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基本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1页
布鲁氏菌病基本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2页
布鲁氏菌病基本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3页
布鲁氏菌病基本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4页
布鲁氏菌病基本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鲁氏菌病基本情况及防治措施布鲁氏菌实际上是根据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约在140多年前,驻扎在马尔他岛上的英国军队突然出现了大批发热的病人。患病的士兵出现高烧、大汗、肝脾肿大等症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病,就按当地地名命名,称为“马尔他热”。大约过了20多年,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不仅看到脾脏肿大,用显微镜意外地看到有一种微小的细菌,他用培养基从脾脏中培养出很小的细菌。他将这种细菌命名为马尔他热微球菌。以后又有人做很多试验、观察,并分到了更多的这类细菌,证明这些菌就是引起不明发热的病因。为了纪念第一位看到并分离到这种细菌的布鲁氏,将这菌命名为布鲁氏菌。近几年由于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羊子养殖量速增,许多养殖户不断从外面引进羊只,随之也将布鲁氏杆菌病带进来,对养殖户带来健康危害。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布鲁氏杆菌病的防范和控制。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是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传染病之一,简称布病。此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人患布病后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也将布病称为“懒汉病”。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病原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布鲁氏菌属为不活动微小革兰阴性的多形性球杆菌,无荚膜、鞭毛、芽孢及天然质粒,为需氧和兼性厌氧菌。根据1985年布鲁氏菌专门委员会的方案,布鲁氏菌可分为六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牛种、猪种,以及绵羊副睾、沙林鼠种、犬种等。有5个类型侵害家畜,分别为牛型、羊型、猪型、绵羊型、犬型,其中羊型对人有较强的致病力。组织涂片检查可见细菌成团存在,培养物中多呈单个排列。布氏杆菌不耐热,在60℃下30分钟即被灭活;阳光照射数分钟也能杀死它,它对干燥抵抗力强,在干燥土壤和皮毛中能生存2-4个月。常用消毒剂能很快杀死本菌。二、症状动物发病的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例如在羊只中,一般母羊比公羊易感,性成熟羊比未性成熟羊易感。本病以母羊流产,公羊发生睾丸炎为试验研究其主要特征。流产多发生在怀孕3-4个月的时候,严重时流产率高达50%以上。流产前3天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阴门流出黄色黏液,流产后10-15天内伴有体温升高。有时病羊发生关节炎而出现跛行,少数病羊还发生支气管炎及角膜炎等症状。剖检病羊时,可见胎衣呈胶冻样浸润,有的部位覆盖纤维蛋白和脓液,胎衣常常增厚,带有出血点。流产胎儿脾和淋巴结肿大,肝坏死,胃肠或膀胱的浆膜下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公羊睾丸肿大,有时化脓、坏死,后期萎缩。人患此病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卵巢炎为特征。潜伏期一般为7-60天,平均2周。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就会转为慢性而经久不愈,表现为乏力,不发烧也不能劳动,成为能吃不能干活的“懒汉”。三、传播途径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布鲁氏杆菌一般在病畜的大小便中,乳腋和流产物中存在,因此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例如,病羊流产胎儿、胎衣、病羊乳汁及公羊精液等也可成为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配种也可感染。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羊群中起先只有少数羊流产,而后流产羊渐渐增多,严重时高达50%以上。多数羊仅流产一次。人的传染源也是患病的动物,羊型最小,对人类的致病力最强,猪型次之,牛型较弱,犬型偶尔可感染人,一般不由人传染给人。在子洲县,人患布鲁氏杆菌病多的点均是羊布鲁氏杆菌病严重流行点。人类被传染的途径:一是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贩运、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人员,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二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三是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染的飞沫、尘埃。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牧场的工作人员因与病畜接触而被感染,也是最常见的。四、防治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防病科普教育,让广大的养殖户充分了解布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2、搞好免疫接种。畜牧部门把布病防治作为重要任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以牲畜免疫为主的防治措施。每年于春、秋两季对羊、牛等家禽家畜进行布氏杆菌疫苗接种。3、强化卫生管理。养殖场内外环境不卫生则病原微生物含量多,通过卫生大扫除做好牲畜、粪便及水源的管理,严格按卫生要求处理流产物,切断污水、流产物等传染原,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4、加强消毒。定期对屠宰及圈养场所用漂白粉或石灰乳消毒,同时加强对饲料、饮水、土壤、皮毛等进行消毒,做好皮毛消毒、奶制品消毒及流产物的消毒处理等是减少病原数量的有效手段。5、搞好防范。对放牧员、饲养员、贩运、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高危人群接触者进行培训,使他们应具备一定防病能力,做到既能防止布病畜间传播.又能防止病畜感染人。特别是在接产或处理流产时要谨慎,防止感染。可在接羔等牧业劳动中,戴口罩、眼镜、胶皮手套、穿胶靴,暴露的皮肤涂抹凡士林等保护措施,及时以消毒、深埋的方法处理病畜的流产物和污染物。6、做好布病监测。畜牧、卫生部门要严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