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天津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天津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天津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天津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天津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2分)

酒事

于德北

17岁那年,我离开了学校,走上了社会。我父亲是一个古板而严谨的人,他当时是一

家报纸的副总编,在人群里总有点面子,特别希望我能去一家好一点的高中重读。我生来

就倔,小事还犹豫,大事从来是一去不回头。当时,我外语不好,数学不好,考上大学的

希望十分渺茫,所以,我毅然选择离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漂泊。

我曾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

力工的活苦,没技术,让人瞧不起,不像钢筋工、架子工、木工、电工那么气派,受

人尊敬。力工像杂役,什么地方缺人都得顶上。

心中就苦闷。

苦闷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选择。

那年夏天,雨水大,工期被耽误了,大家都很着急。有一天,我被分到李师傅带的混

凝土班,跟着大家打立柱。一天的任务是11根立柱,打到下午的时候,云彩就来了。李

师傅抬头看看天,凭空叫了一句:“爷儿几个,加把劲,抢雨前干完了,我管酒。”

我知道这个李师傅,他是建筑公司的劳模。他有一个疯老婆,已经疯了三十几年,但

三十几年里,李师傅从来没让她磕着、碰着,从来没让她弄脏了衣服,从来没让她走失

过。

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师傅有一个女儿,刚刚上大学,李师傅的负担不轻,平日里花钱节省人人尽知。

“真管酒?”有人问。

“管!”

李师傅平时是一个话语极少的人,他这一喊,有点一诺千金的意思,身边的人陡然增

了一股劲,硬是抢在倾盆大雨下来之前,把立柱打完了。

酒、肉都有价,酒是9毛钱一斤,肉是8毛钱一盘。

六个人,围坐在工棚里,大呼小叫地吃开了。

我不会喝酒,自然往后挪挪身子,我感到有点冷。这时,一只粗糙的大手扶住了我的

后背,并用力地往回拢了拢。

是李师傅。

他把发乌的饭盒递到我眼前,说:“明一口。”

我摇了摇头。

“例一口。”

语气是命令似的。

我接过饭盒盖,抿了一口里边的白酒,顿时被呛得咳嗽起来。

李师傅拍了拍我的后背,鼓励说:“再叫一口。”

我抬头看看他,突然在他的目光里发现了一种异样的东西一一那是父亲般的慈爱和让

人无法抗拒的关怀。

我又喝了一口。

是喝,不是抿。

一股热浪从喉头一直冲到胃里,又从胃里反到心上。

工友们都笑了。

那天,我喝多了,李师傅领着我,站在工棚的门口,冲着如注的大雨说:“喊一声,

喊一声就什么都好了。”

说着,他“啊一一”地大喊了一声,那声音撕心裂肺,神鬼皆惊。

“啊----”

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如同悲怆的《命运交响曲》,渗

入雨水里,向四周溅落了。

“啊----”

我也叫了起来。

“啊----”

随着喊声,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啊----”

随着眼泪的掉落,我心中的块垒也一点点地坍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李师傅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孩子,喝了酒了,是男人了,不哭

了。”

随着李师傅的话音儿,雨突然停了。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

25.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中写到了两个父亲,李师傅“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使“我”倍感温暖,体

到自己父亲身上少有的鼓励之情。

B.随着李师傅的喊声,“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将劳动

热情和团结的力量抒发得真切感人。

C.作品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性格,“爷儿几个,加把劲”“真管酒?”等语言描写,将人

豪爽、直率的性格表现得生动传神。

D.作品在语言运用方面相当准确,同样表现饮酒,“喟”的痛快,“抿”的羞涩,“喝”

坦然,这些词既叙写动作,又传达心理。

E.作品以“酒事”为题,“酒”象征着生活的苦难,只有饮下这碗苦酒,才能面对这坎坷

人生。这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26.倒数第三段中“我心中的块垒”,在作品中具体指什么?(4分)

27.结合作品,简析李师傅这一人物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

25.BE(4分)"

26.①中途髀,大学更破灭的失瞿,②做力工让人瞭不起的苦闷.(4分)“

27.①勤苦耐劳、带疏有方的劳模形象,”

②勒俭持褰、尽职尽责的丈夫、父亲形象:“

③成熟坚忍、不畏艰难的生活强者形象.(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

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

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

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

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

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

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

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

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

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

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

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

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

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

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

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

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

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

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

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

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

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

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7年I月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

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

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

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

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

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

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

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

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

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

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

加,“98.3%”说明受访者会严格执行政府政策。

B.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

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

“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

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

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7.B8.AC

9.①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蜒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

“年味儿”就是“炮昧儿”。②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

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③对燃放鞭炮造

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

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

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注意内容,其中

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

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

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

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

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五个选项均结合各则材料的文本特征考核文章

的内容。其中A项,“受访者严格执行政府政策”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

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项,“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

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的是对“禁炮令”抵触

的原因,注意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

非”“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

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也说明大

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

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归纳整理出“对传统民俗的坚

守”“安全、环保意识差”等原因。

点睛:信息筛选题,答题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只涉及一个

段落,摘取关键词语作答,综合信息筛选涉及文章的一部分或整体,注意筛选的同时要整

合,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相约雨巷

①撑一把油纸伞,相约雨巷。

②纵然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纵使我枯瘦如叶,我

都要择路而来。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还是用当年的纸伞挡雨,却怕你

的名字湿成深深浅浅的泪痕,以勾起我心灵的唯一伤痛。从此再也无法紧握你的身影取

暖,甚至走尽这雨巷。

③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

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清,还有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凄婉,凄婉又迷茫的

故事,一段没有结尾的雨中曲。

④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铭心的回忆早已在心头择荒而憩,汲取我的血

液。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纯如往昔,倚我灵魂轻盈而舞。日月轮

回,斗转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千年,而相遇之初的美丽,那颜色,那芬芳,那忧愁,

甚至是那太息的目光仍会如约来袭。如诗,如词的音律在我的心头鸣起。

⑤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或许早已注定了我今生的牵挂与等待的维系。

我要在生命终结前,了却未竟的心愿一一撑一把油纸伞,相守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你不来,我不走。

⑥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

落的声音,仿佛遥远的绝响,那么悲壮,那么凄凉。戛然而止时,我将轰然倒下,将痴情

演奏为千古绝唱。待到来世,用我的残骸和灵魂化为一生只能梦你一次的花一一丁香,仍

在此处为你苦苦守候。

⑦或许你终有一天姗姗来迟,或许会讶异,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清纯如你,

芬芳如你,甚至还带有你忧愁的回忆。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会让久违的怦然心动濡湿

于你,隐约忆起那“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⑧然你终究淡淡一笑之后,翩然离去,不再回首。身后的花在微笑过后:悄然枯

萎、隐去,只留下几滴绝望成灰的眼泪和那个紫陌纤尘里不老的回忆在空气中慢慢回

味...

16.第②段中“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说的是什么意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审视雨巷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体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试举两种为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说“你不来,我不走”,他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自己“等待”的长久和“你”

的形象,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等待的“你”?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5分)答:《雨巷》这首诗和诗中所描绘的凄清、迷茫的意境,丁香姑娘等意象已经

让“我”痴迷了半个世纪,“我”渴望能到那意境中去感受一番。

17.(4分)答:作者笔下的雨巷是寂寥的,惆怅的,凄清的,凄婉的,这实际上也是作

者内心情感的反映。

18.(6分)答:婉约、委婉细腻、抒情晦涩的语言风格。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

比喻、夸张、引用、拟人等。如排比: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

对月独酌的凄清……

比喻: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己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

19.(6分)答:表面看来,作者在这雨巷中等待。希望遇到一个戴望舒《雨巷》中所描

述的美丽忧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并想象了自己等待的苦难和姑娘经过自己身边时的情

景。但和戴望舒一样,作者笔下的“你”是一种象征,象征了“美”“爱”“光明”温

暧”“浪漫“古典”等所有美好的事物,等待是所有追求者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是一道

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走出“姑娘”的表象,选择上面的一个角度自圆其说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醇

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

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

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挎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

为怯。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

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

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

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

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

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

也,臣追亡者。"上日:“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

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

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日:“吾亦

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

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

何日:“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

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

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9.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信孰视之通“熟”,仔细地

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若:你

C.数以策干项羽干:激怒

D.王素慢无礼慢:傲慢

10.下列各项全都变现韩信才能卓出,不同于常人的一项是()

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②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挎下,蒲伏

④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⑤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⑥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A.①④⑥B.C.③④⑤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

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面对淮阴屠中少年的侮辱,韩信没有挺身反抗,表现了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滕公很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

尉。

D.由于未得重用,韩信选择离开刘邦。萧何追之,并向刘邦力荐韩信。最终,.刘邦

听从了萧何,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参考答案:

9.C

10.D(@通过韩信的言语细节表现。⑤⑥托萧何之口侧面表象韩信的非凡才能。)

11.C(“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错误,原文说“上未之奇也”。)

12.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举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

逃跑了。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

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

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

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

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

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

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

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

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

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

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

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

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

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

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

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

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

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

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

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

“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

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

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

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

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

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

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

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

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

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

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

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

大吃一惊。

5.单选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8〜10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

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

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愿得将军之

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

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

首,函封之。...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

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

匕首入不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

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土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

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

王)》)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而伤长者之意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图穷而匕首见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樊於期乃前曰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10.下列是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两个同中有异的古代英

雄的生动形象。

B.太子丹使荆轲行刺秦王,是孤注一掷,力图挽狂澜于既倒。

C.文章通过人物神情、动作、对话等,展示人物性格。文中荆轲不畏强暴、不怕

牺牲的精神,处险不惊、临难不变的英雄豪气,表现得十分充分,刻画得细致入

微。

D.“易水送别”场景虽着墨不多,但成功地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人物。

.(共15分)

11.把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C解析:A.古义是人生陷入困境,今义是贫穷;B.古义是有德行的人,今义

是年长的人;D.古义是袒露半边身体,今义是偏向袒护。

9.C解析:A前而表转折,后而表因果;B前以表原因,后以表目的;D前为

是动词,发出,后为是介词,替。C乃都是副词,于是。

10.A解析:没有心理描写。

11.(1)(5分)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掉了。(“然

则”与被动语态各2分,通畅1分)

(2)(5分)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

(定语后置与“白衣冠”各2分,通畅1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

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

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

柄尘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

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

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借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U未尝言

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上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

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

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

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

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

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

其党孔装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在曰:“彼晋之三公,必不

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日:“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

顾而言日:"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

日。”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

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

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

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

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

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是古代的相见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

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

称,在不同朝代对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12.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误尽

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之士争相夸赞他,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

模仿,甚至虚浮妄诞成为时风流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

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

劝其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其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参考答案:

10.All.C12.D

13.(1)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相见,向王衍询

问西晋的旧事。

(2)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

到今天这个地步。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

解句子的含义,“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

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这句话是说“王衍憎恶郭氏贪婪鄙

俗,因此从不提钱。郭氏想试试他,让婢女把钱环绕床边放着,让他不能走动。王衍早

晨起来看见钱,对婢女说:'拿这些东西下去!'他对待钱的意思是这样的”;此句注意

“故”是“因此”的意思,放在后句的开头,“令婢”不做前句的状语,“却”是“退

下”的意思,不放在后句的开头。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

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长揖,是古代不分尊

卑的相见礼。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向对方表示敬意。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

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关于王衍被杀的原因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王衍

被杀是因为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并非因为远近闻名,身居重任,

又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

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

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

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

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

应的内容,文章第三段有对王衍被杀情况的介绍,“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

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

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黄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

当可活不?'蓑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

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从中可以知道,被杀原因的分析有误。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

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

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俄而”,不久;“举”,全部,全;

“为……所”,被动句;“晋故”,西晋的旧事;“问衍以晋故”,状语后置句。第二句

中,“曹”,辈;“祖尚”,效法崇尚;“戮力”,合力;“向若”,如果。

参考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高雅。童年时曾经拜访山涛,山涛

(为之)感叹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太婆,生出这

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聪明

颖悟如神,常常自比子贡,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善于谈玄,只以谈

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手持白玉柄拂尘,与手同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

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朝廷内外异口同声,说他是“一世龙

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来做官的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

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骄傲清高、虚浮怪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晋惠帝贾皇后的亲戚,凭借宫廷中的权势,刚愎贪暴,聚敛钱财

不知满足。王衍憎恶郭氏贪婪鄙俗,因此从不提钱。郭氏想试试他,让婢女把钱环绕床

边放着,让他不能走动。王衍早晨起来看见钱,对婢女说:“拿这些东西下去!”他对待

钱的意思是这样的。

当时齐王司马冏有恢复皇室的功劳,因而专权自任,公卿对他行拜礼,唯独王衍对他

行拱手礼。王衍虽然身居宰辅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

办法。等到司马越去世,众人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因为盗匪四处兴起,害怕而不敢担

当。推辞说:“我年少时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到了今天的官位。如今的事,

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来充任呢。”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称呼他王

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

(并)说所有谋划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

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想求得自身免难,于是劝石勒称尊号当皇帝。石勒大

怒说:“你远近闻名,身居朝廷要职,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从

不参与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状。”石勒对他的同党孔美说:“我走遍天下,从

没见过这样的人,该不该留他一命呢?”孔装说:“他是晋国的三公,必定不会为我们尽

力,又有什么可用的呢?”石勒说:“但不能对他使用刀杀。”让人夜里推到墙埋杀了

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从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

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王衍)死时五十六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维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①。

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

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是,很多二维码链接是木马链接,只要扫了,

②,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

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③。

参考答案:

(D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2)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3)

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

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

应。第①处,根据“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语境,可

知扫码有风险,前面阐述了方便,所以应填”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第②

处,根据“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和“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

等账户信息”语境,可知应填“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第③处,“因此,来

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这是告诫我们“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

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

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

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

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

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

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催生了我国在中程干线客机市场占有率。

B.《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原因,是由于激发了大众文化心理的共鸣。

C.国家层面第一个网约车监管法规出台,给予网约车合法、规范发展。

D.“五水共治”为以“美丽滁州”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响了头炮。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催生”改为“提高”;B项,结构混乱,“原因是由于”

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句尾加上“提供保障”。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

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

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

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原因是由于"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

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

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

楼,②,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

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

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

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

金铸就的一章。

参考答案:

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②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

③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他却是成就巨大的胜利者)

10.下面是一篇寻物启事中的一段文字,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

今天下午10点左右,不幸在操场北端丢失英雄牌钢笔一支,望拾到者赶快交给高三

(D班王大鹏,必有重谢。

(1)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

(3)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幸”不能用于丢失物品,应改为“不慎”。(2)“赶快交给”用语不礼貌,应改为“请交

给”。(3)“必有重谢”太夸大,应改为“谢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

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

“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

“寻物启事中的一段文字,有不得体的地方”,要求“指出来,并改正”。仔细阅读文

字,可发现:“不幸”不能用于丢失物品,应改为“不慎”;“赶快交给”用语不礼貌,

应改为“请交给”;“必有重谢”太夸大,应改为“谢谢”。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

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

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

(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

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

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

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逢就业季,“985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博士生争抢月薪3000元的工作”一

类的新闻就充斥于网络,而“读书无用论”便随之甚嚣尘上。持此论者或以比尔?盖茨、

马云这样的杰出人才的经历做有力例证,或举出各领域一些己有建树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

成功人士来增强说服力,大批网民也纷纷现身说法,成为“读书无用论”的拥竟。

作为即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你对“读书无用论”有什么样的见解?请写一篇文章,阐

明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读书无用论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过去曾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

说,据说连美国的教师节,都特意设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可见这一点是名声

在外的。现在天下太平,居然有这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这的确是国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