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太原理工大学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太原理工大学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太原理工大学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太原理工大学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二章)课件 太原理工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这就是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分析了认识活动的最高成果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与难点重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辩证过程及规律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与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难点:认识的本质以及如何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界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论与辩证法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1、旧哲学对实践的理解(1)实践是一种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亚里士多德)(2)实践是一种实验。(培根)(3)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黑格尔)(4)实践是一种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费尔巴哈)2、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科学理解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一)、实践的科学含义3.实践的基本特征要素的客观性(1)物质性(客观性)过程的客观性结果的客观性目标的制定(2)目的性(自觉的能动性)方案的规划具体性(3)社会历史性历史性

(1)生产实践4、实践的(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基本形式(3)科学实验

(二)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定义:指具有一定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主体(2)特征: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个体主体(3)形式集体主体类主体

(1)定义:

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客观性2、客体(2)特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自然客体(3)形式社会客体思维客体

定义: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3、中介(工具)物质工具分类精神工具

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认识关系(认识与被认识关系)关系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儒效》)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鲁迅说: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过,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含义: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唯物主义观点: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出反映论发,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含义:认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天就有的。2、唯心主义观点:从意识决定物质的前提出发,否认

先验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本质的基本观点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三)、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特征

1、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正确地阐明了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并说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含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1、感性认识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形式:感觉、知觉、表象。局限: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含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是认

2、理性认识识的高级阶段。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相互区别反映的方式不同反映的深度层次不同3、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的辩证关系发展到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

批判经验论:洛克霍布斯等

唯理论:笛卡尔莱布尼茨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1)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前提基础4、感性认识向理性2)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对感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途经

3)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从认识到实践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1、理性认识向实践1)从实践的角度看飞跃的必要性2)从认识的角度看

1)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2)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跃的条件和途径3)要为群众所掌握

4)正确的实践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认识过程为什么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从认识的对象看,事物的各方面及本质有一个逐渐暴露的过程。

(2)从认识的主体看,其能力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3)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人们去认识,原有事物也需要在新的水平上再认识。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辨证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何谓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着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坚持客观真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