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统计分析_第1页
如何做好统计分析_第2页
如何做好统计分析_第3页
如何做好统计分析_第4页
如何做好统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分析方法及案例解读

如何做好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文字素养,但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过程。多写,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高。领悟,思考,比较,提高—避免长期泛泛而写,水平徘徊不前。模仿,概括,融会,独创—动手为先,思考在后,敢于否定自己,在否定前我中得到提高。一、统计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1.为决策提供依据;2.通过决策支持者影响决策;3.形成未来政策的铺垫和积累;4.表达分析者的观点和立场,形成受众的印象;5.提高统计的地位和影响力。二、从小处着手,在实践中提高统计分析能力和水平

一篇系统、全面、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的统计分析报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培养分析和写作素养。1.模仿—重复或编排别人文章的体例,加入自己的数据;2.概括—综合某几篇文章的观点,找到自己的切入点;3.融会—借鉴诸家观点,提炼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形成综合分析报告。

三、统计分析的前提

(一)熟悉数据1.数据的生产(加工)过程;2.数据背后的经济含义;3.数据之间的经济联系。三、统计分析的前提

(二)积累信息专家观点;社会热点;财经报道;分析报告(局内外,中央地方);重要资料;平面媒体,网络,调研,会议,内部报告等。

三、统计分析的前提

(三)积累数据1.数据的可信度数出多门,数数不同,不同部门的数据不一致时,要根据研究内容和经验判断进行取舍。2.数据的一致性①指标口径的一致性。如国际比较时的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②指标范围的一致性。如乡及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工业等。3.数据推算要慎重(如倒算、倒减等)。

四、统计分析的三个层次

1.统计汇总数据后的简要分析(数字文字化);2.根据领导要求写分析(命题作文);3.自己提出研究思路并搜集数据(选题)。

五、如何选题

(一)选题方向1.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各类媒体、网络、社会调查等);2.重大突发事件;3.领导关注的问题:领导想要知道(政策酝酿时提供信息、论证分析,政策制定后提供实施反馈信息);需要领导知道(前瞻性信息,潜在问题—供决策参考)。五、如何选题

(二)选题思路1.相关课题的启发(如新型工业化);2.社会热点(如收入差距、三农问题、房地产泡沫等);3.突发事件(如《当前电力供应紧张的深层次问题值得关注》);4.他人观点的再认识(如《下游企业真的不堪成本压力吗?》);5.前期分析的递进(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系列研究报告(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等))。五、如何选题

(三)选题要领1.时效性(特别是进度分析,金融危机等经济变化快时,苗头性问题需要预警时,重大政策酝酿阶段或出台后信息反馈);2.针对性(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如经济是否复苏?解决通缩还是预防通胀?);3.大小适度:小:1-5月份工业利润降幅较1-2月份明显缩小。中:当前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大:中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路径研究。4.预期效果(值得写,有可能引起领导重视,有可能产生社会反响,有可能被其他研究者引用)。六、两种分析方法

1.简单问题复杂化——学术研究;2.复杂问题简单化——分析报告(特别是给领导的报告,分析视角尽量简单通俗易懂)。七、起一个好的标题(一)标题的意义1.信息爆炸社会人们摄取的信息量有限,一个好的标题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并因此容易被记忆固化;2.醒目的标题容易引起领导重视,并产生阅读详文的欲望,增加了获得批示的可能性。七、起一个好的标题(二)标题的拟定1.突出问题。如《当前四大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利润下滑》;2.提问引题。如《下游企业真的不堪成本压力吗?》;3.结论引题。如《库存回补预示工业生产增速已走出阶段性底部》;4.目的引题。如《应对原油加工、电力行业亏损的策略》。七、起一个好的标题(三)标题的问题1.标题尽量不要用夸张性的词汇和散文化的词汇,特别是给领导的分析报告;2.标题尽量简洁,非必要不用副标题(新闻报道常用);3.标题要与内容紧扣,不能脱节,或者大标题套着小内容,切忌文不对题。八、导语的撰写1.开门见山,提纲挈领,高度概括,简明扼要;2.导语介绍行文背景,讨论的基点(落脚点),正文围绕着导语展开。例:研究报告《工业生产与发(用)电量关系探析

》。

近几个月来,先后有瑞士新苏黎士记者…国际能源署…王建质疑…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问题。这场争论实际上已超出了统计数据的范畴,其实质是中国经济是真复苏(见底回升的趋势确立)还是假复苏(人为营造的复苏假象),是否误导了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经济刺激政策的方向、力度等大问题。如果不能对数据的各种质疑做出准确详实的分析,则充斥于网络、媒体、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种种猜测甚至可能引起舆论的混乱,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顺利出台和实施,影响政府统计的公信力。这正是我们试图探析的背景所在。九、如何结尾1.结论;2.政策建议;3.总括全文。例:研究报告《库存回补预示工业生产增速已走出阶段性底部》。

结论今年头两个月3.8%的工业生产增速基本可以确认是一个阶段性底部,不排除成为中长期底部的可能性。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工业生产增速将持续加快,即或这不是V型反转的开始,但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和出口可能企稳以及库存回补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认为,工业生产增速见底回升的趋势已经确立。例:研究报告《下游企业真的不堪成本压力吗?》。

因此,下游企业通过调整产品销售结构转嫁成本压力的情况表明,下游企业承受价格剪刀差的能力不是无限的,最终将通过显性或隐性的价格手段达到增收的目的,从而导致社会总成本的上升。十、如何提炼观点?1.哲学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归纳挖掘;2.借鉴: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借鉴思路,而不是照搬);3.创新:新的思维,新的角度,新的措施。分析误区:平铺直叙,没有归纳。如:行业分析—从煤炭开采业到电、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区分析—从北京到新疆。

例:研究报告《工业行业和地区结构变化对1993-1999年中国工业增长率的影响》。

从行业的一般性描述中看不出什么特点,但提炼和概括后就不一样了,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是: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明显加强;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的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明显萎缩;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例:研究报告《工业行业和地区结构变化对1993-1999年中国工业增长率的影响》。

这三句话作为“九五”结构变化的重要特点被局综合分析报告直接引用,另一位同志进一步提炼出《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第一支柱》,该文迅速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问形成观点:1.你的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2.表达清楚了没有?3.站在读者的角度,你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了吗?观点要鲜明突出:1.观点不宜过多,核心观点只能表达1-2个,较长的文章也不宜超过3个,否则应另行成篇。2.逻辑严密,多个观点应贯穿一条主线,前后相互印证,不能自相矛盾。

十一、如何进行政策分析?(一)政策分析是统计系统的弱项。思考:谁是强项?强在哪里?目前我国主要的政策制定部门:产业政策—发改委;货币政策—人民银行;财税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贸易政策—商务部、海关总署;房地产业政策—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十一、如何进行政策分析?(一)政策分析是统计系统的弱项。即使是发改委,政策制定也涉及二十多个司局,具体到每一个人熟悉的政策面都是十分有限的。从全面的经济政策看,宏观经济分析者的政策基点没有很大的差别,每一个统计分析人员都可以进行建设性的政策分析。十一、如何进行政策分析?(二)培养政策敏感性,关注政策变化。分门别类积累政策信息:宏观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法律法规。每出台一项重大经济政策,除收集整理外,即时分析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可能影响,做好分析预案。

十一、如何进行政策分析?(三)在政策积累的基础上提炼政策建议,要点是:1.具体,可操作性;2.现实性;3.实施成本低;4.社会震动小。

十一、如何进行政策分析?(四)统计分析中政策建议常见的问题是:1.建议过于笼统,不切合实际,缺乏可操作性;2.建议与前面的分析脱节。如:应继续扩大内需;应缩小收入差距;应加快经济发展…

例:研究报告《对当前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等行业产能利用情况的初步测定与评价》。

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的政策建议:1.以长期均衡能力利用率判断产能过剩状况;2.加强需求预测,调控适时适度;3.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4.着重解决产能过剩的结构性问题,避免一刀切;5.两手抓统筹解决产能过剩问题;6.加强产能过剩问题深入研究。

例:研究报告《对当前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等行业产能利用情况的初步测定与评价》。

该报告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银监会汇报后,引起各部门领导重视,此后,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几个转向:一是不再单纯片面强调产能过剩,而更加注重结构问题,2007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览表,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控制新增产能并重,对新上产能有保有压,先进产能在结构调整中比重迅速上升;二是更加注重需求分析和调控,解决产供需总量平衡;三是更加重视市场化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四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2006年第75期《应以长期均衡能力利用率判断产能过剩状况》转载后,宏观调控部门开始重视产能过剩的判断标准和依据,不再简单一刀切。

十二、统计分析如何引起领导重视为决策服务?

(一)领导重视什么样的统计分析?想领导之所想—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想领导所未想—领导尚未注意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