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1.1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旅行。二、地球仪(1)经纬线和经纬度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有无数条,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2)经纬线的特点:(3)特殊经纬线:(4)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②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为东半球,W为西半球。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三、识图:(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⑨、⑩。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概况:运动形式运动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传地轴一天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昼夜交替、时差公转太阳一年自西向东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二、地球的公转:(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3.21-6.22,昼长夜短6.22-9.23,昼长夜短9.23-12.22,昼短夜长12.22到次年3.21,昼短夜长(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一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1.3地图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二、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1)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3)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三、比例尺:(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比例尺的大小:可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当分子都为1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4)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四、图例和注记:(1)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定的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如(2)用来说明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如"8844.43米"1.4地形图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5种。=1\*GB3①山顶: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2\*GB3②=5\*GB3⑤山脊:等高线弯曲处向低处凸,指向低处(成分水岭)=3\*GB3③山谷:等高线弯曲处向高处凸,指向高处(有河流发源)。=4\*GB3④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位四、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五种基本地形地形(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情况下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3)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2.1大洲和大洋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面积较小且四面环水的是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环水。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5..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7.各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2.2海陆的变迁一、造成海陆变迁的三个原因1.地壳的变动(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2.海平面的升降(实例举证: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3.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实例举证:荷兰的围海大堤)

二、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三、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1\*GB3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GB3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3.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增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3.1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概念特点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短时间;常变化(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不同)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较稳定词语判断: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长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9图3.5)

4.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8级(0-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SHAPE(西风2级)(西南风8级)SHAPE5.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空气质量高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指大气的温度。它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3.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4.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5.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⑵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6.气温分布规律:(见P56图3.17)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同纬同陆)8.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纬度因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因素);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3.4世界的气候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2.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3.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和气候特征(见书P65图3.28)分布地区气候类型热带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温带地区亚欧大陆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亚欧大陆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地区亚欧大陆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气温和降水状况)4.影响气候的因素⑴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⑵海陆位置: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⑶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⑷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4.1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增长规律:18世纪前缓慢之后迅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增长速度大大加快2.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和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决定,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人口增长;=0人口不增不减;<0人口减少,负增长)一般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落后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4.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70亿。5.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一个国家或地取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6.人口稠密地区(见书P72图4.4):亚洲东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人口密集)、欧洲及北美洲东部(主要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7.人口稀少地区:干旱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8.人口问题:人口过多: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就有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人口增长过慢:导致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9.人口问题的对策: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过多的国家进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少的国家鼓励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10.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肤色头发面部体毛白种人色浅波状鼻子高、嘴唇薄多黄种人浅黄色、棕黑色黑直扁平中等黑种人黑色卷曲嘴唇厚少11.人种的分布(见书P75图4.7)4.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见书P78图4.9)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东南亚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州南部、大洋洲俄语俄罗斯及其邻近国家法语法国、非洲西部和中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2.三大宗教(见地图册P80)宗教发源地创始人经典著作宗教建筑分布地区基督教亚洲西部耶稣《圣经》教堂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古兰经》清真寺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佛教古印度释迦牟尼《佛经》佛塔、寺庙亚洲东部和东南部3.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又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中国的本土宗教为道教。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