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资料曲版目可录由编辑!】TOC\o"1-5"\h\z\o"CurrentDocument"一、 指导思想 2\o"CurrentDocument"二、 建设目标与任务 2三、 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3(一) 学校基本情况 (二) “十一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重点项目四、主要建设内容 四、\o"CurrentDocument"(一) 教学基本建设 8(二) 专业布局与专业领域建设 10(三)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4(四) 师资队伍建设 16\o"CurrentDocument"(五)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 18(六) 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 20\o"CurrentDocument"(七) 社会服务 21(八) 对外交流 23\o"CurrentDocument"五、 资金筹措与投向 24(一) 资金筹措 25\o"CurrentDocument"(二) 资金投向 25\o"CurrentDocument"六、建设实施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 26\o"CurrentDocument"(一) 实施方案 26\o"CurrentDocument"(二) 保障措施 26\o"CurrentDocument"七、 预期效益分析 27\o"CurrentDocument"(一) 学院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全国高职院校的先进水平 27(二) 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27(三)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27\o"CurrentDocument"(四) 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取得新进展 27(五) 师资队伍适应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需要 28(六) 教学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28附表 30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经费分配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9年3月,经中央农业机械部批准定名为'无锡农业机械制造学校”,直属农业机械部领导;1978年3月,学校下放至江苏省机械工业厅并更名为“江苏省无锡机械制造学校”1991年无锡市机械联合职工大学并入学校;1980年11月、1994年8月,学校被原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989〜1999年学校被无锡市确定为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试点学校;1994年10月,学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10所试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之一;1999年7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学院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多科发展的综合院校,主体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龙头,省级特色专业为主干,院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系、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基础课教学部、实训部等5系2部共7个教学单位。—、指导思想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要求和学院“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丰富学校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从而发挥骨干示范作用,扩大国际影响,为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建设目标与任务针对“长三角”和“江南板块”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教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机电类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设高水平“双师型”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和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机电类专业建设达到国内高职高专院校领先水平,使学院成为落实“科教兴省”的重要基地。“十一五”期间,力争在我院现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2006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评审,完成第一阶段教学基本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任务。2007年,完成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领域、汽车技术专业领域的主要建设任务,“数控技术”和“汽车技术”专业达到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目标;基本完成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和制造业服务等3个专业领域和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申报数控技术专业、汽车技术专业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08年,完善已形成的标志性成果,通过验收挂牌,进一步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开始产生明显的引领、辐射效应,从而使学院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2010年,建成数控技术专业、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各1个。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示范院校”建设的“教高[2006]14号”和“教高厅函[2006]44号”精神,学院将开展以下建设项目:序号教育部、财政部文件要求的具体任务名称学院建设项目备注
1专业领域建设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5个专业领域涉及27个专业、8513学生规模2“双师型”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建设500名专任教师,50名双肩挑教师,300名企业兼职教师其中20名教授级专业带头人,80骨干专业教师,双师达标率90%以上3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5门国家精品课程,12门省精品课程(群),33门校级精品课程4特色教材与教学课件建设36门“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与企业合作开发5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数控技术、汽车技术共享型号专业教学资源库各1个在现有的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精品课程,并借鉴国外同类资源库建设经验基础上进行开发6社会培训30000人“十一五”期间完成7对口支援支援西部、苏北、县域的中高职院校7所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沐阳职教中心和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三、学校基本情况分析完成如上任务,须进行现状分析,然后运用“木桶理论”指导学校进行建设。(一)学校基本情况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人数一览表系部专业(平台)专业(方向)学制2006年毕业生人数2006年招生数2006年新生报到数在校生人数备注机械与汽车工程系221122.9%机械制造1481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196138124496院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商企业管理404744182双专科2、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3118140124378省级特色专业3、模具设计与制造31839289425汽车7304、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3589282253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759283153紧缺人才专业试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市场营销4389285324双专科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系192419.9%自动化8736、电气自动化技术3211137130436电气自动化技术/工商企业管理4424744164双专科7、计算机控制技术304742878、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304742186电子9、应用电子技术3994749192院重点建设专业
1051应用电子技术/工商企业管理404746158双专科应用电子技术/日语409292181双专科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339009610、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0474413311、电子工艺与管理3133928721012、微电子技术30454081机电工程系186819.4%机电162313、数控技术319492134308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2769289171紧缺人才专业试点14、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3539283260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市场营销40474386双专科15、机电一体化技术3210137131491省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日语409287307双专科制冷空调24516、制冷与冷藏技术3769281245计算机信息工程系106311.0%计算机96017、计算机应用技术31404642224省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20464290紧缺人才专业试点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4000111双专科18、软件技术3764744195软件技术/日语40474290双专科19、计算机网络技术3354736131计算机网络技术/市场营销4000119双专科艺术设计10320、广告设计与制作3354541103工商管理系220722.9%工商管理40621、工商企业管理339473915722、物流管理3549183249院重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44323、财务管理3904644223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40474386双专科24、会计3414746134经济贸易94325、国际贸易实务337008726、国际商务(国际营销)30200132185国际合作办学27、市场营销3719280341省级特色专业28、电子商务3534734128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404743202双专科旅游管理29229、旅游管理3399281292文秘123文秘300044文秘/旅游管理429000双专科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400079双专科基础部3763.9%英语24930、商务英语3849487249日语12731、应用日语304743127合计26243160289796492006年毕业2624人(一次就业率99.43%)新生报到率(91.7%)2、基本状态占地面积(亩)857建筑面积(平方米)285410
占地面积(亩)857建筑面积(平方米)285410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普通9649全日制中职 0在校生规模成人212相关数据2003年2004年2005年招生人数288730593208第一志愿上线率159%164%119%(江苏省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按投档比例确定)报到率90.7%91.2%91.6%一次就业率87.0%97.38%97.56%招生专业数31教职工总数782专任教师数465高级职称教师数148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1.8%专业教师数177双师教师数150双师教师比例84.7%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数量72占地面积(亩)56.5建筑面积(平方米)79600仪器设备总值(万元)5699单价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3129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124实验实训开出率100%3、办学经费情况年份2003年2004年2005年学费收入(万元)2652.013112.783511.61地方财政专项收入(万元)2643.703806.084247.00生均财政拨款(万元)0.400.430.47其他收入(万元)住宿费389.53576.06902.33产学研476.97520.38503.84其他128.22284.31416.82贷款余额(万元)5000.005000.005000.00国家数控技术高职实训基地个,省级汽车维修高职实训基地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 —4
现有
成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参与教育部二等奖14
现有
成果2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2部省级高校精品教材、2部省级高校重点立项精品教材,14部国家“-一五”规划教材在2004、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中,我院连续两年各有1个单项获一等奖,7个单项分获二、三等奖,居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之首。
自行研制机器人,全国唯一连续五届参加“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高职高专院校代表队在校生许武同学的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已获批准;机电系徐相存同学勇斗歹徒获“无锡市十佳青少年道德标兵”称号2003~2005年连续3年被获“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机电工种)、江苏省机电类技师培训站等。承担面向社会的16个工种的中、高级技术等级和技师、高级技师培训。2004〜2005年,为企业培训员工1730人,为社会培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984人5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31家企业在学校投入设备、设置奖学金、共建实验(训)室。实物投入713万元2005年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现金23.7万元2005年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达100%2005年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为100%2005年度合作企业累计接收在职教师83人实训,累计103人月2005年度为合作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服务1040人次,共计1210人月2005年度合作企业接受实习实训学生4133人月数2005年度合作企业接受毕业生726人2005年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529.5万元所有毕业班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都进行顶岗实习学校设有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负责与企业洽谈、合作与协调6对口支援与服务对口支援学校: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在校生规模5000人,我院承担培训干部和专业教师,目前受训者达39人。该校与我院合作具有4年历史对口支援学校:沐阳职教中心(苏北宿迁地区)。该校在校生规模3000人,我院承担培训专业教师,指导进行专业开发与课程开发。目前受训者达21人。该校与我院合作具有2年历史对口支援学校: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该校在校生规模3800人,我院承担培训专业教师,指导进行专业开发与课程开发。目前受训者达102人。该校与我院合作具有12年历史承担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职与中专分会(有133所中高职院校)秘书处工作、学术活动和《机械职业教育》杂志的编辑与出版工作(二)“十一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和重点项目“一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的总目标为:机电类专业为主的,10000人规模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实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根据“十一五”总目标,坚持发掘内涵、打造精品、和谐共进的发展方针,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争先创优的工作方针,以若干个学院重点建设的硬件与软件项目和反映学校个性的标志性项目的建设,确立我院“十一五”期间与众不同的制高点。1•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设一个廉洁自律、团结高效、勇于创新,具有战略思维和很强的科学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党委领导集体,争创省、市优秀党委(含“好班子”)。 一一2010年2•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无锡职院精神;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010年3•认真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全力以赴,确保实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目标。——2006年4•深化改革、创新发展,2006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验收,2008年形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架构,2009年,完善已形成的标志性成果,通过验收挂牌,使学院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开始产生明显的引领、辐射效应。5•按照万人在校生规模要求,加快发展建设,基本完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 ——2007年6.积极探索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特征的办学模式改革,创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与新机制。 ——2010年7•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广大群众信得过,能适应学院“十一五”建设任务和学院长期发展的管理干部队伍。 一一2010年8•从战略上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领军人才,实施教授和博士培养工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一一2010年9•在机电专业领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现有的专业平台重新规划、调整,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成5〜6个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专业领域,实现结构调优和质量调高,其中,“数控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达到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目标。 ——2008年按照院级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4个)、大类级专业基础实训中心(9个)、专业实训中心(各专业)的基本框架进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各专业领域以大类级专业基础实训中心、专业实训中心、相关工作室为主体,建设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并将1〜2个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一一2009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模式,每个专业建设3-5门优质核心课程,加强专业教材和教学课件建设。——2008年加大国际合作办学力度,与两个以上国外同类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拓展至800〜1000人。 ——2010年继续深入教科研工作,争取获得省以上教学成果奖6至8项;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含国家一级学会课题)5个;市以上科技项目5个;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篇;主编高职教材40本,校本教材80本。 ——2010年教育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收入每年递增12%,利润每年递增10%。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多劳多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机制。 ——2008年四、主要建设内容根据学院将开展的建设项目、学院现有基础条件并结合“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示范院校主要从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布局与专业领域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立项建设,推进改革与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在区域和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一)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基本建设的重点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院各专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使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共享,并能够充分扩大学院的社会服务职能。建设目标:建成现代化的集教师演练与培训、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等于一体的教师教学资源中心;将图文信息中心建成学生的学习中心并向社区开放;建设现代教学与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学院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为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构建国内外沟通平台,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提供条件。1、教师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在学院建成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课件库的基础上,完善素材库;建设高度集成的视频教室,建成现代化的集教师演练与培训、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等于一体的教师教学资源中心。保证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同时参照示范院校师资培养要求,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购置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包括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数字摄录编录像制作系统(数字摄像机、录像机)一套等。配备专门人员,协助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保障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整合、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进程,把我院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料转换成数字化的电子光盘并永久储存,推动和保障学院多媒体教学和数字化、网络化进程。2、 信息保障系统建设根据学院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建设服务于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技术、财经等专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信息资料保障体系,将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建设成学院学生重要的学习中心。通过馆藏和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网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力争使全校师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需文献保障率在90%以上,在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同时,为苏锡常地区的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经济建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成为无锡太湖科教产业园区的文献检索中心。(1) 扩增图书资源。平均每年新购图书生均2册;期刊数量达到1200种;完善电子资源存贮模式,实现网络使用权、本地硬盘(本地硬盘存贮容量达15T)、光盘等方式并重的模式;增加电子资源的种类,包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专题或专业数据库、教学课件、课题研究资料、视频资料等;电子资源可通过校园网发布,光盘等资源可实现借阅或拷贝;提高中国期刊网镜像站、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等12个中外文数据库的利用效率。(2) 改善办馆条件。建立健全图文信息中心管理体制,使人员编制数量和素质与学院的规模和发展相适应;建设多功能阅览室、网络资源阅览室,完善多媒体资源发布系统,实现学院综合教学资源联合检索和校际图书馆联合目录查询;图书经费逐年增长,基本满足资源建设的需要;按照学生阅览座位数与学生数比例1:4的要求,使阅览座位数达到2500座以上,电子阅览座位数达300座。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实现我院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在校园网基础上,积极开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从而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大体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校园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各种应用系统的构建,最后是组织信息数据,集成各应用系统,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各应用系统的运行;在搭建应用系统时,要充分考虑信息的组织和集成。在学院现有千兆以太网,主干网速率1000兆,桌面终端100兆的基础上,提高校园网基础设施水平,构建千兆(N*1000M)带宽的主干网络,做到技术先进、应用广泛、性能稳定;构建安全系统,形成一个包括认证、监测、追踪、加密、记录、路由管理、防火墙在内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局域网。采用有线网和无线网相结合,覆盖整个校园每个角落。建设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基本的网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它系统的建设,实现校园一卡通。建设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资源库的多功能教学系统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提供方便的支持和服务。4、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学院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基础系统,由多媒体教学网络控制中心和60个学生学习单元构成,涉及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VOD服务器、交换机、音视频工作站和学生微机等设备配置。系统建成后,可以实现教育技术中心音视频资料的网络共享,利用资源共享与自由点播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新建交互式多媒体教室20间,语音室4间;新建演示型多媒体教室10间。(二)专业布局与专业领域建设建设目标:专业设置与江苏和无锡支柱产业一一现代制造业发展对接;根据服务对象和技术类别特点,以重点专业为核心,同心多角进行专业布局。在保持现有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做强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制造业服务3个专业领域;做强做精机械加工和汽车技术2个专业领域;每个专业领域建设2个省以上重点专业;建成数控技术、汽车技术专业共享型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为人才培养与资源共享搭建公共平台。专业布局一览表专业领域名称涉及专业在校生数“^一五”计划学生数现有合作企业数建设经费预算(万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领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22202200221200
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制冷技术9751000121000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1323150015500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1788200022500制造业服务专业领域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国际商务22072200305005个专业领域27个专业8513名学生8900名学生101家企业3700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领域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群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提出的13个科学技术领域就包含了先进制造科学领域,这一领域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的实现,是形成“中国制造”的关键与支撑。随着我国机电产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该领域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我院在该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国内同层次院校中居领先地位。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数控编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为省级一类优秀课程,“机械制图”为省级二类优秀课程;《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为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机械技术基础》为江苏省重点立项精品教材。本专业领域下一步建设目标是:以制造、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为龙头,以省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和院级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为骨干,以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为支撑,做强做精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领域。依托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数控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2个实验(训)平台、数控技术共享型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2、 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长的技术领域之一,进入21世纪后,汽车技术沿着安全、环保、节能三大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又朝着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CAN-BUS系统、汽车柴油电控技术、汽车示波器运用分析诊断技术等方向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节能和清洁能源开发迫在眉睫,汽车新能源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将会得到较大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和汽车生产性服务业在21世纪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汽车服务业约有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而50〜60%的利润是从服务中产生的,汽车服务业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构成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平台模式进行了“一个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构建了“横向整合”课程的新型课程体系;应用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践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专业主干课程《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继而又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称号;研究成果《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专业被教育部列为承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获得省财政400万元的专项支持,建设汽车技术省级实训基地。本专业领域下一步建设目标是: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核心,围绕教育部教改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设置多个与汽车服务业相关的专门化方向,并增设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专业,以此形成专业群;依托省级汽车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高水平建设汽车实验(训)平台,建成具有进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系统测试与部件研发能力的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门和汽车技术共享型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在21世纪仍将是先进科学技术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美国、日本、德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纷纷把机电一体化技术列入国家发展计划中。为了保证我国经济能持续高速发展,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中,将机光电一体化高新技术应用的激光加工技术、现代装备制造、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网络系统等置于重要位置。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已有十多年办学历史,并被江苏省列为高职品牌建设专业。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一直注意跟踪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并致力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与操作技能的培养,获得多项国家和部、省级奖励。研究成果《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产教结合型FMS研制”项目通过了省级科研鉴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承担了多项服务于企业的“光学曲线磨床数控系统设计”等科技开发项目,其中机光电技术综合应用的产品“AGV光电自动制导运输车”已开始进入技术市场。本专业领域下一步建设目标是:以省品牌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龙头,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骨干,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为支撑,做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领域。重点建设机电技术和控制技术2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训)平台、1个机器人技术研究所,建成国内机电专业领域专门化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领域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411亿元,同比增长24.8%,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根据信息产业部预计,全行业今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0%左右,销售收入有望突破46000亿元。2005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579.26亿元,同比增长34.1%,其出口交货值总量继续高居各行业之首,占全省出口总量的比重为45.4%,对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44.3%,地位举足轻重。2006年,无锡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进入产出高峰,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7%。根据无锡2006年度发布的紧缺人才目录显示,目前无锡市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十分紧缺;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旺盛;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本专业领域下一步建设目标是:依托省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院级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重点建设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实验(训)平台;建设2门省精品课程;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成省品牌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省特色专业。5、制造业服务专业领域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逐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江苏在“^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要实现倍增,与此同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商务和科技服务业等十大重点领域;无锡在“十一五”时期要加快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等的建设步伐。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催生对高级工商企业管理、经济贸易及现代服务相关人才需求的激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专业领域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市场营销”专业是我院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设以来,由于坚持以机电技术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专业建设道路,毕业生长期以来深受企业欢迎,许多学生已成为企业营销的领导和骨干,在省内机电行业、特别是在无锡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被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办学历史较长、内涵较深,现为院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技术)”专业始建于2002年,现为院级重点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已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几个专业一直以机电行业和工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类人才,致力于“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和家长满意”。该专业领域已培养出了千余名毕业生,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骨干,部分毕业生已取得创业的成功。本专业领域下一步建设目标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对象,依托省特色专业市场营销、院重点专业物流管理,建设ERP和物流技术2个实验(训)平台,完善经贸实验公司和匠人工作室等,建成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中心;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建设为契机,建设专业精品教材;依托机器人技术和机电类专业,重点建设物流管理(技术)专业,适应江苏、无锡建设物流中心的需要;主动接受江南大学品牌学科(工业设计)的辐射,做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适应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建设的需要。(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设目标: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整合资源和充实提高相结合,完善基础实验中心4个,大类专业实训中心9个;结合职业技能鉴定需要,完善能同时容纳45人实训场所8个;在现有2个部省级实训基地基础上再形成2个省级以上水平的实训基地,以满足5大专业领域8500名在校生的生产性实训和“十一五”期间完成社会培训任务3万人次的需要。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根据学院财力和社会、企业资助,安排3800万元左右用于仪器设备购买及维护,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1)校级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校级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建设主要包括理化与科学中心实验室、计算机教学中心实验室、电工与电子技术中心实验室、机械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4个子项目。1) 理化与科学中心实验室物理实验在原6项实验的基础上,新开发6项实验项目,加强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创新性,推进实验项目选修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基础物理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项目选修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文、经、管等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加实验设备台套数,加强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现资源共享。2) 计算机教学中心实验室在现有教学用计算机2369台的基础上,增购或更新计算机设备1000台套,解决学生的实验用机和教师的教科研用机。将学院计算机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成校园网的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同时为社会提供服务。加强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加强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设备利用效率。3) 电工与电子技术中心实验室购置电工、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方面设备,建设与完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平台。购置高频电子、单片机、电子仿真、自动检测等方面设备,完善学院电子信息实验平台。购置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PLC、过程控制、工控机、计算机控制、嵌入式(ARM)控制等方面设备,完善自动化实验平台,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4) 机械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购置全自动三座标测量机(直接CAD三维成型)、表面粗糙度轮廓投影仪、万能齿轮测量机等设备,建设精密测量实验室。购置金相转换软件、热处理炉、激光热处理、维氏硬度机等设备,完善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实验室。购置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电脑处理材料试验机系统、冲击疲劳试验机、振动试验机、扭转试验机,建设材料力学实验室。完善和充实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2) 大类专业实训中心建设。重点建设9个大类专业领域基础实训中心。其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领域建设数控技术和机械技术2个实验(训)平台,汽车技术专业领域建设汽车技术实验(训)平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领域建设机电技术和控制技术2个实验(训)平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领域建设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实验(训)平台,制造业服务专业领域建设ERP和物流技术2个实验(训)平台。(3) 完善能同时容纳45人的实训场所8个,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钳工、车工、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维修电工、轿车维修工、无线电装接工、制冷维修工等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4) 每个专业领域以大类级专业实训中心、研究所及相关工作室为主体,建设技术开发服务平台,积极为中小企业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协助企业完成新产品开发、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应用性技术课题研究、加工产品等。“十一五”期间,争取将1〜2个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 通过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省级“汽车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验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等专业领域再形成2个省级以上水平的实训基地。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1) 在我院已经形成的“校企互动”的办学特色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学合作中心”的纽带作用,根据专业领域建设要求,巩固现有的124个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加强与威孚集团、肯纳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合作,使每个专业建设相对稳定、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训基地3〜5个。(2) 根据教学要求,完善和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建设各种校外实验实训、技术创新等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3)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我院人才培养更好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的重要场所。(四)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目标:重视专业领域带头人培养,通过参与教学改革、国内外进修、培训、挂职、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等活动,保证每个专业领域有4名德才兼备、具有国际意识的教授级专业带头人;通过“柔性课题制”、下厂锻炼、考工考级等培训项目和新建的教师教学资源中心,加强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着力培养一批技师,实现双师达标率为90%以上;建好兼职教师库,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与授课时间,用好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资源;按照500名专任教师,50名双肩挑教师,300名兼职教师规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1、 专业领域带头人队伍建设根据建设方案,各重点专业领域要培养和引进3名既熟谙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又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国际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担当专业领域带头人。通过主持教改和“四技”活动及到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培训和进修,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双师素质;优先安排他们到国外访问、研修,培养其国际意识和专业开发能力。明确专业带头人目标责任,实行岗位聘任制度。2、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各重点建设专业领域培养和引进6〜8名高水平的“双师型”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升骨干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从企业引进师资,通过校内外、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的培训、研讨和学术交流,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到企业、工作室进行实践锻炼和技术交流,使他们迅速成长为专业建设的骨干。3、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柔性课题制为抓手,根据每年500万元项目指标的任务分解,组织各学科教师协同参与来自企业的课题,进行商品化的设计与样品试制,开发专利等,以此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与综合协调能力,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市场意识与质量意识;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认真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规定,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4、 青年教师培养以教师教学资源中心为载体,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帮带工程、跟踪考核,让青年教师及早站稳讲台。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通过技术练兵培养一批青年教师达到技师水平,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到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双师素质。5、 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利用产学合作基地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源优势,采用双休日、晚上等时间段上课的办法,解决目前高水平双师不足问题。研究现行有利于高职发展的各类政策(实习费用进成本、人才共享等),各重点建设专业领域聘请8〜10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积极从行业企业聘请300名左右精通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程序、具有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的技术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承担教学工作,通过教研活动等进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和研讨,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确保教学效果。6、 深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学工作诚信管理,建立教师诚信考核体系,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诚信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人性化管理,构建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推行竞争上岗,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实施博士和教授培养工程,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引导骨干教师参与部省级教科研项目。到2010年,争取全院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正高级职称教职工达到20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达到35%以上。(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建设目标: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探索“三明治”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课程模块化II期工程,建设具有1000多个模块的模块化课程库,积极探索任务驱动课程和项目课程的开发,形成一批适合“项目一一模块”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5门国家精品课程,12门省精品课程(群),33门校级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36门“工学结合、双证融通”课程;开发部、省和校各类教材120本,获部、省级教研与课改成果奖10项以上。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一条主线、三个层面”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双元制模式,实践、完善以产学合作教育为中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1)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活跃社团活动,进行团队教育;以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为抓手,开展创新教育;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内容、实训场所、校园环境,把宿舍作为学生文明修身的课堂,进行养成教育;抓好过程监控,减少急功近利、浮躁等社会现象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完善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单项、专项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三个层面的“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使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相辅相成;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实施差异化分层次教学;推进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实践课占总课时比例达50%左右。“十一五”期间,争创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争创有关实践教学的省级教学成果奖1〜2个。在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以产学合作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1+0.5+0.5+0.5+0.5”),以紧密结合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培养为途径,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就业、创业能力。依托国家级数控应用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总结并推广技能型人才培养经验,“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作为教学的目标,注重教学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依据行业的技术状况及职业岗位要求,对照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提出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探索综合能力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推行导师制,采用课内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行选择经导师同意)和导师,深入实验(训)室或企业,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综合能力培养。2、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课程模块化II期工程,建设具有1000多个模块的模块化课程库,积极探索任务驱动课程和项目课程的开发,形成一批适合于“项目一模块”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5门国家精品课程,12门省精品(优秀)课程(群),33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36门“工学结合、双证融通”课程;开发部、省和校各类教材120本,获部、省级教研与课改成果奖10项以上。总结“十五”期间课程模块化建设的经验,丰富课程模块化建设内容,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型课程和项目课程的开发。继续完善课程模块库,同时宣传推广课程模块化改革经验,扩大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影响力。重点加强“两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和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学术交流、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环节等,努力使这些公共基础课达到省级优秀课程标准。(3)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为基础,利用江苏科技出版社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打造“苏版教材”的契机,借鉴美国等国外职业教育资源库,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材;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根据岗位要求确定能力模块,针对每个能力模块实施项目教学法。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由行业企业参与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建成数控技术、汽车技术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六)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建设目标:加强领导能力建设,探索办学体制与校内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的能力,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学校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扁平式管理等;在教育教学上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以过程控制为重点,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在为学生服务工作上,从职业生涯指导、学习和生活指导等方面实施“满意工程”。1、 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加强学院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凝炼办学理念,丰富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党委的执政能力和战略管理水平,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加强党委班子和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一个廉洁自律、团结高效、勇于创新的党委领导集体。2、 探索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与新机制创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积极开拓学院建设发展所需要的各类资金筹措渠道,通过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业资金或装备投入及提供人才培养场所,来发展学院,加大建设力度。在时机成熟时,亦可探索引入社会资金来发展学校,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来提高办学活力。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上,将“服务、互动、双赢”理念进一步现实化,用足用好学校在招生、就业、产学研相结合、高新技术优惠、减免税政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为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合作开发等优势,实现校企互动双赢。“十一五”期间,使合作企业投入到我院的设备价值增至1000万元。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院加强制度建设,满足合作企业基于竞争需要而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如相对垄断的企业品牌宣传、相对垄断的共建实验(训)室、有限度使用仪器设备及防技术泄密和维护性要求等,形成“以利益共同体为基础、诚信为保证”的新机制。3、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1) 进一步完善教学诚信管理。在全体教师中深入、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完善教师诚信考核体系,以人为本,实现教学管理重心由解决制度内的问题转向协调制度外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2) 探索实践教学的时空开放,统筹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实行导师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推广,并积极探索高职教学的学分制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效、人益。(3) 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网络。按运行机制类文件、评价机制类文件和动力(激励)机制类文件的总体框架进一步完善教学文件与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层级构筑质量保证与监控的组织与管理网络,具体的方法是本级为保证、上级为监控,层层管理、步步落实,从而形成既有以保证质量为主的部门(或个人)自评价系统,又有比部门高一层次的以质量监控为主的外评价系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采用总体规划、分工合作、分步实施、逐步达标的工作方法。(4) 建立学生服务中心。重点建设学生服务中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学习指导;对学生进行能力、性格等的测试;高度关注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完善校内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制度,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工学结合作为对贫困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的重要途径。继续保持目前94%以上的“双证书”率,99.5%的毕业生就业率与良好的就业质量。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我院在“规模调大”的基础上步入“专业结构调优,教育质量调高,竞争实力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七)社会服务建设目标:完善制度建设;拓展“产学合作中心”,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将“机器人研究所”拓建成“工程技术中心”;各系部建设1~2个“工作室”;每年开发专利5个以上。按照“从国企到民企、从城市到农村、从苏南到苏北”的工作思路,扩大培训工作范围,积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每年面向社会培训6000人次以上。加强与新建、民办、县域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7所中高职院校对口支援与合作,为全面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作贡献。“十一五”期间,学院将完善推进产学合作、提高服务能力的“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相关规定”等10项制度,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各项工作。1、 科技服务将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与江苏、无锡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先进制造业和制造业服务中的高新技术应用上,重点项目围绕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等的应用,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新建“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每年开发专利5个以上、纵向与横向课题与项目到帐资金达500万以上。(1) 加强产学合作中心建设。完善目前的“产学合作中心”功能,新建“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系部建设1~2个“工作室”,充分发挥“中心”的纽带作用,使其成为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重要中介组织。进一步在校园文化中融汇企业文化,使学院社会服务工作在良性的校企互动中,设备、场地、人员、项目及文化等方面的互动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依托实训基地建设,结合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2) 逐步建立健全以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科研机构。以学院工业中心为产学研结合的基础平台,以校内外技术骨干、技术专家为依托,以学院、系部两级管理为框架,建立系(部)级研究所、工作室等科研机构。(3) 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服务。依托江苏省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等,加强与威孚集团、锡柴、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等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形成一批专利成果,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面向无锡及周边地区中小企业深入开展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活动。2、 教育培训服务“十一五”期间,根据无锡地区及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适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趋势,充分利用学院专业优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并重,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1)扩大成人专科教育办学规模争取到“十一五”末,在校成人专科规模达到3000人左右,建立较为灵活的管理体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2)做好对企业和社区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支持政府部门做好员工转岗、再就业及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每年培训6000人次以上。充分利用学院的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以及在行业中的影响,为企业进行员工的岗前培训、专项技能的培训和其它技术服务项目等。按照“从国企到民企、从城市到农村、从苏南到苏北”的工作思路,更新观念,由“在家等”转为“出去找”,扩大学院培训工作范围,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3、 充分利用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省级“汽车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的优质培训资源,在与江南大学、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技工学校等6个学校共享的基础上,拓展无锡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共享范围。4、 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为加快新建、民办、县域及西部地区和苏北等相对落后地区的高职教育发展和弱校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增加向中西部省份的招生计划;依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等,加强与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沐阳职教中心和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等的指导与辐射,为全面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作贡献。(八)对外交流建设目标:继续发挥我院作为中国唯一的CCID(社区学院国际发展协会,CommunityCollege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简称CCID,总部设在美国)成员学校和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等有利条件,拓展与CCID成员国学校的合作与交流;每年外派30名教师参与各类国际职教教研活动,拓展教师国际视野。“十一五”期间,继续发挥CCID的平台作用,保持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间的学习、交流、访问等合作。1、合作办学与学生进修借鉴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和教学管理理念,提升学院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寻求独具特色、对社会有吸引力,既能够使我院、合作方、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和家长都满意,又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合作办学之路。以已开办的中澳合作专业为基础,增加办学专业和合作国家、院校,争取到2010年达到2个以上合作办学国家(欧洲或东南亚)、5个以上合作办学专业,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增至800人。同时开辟输送学生赴境外短期交流培训和继续深造的渠道,使更多有条件的学生能走出国门。2007年后争取每年有短期学生交流项目,积极争取留学生项目。2、 校际交流与CCID、日本滋庆集团、上海澳大利亚TAFEGLOBAL总部、日本MANABI语言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无锡市对外友好协会、江南大学留学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继续保持紧密联系,获取信息,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办学的联络、洽谈工作。“十一五”期间争取与国外5所以上院校建立合作交流项目。3、 外派交流与教师进修“十一五”期间,力争将学院教师出境学习交流和访问的数量从目前的100人次提升至250人次,增加的派员项目主要为教师出境集体学习及个人公派留学。在原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外派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外派地区的基础上,拓宽与欧洲国家的交流途径。4、 外籍教师聘用加大聘专力度,按照合作办学发展规划,每年聘请外籍教师10人左右。加强对外籍教师的制度化管理,在改善外籍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外语学习的机会。5、 开拓合作办学信息交流渠道和学生就业市场通过相关渠道和人员,丰富信息储备,力求寻找到能够实现双赢的合作办学项目。对无锡外资企业进行充分调研,有选择地与相关企业进行接洽,与一定数量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合作专业的毕业生在本地外资企业就业提供便利。6、 以学院网站为平台,开辟国外宣传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学院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中文网页,全面建设学院英文网页,要把我院英文网站建设成为内容全面、信息及时、有沟通和互动功能的与中文网对应的学院国际宣传主渠道。五、资金筹措与投向在2003〜2005年预建设阶段,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学院已先期投入了16397万元(其中学院自筹经费为13475万元)。根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整体建设规划,项目投资额为7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600万元,省财政投入2600万元,学院自筹各20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含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附表2003-2005年学院自筹资金及专项经费统计表(单位:万元)年份自筹资金专项经费培养费数产学合作住宿费其他小计20032652.01476.97389.53128.223646.73526.7020043112.78520.38576.06284.314493.531491.0820053511.61503.84902.33416.825334.60904.00合计9276.401501.191867.92829.3513474.862921.78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期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具体资金来源和投向如下:(一) 资金筹措1、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经费2600万元;2、 江苏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立项拨款2600万元;3、 学院自筹2000万元。(二) 资金投向1、 教学基本建设:1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00万元,省财政600万元,学院自筹400万元)。主要用于信息保障系统、现代教学与管理服务平台(数字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现代化教室、教师教学资源中心)等的建设。2、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6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800万元,省财政1800万元)。主要用于院级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理化与科学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机械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建设,以及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等专业领域专业基础实训中心、专业实训中心、相关工作室等的建设。3、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50万元,学院自筹350万元)。主要用于数控技术专业、汽车技术专业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4、 师资队伍建设: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0万元,省财政100万元,学院自筹6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专业领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学术交流、科研启动基金、学术着作出版基金等。5、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50万元,省财政100万元,学院自筹25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专业领域专用图书资料、课程与教材建设、学术交流、学术着作出版基金等。6、 社会服务:200万元(学院自筹)。主要用于产学合作中心等的建设。7、对外交流:200万元(学院自筹)。主要用于师资国际交流与培训。具体见附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经费分配表)。六、建设实施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实施方案1、 2006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评审。成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办公室。投资2200万元,完成第一阶段教学基本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任务。2、 2007年,投资3050万元,完成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领域、汽车技术专业领域的主要建设任务,“数控技术”和“汽车技术”专业达到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目标;基本完成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和制造业服务等3个专业领域和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申报数控技术专业、汽车技术专业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 2008年,投资1950万元,完善已形成的标志性成果,通过验收挂牌,进一步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开始产生明显的引领、辐射效应,从而使学院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4、 2010年,建成机数控技术专业、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各1个。(二)保障措施1、 学院成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办公室,负责按照管理领导小组要求,起草项目建设与管理文件,报管理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执行。2、 项目管理办公室,由专人专职全面负责项目管理日常工作。3、 落实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各子项目经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后,学院项目管理办公室以立项建设协议书为依据,进行严格论证,并严格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和进度进行监管、检查,保证项目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 学院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加强建设项目论证与管理,保证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政策的落实。对建设项目的仪器设备、基本建设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执行。5、 实行项目建设年报制度,所有子项目负责人按年度对建设进度、建设经验与不足等进行总结,并定期向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报。对未经领导小组同意更改建设项目内容的,将终止该项目的建设,对项目负责人按学院规定追究相应责任。七、预期效益分析(一) 学院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全国高职院校的先进水平通过“十一五”期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项目的建设,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将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创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与新机制,不失时机地建设好办学的保障体系,提高学院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努力争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使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全国高职院校的先进水平,并能发挥示范作用,为学院的国际化进程奠定基础。(二) 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力争建设若干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业。同时,按照我院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以国家和省级重点专业为依托,促进专业间的交叉渗透和联合,以组织大型产学合作项目为纽带,逐步建设并形成5个有较大影响的专业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整体优势,促进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领域建设的要求,把它们建设成能够培养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当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能够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专业领域发展中的应用技术问题,为江苏省和无锡市的产业决策提供依据;依托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个省级工程中心,建成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基地。(三)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丰富和发展“崇尚实践、做强平台、校企互动”的办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贵州大学《计算机艺术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财经大学《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城市交通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辽宁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山西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文献检索(理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Ⅲ)-临床用药解读
- 煤层应力状态及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研究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练习题带答案
- 诊所聘用医生合作协议书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药物分离纯化-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作用
- 《精益生产培训》课件
- GB/T 3518-2023鳞片石墨
- 22G101三维立体彩色图集
- MQL4命令中文详解手册
- 水平井施工方案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