制第一节预算概述企业目标:生存、获利和发展企业战略:P196企业经营计划P196企业预算与企业战略和企业经营计划的区别:P1969/21/202382
一、企业预算的概念P197预算期P197短期预算和长期预算P197全面预算也称总预算包括销售、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预算预算与预测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一定的的区别P197二、企业预算的作用P1981明确未来的经营目标2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3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多个方面工作成果的基本尺度。4有助于实现各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性9/21/202383
三、企业预算编制的步骤P198设置预算委员会,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预算委员会由总经理、分管销售、生产、财务等方面的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组成9/21/202384
第二节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全面预算是一个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是企业对其未来目标及计划的总和。基本内容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销售与管理费预算、现金预算、预计的损益表、预计的资产负债表等全面预算可以自上而下,也可自下而上编制一、销售预算P200是全面预算的的基础和关键,很多预算是以销售预算作为基础。二、生产预算P201根据销售预算进行编制的,只涉及实物量,而不涉及货币金额9/21/202385
三、直接材料预算P202根据生产预算进行编制的四、直接人工预算P203根据生产预算进行编制的五、制造费用预算P203根据生产预算进行编制的区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计算费用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应将折旧扣除六、产品成本预算为正确计量预计损益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材料存货和期末产成品存货项目提供依据。9/21/202386
七、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P206与生产预算无关,区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与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八、现金预算P207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即货币资金反映计划期预计现金收支的详细情况。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融通)九、预计的损益表P210十、预计的资产负债表P2109/21/202387
第三节编制预算的其他方法一、弹性预算—确定性预算按业务量调整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指P212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特点:1随着业务量大小而相应调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扩大了计划的适用范围。2评价和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而可比的基础上弹性预算的编制要选用一个最有代表本部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弹性预算的业务量范围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可编成本、费用、利润弹性预算预算编制弹性预算的方法包括多水平法和公式法P2149/21/202388
二、概率预算P216三、零基预算P217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彼得派尔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步骤:见书P217工作量繁重四、滚动预算P219又称连续预算和永续预算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一年。滚动预算的优点P220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P2209/21/202389第四节责任会计控制是指P221包括生产、销售、财务控制财务控制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一、责任中心的划分确定责任中心是财务控制的基础根据企业内部责任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不同,一般可区分为成本或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责任会计是指以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效、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形成的为评价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服务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划分责任中心;规定权责范围;确定各责任中心的目标;建立和健全严密的信息收集、加工系统;评价和考核实际工作成绩9/21/202390
(一)、成本(费用)中心成本中心是指P221,是较低层次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以标准成本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成本中心特点:工作成果不会形成可用货币计量的收入费用中心以一定的业务工作量为基础,事先按期编制费用弹性预算,作为评价和考核实际费用和水平的尺度。成本中心可分为:标准成本中心与费用中心P222成本中心也可分为:基本成本中心与复合成本中心P222复合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是其可控成本与其下属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之和成本中心业绩报告是以可控成本为重点各个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之和为整个企业的总成本9/21/202391
变动成本大多属于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大多属于不可控成本,但不是绝对的直接成本大多属于可控成本,间接成本大多属于不可控成本,但也不是绝对的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分配,也会造成可控为不可控。(二)、利润中心P223生产经营中独立性较大的内部单位,不仅要考核成本,还要考核收入,并将他们进行对比,考核其利润。是较高层次的责任中心自然利润和人为利润9/21/202392
(三)、投资中心P224有某些享有较大自主权,能独立地运用所掌握的资金,并有权购建或处理固定资产,扩大或缩减现有的生产能力的内部单位,它不仅要考核成本费用、利润,还需要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即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9/21/202393
二、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一)、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P225标准成本中心与费用中心的区别在于见书P226成本中心业绩报告是以可控成本为重点(二)、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考核指标包括贡献毛益、可控贡献毛益、部门贡献毛益、税前部门利润P2279/21/202394
(三)、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考核指标有投资利润(报酬)率、剩余利润、现金回收率1投资(报酬)利润率=经营净利润/经营资产投资利润率=销售收入/经营资产×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经营净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经营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应以原始价值为好例见书P2309/21/202395
2评价和考核投资中心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剩余利润”(剩余收益)P230剩余利润(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的经营净利润扣除其经营资产按规定的最低利润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把剩余利润(剩余收益)作为评价和考核经营成果的尺度,可以鼓励企业中心负责人乐于接受比较有利的投资,使部门的目标和整个企业目标趋于一致。3现金回收率P231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指标=营业现金流量/总资产剩余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入—部门资产×资金成本率9/21/202396
三、内部转移价格(一)、内部转移价格的概念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由于相互结算或转账所需采用的一种价格标准。确定内部转移价格的目的:P233(二)确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1市场价格利润(投资)中心相互提供产品,在有客观的可供利用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制定内部转移价格。这样的优点是:购入的责任中心可以同外界相比较,如内部转移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它可以舍内而求外,不必付太多的代价;出售的责任中心也是如此,应使其不能从内部单位比向外界得到更多的收入。9/21/202397
2以标准成本或完全成本或变动成本价成本(费用)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服务,可以以标准成本或完全成本或变动成本价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也可以以成本加成的方法来确定内部转移价格。3经过协商的市场价格利润(投资)中心相互提供产品,在有客观的可供利用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制定内部转移价格。这样的优点是:购入的责任中心可以同外界相比较,如内部转移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它可以舍内而求外,不必付太多的代价;出售的责任中心也是如此,应使其不能从内部单位比向外界得到更多的收入。但因为不需要销售费用,因此也可以经过协商,确定一个协商的市场价格。9/21/202398第九章标准成本法第一节标准成本概述一、标准成本及其种类P237标准成本:P237是事先制定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两种含义: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和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应该成本或应计成本和估计成本一样属于预计成本标准成本的种类P2381理想的标准成本2正常的标准成本——最广泛的运用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见书P239三、标准成本法的流程P239四、标准成本法的作用P2409/21/202399
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制定会计、采购、劳动工资、行政管理、技术、生产经营等部门共同确定基本形式是用量标准乘以价格标准用量标准:技术部门主持确定价格标准:会计及其他(采购、劳动工资、生产经营部门)主持确定一、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的制定P24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用料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P242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包括:直接加工的时间、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所用的时间小时标准工资率=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源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课时优案5拿来主义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 光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听评课记录
- 高中老师工作总结
- 个人培训研修计划
- 实验教学听评课记录
- 餐饮合伙人合同范本
- 应急照明施工合同范本
- 华中农业大学《矿井热害防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4年版)
- 2024年高中一年级数学考试题及答案
- 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
- 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
-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实例完整版(本)
- 桥梁桥台施工技术交底(三级)
- LNG液化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危害与处置ppt课件
- 醋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顶进法施工用钢筋溷凝土管结构配筋手册
-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