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1页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2页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3页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4页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出现频率都比较高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创设综合情境与学术情境,注重考查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如(2023·湖南卷,5)明代赐书朝日;(2023·全国乙卷,27)明代基层治理;(2023·北京卷,5)清代奏折制度;(2023·辽宁卷,5)乾隆谕旨;(2023·山东卷,16)棚民案;(2022·湖南卷,5)南书房行走;(2021·湖南卷,6)清朝《冰嬉图》3.核心考向: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举措知识点一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1.政权更迭(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明清易代:女真族建大金(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称帝)→清军入关(1644年,迁都北京)→逐渐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3)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4)危机初显: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衰象更加明显,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废除宰相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设置内阁明成祖时期设立,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替皇帝浏览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宦官专权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2)清朝奏折制度特点是迅速、机密,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军机处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1.图解·关键知识明清中枢机构2.挖掘·教材信息阅读纲要上“问题探究”中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指出黄宗羲是如何评价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警示·易错易混内阁的性质与作用(1)明朝的内阁首辅并不是宰相。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但它始终没有法定的地位。(2)明朝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知识点二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1.明朝(1)内陆边疆蒙古族筑长城防御为防御鞑靼、瓦剌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战争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曾包围北京,俘虏明英宗和议与册封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贸易交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藏族封授称号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机构管辖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女真族设机构管辖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封授官号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郑和下西洋概况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影响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给政府造成较大的财政负担打击倭患背景起于元末的“倭寇”和明朝前期朝廷的严厉禁海导致东部沿海倭乱盛行对策①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②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意义稳定了东南沿海形势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背景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表现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2.清朝(1)边疆治理中央机构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治理特点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经略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击败郑氏后裔,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反击沙俄康熙时雅克萨之战击败俄军,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1.挖掘·教材信息教材第二目“思考点”:应当如何看待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拓展·思维点拨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的原因(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3)倭患日益严重是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3.思考·情境问题明朝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结合所学知识,促成这一状况的因素有哪些?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阐释·核心概念[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方式的制度,1792年正式设立。该制度用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最终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管理西北平叛击败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行政管理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管理西藏册封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机构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法律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改土归流原因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概况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世袭制度,实行中央委派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乾隆年间基本完成意义强化中央政府统治,减轻西南人民负担,促进边疆开发,改善民族关系(2)对外交往——闭关锁国西方侵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表现清初,四口通商→保留广州一处,设广州十三行;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5.警示·易错易混“海禁”与“闭关锁国”的不同(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记一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一中枢异化——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的强化视角制度变化——明清时期国家政治体制材料一太祖自诛胡汪之后,遂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故解缙与胡广诸人,皆以讲读入阁办事,杨文定亦但以太常少卿入。不兼部臣,亦无散官。故其权甚轻。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后三杨在阁既久,渐兼尚书,其后散官加至保傅,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矣。——[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材料二18世纪,汉族精英在内的社会主流要求强化皇权的思潮兴起。同时期的清王朝则面临着欧洲列强越来越逼近国门、满汉民族矛盾难以化解、社会骚动等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之下,康雍乾三帝靠着“实行”和“武略”两大法宝,在漫长的政治体制变革路上如密折制、密谕、“廷寄”、军机处、秘密立储等,举凡国家权力机构、政治制度有所兴革。就这样,持续百年,历尽坎坷,终于在改造传统宰相制和前明内阁制的基础上,创建出最便于人主乾纲独断的新型政治体制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摘编自郭成康《18世纪清朝国家政体变革再思考》解读材料一中明确了内阁在不同时期职责的变化,分析了内阁大学士“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的原因。材料二中清朝政治体制变革是在国内外诸多难题的背景下开展的,这些变革的目标在于实现人主乾纲独断。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内阁逐渐“势重”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阁臣是否真的“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18世纪清朝国家政体变革的社会因素及政治体制组织架构的特征。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1.唯物史观——君主专制下的内在矛盾及原因内在矛盾原因①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并具有分散性、保守性的特点;②封建地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③法家倡导的“集权”理论,是中国专制政治出现的重要原因2.历史解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空前强化措施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决策权发生变化由外朝转向内廷,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除宰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本质上反映出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主题二帝国余晖——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视角1民族交往——军事防御与联姻材料一秦汉长城及障塞位置图明长城位置图——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材料二清代的满蒙联姻是五代以后次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和亲。满蒙联姻从一开始即有一个明确目的:与对方结成政治性联盟,进而将蒙古打造成一支清朝在政治斗争中可以直接借助的力量。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洲贵族每与一支蒙古部落接近或通婚,都要继以政治性盟约来约束对方。入关以后,满洲贵族和蒙古王公之间更是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君臣身份的政治结盟关系,联姻关系是连续发展还是就此中止等等,无一不以王公额附对清廷效忠的程度为转移。——崔明德、林恩显《论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特点及其它》解读材料一呈现的是秦汉长城与明长城示意图,仔细观察障塞位置与长城走向。材料二围绕满蒙联姻这一主题展开,材料从联姻目的、入关前后满蒙联姻关系发展演变等角度展开。思考(1)根据材料一,提炼明长城和秦汉长城的一处不同并阐释其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朝为何重视满蒙联姻。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角2对外交往——明清海洋政策材料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时间政府政令洪武二十三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永乐三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永乐四年“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顺治十八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乾隆二十四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解读材料列举了从明太祖到乾隆皇帝时期的海洋政策,其中关键信息有“私相交易者”“三处市舶司”“私通外境”“内迁”“设界防守”“粤海关行商”等。思考根据材料,剖析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梳理明朝以来海洋政策的当代启示。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1.历史理解——明朝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新旧交替明朝时期,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开始侵扰中国,西学传入中国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体现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政治优先朝贡贸易体现明朝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国威,重政治轻经济优势明显在与西方贸易中,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处于出超地位,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2.历史解释——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措施的特点(2022·湖南卷,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1.历史理解——从奏折制度运行看清代国家治理(2023·北京卷,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2.史料实证——从乾隆皇帝谕旨看清代民族关系(2023·辽宁卷,5)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一统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1.[史料文本·新素材]明洪武十年设中央机构通政使司,掌收内外一切奏章、封驳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该机构的设立旨在()A.填补废除宰相后的权力真空B.奠定监察制度设立的民意基础C.加强皇帝对国家事务的掌控D.建立制约内阁权力的重要机构2.[学习情境·新认知](2024·高州一模)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一传统被继承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权力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