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Mail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uploadMail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uploadMail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uploadMail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uploadMail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一、’07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览试卷省份选诗数量体裁作者出题量分值考点分布全国卷一1宋词苏轼28感情、手法全国卷二1唐诗王维28诗眼、内容、作用北京卷1诗经民歌37手法、内容广东卷1宋诗林景熙26意象、炼字江苏卷1宋词辛弃疾28感情、手法、内容山东卷1清诗徐兰28语言、手法上海卷1宋词苏轼38常识、意境、内容安徽卷1清词陈维崧28手法、感情辽宁卷2唐宋诗王维、周弼28内容、感情四川卷1宋诗王安石28内容、诗眼天津卷1明诗高启25语言、内容重庆卷2唐宋诗白居易、苏轼26内容、手法、感情海南、宁夏卷1宋诗苏轼211内容、意象、感情湖南卷1宋诗王安石15感情福建卷1宋诗谢枋得26感情、手法湖北卷2唐诗吴融、李约28手法、感情江西卷2唐诗高蟾、韦庄26感情、内容浙江卷3唐诗金词元曲刘禹锡吴激赵善庆26意象、感情、手法语言

二、’07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综述1、题量分值稳定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只有北京、上海卷三道题。湖南卷只出一道题目。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海南、宁夏出的新课标试卷将诗歌鉴赏的分值提高到了11分。2、体裁趋向集中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的体裁中,唐诗6套,宋诗7套,宋词3套,其他体裁的有元曲1套、明诗1套、清诗1套、清词1套、《诗经》1套,累计起来有16套试卷涉及到唐宋诗词3、作家面孔亲切中学课本中出现的作家有辛弃疾、苏轼、王维、王安石、白居易、韦庄、刘禹锡。4、考点分布全面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8份,另外考查意象的有2份,考查语言的有2份。由此可见,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高考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内涵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折柳——惜别。菊花——坚贞高洁。梅花——傲霜斗雪,高风亮节。莲花——高洁,不同流合污;爱情。梧桐——凄凉悲伤。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寒蝉——品行高洁。杜鹃鸟——凄凉哀伤。鹧鸪鸟——离愁别绪。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燕子——爱情;物是人非一、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问变式②: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答案:格式一般为二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晓上空泠峡王罔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排斥,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授徒。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006年高考山东卷)答:诗的前两句写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2007年高考北京卷)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007年高考四川卷)答:驿站秋夜难眠图。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问方式:这句(联、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法: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2)情景交融(3)托物言志(象征)(4)借用典故(5)借古讽今解题策略:一、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说明诗人是在家中听邻家有人吹笙及由此引起的美好想象。二、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都有自己不同时期不同的思想感情。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2006北京高考试题)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2006辽宁高考)答:苏轼诗风旷达,这首诗抒发了他旷达的人生志趣。根据诗的意境,“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三、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二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2006年湖北高考)答:上一首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这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尽年光的“宫前水”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飞雪暗云”的寒冷天气与宫内“绿树碧檐”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再通过“无人知道外边寒”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诗歌思想内容:忧国伤时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品行高洁思乡思亲淡泊宁静离愁别恨孤独惆怅闲适愉悦寂寞伤感遭贬激愤坚守节操感奋振作激励劝勉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建功立业的渴望,杀敌报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依依不舍的留念;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厌恶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诗歌之情惜别之情黍离之情(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恋友之情咏景之情诗歌的主要艺术方法一、修辞方法:(1)比喻(2)拟人(3)对偶(4)双关(5)设问(6)反问(7)夸张(8)借代(9)互文(10)对比(11)起兴二、表达技巧: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象征)(3)借用典故(4)借古讽今3.表现手法(1)正面和侧面相结合(2)虚实结合[描写方法](3)以动衬静(4)远近结合(5)衬托反衬(6)抑扬结合(以乐景衬哀情)(7)细节描写(8)对面落笔诗歌分类鉴赏按诗歌题材:怀古诗:或表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或批判,多借古讽今。(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山水田园诗: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不同流俗之志;或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愿望,寄寓闲适情调。(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诗: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家人团圆,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