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郑和与哥伦布的大航海为例_第1页
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郑和与哥伦布的大航海为例_第2页
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郑和与哥伦布的大航海为例_第3页
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郑和与哥伦布的大航海为例_第4页
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郑和与哥伦布的大航海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中外大航海史上,有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位是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另一位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郑和28年7次下西洋,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贸易和往来,创造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更向亚非世界传播了中国的先进文化,表达了中国睦邻友好、不会恃强凌弱的优良传统。哥伦布的航海主要是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马可·波罗讲述了他在神秘东方大陆中国的见闻,因此他的游记不仅使欧洲人对东方大陆充满了向往,还让欧洲人对“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实践和证明,开始了地理大航海。哥伦布历经4次航行发现了美洲,他的航海成就在科学史、航海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之而来的是西班牙血腥残暴的殖民主义侵略,印第安文化从此销声匿迹,西方的殖民统治从此变本加厉。郑和与哥伦布两位航海家的大航海,在很多方面类似,但仔细分析却有所不同。他们都是为君主效力,都经历过多次的远洋航海,都创造了很多奇迹,他们为世界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他们航海的背景、目的、结果,以及他们航海成就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这些异同直接反映了中西海洋文化的差异。1郑和与哥伦布大航海的比较分析众所周知,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比哥伦布和他的船队远洋早了87年。从船队的规模、随船的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所携带的物品来看,郑和航海时期的造船业、航运业和商业较之欧洲是非常发达的。郑和的7次下西洋为中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世界的友好贸易往来。哥伦布的4次远航虽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发现了北美新大陆,他为西班牙帝国带来了巨大财富,为西班牙完成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始积累。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哥伦布与其他冒险家有所不同,他除了探险之外,更明白殖民的重要性,他的目的是要让那些新大陆上生存的人种臣服在西班牙人脚下,残酷地剥夺他们的财富和劳动力。1.1背景不同由于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和亚洲间的贸易垄断,欧洲国家君主们急需要寻求海外原料产地,西班牙女王正是这些国家君王的代表之一。哥伦布从小就喜欢看马可·波罗的小说,书中描写的古老东方财富是哥伦布所渴望的,他期盼组建一支船队绕过奥斯曼帝国到达梦想的地方。于是,哥伦布的梦想和女王的需求达成了一致,再加上当时欧洲人普遍对“地圆说”深信不疑,他从西班牙国王那里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船队。“中国与亚非诸国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除隋、元两朝曾一度征伐琉球、爪哇,用兵海外,历代王朝对海外国家都奉行‘和平共处’的方针。”[1]明朝初期的外交政策沿袭了元代的规模和方式,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应当积极主动发展与藩国的邦交关系,明成祖朱棣也励志沟通域外国家,在郑和出使西洋之前曾派遣其他人去过爪哇和苏门答腊,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明朝初期的经济迅速恢复,尤其是造船业非常发达,加上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以及大批航海水手的培养给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2目的不同15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国家的公私开支不断与日俱增,因此对于各种贵金属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欧洲的金银矿产量却早已供不应求。西班牙对黄金、香料和奇珍异宝的大量需求成就了哥伦布的大航海行动。哥伦布具有远大的抱负及献身海洋探险事业的决心与勇气,但他心底的目标却是去寻找《马可·波罗游记》中那有着丰富物产与各种奇珍异宝的神圣之地:中国和印度。他在航行时随身携带着西班牙君主致印度君主及中国皇帝的国书,这也正是他能打动西班牙女王并获得资助的重要原因。郑和的行动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完成明成祖所赋予的重要使命。尽管明成祖在靖难之役后顺利登上皇位,周围却依然存在反对之声。因此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为了能够树立个人威信,宣四海以扬国威,明成祖特命郑和下西洋结交友好邻邦,赍送皇帝诏旨,招抚海岛流民,开展海外贸易,不仅如此,郑和随行还带有为数众多的明军将士,在航行的途中肩负着袭剿海中寇盗与肃清海盗的任务。1.3航海产生的影响不同“欧洲中心论”在西方人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以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看待其他民族[2]。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后,原住民非常善意地迎接远方航海人的到来,他们为这些所谓“友人”准备了舒适的生存环境,出航所用的大量淡水和粮食,然而哥伦布并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意,他依仗原住民的善良,在1492年12月16日的航海日志中写道:“臣和手下人,虽为数不多,但顺利地考察了所有岛屿,吾发现只需三名水手登陆,就能吓跑一大批……”[3]之后,他又一次卷土重来,这一次,他带来了无情的杀戮和抢掠。在哥伦布的思想里,一切非基督教徒都没有天然权利,所以对不听从者就加以处罚或处以酷刑甚至杀害。因此,哥伦布和他的船队不是美洲的和平使者,他们是殖民主义者和征服者的代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直接导致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郑和下西洋,更多的是奉帝王之命,主要活动无论军事、贸易、外交等,都是意在“宣德化而柔远人”,从而达到“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的远大目标。明朝派郑和下西洋不是要征服别的国家和地区,也不是通过经济贸易来获利,而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代帝王超前的外交思想。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去招惹别人,“善以善我之邦,恶以恶我之徒”是中国的基本出发点[4]。郑和船队远洋航海主要是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同时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化。郑和船队中随行人员包括使臣、各级官吏、旗军、勇士、水手、买办、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郑和和他的船队既不求海外殖民地,更不求通过贸易而获利。李约瑟曾评价说,“中国的航海家从容温顺,不计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5]。郑和下西洋的举动只表示中国和世界各国世代睦邻友好,郑和和他的船队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典范,他们是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2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2.1世界观的文化差异世界观解决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映射了人对人类、自然、宇宙、生命、死亡、疾病等影响文化的成员及对世界问题的看法、感悟和体验。中西方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其影响下的世界观也有所区别。中国传统社会世界观的形成与农耕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以西欧为代表的欧洲社会世界观的形成则与海洋文化相关。农耕文化背景下的群体,绝大多数是人面对自然自给自足,在与万物沟通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生命周期交替的规律,根据这样的规律安排相对应的生活,同时也依照这样的规律形成了日常生活的规范,并据此创造了符合这种规律的人类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遵循规律、克制人类的欲望维持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平衡[6]。由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气候等资源足以保证人们的生存,农耕文化影响下的居民能够自力更生,更注重“安居乐业”“天人和一”。而对于中央集权的统治阶级而言,注重的也是政治的高度集中性及国家的大一统,对于对外扩张与掠夺却缺乏兴致。因此,在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更注重和平与稳定。海洋文化影响下的群体,生活在拥有狭长海岸线的欧洲,这里土地贫瘠,气候相对湿冷,不适于大力发展农耕,缺乏自身发展必要的物质生产与适宜条件,依靠自身资源难以维持生存。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人们挑战自然的观念,而大海为航海、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种状态下,海洋文化形成了一种向外寻求资源、拓展领地、满足自身生活的具有侵略性的文化形式,当海洋文化影响下的群体自身实力优于其他群体时,倾向于掠夺资源的情况。海洋文化说到底就是通过各种血腥的手段去发展自己,因此大部分海洋文化国家的历史都充满了暴力和屠杀,他们的历史里都有殖民或被殖民的血泪。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让生活在这两种文化下的群体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也就有了不同的内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举措正是受到西方海洋文化的理念驱使,因为他们需要发展海外市场,通过各种血腥手段去掠夺和赚取财富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而郑和的航海则更多的是文化的沟通,而且郑和的航海也是沿着官方对外开放的朝贡体系进行,更接近于官方的对外关系开拓,虽然贸易规模大,但是很大意义上并不是为了掠夺资源,与此同时甚至为一些相对落后的亚非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物质文明与生产方式,在文化上促进了亚非许多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搭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长久的友谊桥梁[7]。2.2人生观的文化差异人生观是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在世界观的影响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两种不同文化体系对群体形成不同人生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统一与稳定是社会生活的头等大事,包含了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社会地位、生活地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稳定。儒家思想的“仁”思想在国家统一和稳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仁”指的是“仁者,爱人”,基本意义就是要对别人关切、爱护。为了让关爱他人更好实现,孔子还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对社会进行规范。而“礼”思想是“仁”思想的外在表征,主要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礼仪及为人处世的理念和度的把握,在礼貌、尊重与善意中让人们彼此感受到“仁”“爱”。而佛家思想中的质朴、慈悲与宁静也对人们人生观的生成起到重要作用。郑和下西洋的举措正是中华文化中“仁”和“礼”等思想的具体体现。郑和7次远洋,造访40多国,并未使邻国感受到威胁,纯系友好邦交的和平之旅。郑和的一生不仅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他的船队还在下西洋的途中经常出动武力帮助各国解决各种海盗或领土侵扰的问题。海洋文化影响下的西方,人们不满足于当前的成就,不执着于传统的秩序,不甘受制于家庭、经济、教育及个人能力的限制,要迎接和适应变化。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在追求个性解放,“求变”与“求动”成为人们的精神动力。但是这种求变心理却被“黑暗的中世纪”长期束缚,当时,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天主教会长期禁锢人的思想,限制着人的自由。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与15世纪中期“黑暗中世纪”的结束,开始重视人的价值,神学对人性的束缚也被迫终止。在欧洲思想与科学繁荣发展的同时,借助宗教的名义对外扩张,对落后与蛮荒的文明进行救赎,成为欧洲人大航海的促成因素。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为欧洲带来了巨量的财富,在财富诱惑及“求变”心理的影响下,欧洲各国为主导的世界霸权争夺态势形成,而这样的霸权争夺,也把海洋文化影响下西方人好战、充满掠夺意味的性格暴露无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则是在“求变”心理的指导下进行的,欧洲人在此过程中找到了可以殖民的场所,有了发展经济的原材料,也释放了西方人对于金银的渴求和难以压抑的暴徒心理。正是这种心理的存在,使得哥伦布成为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放肆“零元购”的向导。2.3价值观的文化差异所谓价值观,指的是有关价值的信念和理想,是不同文化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包含情感和认知成分的观念集合,表明人们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和实现什么。根植于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中西方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能够解释为何农耕文化产生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倾向。所谓差序格局,指的是个人由近及远地与他人之间存在的人际关系交往,远近亲疏和自我中心通过这种人际交往表现出来。同时在差序格局中形成了等级差别,也就是存在于传统文化中的尊卑与等级。在这种格局下,形成了中国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也决定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即中国人在广袤的土地上共同生活和劳作,更趋向于依赖亲属群体,这就使得血缘家族成为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集体主义下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要以群体的利益为前提,发生冲突后,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了自我克制、自我牺牲、自我消解的,极具包容性的民族性格。西方个人主义发端于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从14世纪文艺复兴到17世纪启蒙运动,从人文主义发展到天赋人权,个人主义逐渐在西方成型,个人也从公共生活撤离到了私人领域,相互孤立隔绝,削弱了社会纽带。个人主义把社会和他人视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以个人或者自我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者的思想观念。个人主义,从个人的角度讲,有助于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活力的增强,但是,因为竞争激烈的强人社会也一定会有许多弱者和失败者,一旦社会没有相反的机制去平衡个人主义的从动,就很容易形成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社会[8],并最终形成具有西方文化优越论、白人种族优越论等极端的价值观表现。郑和航海的成功,首先归因于民族凝聚力。郑和能够7次下西洋,意味着郑和的“团队”能够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向世人展现出中华民族和平友善、极具包容性的民族精神。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成功,虽然也有集体团结的成分,但是哥伦布航海更多是为了实现个人目的,也是个人的功绩的展现,或者是实现王室扩展殖民地、传播天主教的私人目的,而且为实现少数人争夺原始生产资料的目的,对海外手无寸铁的居民展开殖民式的掠夺,并非造福全人类。3结束语海洋的浩瀚、自由、奥秘和变幻,使得人们将海洋视为力量与智慧,同时也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沿着大洋之滨开展贸易的海洋文化,代表着探险、移民、贸易、掠夺。因此,海洋文化不是一种闭关自守的文明,而是一种不断从异质文化汲取营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