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彦远先生与《法书要录》
张彦远(815-907)出生于浦州宜宾(今山西临沂)。他曾任舒州杀手、左仆人、关帝庙指导员、大理寺公使。他擅长书法和绘画,包括历代名画的记载、法律的重要记录和彩征诗集。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分别以张彦远及《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为主题词进行检索,2004年至今,总共有100余篇文献与张彦远相关,去除其中的重复以及科普、新闻报道,剩余文献83篇。就研究整体状况而言,上述文献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张彦远的生平研究、撰述研究和思想研究三个方面。1张彦远的之世十年来,关于张彦远生平研究的重要文献有陈斌的《张彦远个人家世并历史时代背景诸问题之研讨》(以下简称《研讨》)及其学位论文《张彦远研究》两篇文献。在《研讨》第一部分,陈斌在对《四库提要辨证》《新唐书》《唐方镇年表》《李文饶别集》《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铭》《元和姓纂》《猗氏县志》《唐文萃》等20种文献考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张彦远一支出自山东张氏的旁支,后迁居蒲州猗氏,自其高祖张嘉贞至彦远,张氏家族五代出仕皆三品以上,在长安、洛阳皆有居所,为唐代有名的世家;同时,自彦远祖父张宏靖开始,张氏即与裴度为统一政治集团,这一政治集团后来演变为以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张彦远研究》则从中晚张彦远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认为长庆元年朱克融之乱使张氏所宝的书画“皆失坠矣”,这对张彦远的创作心理影响深远。出于对往昔的眷恋,张氏醉心书画,并于大中年间完成了《历代名画记》。2古代服刑人员的名记说张彦远作为书画名家,其书画作品今已经散佚,其撰述,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历代名画记》和《法书要录》。近十年来关于张氏撰述研究的文献主要涉及校勘、整理接受、体例价值研究等四个方面。2.1《突破之二:古代品画》《说古代麻黄记评》在张氏作品校勘方面,主要有张莹的《〈历代名画记〉人物史料勘误六则》、刘迪的《〈历代名画记〉勘误一则》两篇文献。这两篇文献分别对《历代名画记》卷二、卷九、卷十中关于戴奎、殷令名、王定、王知慎、朱抱一、裴谞、刘绍祖等人的生平记述的错误进行了考订。此二人的研究对于订正《历代名画记》的文本具有积极意义。2.2宏观叙述:“《法书要录》”的叙述2010年,罗世平的《回望张彦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整理与研究》(以下简称“罗文”)一文被《中国美术》分为上、中、下三篇连载。罗文第一部分的标题虽然叫做“明清人的传抄与考订”,但其在概括明清时期《历代名画记》的整理研究时,还简要的概括了《历代名画记》在两宋以及元代的著录传抄简况,再加上其第二、三部分“20世纪中国学者的校注与研究”和“海外学者的译介与研究”的论述,以及罗文叙述上坚持史论结合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将罗文当做《历代名画记》点校整理的学术专史来对待,这对于当前研究者整体把握《历代名画记》的整理脉络以及开拓学界视野具有重要意义。钱乃婧的《〈法书要录〉研究》(简称“钱文”)的主体由“《法书要录》研究史”“《法书要录》版本考”“范祥雍点校《法书要录》补”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法书要录》研究史”和“《法书要录》版本考”的叙述类似于罗文,尤其是“《法书要录》研究史”一节,从宏观层面对《法书要录》自《新唐书》以来的历代学者著录、校勘、整理以及海外学者对于《法书要录》的译介情况进行了叙述。这两部分内容亦可当做简要的《法书要录》研究简史来对待。钱文主体的第三部分“范祥雍点校《法书要录》补”主要是针对范校本《法书要录》的部分缺失进行补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当做是范校本《法书要录》的校勘记。2.3撰述价值研究张氏撰述体例方面的专题研究文献主要有顾媛媛的《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体例的独创性》、吴利滨的《〈历代名画记〉体例研究》等论文。吴利滨的《〈历代名画记〉体例研究》在考察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宗白华《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俞剑华《历代名画记》、许祖良《张彦远评传》、陈池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画史体系及史学理论》等文献,并对《历代名画记》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历代名画记》的体例创作是集其前画史、画论著作方式之大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内容上前后交错,以史为经,以论为纬,史论结合,前后照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后的画史、画论著作的体例,多受其影响。顾媛媛的在对《历代名画记》的成书背景、结构等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将其与张氏之前的画论著作进行对比,进而认为《历代名画记》能够将史与论相结合,全书体系科学而又全面系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绘画通史,在古代绘画史论著作中具有典范意义。此外,刘晓莹的《从〈历代名画记〉看中国传统画学史的确立》、杨波的《〈历代名画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化蕴涵》等论文,在探讨《历代名画记》体例的同时,还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历代名画记》的学术、历史价值。刘晓莹的研究对比了《历代名画记》与其之前的画论著述,详细考察了《历代名画记》的撰述体例及逻辑,并从外儒内道的角度论述了张彦远对绘画的外部功用以及绘画内部审美功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刘晓莹认为《历代名画记》开创了中国古代绘画通史类著述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绘画通史类著述的典范著述,并影响了张氏之后一千余年的中国绘画史论著述的体例与写作方式。杨波认为《历代名画记》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对于绘画史发展过程与内在联系的探讨,总结了张氏以前画史画论的研究成果,开创了绘画通史的体例;《历代名画记》在画家生平、思想、创作等资料的搜集与处理上,能够有区别地引述前人评价,对画家的评价公允而不失分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蕴涵;《历代名画记》所体现的“惟有实事求是,护惜古人之苦心,可与海内共白”的批评思想和史学精神,是张彦远对中国古代绘画史论的重要贡献。在上述刘晓莹、杨波的研究之外,近十年来,张彦远撰述价值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文献当属清华大学陈池瑜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画史体系与史学理论》。陈文第一部分在详细分析张彦远撰述《历代名画记》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历代名画记》关于“画史”的记述,为其核心部分;张彦远在具体的画史写作中,对历代画家的品评不因循前人,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对画家的品评;张彦远在评品画家时,保存了画家的著述文章,在引用相关评论时,保存了品评家的有关言论,加上张氏在画家小传后面附记的作品《目录》,这对于了解乃至研究晋宋至隋代的画史,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研究中国绘画史、艺术史具有重要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汪泽西的学位论文《〈历代名画记〉及唐代绘画理论研究》第三章《〈历代名画记〉的画学思想及理论建树》中认为《历代名画记》体系完备、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开创了中国艺术、绘画史论上的新体例,其叙述方式亦是独特的,同时《历代名画记》内容宏富,在中国古代绘画史料、文献的保存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陈斌的《张彦远研究》从中古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审视了《历代名画记》的意义与价值,认为此书是张彦远对司马迁以来史学传统的效法的基础上,怀着强烈的儒家意识和史学热情,为“成教化,助人伦”而撰写的,是书出现于中晚唐这个“排外的情绪与力倡汉文化垂统的时潮亦渐激越”特殊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汉文化垂统进行历史的重新构建的任务27-36。与上述关于张氏撰述价值的研究文献侧重点不同的是浙江大学蒋金坤的《〈历代名画记〉文学研究》。蒋金坤从文学文献学的角度对《历代名画记》进行了新的考察,认为《历代名画记》在具备绘画通史价值之外,还蕴涵着文学价值。中国文学史上诸多诗文书画兼善的文人生平资料,多赖《历代名画记》而得以保全;《历代名画记》的画论与唐代文论的审美追求趋于一致,其关于“意”的理论的探讨与文论密切相关;《历代名画记》保存了大量的山水画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与山水诗的发展相印证。3张彦远的美学思想近十年来,学术界关于张彦远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张彦远的艺术功用、创作理论、美学思想的探讨等三个方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的不同层次的探讨。3.1于绘画功能的论述关于张彦远对于艺术功用认识方面的研究文献以刘正平、黄晓霞的《“穷神变、测幽微”与张彦远的绘画理论》和蒋天飞《试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绘画政教功能》两篇文献为代表。刘正平、黄晓霞的文章认为对于绘画功能的论述是在吸收曹丕、陆机、刘勰在对于艺术“经国、宣化、易俗”的目的论和后两者文艺思想中“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鬼神变化”及佛教“神变”观念并对之进行发挥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画论思想。这一理论主张用绘画沟通人世,进而究鬼神仙佛变化之道;这一理论在丰富中国传统理论的同时将宗教绘画纳入了批评的范围,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蒋天飞的文章在分析张彦远对前代绘画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张彦远着力强调绘画的政教功能的目的在于使绘画的地位得以提升,进而吸引文士从事绘画;《历代名画记》关于绘画的政教功能论集历代之大成,后世持此见解者,均未脱出张氏之藩篱。3.2“气流”意识下的张力近十年来关于张彦远的艺术创作理论的研究文献中最为重要的是高明的《张彦远的艺术创作论倾向》。高文重点讨论了张彦远对于创作的主体与客体、创作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认识。高明认为,《历代名画记》所推崇的“穷极造化”是张彦远对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的继承,张氏认为只有“穷极造化”,方能使其创作“气韵生动”,这种认识在理论实践层面完成了张璪理论的基本构建。在主客体关系上,高明认为张彦远较关注创作主体的心态和道德修养,认为创作时“有真情方能有真画”,创作时主体必须“守其神、专其一”,如此方能达到“不知然而然”状态,进而创作出“真画”;在创作主体的德才关系上,张彦远认为主体必须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在“德成而上”的基础上还要“心师造化,博涉技艺。”在创作的内容与形式关系上,高明认为张彦远的《论画六法》将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作为一个系统联系起来,在发展顾恺之“以形写神”的基础上强调“形似须全其骨气”和“应物象形”,符合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张氏的论述超越了谢赫六法的原有观念,是符合中古绘画艺术本题美学特征的积极的理论构建。此外,高明还对《历代名画记》中的用笔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张彦远又重视笔法的倾向,其“运思挥奄,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的理论强调了笔法与“意”的关系,如此方能使绘画形神一体。3.3《古代品画志》的文人画研究关于张彦远的美学思想方面的文献,重要的有许祖良的《〈历代名画记〉绘画美学范畴体系的建构》、范明华的《本于立意——〈历代名画记〉在文人画美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何兴泉的《张彦远的文人画观》、赵洋的《感性的超越与当下的顿悟———张彦远“妙悟”观的再审视》、魏晓敏的《从文人角度看张彦远的绘画理论》等五篇研究论文。许祖良认为,张彦远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历代名画记》论述的重点却是“形神”“风骨”“道”“气”等美学范畴,在对这些范畴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历代名画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涉及绘画美学的本质及规律,涉及现代美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历代名画记》已经有了初步的绘画美学理论体系,这是张彦远在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范明华的研究基于文人画的发展历史,认为《历代名画记》的崇尚自然、强调立意、提倡妙悟等对文人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于谢赫六法的发展,是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由重“气韵”到重“意境”转变的关键,同时也是此后文人画创作注重“写意”的重要理论基础。何兴泉的研究亦通过对张彦远关于谢赫六法理论阐释的解读,认为张氏在肯定绘画政教功能的同时,更为看重绘画的审美因素———玩赏,张氏对六法的阐释,为从事绘画的文人画赢得了更高的地位,为中国绘画尤其是此后的文人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赵洋的《感性的超越与当下的顿悟———张彦远“妙悟”观的再审视》在探讨张彦远与佛教关系以及“妙悟说”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为张彦远的“妙悟”具有此在、直觉、超越三个重要的特征,完成了“妙悟说”由宗教领域向艺术领域的过渡,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魏晓敏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对张氏的画论进行了考察,认为张彦远的画论受当时儒、释、道并重的时代特点与学术风气的影响,因而具有理性的人文精神、自觉的人文关怀和浪漫的人文精神;张彦远的理论在富有道德伦理的审美意味和气韵生动的生命意味的同时,具有道家自然至上的审美标准;张氏的理论,为后世文人画的兴起做好了准备的同时,亦对后世绘画理论发展以及宋代画学的生命哲学奠定了基础。4张彦远与《古代麻黄记》在传统的张彦远研究所涉及的生平、撰述、思想三大领域中,当前学术界的研究在格局上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相对而言,当前学术界更热衷于对张彦远的撰述与思想进行探讨,而对于张彦远生平进行探讨的文献则极为稀缺。除了宏观的上述三个领域的研究具备不平衡性的特征之外,在微观的具体的诸如张氏撰述的研究中,这种不平衡的趋势则更为明显。抛开与艺术无关的《彩笺诗集》不论,张氏的撰述流传至今的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两种。按照张氏《法书要录》自序:“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岂敢言具哉”的记载,在张氏眼中《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二者是同等重要的,但近十年的张彦远撰述研究中,关于《法书要录》研究的专题文献仅有上文提到的《〈法书要录〉研究》一文。钱乃婧的研究尽管叫做《〈法书要录〉研究》,但事实上只是针对《法书要录》流传著录以及版本进行的考辨和一些补充校勘,其研究并没有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普及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秘书证考试能力建设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贸易合同范本
- 2025年福州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甲种本买卖)
- 2025水果种子买卖合同协议书
- 新生儿动脉栓塞的护理
- 甘肃历年国考试题及答案
- 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规划与实施路径
- 绿色转型加速:全球与中国清洁能源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 哈尔滨商业大学《英文报刊时文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生猪购买合同范文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完整版
- (二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听力音频+听力原文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培训
- 6.1.2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流程
- 申请XXX最低生活保障不予确认同意告知书
- 城市雕塑艺术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2020版
- 河池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 淘汰赛赛对阵表
-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伪造篡改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