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体 质 长春中医药_第1页
第五章 体 质 长春中医药_第2页
第五章 体 质 长春中医药_第3页
第五章 体 质 长春中医药_第4页
第五章 体 质 长春中医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体质长春中医药第1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目的要求】

1.掌握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型和特征

2.了解体质的生理基本及体质学说的应用第2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二)体质的构成

(三)体质的标志(四)体质的特点第3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体质的概念

概念: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生理意义: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病理意义: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体质的概念第4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体质的构成

外部形态结构: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脏腑功能的盛衰偏颇。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体质的构成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生理功能的差异性第5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体质的标志

体表形态、体格、体型内部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协调性新陈代谢水平器官、系统的功能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走、跳、跑、投等活动能力智力、情感、行为个性、性格、意志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对疾病的抵抗、修复能力体质的标志

评价指标形态结构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略)第6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体质的特点

体质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复杂性体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体质的特点

第7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用词的变迁(二)形成与发展第8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用词的变迁

《内经》——“形”、“质”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禀质”宋·陈自明·《妇人良方》——“气质”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赋禀”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禀赋”、“气质”清·徐大椿——“气体”、“气质”清·叶桂·华岫云——“体质”用词的变迁

第9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形成与发展

渊源于《内经》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阐明体质与发病、辩证、治疗及预后宋·陈自明·《妇人良方》——阐明体质形成于胎儿期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阐明小儿体质“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宋·陈直·《养老奉亲书》——阐明老年人体质特征金·刘完善·《素问玄机原病式》——阐明体质与内生六气的关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阐明脾肾对体质形成的重要性发展于后世形成与发展

第10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第11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脏腑功能盛衰决定体质的差异经络是体质形成的结构基础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第12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影响体质的因素(一)先天禀赋(二)年龄因素(三)性别差异(四)饮食因素(五)劳逸所伤(六)情志因素(七)地理因素(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第13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先天禀赋

先天之精充盈——体质强壮。先天之精不足——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影响体质的健康发展。在体质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第14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年龄因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青壮年——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盛,体质较稳定。老年人——脏腑功能生理性衰退,以阴阳失调、代谢减缓、气血郁滞、脏腑功能减退为特点。第15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性别差异

男性多禀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体魄健壮、性格外向、粗犷、心胸开阔。女性多禀阴柔之气,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性格外向、细腻、多愁善感。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女子多用血,故血常不足。男子之病,多伤精耗气;女子之病,多伤血。男性较女性对病邪较为敏感,易患病,病较重,死亡率较高。女性在经、带、胎、产等生理周期易感受病邪。第16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饮食因素饮食不足——体质虚弱。饮食偏嗜——体质偏倾。过食肥甘厚味——易成痰湿体质。过食辛辣——易成阴虚火旺体质。过食咸味——易成心气虚弱体质。过食生冷寒凉——易成脾气虚弱体质。过食醇酒佳酿——易成湿热体质。饮食无度——易成形盛气弱体质。第17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劳逸所伤适度劳作和体充锻炼——筋骨强壮、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过度劳作——损伤筋骨、消耗气血、易成虚性体质。适度休息——消除疲劳,恢复脏腑功能,保持良好体质。过度安逸——气血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易成痰瘀体质。第18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情志因素情志和调——体质强壮。气郁化火——易成阳热体质或阴虚体质。气滞不畅——易成血瘀体质。

情志因素情志失调——易成偏倾体质第19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七)地理因素北方人形体健壮,腠理致密。东南方体形瘦弱,腠理疏松。滨海临湖之人,多湿多痰。居处寒冷潮湿,易成阴盛或湿盛体质。第20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略)。第21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二、常见体质分类及其特征三、常见体质易感受的病邪及易患疾病第22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体质的分类方法阴阳含量划分法五行归属划分法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刚柔分类法心理特征分类法勇怯分类法形态苦乐分类法张介宾——脏象阴阳分类法叶天士——阴阳属性分类法章虚谷——阴阳虚实分类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

《内经》现代医家体质的分类方法

第23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常见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身体强壮,胖瘦适度。面色与肤色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阴阳平和质理想体质,功能较协调。第24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形体适中或偏瘦,较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好强,爱急躁,自制力较差。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较强。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口唇、舌质偏红,苔薄易黄。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偏阳质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第25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或较弱。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较弱。偏阴质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第26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常见体质易感受的病邪及易患疾病

阴阳平和质——不易感受外邪,很少生病。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感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并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及出血等病证。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感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证。偏阳质偏阴质常见体质易感受的病邪及易患疾病

第27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一、说明个体对某些染病因素的易感性二、阐释发病原理三、解释病理变化四、指导辨证五、指导治疗六、指导养生第28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说明个体对某些染病因素的易感性

偏阳质易感受风、暑、热而耐寒。偏阴质易感受寒湿而耐热。小儿易感外邪及饮食所伤。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泻、食积。老年人五脏虚弱,易患痰饮、咳喘、眩晕、心悸、消渴。肥胖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中风、眩晕。瘦人或阴虚之人易患肺痨、咳嗽。阳弱阴盛者易患肝郁气滞证。对病邪的易感性及耐受性发病的倾向性个体对某些染病因素的易感性

第29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阐释发病原理

体质强壮,正气旺盛,抵抗力强,不易患病。发病原理体质虚弱,正气虚衰,抵抗力差,易发病。第30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解释病理变化

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热化。阳虚阴盛者,受邪后多从寒化。津亏血耗者,受邪后多从燥化。气虚湿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体质强壮,正气旺盛——不易传变,病程较短。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易传变,病程较长。病理变化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从化第31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指导辨证

感受相同的致病因素或患同一种疾病,因体质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同病异证。感受不同的致病因素或患不同的疾病,因体质相似而出现或相似的证候类型——异病同证。辨证第32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指导治疗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第33页,课件共4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阳虚体质者,易感寒湿阴邪,易从阴化寒化湿,当用辛热之品以温阳祛寒或通阳利湿。阴虚体质者,内火易生,易从阳化热伤阴,治宜清润之品。偏阳质者,多发实热症,慎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