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_第1页
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_第2页
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_第3页
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_第4页
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基本调与吟诵调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先有感情,心动了,有了感情,于是有话要说;话说出来,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拖长它;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加上叹词;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和上音律歌唱;还发出来的。今天的流行歌曲和所谓舞蹈,都是表表演艺术永远是二流的。表演就是假装。为什么每么想。这些都不是表演。歌唱,是有话要说才唱的。唱的是自告知的对象,不是不认识的人,不是虚空的大众。舞蹈,是身言,还是旋律型声调语言,天然地与音乐相通。西方们有重音没声调,天然只与节奏有缘,而与旋律较远事,在西方是天才才能做的事,需要拍脑袋的灵感,而灵是那样的,艺术家在西方近乎疯子。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作家、作词家、歌唱家,就是没有作曲家。像姜夔自度曲,已经要反复提起。况且“度”也不是西方作曲,而是在长短高低规我们不需要作曲家,是因为人人都是作曲家去创作的,声音的涵义是按照这个规则去表达的,所以诵读时怎能不遵守这个规则呢不遵守,又怎能找到作品的声音的涵义呢曲。西方的语言与节奏相关,与旋律比较疏远,所以语言和音乐相对粹的乐曲的声音,从旋律和节奏中感受情绪。中国人当然也能,但是很相关,语言和音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几乎没有器乐曲的传上都是有词可唱的。我们的音乐叫唱歌。旋律和节奏,是从语言中生我们抛弃词,只欣赏曲,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西方音乐传统的影响。曲都是琴歌,琴歌都是吟诵。现在琴谱的打谱也有问题,不遵守吟诵经常不对。古琴界的人士,将来一定要重新学会吟诵才好。不是说中意思。今天我们是用口语的方式对待古代的书面语了,这是声”,即把拖长之“言”放到音律上,也就是宫商角徵羽上。凭什么来么知道哪个字放在哪个音律上呢这个不是靠西方作曲家的拍脑袋的灵感关系,所以四声对五音,也有个对应关系,因此才可以“律和声”。(现在要用这个旋律唱普通话的四个字,声调分别是一声、原来的那条旋律就是“调”;每个字根据它的声调而改变了的这个“曲”。我们看到这两个“曲”完全不同,但是却是同调。我“发明”了中国式记谱法,就是腔、调分记,把调记7.3....个调同样的位置,但是因为是四声,就没有向上挑,而是直接用下行的尾腔表示声调的降上挑,而“是”、“新”两个字就都没有上挑,而是分别用下降和平的音程,这就西方音乐,有主干音和装饰音;中国音乐,有腔和调。西方所谓的装饰音,在但是,也有判断不清,误把腔看成主干音的情况。所以,分不清腔和调,是搞不清中国音有了“腔”,就永远不会倒字。以前中国人唱歌,是永不倒字的。唱歌的目一次,我在出租车上听广播,刘德华在唱《爱你一万年》倒唱成了1的降调,再加上他mn不分,就成了“面”。更要命还在后面上,都在他的帅上,都在他的旋律节奏所暗示的浪漫上,可是,对于他正在发的誓言,却“学习雷锋,好榜样……李昌坚定豆子香……”这个李昌是谁呢?为什么他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后两句小时候听成“上都笑开颜”,郁闷了好些年……可见听错歌词,是大家普遍的经验。这年头,唱歌不前字到本字的音程问题。避免倒字、依字行腔的方法,也就依字行腔就是中国传统作曲法,或者叫中国式作曲法,很简单的。旋律是无所谓的,词才是你真正要说的话。只要你记住要说的词说话怎么你从不倒字呢?就是因为你不在乎你的声音美不美,从这里你也可以悟出,其实吟诵没有什么美不美的,没人不感人,感动自己,感动别人。能令心动神摇,必是词意这一点,对于作曲的人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其实你对这四个音节的意思毫无所知,但是,慢慢地,你就知道了,从表情,从动作,从一遍遍的爱抚中,你明白了语音的涵义。于是,你也学着用声道如何运用长短、高低、强弱、缓急这些手段去表达情绪,包括清浊但是,依义行调还是要讲。不是讲行调,而是讲“义”道怎么去查,在哪里能够找到,不管是百度还是辞典,总之,汉诗文,却是用声音创作的,是声音的作品。吟诵是讲音义的,现了解音义。第三个层次是文化的涵义。这是现在一般的中国人都多多是错的。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我们常见的学术声音,基本如他们对汉诗文的作者群——儒士,缺乏深刻的认识,比如他们没来说首先是修身,然后才谈得上抒情。他们对中关于汉诗文的“义”,是个很有意思,也很有从“诗”到“歌”的这个过程,主要是旋律和节奏等音乐的创作,在西方就叫“作调。中国式作曲的时间是多长呢也就是,面对一首诗,能够吟咏出来,需要多长如果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大概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凡是参加过吟诵学习班这些都是天然的,诵读好了,自然旋律节奏就大致出来了。所以中国式作曲比西方式作曲然而,这个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作曲的成绩,对于古人来说,还是太慢了。因为吟诵我们采录的这些老先生,都有自己的一批基古代的文人,都会从老师那里学到一套吟诵的“基本律、平起五律、仄起七绝、平起七绝、仄起七律、平起七律、五古诗、骈文、古文,等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基本调,也就是绝等等,并不是文体的最底层,因为仄起和平起的旋律正好是相反.....老师教给他,每种文体五个调子,各有名称,如豪放、萧淡、柔媚等等,也是风格的划...............上述陈少松先生平起七绝即是如此。把一个阴..所以,每个文人都有一套基本调,又有一些他得意的吟刻而完满地传达出了作品的涵义,是中国诗歌、中国音乐、古代文人对诗文的理解,不是我们今天的作曲家所能达到的诵集锦”专辑中推出的像赵朴初先生的《浪淘沙》、钱绍武生的《赠卫八处士》、戴逸先生的《前赤壁赋》、陈以鸿先我们在采录的时候,都会先采录吟诵调。我完毕以后,进入采录吟诵的时候,都会请先生先随意吟诵。这时自己得意的作品,这些就是吟诵调。等到先生已经吟诵完,我们那么一个文人一般会有多少吟诵调呢?据我们的采录情不存在千篇一律,实际情况是每首诗的调子都不一样。首现代西方音乐,的确每首歌之间差异很大,如果不到几天。而吟诵是读书用的,中国文人是大量诵读的,是甚至更细致的区分。还有字义,因为依字行腔,每个字都很我们都以为,音乐的价值,在于每首歌的独特性,不知道几千几种文体的基本调,每种又分很多句,这也是很复杂的。所以,基本调比你想单。这就是中国音乐,乃至世界很大民族传统音乐的旋律真相——一句调!基本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