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布局规划_第1页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_第2页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_第3页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_第4页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XX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前言今后五到十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分析把握农业发展方向,理清农业发展思路,既对我市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这一背景,市政府决定编制《XX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的编制,以《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XX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30年)》、《XX市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参考《XX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XX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2006年—2021年)》、《XX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提出总体思路、功能分区、发展重点、项目布局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之后编制的第一个农业产业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确保农业资源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农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条件下编制的农业产业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的原则,在明确功能分区、发展重点、项目布局时体现前瞻性、原则性、导向性。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整个XX市区域。规划期限分近期(2006-2021)和远期(2021-2021)两个阶段,以近期为主,对远期进行展望。《规划》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我市“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背景,第二部分提出“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提出功能区划,第四部分提出发展重点,第五部分提出重点产业项目布局,第六部分提出支撑条件,第七部分提出保障措施。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XX市地处浙东滨海丘陵地带,位于宁绍平原东南部,行政辖区面积1349.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经过撤乡扩镇建街道,2004年,XX设6个镇,5个街道,有行政村354个,总人口47.9万人。XX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是个山、水、田、地、海齐全的农业经济综合地区。全市土地面积125.3千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4.6千公顷,占83.5%,建设用地8.3千公顷,占6.6%,未利用地面积12.4千公顷,占9.9%。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6.8千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下同)的21.1%,园地面积11.4千公顷,占9%,林地面积62.9千公顷,占49.6%,其他农用地面积3.5千公顷,占2.9%。当保证率为90%时,水资源总量为6.3亿立方米,目前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3.2亿立方米,海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库山塘2300座,其中大(二)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73座,山塘水库2210座。大小海塘71条,总长度41.4公里,其中二十年一遇防潮标准海塘24.74公里。2004年,XX农村人口约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9.2%,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城市。在农村人口中,农村实有劳动力总数24.5万,男女劳动力比为1:0.89。按照生产部门分类,从事农林牧副渔业9.9万,其他行业14.7万。2004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32.9万千瓦,其中粮食生产和田间作业机械3万千瓦,占9.1%;农用运输机械10万千瓦,占30.4%;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3万千瓦,占10%;园林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0.4万千瓦,占1.2%;渔业机械10.7万千瓦,占32.6%。上路拖拉机1898台,驾驶员1770名。(一)现实基础“十五”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矛盾,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坚持走科技兴农和效益农业之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十五”前四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7.2%,到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比2000年增长32.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递增6.7%,到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25元,比2000年增加1798元,是历史上增长最快时期。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扎实的产业基础。“十五”以来,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狠抓农产品基地建设,狠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具有XX特色的六大主导产业日益凸现,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04年,全市水蜜桃面积达到4.5万亩,比2000年增加2.91万亩;花卉面积达到10.5万亩,比2000年增加8.72万亩;芋艿面积达到2万亩;草莓面积达到7500亩,比2000年增加4744亩;竹笋面积达到28.3万亩,其中雷笋面积4.5万亩,比2000年增加5000亩;海水养殖面积达到4.7万亩,比2000年增加4000亩。2004年全市六大主导农产品产值达到1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70%。3、农业加工企业不断壮大,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十五”以来,我市通过“技改贴息、基地补助、促销补贴”等方式,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还通过举办农业产业化信息发布会,开展农技人员联企业、联基地等服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到200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65家,比2000年增加90家,加工农产品20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8.5%和33.3%。其中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5家,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滕头园林、绿之健、今日食品3家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均超亿元。到2004年底,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国际、国内食品安全和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共计31项,其中ISO系列认证9项,HACCP认证11项,美国FDA登记2项,欧盟注册2项,有机认证5家,其他认证2项。4、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十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亿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500余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资金6610.2万元,投入农业产业开发资金8050万元,改造低产地11万亩,建设标准农田3.4万亩。投入农业技术资金1500万元,引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00项,推广应用面积30万亩(次),引进农业新品种150只,推广种养面积80万亩(次)。5、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不断推进,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社会化的组织基础。“十五”以来,我市通过全面实施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战略,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取得了突破。到2004年底,全市农产品共有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4只,有机食品3只,绿化食品2只,无公害农产品9只,无公害产地11个,XX市名牌产品12只,省名牌产品3只。18只农产品制订了35项种养技术规程和产品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获得了中国花木、水蜜桃、芋艿头、草莓、青梅之乡称号。同时,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我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区域相对集中,与粮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制约农业种养结构的调整和特色基地规模的扩大。二是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沟、渠等农田基本设施和产地环境等还达不到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求。三是农业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龙头企业数量相对偏少,总体规模不大,对农业的带动和支撑力度不足;农业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制约农业产业和规模化发展,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四是农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技术力量不足,推广手段落后,推广体系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五是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不足,农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流动资金季节性严重短缺,农业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制约农业的发展。六是农产品出口环境不容乐观,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有待加强。国际贸易摩擦,汇率调整,一些发达国家频频对我国农产品实行“绿色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制约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二)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同样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1、国际、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专家预测,未来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3%左右的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超过5%。全国经济将保持8%左右的增长,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迅速发展起飞期。国际、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我市外向度相对较高的农业发展带来日益宽松的环境。首先是农业产业地位确立,农业将日益受到非农业资本的关注,工商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将会持续增加;其次是区域经济的合作加强,将为我市引进农业技术、农业新品种、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提供更多的机会;再次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国际国内之间、区域之间农产品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2、较好的政策环境,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发展中的最根本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相继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由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和长期性,“十一五”时期一系列支撑“三农”的政策将会持续贯彻执行,力度将会继续加大。这必将会给“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3、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加速推进阶段。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拓展了农产品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将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既有利于农村经济收入的增加,更有利于农业资源的相对集中经营,为农业产业化、基地化、组织化发展创造条件,为进一步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和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经济主体创造条件。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必将带动工农联动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随着消费领域的工业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加剧,工业向农业、农村领域拓展市场的力度将会加大,特别是对农业消费的开拓力度将会更大,这将推进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推进农业技术革新,促进农业发展。我市处于沿海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将会面临这一机遇。同时,城市化、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在资源争夺上将会更加激烈,必须加以妥善处理。4、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特征的消费升级的发展,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一方面带动了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消费升级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日益突出,推动了消费升级,催生了以“生态”为特征的城市绿色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绿色食品等发展,对农产品需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这种以“生态”为特征的消费在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日益兴起,“十一五”时期这种消费趋势将保持发展。这既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挑战,更是农业发展的机遇。纵观“十一五”时期农业发展背景,既有不可多得的机遇,也面临不少的挑战。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XX市委“六大联动”部署,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立农、科技兴农、产业强农”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推进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带建设,营造特色优势、生态优势、市场优势,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精品农业大市、效益农业强市、生态农业名市,XX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上述总体思路的核心在于坚持“一个指导”,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三大建设”,营造“三个优势”,实现“一个目标”。——坚持“一个指导”,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规划为指导,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按照“两特一广”(特定区域、特定品质和广泛市场)的特色产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推广现代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实施“三大战略”,就是品牌立农战略、科技兴农战略、产业强农战略。品牌战略就是以品牌来占领市场,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品牌响、质量高的产品才能有市场,有了市场才能有发展。我市要积极依托现有特色产品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营销、策划的手段,创立自己品牌农产品,唱响品牌知名度,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科技兴农战略就是以农业技术的创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先进技术的支撑。针对我市农业技术原创能力弱的特点,一方面要积极的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强农战略就是要以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规模效益显著的主导产业支撑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产品是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整个农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就没有强大的稳定的农业。我市要按照主导产业多元化思路,以特色产品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基地建设,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推进“三大建设”,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有资源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带建设。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竞争力强,才能保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就是要积极引导、扶持农业优势企业健康发展,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农产品基地建设是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产业发挥规模经济的基础,要积极按照“两特一广”的要求和现有发展基础,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带建设就是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形成符合我市资源特征和功能分区要求、布局合理的产业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营造“三个优势”,就是要做足做好特色、生态、市场三篇文章,营造特色、生态、市场三方面优势。特色就是立足特色资源,面向特定市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定位,开发一批特色产品。生态优势就是立足我市良好的生态资源,运用生态型的生产技术和理念,开发一批生态产品,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就是要大力开拓市场,加强市场营销队伍建设和目标市场的培育,形成广覆盖的市场体系。——实现“一个目标”,就是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精品农业大市、效益农业强市、生态农业名市,XX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农业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握消费需求多样性和消费升级规律,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农业资源的配置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地培育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体集聚,提高资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2、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鉴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和农业主体分散的特征,要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引导要立足预期性、指导性、宏观性,注重发挥规划和政策的指导性,注重发挥政府信息的主导性和预期性,强化政府在引导中的服务功能,起好桥梁作用,推动农业技术、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3、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原则。要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扬长避短、突出地方特色,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使不同区域都能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形成我市依托都市、服务都市的现代农业新格局。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市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十分宝贵,因此发展优势农产品,应特别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发展,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对生产技术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大力推行生态农业、节本农业和无公害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的共同发展,实现农业持续发展。5、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产业联动和产业细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农业发展要立足农业、跳出农业,以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产业,以先进的工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更新,以农产品加工工业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以现代贸易流通机制和理念来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着眼于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优势产业带的打造,促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发展,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强产业。农业发展要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动,在城市化发展中寻找解决制约农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农业发展的市场机会,大力拓展生态农业、城郊农业。(三)发展目标今后五到十五年,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全省精品农业大市、效益农业强市、生态休闲农业名市”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三大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一批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力争到2021年基本建立起以特色产品、农业精品为主体,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为支撑,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效益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并再通过十年努力,到2021年,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全省精品农业大市、效益农业强市、生态农业名市的战略目标。具体目标:(1)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到202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以上,年均递增5%,到202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到2021年达到9400元。(2)实现品牌农业持续发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再创农业品牌10只,到2021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全市农产品销售额的30%以上,到2021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全市农产品销售额的70%以上。(3)实现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在保持现有六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按照主导产业多元化发展思路,力争做大做强种子种苗等六个特色产业,形成“6+6”的产业格局,到2021年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0%以上,到2021年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4)实现新型农业形态持续发展,到2021年,生产、生态和生活相融合的近郊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5)实现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今后五到十五年,持续加强农业技术投入和创新,良种覆盖率保持98%以上,新技术不断引进推广应用。(6)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到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2亿元,年均递增10%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以上;到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7)实现农业组织化持续发展。农业中介组织不断扩大,各大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中介组织成为农业产业化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的指导力量。(8)实现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得到控制,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到2021年,完成农田林网建设,生态公益林40.3万亩,园林式村庄20个。三、农业分区(一)农业分区的基本原则功能分区就是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它是产业布局的基础。功能区划遵守以下四条原则:一是以现实发展基础为依据的原则;二是以比较优势归纳差异性的原则;三是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生产习惯相结合的原则;四是以产业链和功能相对完整的原则。(二)总体分区按照上述区划原则,结合我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农业资源分布状况、产业基础及城市空间结构,“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总体上形成三大功能区,即:东部海洋农业区、中部近郊型农业区和西南部生态农业区。——东部海洋农业区。空间范围包括莼湖、裘村、松岙三镇。总面积32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人,耕地面积0.52万公顷。本区北面有丘陵,南临象山港。象山港内水域风平浪静,渔业资源丰富;丘陵植被较好,林特和生态具有一定优势。该区域充分利用港湾优势,积极发展渔业、林特和蛋鸭养殖业,名牌、精品效应逐步显现,同时近年来海洋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开始发展。“十一五”及更长时期该区域功能定位是生态型滨海农业。重点发展方向:生态型滨海旅游农业、生态型海洋渔业、生态型滨海林果业、生态型蛋鸭养殖业。(1)生态型滨海旅游农业。以象山港滨海旅游区(带)建设和滨海旅游业发展为依托,充分挖掘海洋、滨海岸陆农业资源,农、游结合,大力发展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的生态型旅游农业。(2)生态型海洋渔业。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生态技术为支撑,生产生态健康产品为目标,发展海洋渔业,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型滨海林果业。依托该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丘陵和滨海滩涂优质土壤和海洋气候,积极引进优质、特色林果品种,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林果业。(4)生态型蛋鸭养殖业。依托现有蛋鸭养殖基础,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用科学养殖技术改造现有蛋鸭养殖模式,以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组织模式推进现有蛋鸭养殖整合,发展节本、节水、无公害鸭业。——中部近郊型农业区。空间范围包括锦屏、岳林、江口、西坞和萧王庙、尚田部分,总面积323.0平方公里,总人口23.8万人,耕地面积1.02万公顷。本区地形由西南向东北舒张,交通便捷,北连XX中心城市,南接XX城区,地势平坦,平原土壤熟化程度高,灌溉条件好,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XX市重要的高产粮食生产区和蔬果等经济作物主要耕作区。“十一五”时期该区的功能定位:都市近郊农业。重点发展方向:稳定粮食等大宗作物、发展城市近郊型农业、高技术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1)粮食种植业。着眼于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稳定现有的粮食种植面积,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利用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2)近郊型农业。利用城市的辐射功能和近郊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消费需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适合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蔬果农业。(3)高技术设施农业。依托现有设施农业基础,面向城市多元化市场需求,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培育高技术设施农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水平、高技术设施农业。(4)观光农业。凭借“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之一的滕头生态农业区的旅游辐射功能,将花卉苗木的生产与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化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发展风格独特的都市生态农业,带动近郊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发展。——西南部生态农业区。包括溪口镇、大堰镇和萧王庙街道、尚田镇部分,总面积605.1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耕地面积0.60万公顷。本区由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延伸而来,坡地、滩地、谷地和河谷平原是重要的农耕地带。该区生态资源丰富和林特经济、生态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并可持续发展。该区的功能定位:城市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方向:特色林特经济、生态旅游农业、无公害蔬果农业、生态保护林建设。(1)生态旅游农业。以优良的资源和良好的林特经济为基础,坚持农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策略,发展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旅游农业,大力发展农业文化产业。(2)发展林特农业。做好做深“山”字文章,合理开发山林资源,发展山水旅游,加快改造低产低效林,发展名优林特产品。(3)蔬果农业。利用高山气候和环境优势,面向市场,发展适销对路的高山无公害特色蔬果农业。(4)生态建设。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加快生态林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西南部地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四、发展重点根据当前产业现状,今后五到十五年,重点建设粮食、水蜜桃、竹笋、花卉苗木、芋艿、草莓、渔业、畜牧禽蛋、名优茶、蔬菜瓜果、种子种苗、休闲观光农业等十二大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一)粮食“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8万吨,其中水稻复种面积16.91万亩,水稻总产量达7.41万吨。1、发展优势:(1)我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体系完善;(2)粮食主产区已经基本完成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林等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粮食生产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健全,“良种良法”已经普遍推广应用。2、主攻方向: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引进粮食高产新品种,提高粮食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kg/亩、单季中晚稻550kg/亩、连作晚稻、450kg/亩;到2021年,全市粮食面积仍保持在19万亩左右。4、发展重点:(1)巩固三个稻作区,即三江平原稻作区、滨海稻作区和山区半山区稻作区。(2)抓好四大基地建设,即三江平原稻作区的5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和万亩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山区半山区稻作区的万亩优质杂交米及有机米基地和万亩超级水稻基地。(3)积极推进粮食品种(组合)改良和生产技术提高,完成超级稻、单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组合),加强对农户新型栽培技术的培训。(4)完善粮食购销体制,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5)整合粮食生产资源,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水蜜桃水蜜桃是我市传统特色名果,已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品种相配套的生产体系,是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市水蜜桃面积4.5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1.4亿元。1、发展优势:(1)扎实的生产基础条件,全市现建有现代水蜜桃示范园区三个,水蜜桃专业村11个,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2)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宜水蜜桃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生产的水蜜桃品质优良。(3)丰富的品种资源条件。经品种引进和选育,目前我市生产栽培的品种达到120多个,其中主要的栽培品种有30多个,已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相配套的优良品种体系。(4)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建有新品种开发、新技术研究能力较强的水蜜桃研究所和引智成果转化推广基地,建立了与国外水蜜桃研究机构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机制。(5)品牌优势。市万亩优质水蜜桃基地2001年被XX省林业厅列为省级林业特色基地,2002年被列为首批XX绿色农产品基地,2004年被批准为XX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锦屏山”牌XX水蜜桃是全国和省农业名牌产品。2、主攻方向:优化布局结构,巩固现有水蜜桃生产基地,发展新的商品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新品种,提高水蜜桃的品质;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强化现代科学管理;强化品牌效应,创新营销手段,扩大营销网络,促进产品销售;丰富和充实水蜜桃产业的内涵,积极发展水蜜桃生态旅游观光业,延长水蜜桃产业链,增加附加值。3、发展目标:到2021年,新发展水蜜桃1.5万亩,净增面积1.0万亩,全市生产面积达到5.5万亩,总产量达到5.0万吨,总产值达到2.0亿元,形成水蜜桃基地镇(街道)5个、千亩以上水蜜桃专业(重点)村20个,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至2021年,全市水蜜桃面积发展到7.0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达到3.0亿元,积极争创“中华名果”或“中国第一桃”。4、发展重点:(1)优质水蜜桃基地建设。在尚田镇、莼湖镇和裘村镇等地区,新开发建设优质水蜜桃商品生产基地1万亩,培植专业(重点)村10个。(2)原有基地更新改造。在溪口镇、萧王庙街道、锦屏街道和大堰镇改造衰老桃园5000亩,建设水蜜桃更新、推广示范基地及种质资源圃和高标准的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3)完善市水蜜桃科技示范园。按标准化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圃,建设果园水利化示范基地、水蜜桃设施栽培示范园。(4)加强科研,开展科技项目攻关。重点突破桃流胶病防治、贮藏保鲜和高品质科学栽培三大技术,建立起品种种苗、防病治病、科学栽培、贮藏保鲜四大技术保障体系。(5)抓好水蜜桃旅游、休闲观光区建设。充实完善总面积3700亩的溪口镇新建村和萧王庙镇林家村两个旅游观光区,同时在溪口、尚田镇新开发总面积2000亩的水蜜桃休闲园区。(三)竹笋全市共有竹林总面积28.3万亩,其中:毛竹林20.3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71.86%,立竹量3550万株;散生小径竹林8.0万亩,其中雷竹4.5万亩(雷竹砻糠覆盖面积1万亩)。毛竹年采伐量为350万株。竹笋年产量为5.6万吨,其中毛笋2.6万吨,雷笋2.5万吨,其它笋0.5万吨。2004年,竹业农业产值达到1.4亿元。1、发展优势:(1)龙头带动优势。全市现有竹笋加工企业29家,其中21家生产水煮笋及其精制产品,8家生产羊尾笋及其精制产品,年加工各类鲜笋3万吨左右;竹材加工企业51家,年加工原竹3.85万吨。(2)市场拉动优势。全市现有竹笋、竹材购销专业户100余人,市场覆盖长三角地区及日本等海外市场,购销网络稳定健全。(3)资源区位优势。全市11个镇(街道)均有竹林分布,有8个镇(街道)的面积在5000亩以上。2、主攻方向:稳定竹林面积,实施分类经营,积极开发笋用林,合理培育材用林,切实保护生态林;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机雷笋、有机鳗笋、高产高效毛竹冬笋和鞭笋,相应减少春笋产量;推进竹用林综合开发,发展竹林禽业、竹林景观旅游业,拉长竹业产业链。3、发展目标:到2021年,全市竹林面积达到30.0万亩,其中有机竹笋基地和无公害竹笋达到10.0万亩,高产毛竹笋用林达到2.5万亩,毛竹竹用林达到3.0万亩,生态竹林达到5.0万亩,有机雷笋达到2.5万亩,优质四季笋达到0.5万亩,反季节雷笋稳定在1.0万亩左右,鲜笋年加工量达到4.5万吨,竹业农业产值达到2.0亿元。到2021年,全市竹林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其中有机竹笋基地和无公害竹笋基地达到15.0万亩,高产毛竹笋用林达到5.0万亩,毛竹竹用林达到5.0万亩,生态竹林稳定在5.0万亩以上,有机雷笋达到3.5万亩,毛竹冬笋、鞭笋高产高效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万亩,竹业农业产值达到3.0亿元。4、发展重点:(1)万亩有机雷笋基地建设。在溪口镇、萧王庙和西坞街道,实施雷笋标准化栽培,修建排灌设施,建立科技示范点,建成布局面积2.3万亩的有机雷笋生产基地。(2)有机鳗笋基地建设。在尚田镇实施鳗笋标准化栽培,建立5000亩的科技示范区。(3)毛竹笋、竹高产高效基地建设。在大堰镇尚田镇开展毛竹冬笋、鞭笋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安装竹林喷滴灌设施,建成5000亩的冬笋、鞭笋高产高效基地。在溪口镇、尚田镇和萧王庙街道,推广石门培育大毛筒的经验,开展高产高效竹用林培育试验,建设5000亩的大毛竹竹用基地。(4)竹林景观开发。依托旅游和生态优势,以竹林自然景观为基础,挖掘竹文化,在溪口镇和尚田镇建设集观赏、研究于一体的竹林景观园,发展旅游业。(四)花卉苗木我市是“中国花木之乡”,花木品种丰富、品质优异,其中五针松最为著名。三十六湾村是全国五针松的主要产区,也是全国五针松盆景素材的主要产地。目前我市有花木面积10.5万亩,年销售各类花木2500万株,销售额3.4亿元。1、发展优势:(1)技术人才优势。长期的花木栽培造就了我市一大批花木种植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文化,为我市花木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2)产业基础扎实。全市现有园林绿化工程20家,其中一级资质1家,二级资质6家,三级资质6家。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一地一名”、“一村一品”的专业生产格局,并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3)市场、品种优势明显。全市现有栽培的花木品种多达500种,各种绿化苗木品种齐全,现在已成为红枫、五针松、桂花、香樟、玉兰等大规格苗木的主要产地,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同时,长期的花木种植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花木销售渠道,培育了一大批花木购销专业户。2、主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科技推动,引进优良绿化树种、高档花卉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发展草(鲜)花、防护林苗木和大规格苗木,培植中高档盆花(鲜花),开发盆景;做强做大园林工程公司,强化龙头带动,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苗木品质,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3、发展目标:到2021年,花木面积稳定在10.5万亩左右,花木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年均递增率6%,其中大规格苗木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以上。到2021年,花木面积稳定在10.5万亩左右,花木年销售额达到6.5亿元,年递增率5%,其中中高档盆景、花卉的产值在花木总产值达到30%以上,品牌效益明显,确保花木持续、快速、良性发展。4、发展重点:(1)推进花木走廊建设,营造发展氛围。在江拔线沿线建设全长12公里,总面积25.0万亩,集生态环境保护、花卉苗木生产、高新技术和示范观光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花木走廊。(2)强化基地建设,优化结构。在全市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已有的生产基地。同时,推进草花、鲜切花产业基地建设,位于溪口镇、江口街道和萧王庙街道,总面积2000亩左右。(3)搭建市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在江口建设一个集花卉苗木交易、花木信息交流、花木技术交流于一体的花木市场。(4)重点培植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和各具特色的花卉园艺场(如应氏柏树盆景园艺、新塔大树园艺、东方盆景艺术园和金峨茶花园艺等)。(五)芋艿芋艿头是我市传统的知名特色农产品,有“跑遍三关六码头,吃过XX芋艿头”之说。1996年被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命名为“中国芋艿头之乡”。2004年,全市芋艿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值0.5亿元,其中芋艿头种植面积0.5万亩,常规芋艿1.0万亩,早熟芋子0.5万亩。1、发展优势:(1)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征有利于芋艿产业的发展;(2)发展基础扎实。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具备比较高的种植水平,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3)品牌优势明显。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农博会名牌(金奖),现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省级农业名牌产品,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2、主攻方向:整合资源,稳定全市芋艿种植面积。今后五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芋艿三大种植区域,即以萧王庙街道为重点的XX芋艿头生产区、以裘村镇为重点的早熟芋子生产区和以尚田镇、大堰镇、西坞街道为主的出口速冻(保鲜)芋子生产区;更新技术,提升品质。继续推进XX芋艿头脱病毒处理、提纯复壮工作,加快开发出口保鲜芋子新品种,优化XX芋艿的品种结构;推广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有机肥速效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大力促进农民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发展。3、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夯实产业基础,优化品种结构,做精、做强我市芋艿产业。到2021年,全市芋艿种植面积保持在2.0万亩,其中早熟芋子种植面积达到0.7万亩、常规芋艿种植面积调整为0.6万亩、芋艿头种植面积达到0.7万亩,产值达到0.8亿元。到2021年,全市芋艿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产值达到1.1亿元4、发展重点:(1)万亩无公害芋艿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生产基地认证,强化芋艿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实施,完善服务体系。(2)优质芋种繁育体系建设。在滕头建立芋艿头脱毒快繁中心,进行组织培养,提纯复壮,恢复和提高XX芋艿头独特的品质;在萧王庙街道建立500亩原种生产基地,利用引进的亲本材料,结合我市现有的育种材料,通过育种技术的研究,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芋艿新品种。(六)草莓我市种植草莓已有20多年的历史,草莓品质优异,经济效益明显。2001年1月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命名为“中国草莓之乡”。2004年全市草莓种植面积0.75万亩,产值0.6亿元。1、发展优势:(1)优越的生产条件。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地理环境,适宜草莓种植,草莓品质独特。(2)良好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建立起了“专业购销组织+草莓协会+草莓专业大户”形式的产业化经营体系。(3)过硬的品牌优势。我市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称号,产品已被评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省及XX市级名牌产品,“奉冠”牌商标已成为省著名商标和XX市知名商标,草莓的知名度在省内外市场日益提高。2、主攻方向:坚持走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之路,大力推进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XX草莓的知名度和品牌;按照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搞好品牌运作,做足做深草莓文化,发展草莓观光旅游业,拓展草莓发展新的空间。3、发展目标:到2021年,XX草莓产业实现基地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品种优质化、产品绿色化、经销联动化、产业高效化,年产值达到0.8亿元。到2021年,产值达到1.5亿元。4、发展重点:(1)优质草莓基地建设。实施以尚田镇为主的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和500亩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2)草莓良种繁育基地扩建。在巩固原XX市草莓良种繁育中心基础上,扩建良种繁育基地100亩。同时加快XX市草莓研究所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科技试验及配套设施建设。(3)在草莓主产区尚田镇的方门至冷西点建立一个设施齐全的千亩草莓旅游观光园区,同时创办XX市草莓合作组织(合作社或经营公司)。(七)渔业得益于临海优势,我市渔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扎实。2004年,全市渔业总产量8.5万吨,渔业总产值7.38亿元,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7万吨,产值3.7亿元,海水养殖产量3.5万吨,产值3.2亿元。1、发展优势:(1)我市地处象山港北岸,具有发展渔业的地理优势。(2)海洋捕捞业基础扎实,2004年全市大马力钢质渔船379艘,捕捞产量达到4.7万吨,产值达到3.7亿元。(3)海水养殖发展迅速。目前我市海水养殖业已形成海水网箱、牡蛎和海水池塘养殖三大产业,养殖品种结构得到全面调整,名特优新品种得到全面推广,延绳式牡蛎养殖、低坝高网等养殖技术新方式推广应用。到2004年,已获得XX市名牌产品2只,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个、无公害基地2个。2、主攻方向:(1)提升水产养殖业。根据沿海各镇的自然条件和养殖现状,加快渔业养殖基地改造,逐步形成标准化海水网箱养殖区、牡蛎养殖区和藻类养殖区。(2)巩固外海捕捞产业。以莼湖镇为重点,加快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不断进行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着力推广渔船微冻保鲜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逐步规范产供销一体化、渔工贸相结合、前后方相配套的外海捕捞产业;(3)开发生态休闲旅游渔业。以溪口风景旅游区为纽带,依托象山港天然鱼池和岛屿众多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海上旅游、海涂娱乐、海洋垂钓、渔业文化等旅游休闲渔业。(4)保护海洋和滨海陆域生态环境。3、发展目标:到2021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9万吨,总产值8亿元,其中海洋捕捞4万吨、产值3.3亿元,水产养殖6.0万吨(海水5.2万吨,淡水0.8万吨)、产值5.3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海洋生物资源衰退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海洋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健全,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到2021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2.0万吨,总产值13.0亿元,其中海洋捕捞4.0万吨、产值3.5亿元,水产养殖8.0万吨(海水7.0万吨,淡水1.0万吨)、产值9.0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1亿美元。海洋生态环境完全改善,海洋生物资源呈现恢复性增长,海洋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抗灾能力大幅增强。4、发展重点:(1)莼湖万亩生态渔业特色园区建设。由海水养殖区、水产品加工区、悬山岛旅游区和桐照渔港组成,总面积约1957公顷。(2)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以象山港中部海区的双山、鸿峙至南沙等为重点养殖区,海域面积约350公顷。大力推广大规格抗风浪网箱养殖,推广实施生态养殖技术。(3)牡蛎养殖基地。以象山港底部狮子口内海域为重点养殖区,海域面积约540公顷。积极推广牡蛎清洁化生产技术,以今日集团为依托推广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建设好牡蛎产业基地。继续巩固提高XX市“鱼贝藻生态养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4)海水池塘养殖。以松岙镇小狮子口、裘村镇内塘和莼湖镇飞跃塘为主,加强海水池塘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对现有1.7万亩面积的海水养殖池塘进行改、扩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现有养殖技术和水平;大力引进名、特、优、新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不断提升养殖业的档次和水平。(八)畜牧禽蛋十五期间畜禽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畜禽业主要包括生猪、肉鸡和生态蛋鸡养殖。2004年,全市生猪存栏6.1万头,家禽存栏210万羽,全市畜牧产值2.45亿元。1、发展优势:(1)畜禽生产是我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饲养历史悠久,特别是蛋鸭生产,饲养量位居XX市之首;(2)畜禽产业化已初具雏形,形成了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畜禽养殖、产品销售体系,并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联合体;(3)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已全面推广,各类生态养殖模式(蛋鸭离河圈养、竹园、果园、茶园养鸡、生物蛋鸡规模养殖等)不断涌现,标准化生产已经形成。2、主攻方向:整合现有畜禽养殖资源,稳定提升畜禽业。按照区域优势原则,促进畜禽向优势区域集中,划定横山水库和亭下水库上游及县江流域、东江流域、剡江流域两岸200米内为禁养区,溪口风景区、锦屏街道、岳林街道为限养区。大力推进无公害畜禽生产,加大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实施科技兴极策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蛋鸭离河圈养技术、三园(竹园、果园、茶园)养殖肉禽技术、生态蛋鸡规模化养殖技术,在巩固养殖规模同时,努力提升我市畜禽产业的档次和竞争力。按照基地化发展,抓好基地建设,逐步形成无公害肉猪生产区、无公害蛋鸭生产区、生态蛋鸡生产区和“三园”肉禽养殖生产区。3、发展目标:到2021年,生猪生产稳定在6万头左右,改扩建3家万头猪场。家禽规模达到年存栏220万羽(其中生态蛋鸡50万羽),年出栏家禽270万羽,其中蛋禽200万羽,禽蛋年产量达到2.5万吨,年产值达到3.0亿元。全市年存栏肉蛋禽万只以上的养禽场全面实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实现标准化生产。到2021年,家禽规模达到年存栏280万羽,其中蛋禽存栏260万羽,禽蛋年产量达到3.0万吨,年产值达到5.0亿元。4、发展重点:(1)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我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以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共建设6个优质畜禽生产小区,其中无公害肉猪生产小区3个。(2)全面推广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蛋鸭离河圈养技术、“三园”养殖和生态蛋鸡规模化养殖技术。(3)生物禽蛋养殖基地建设。在建成年产5000吨蝇蛆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化养殖生物禽蛋规模达到100万羽,其中示范20万羽。(九)名优茶茶叶也是我市重要传统农产品。近年来,名优茶生产有良好起步,2000年后以“雪窦山”牌XX曲毫为主的名优茶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市有茶园2.9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2.7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0.42万亩,产茶3200吨,产值0.33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82吨、产值0.12亿元。1、发展优势:(1)历史悠久,文化品位高。XX曲毫融景观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和茶文化于一体,已成为茶中珍品、送礼雅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品质、品牌优势。XX曲毫氨基酸含量高达4.2%,气香味醇,品质优异。已先后获得国际名茶金奖、中国精品名茶金奖、XX省农博会金奖、XX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金奖和XX市农业名牌产品。(3)产业基础较好。XX曲毫已形成0.42万亩生产基地的规模,其中投产基地0.22万亩,年产名茶6.8吨,总产值0.11亿元,经济效益显著。生产基地按有机茶的标准进行栽培加工、贮藏,先后被认定为XX市绿色农产品基地和XX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调整结构,提升品质,主攻名优茶开发,强化品牌创建,加大XX曲毫生产规模;大力推进生态、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名优茶加工水平,发展有机茶生产,促进初制茶厂改造;挖掘茶叶文化,发展茶园景观、休闲品饮等产业旅游农业。3、发展目标:到2021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0.7万亩,改植换种无性系良种茶0.3万亩,淘汰老茶园0.3万亩,茶园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4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重达到40%。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名优茶产值达到0.6亿元,初制茶产值达到0.3亿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到2021年,茶园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6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重达到65.0%,名优茶产值达到1.8亿元,初制茶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4、发展重点:(1)万亩无公害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建设。通过发展,逐步建成万亩无公害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其中西坞街道发展2000亩、溪口镇发展2000亩、尚田镇发展1800亩、大堰镇发展1500亩、莼湖镇发展1500亩、裘村镇发展1200亩。(2)“雪窦山”牌系列名茶开发项目。逐步开发白茶、早芽、曲芽,连同原来曲毫茶,形成四大名茶系列,以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做大“雪窦山”牌系列名茶产业。(3)开发茶旅游休闲项目,在西坞或尚田发展以竹木森林为背景,茶园景观为基础,集茶叶加工、品饮、茶叶博览馆于一体的茶叶休闲旅游农业,建成XX茶文化博物馆。(4)在全市范围改造100家初制茶厂。(十)蔬菜瓜果目前全市有常年供应农贸市场的蔬瓜复种面积约4.5万亩(其中西瓜1.3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原料蔬菜基地0.65万亩。1、发展优势:(1)资源条件。我市地处浙东北滨海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合蔬瓜生产。(2)市场条件。我市位于XX市区南郊,有成熟的市场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外向型蔬菜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多,生产加工速冻、脱水和保鲜蔬菜已有多年历史,发展出口创汇型蔬菜生产前景看好。(3)政策条件。各级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大力扶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有利于我市无公害特色蔬瓜的发展。(4)现实基础条件。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一批常年生产的蔬瓜基地、出口创汇型蔬菜基地和特色蔬瓜基地,生产技术成熟,生态环境较好,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2、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发展加工,扩大出口”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山地、水生蔬瓜的生产,逐渐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基地;积极推广耐贮运加工出口的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用工厂化育苗技术;改善蔬瓜品质,创建蔬瓜品牌,提高我市蔬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巩固扩大大棚等设施蔬瓜基地。3、发展目标:到2021年,各类蔬瓜复种面积达到6.5万亩,其中出口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蔬菜超市化率和加工率达到50%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XX市重要的菜园子和蔬瓜加工出口生产基地。到2021年,各类蔬瓜复种面积达到7.5万亩,其中外向型加工蔬菜基地2万亩。4、发展重点:(1)实施万亩蔬菜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实施面积万亩左右的蔬菜加工原料基地建设,达到加工原料全部基地化生产目的,确保出口蔬菜产品质量,把我市建设成为XX市蔬菜加工出口生产基地。(2)实施无公害蔬瓜基地建设。推广无公害、生态、绿色生产技术,实施标准化管理,建设1000亩高标准常年蔬菜基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实施面积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和消化吸收省内外和国内外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以及新设施,为我市蔬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示范引导。(3)近郊型蔬瓜观光园建设。利用现有的市郊蔬菜基地条件,逐步形成休闲观光型的市郊型蔬瓜观光园。(4)近郊标准化生产葡萄园建设。(十一)种子种苗种子种苗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基础产业,目前全市已经形成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优质绿肥种子基地、日本大和种子种苗基地、浙东白鹅良种繁育基地和名特优水产繁育基地,其中优质绿肥种子基地面积已达0.8万亩,年产量达300吨以上,是XX省最主要的繁育基地。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较好。1、发展优势:(1)我市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制种基地已形成规模,为全省面积最大的连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我市是全省优质绿肥种子最主要的繁育、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完善的选育、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体系;(3)我市是日本大和种子种苗的生产出口基地,已经具备了生产优质蔬菜瓜果种子的能力;(4)我市是传统的浙东白鹅良种繁育基地,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5)我市渔业生产环境适合国内外名特优水产新品种,已经开始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优质、高效、抗病毒的养殖品种。2、主攻方向:运用先进科技水平,确保种子种苗品质;稳定发展种子种苗生产面积,不断提高种子种苗产量;增强种子种苗的综合生产能力,为省内外提供优质种子种苗。3、发展目标:到2021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0.35万亩、产量550吨、产值1000万元;优质绿肥种子面积1.2万亩、产量600万吨;生产大和种子种苗15吨、产值600万元;建成存栏5000羽的父母代生态蛋鸡良种繁育基地;改扩建XX市浙东白鹅良种繁育场;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优质、高效、抗病毒的养殖品种,对现有6家海水育苗企业和2家淡水苗种繁育场进行技改,建设水产原种生产基地。到2021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0.35万亩、优质绿肥种子面积稳定在1.2万亩,稳定父母代生态蛋鸡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国家级海水鲈鱼和黑鲷良种场各一家。4、发展重点:(1)重点建设松岙镇、裘村镇0.3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积极推进优质绿肥(大桥草子种)的选育、提纯复壮工作,同时巩固发展三个稻作区的冬季绿肥种子生产基地;(3)扩大萧王庙街道、大堰镇、莼湖镇等地的大和种子生产繁育基地;(4)抓好生态蛋鸡良种繁育和白鹅良种繁育基地;(5)用生物工程技术建设水产原种生产基地和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6)分别建立健全各个主导农产品良种引种中心,重点抓好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大副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十二)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新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是农业转型的一个方向(是绿色朝阳产业、是一种无烟经济)。我市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环境基础和条件,以滕头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已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发展优势:(1)资源优势:良好的生态资源、滨海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以及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滕头“全球500佳”品牌优势。(2)旅游窗口优势。XX市溪口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滕头国家AAAA级景区、蒋氏故居、雪窦山全国佛教胜地、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旅游业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为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提高了市场基础。2、发展方向: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良好的生态、海洋、设施、特色等农业资源,发展海洋观光休闲农业、特色产品基地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观光农业、休闲参与农业和森林旅游。3、发展目标:到2021年,初步形成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体系,休闲观光农业成为重要产业之一,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到2021年,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总收入达到8亿元,成为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4、发展重点:(1)以滕头村为中心,整合弥勒村、仁湖公园,近郊特色生产基地等资源,多点布局,专线串联,建设近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区。(2)以悬山岛开发、红胜海塘建设为依托,整合东部滨海渔业、生态资源,挖掘海洋文化,建设滨海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区。(3)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依托,整合西南地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和零星的人文景观,建设西南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区。(十三)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五”以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在“十五”前四年中全市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90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8亿元,实现外贸出口8.05亿元,加工农产品总量20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1、发展优势:(1)基础较为扎实。到2004年全市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65家,其中年销售超500万元的规模企业35家、超过亿元的规模企业3家(1家为高科技企业)。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多。(2)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我市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采购周边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原料。(3)发展环境较好。我市历来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扶持政策持续稳定。同时,我市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交通便捷、市场体系健全,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主攻方向: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依托已有农业加工企业和我市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笋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蔬菜加工、禽蛋加工、竹木加工、蔺草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以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依托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农产品精加工水平;以增强企业活力为目的,通过重点扶持,培育行业龙头,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加销有机结合和贸工农一体化发展。3、发展目标:到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300家,其中年销售超500万元的规模企业达到100家,上亿元企业达到10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36亿元,年均递增12%,实现外贸出口20亿元,年均递增16%。到2021年,稳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企业规模、做强企业实力,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实现外贸出口40.0亿元。4、发展重点:(1)加快现代农业加工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在西坞尚桥茶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加工示范园区,一期规模用地1000亩,远期规模达到5000亩。要抓紧启动建设规划编制,做好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及早开工建设。(2)做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按照抓重点促发展的思路,选择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引进和开发先进设备、工艺、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3)促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为抓手的工作思路,继续抓好XX首开生物科技的蝇蛆生物医药开发等项目建设。同时做好项目的挖掘、引进和建设工作。五、产业项目空间布局(一)粮食项目1、万亩超级稻基地建设项目:选用甬优6号、秀优5号等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组合),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建立超级稻核心区、示范区和幅射区。平均亩产比现有推广品种增产100公斤以上。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建立超级稻百亩核心区(莼湖镇),亩产超800公斤;千亩示范区(江口、西坞街道),亩产超750公斤;万亩辐射区(西坞、江口街道),亩产超700公斤。同时组织全市各镇街道进行高产攻关竞赛,培训千户农民,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建设形成配套的综合设施。1000万元2、万亩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江口街道3000亩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为示范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整治改善生产区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采用良种良法,生产优质无公害稻米,逐年推进,生产规模达到万亩。1000万元合计水蜜桃项目1、基地建设项目(1)万亩优质水蜜桃基地建设项目:新开发建设水蜜桃商品生产基地10000亩,培植专业(重点)村10个;区域分布主要在尚田镇、莼湖镇和裘村镇。3190(2)水蜜桃老桃区更新改造及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改造衰老桃园5000亩,发展玉露、湖景、新玉等主栽品种和新品种,区域布局在溪口镇、萧王庙街道和锦屏街道;建设高标准的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6个点,区域布局在溪口镇、尚田镇、莼湖镇、大堰镇、萧王庙街道和锦屏街道。8702、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包括完善科技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果园水利设施化示范基地建设、水蜜桃设施栽培示范园建设、新的生产技术应用和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等。5003、水蜜桃旅游、休闲观光区项目:充实溪口镇新建村和萧王庙镇林家村的2个水蜜桃旅游观光区建设,面积3700亩;在溪口镇和尚田镇开发水蜜桃休闲园区二个,面积2000亩。1600合计(三)竹笋项目1、有机雷笋和有机鳗笋基地建设项目:雷笋基地区域布局在溪口镇、萧王庙街道和西坞街道,面积25000亩;有机鳗笋基地区域布局在尚田镇,面积5000亩。700万元2、毛竹冬笋、鞭笋高产高效试验基地建设项目:5000亩,开展毛竹冬笋、鞭笋高产高效试验并投入生产,区域布局在大堰镇和尚田镇。500万元3、大毛竹竹用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大毛竹竹用基地,区域布局在溪口镇、尚田镇和萧王庙街道,面积5000亩。500万元4、万亩竹林景观开发项目:万亩区域布局在溪口镇和尚田镇。1000万元3700万元(四)花卉苗木项目1、花卉苗木走廊建设项目:花卉苗木走廊是XX生态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环境保护、花卉苗木产业、农业高新技术应用、观光旅游等汇集一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路花木色块带、沿山生态绿化带、沿江风景观赏带。项目位于江拔线沿线,全长12公里,总面积3.0万亩。2000万元2、草花、鲜切花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我市花卉苗木产业结构完整、花卉苗木销售产品的多元化以及销售总额的提高。主要品种有鲜切花类(马蹄莲等)、盆花类(蝴蝶兰等)和草花类(四季海棠等),项目位于溪口镇、莼湖镇、江口街道、萧王庙街道和西坞街道,前期规划开发2000亩,二期规划开发4000亩。3000万元3、花木市场:建立一个统一的花木市场,既有利于花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把花木生意做大做强。建设地址选择在江拔线一侧。:2000万元4、休闲观光盆景园建设项目:通过中高档艺术盆景园、出口盆景园和精品兰花园建设,逐步形成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盆景园,项目位于市区和江拔线二侧。:1000万元合计8000万元(五)芋艿项目1、万亩无公害芋艿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开展生产基地认证、强化芋艿产品标准、实施无公害生产标准和完善服务体系,形成万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投资估算:800万元2、XX芋艿头优质芋种繁育体系建设和保鲜芋艿子专用品种的选育工程项目:在滕头建立芋艿头脱毒快繁中心,进行组织培养,提纯复壮,恢复和提高XX芋艿头独特的品质。在萧王庙街道建立500亩原种生产基地。利用引进的亲本材料,结合我市现有的育种材料,通过育种技术的研究,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芋艿子新品种。投资估算:700万合计投资估算:1500万元(六)草莓项目1、万亩优质草莓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以尚田镇为主的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和500亩优质高产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到2021年,使全市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11万亩。1200万元2、千亩草莓旅游观赏园区建设项目:在草莓主产区尚田镇的方门至冷西点建立一个设施齐全的千亩草莓旅游观光园区,并建立一个农业旅游公司,搞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观光农业的经营服务工作。500万元3、草莓繁育及标准化技术研究:在原XX市草莓良种繁育中心基地进一步搞好草莓良种繁育工程扩建工作,扩建良种繁育基地100亩。发挥XX市草莓研究所的新品种引进培育,科技试验及配套设施建设。万元合计:2500万元(七)渔业产业项目1、象山港XX段海水网箱养殖海域治理保护示范项目:研究海水网箱养殖规模和布局,合理搭配养殖品种;研究海底污泥清淤、海上漂浮污染物治理等;研究海水网箱受污底质区位生态修复技术等。:700万元2、莼湖万亩生态渔业特色园区项目:生态渔业特色园区位于象山港莼湖镇的海域范围内,面积约3万亩。总体布局由贝类养殖区、海水网箱养殖区、水产品加工区、悬山岛旅游区和桐照渔港组成。:22600万元3、海水网箱养殖基地:象山港中部海区水质清晰、潮流畅通,避风条件好,可以大力推广大规格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以象山港中部海区的双山、鸿峙至南沙等为重点养殖区,海域面积约5200亩。在现有网箱3.5万只、年产活鱼5000吨的基础上,以XX亚泰水产实业为主,进行海水网箱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利于浅海向深海发展、生态养殖和海洋环境保护相结合,提高网箱养殖经济效益。至2021年大规格网箱达到200只,至2021年大规格网箱达到600只。万元4、牡蛎养殖基地:以象山港底部狮子口内海域为重点养殖区,海域面积约8100亩。目前已养殖延绳式牡蛎6800亩,1999年被XX市列入“鱼贝藻生态养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以牡蛎养殖为主,推广牡蛎养殖新技术,推广牡蛎清洁化生产。同时以今日食品为依托,推广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建设好牡蛎产业基地。万元5、海水池塘标准化改造:以松岙镇小狮子口、裘村镇的横江和莼湖镇飞跃塘为主,现有海水池塘面积约1.7万亩,主要养殖梭子蟹、青蟹、南美白对虾和青蛤等名优水产品。为进一步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需加快海水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到2021年计划改造低产池塘9000亩。同时,以XX亿洋水产和XX兴洋水产为依托,加快推广梭子蟹、青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建设好海水池塘产业基地。:3000万元合计投资估算:32800万元(八)畜牧禽蛋项目1、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根据我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以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在尚田镇、莼湖镇和萧王庙街道建设6个优质畜禽小区,其中无公害肉猪生产小区3个。:4500万元2、生物禽蛋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在建成年产5000吨蝇蛆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化养殖生物禽蛋规模达到100万羽,其中示范20万羽。:3500万元3、优势畜禽生态养殖与疫病防治研究开发项目:实施重点围绕优势畜禽集约化生态养殖、动物疫病控制、畜牧业环境综合治理和畜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一批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同时加强动物疫病监控体系建设及饲料兽药安全工程建设。:1200万元合计(九)名优茶项目1、万亩无公害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发展,逐步形成万亩无公害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其中西坞街道发展2000亩、溪口镇发展2000亩、尚田镇发展1800亩、大堰镇发展1500亩、莼湖镇发展1500亩、裘村镇发展1200亩。3500万元2、“雪窦山”牌系列名茶开发项目: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开发白茶、早芽、曲芽,连同原来曲毫茶,形成四大名茶系列,以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做大“雪窦山”牌系列名茶产业。500万元3、茶厂改造工程项目:为改善茶加工卫生和环境条件,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全市范围内需新建或改造初制茶加工厂100家。3000万元4、茶旅游休闲项目:到2021年,在西坞、尚田等地逐步开发以竹木森林为背景、茶园景观为基础、茶叶加工和品饮为手段的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建成XX茶文化博物馆。2000万元(十)蔬菜瓜果项目1、万亩加工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实施面积万亩左右的加工蔬菜基地建设,达到加工原料全部基地化生产目的,确保出口蔬菜产品质量,把我市建设成为XX市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投资估算:1000万元2、千亩无公害鲜销蔬菜基地建设和百亩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1000亩高标准常年蔬菜基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实现全市常年蔬菜基地设施化、无公害、生态、绿色,符合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实施面积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以及新设施为我市蔬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示范引导。投资估算:1200万元3、蔬菜IPP技术应用及多样化增效技术应用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农业部948项目蔬菜IPP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与推广应用工程建设。同时应用蔬菜生产多样化增效技术,通过优良品种、设施栽培、安全生产和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整合集成,使我市蔬菜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对接,为打破国外市场的“绿色壁垒”提供技术支撑。投资估算:800万元4、近郊型蔬瓜休闲观光园建设项目:利用现有的市郊蔬菜基地条件,进一步完善基地设施,新建果蔬基地休闲设施,逐步形成面积500-1000亩的近郊型蔬瓜休闲观光园。投资估算:1000万元5、近郊葡萄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将以江口街道现代农业园内300亩精品葡萄园为示范区,逐步向园区内外辐射,实施葡萄标准化生产,生产规模逐渐达到5000亩。投资估算:1000万元合计5000万元(十一)种子种苗项目1、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完善松岙镇、裘村镇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成为XX市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投资估算:800万元2、万亩优质绿肥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通过系统选育,建立原种圃,提高我市大桥草子种的品质;进一步巩固绿肥种子的繁育基地,全市面积达到12000余亩,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绿肥繁育基地。投资估算:1500万元3、大和蔬瓜优质良种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萧王庙街道、大堰镇、莼湖镇建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