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数据处理_第1页
化探数据处理_第2页
化探数据处理_第3页
化探数据处理_第4页
化探数据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探资料整理张燕平2013年1月1h主要内容异常查证样品分析资料整理范本格式2h一、异常查证3h1、异常查证-----1.1查证原则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后,根据面积、异常强度、元素组合、浓度分级、规模、NAP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序,从中筛选有意义的综合异常进行检查。主要是乙类和丙类异常。4h1、异常查证-----1.2查证目的对重点异常进行查证,进一步缩小异常范围、追踪异常源和查明异常赋存的地质环境.5h1、异常查证-----

1.3查证方法面积性异常以土壤、岩石地化剖面为主;矿区化探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比例尺1:10000~1:2000。布置少量槽探或钻探,进行深部验证。具体情况视异常特征而定。6h三级查证(初步检查)二级查证(详细检查)一级查证(工程验证)查证程序:先三级查证,后二级查证,然后再转入一级查证的。其中二级、一级查证工作一般在化探普查、详查阶段进行。1、异常查证——1.4查证阶段7h不同的成矿地质作用下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形成不同的矿化元素组合。以主成矿元素为主,兼顾伴生元素、指示元素,一般选12~15种左右。1、异常查证----1.5分析元素选择

1.5.1根据成矿温度简单划分元素组合高温成矿元素:W、Mo、Sn、Bi、Ni、Zn、Cu;中温成矿元素:Cu、Pb、Zn、Ag、Au;低温成矿元素:Au、As、Sb、Hg、Ba。8h1、异常查证----

1.5分析元素选择

1.5.2根据矿床类型划分元素组合超基性和基性岩中的岩浆矿床Cr、Fe、Mg、Pt、Ti、V、P、Ni、Cu、Co;酸性及碱性伟晶岩中的稀土稀有矿床Sn、W、Li、Ce、Th、Nb、Ta、Th、Ce;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类有关的矽卡岩矿床Cu、Co、Mo、W、Fe、Sn、Pb、Zn、Ag;主要与酸性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和热液矿床Cu、Mo、Pb、Zn、Ag、Au、Fe、As、Bi、W、Sb;9h二、样品分析10h2、样品分析----2.1主要规范DZ/T0130.4-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4部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0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11h2、样品分析----

2.1主要规范DZ/T0130.5-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5部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12h2、样品分析----

2.1主要规范中地调发(2007)220号关于应发《地球化学普查(比例尺1:50000)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的通知13hX射线荧光光谱仪2、样品分析----

2.2主要仪器SiO2、Al2O3、Ga、Rb、Nb、P、Ti、Zr、Ba、Sr、Pb、CaO、Cr、Y、Zn、N、C、S、Cl、Br、Co、Cu、TFe2O3、MgO、Mn、Na2O、Ni、Th、V、K2O14hIRISIntrepid等离子光谱仪2、样品分析----

2.2主要仪器Ba、Be、Bi、Cd、Ce、Co、Mo、Mn、Ni、La、Li、U、V15hICP-MS等离子体质谱仪2、样品分析----

2.2主要仪器Be、La、Sc、Ce、Li、(Ba、Co、Cr、Cu、Ga、Mn、Nb、Ni、P、Pb、Si、Th、Tl、Ti、V、Zn、Al、Fe、Mg、Ca、Na、K)等25种元素16h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样品分析----

2.2主要仪器Cd、Tl、(Au)17h离子色谱仪2、样品分析----

2.2主要仪器18h2、样品分析----

2.3.1样品包装样品自然晒(凉)干、过筛、组合后混匀,用牛皮纸袋或塑料瓶盛装。在纸袋或塑料瓶外填写图幅号和样品编号。送样质量80-150g。19h2、样品分析----

2.3.2送样单送样单(纸介质和电子档)。每50个样为一批,随机留出4个空号位置,供实验室在分析前插入4个控制样。实验室派专人对送样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验收合格后收样人签字,一份交送样人,另一份留实验室。20h2、样品分析----

2.3.3室内样品加工要求分析的项目多为痕量元素,应严格防止样品的污染。在实验室常采用密封玛瑙球磨机或高铝瓷将样品粉碎至-200目。测试汞时,防止样品中的汞交叉污染。21h2、样品分析----

2.3.4

分析样制备样品加工全过程损耗率不得超过5%。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过筛率必须在95%以上。22h2、样品分析----2.4.1分析方法选择符合相应的法规、标准和规范。根据分析元素和实验室的技术设备,确定配套分析方案。成本低、效率高。保证检出限、报出率、精密度、准确度等质量参数符合规定的要求。23h2、样品分析----

2.4.2常用方法序号分析方法名称分析方法代号1X荧光光谱法XRF2等离子光谱法ICP-OES3等离子质谱法ICP-MS4发射光谱法ES5原子荧光法AFS6无焰原子吸收法NAS7离子选择电极法IS8高频红外碳硫仪法CS9催化比色法COL10蒸馏法11极谱法POIS12容量法VOL24h元素方法名检出限元素方法名检出限元素方法名检出限Ag发射光谱法0.02Mo等离子体质谱法0.25GaX荧光光谱法2Al2O3X荧光光谱法0.05N蒸馏法20Ge等离子体质谱法0.1As原子荧光法0.5Na2OX荧光光谱法0.1Hg原子荧光法0.003Au无焰原子吸收法0.3Nb2I分光光度法0.4B发射光谱法1Ni等离子体光谱法2K2OX荧光光谱法0.05Ba等离子体光谱法10Org.C容量法0.1La等离子体光谱法5Be0.3PX荧光光谱法10Li1Bi0.05Pb2MgOX荧光光谱法0.05BrX荧光光谱法1pHpH计法0.01Mn等离子体光谱法10TC高频红外碳硫法0.1RbX荧光光谱法5ThX荧光光谱法2CaOX荧光光谱法0.05S高频红外碳硫法50Ti10Cd等离子体质谱法0.03Sb原子荧光法0.05Tl等离子体质谱法0.03Ce1Sc等离子体光谱法1U0.1ClX荧光法20Se原子荧光法0.01V等离子体光谱法5Co等离子体光谱法1SiO2X荧光光谱法0.1W极谱法0.2CrX荧光光谱法5Sn发射光谱法1YX荧光光谱法1Cu1SrX荧光光谱法5Zn4F离子选择电极法100TFe2O30.05Zr225h2、样品分析----

2.4.3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元素地球化学图的控制质量评估26h2、样品分析----2.4.3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内容报出率控制准确度控制精密度控制样品重复性检验异常样品的重复性检验绘制质量监控图委托单位的密码抽查分析,按重复性检验要求进行控制和统计。(实验室提交报告后,由项目组统计)27h2、样品分析----2.4.3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标准控制样准确度标准控制样精密度控制样试用值数据各项参数特征的相关性控制样数据所绘制的虚拟地球化学图28h每个工作区样品分析工作结束后,实验室必须对最终报出样品分析数据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质量评估,并提交质量评估总结报告。2、样品分析——2.5

质量评估报告29h2、样品分析——2.5质量评估报告报告内容a.任务来源;b.采用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的摘要;c.质量参数包括:分析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报出率、总报出率;d.一级标准物质分析准确度参数Δlgc合格率;e.重复性检验合格率;f.异常点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g.标准控制样质量参数统计评价;h.质量控制图(分元素控制样监控图);i.为保证分析质量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j.总体评价。30h三、资料整理31h3.1.1检出限

指某一分析方法在合理的置信度下(一般为95%),能检出与背景空白值相区别的最小测量值。能否满足某一区域样品分析的要求,还须以各元素的报出率来衡量。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32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3.1.2报出率

(P%)报出数据样品数(N)与样品总数(M)的比值。

P(%)=(N/M)/100

主元素报出率>90%,次元素报出率>85%报出率低于80%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方法的检出限或采取检出限更低的方法对未报出的样品重新进行分析。优秀:100-90分,良好:89-75分,及格:74-60分,不及格:<60分

33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元

素检出限(10-6)报出率(%)区域化探矿区化探区域化探矿区化探Cu1295100Pb2595100Zn102095100Ag0.020.0595100Mn305095100V203095100Ba5010095100Au0.00030.00190100W0.5190100Mo0.4190100As1190100Sb0.10.590100矿区化探的检出限和报出率要高于区域化探。34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3.1.3准确度指分析方法的测量值接近于真值的程度35h36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3.1.4标样监控每批次(100件样)插入四个一级标样,重复观测N次,计算每次观测值与真值的对数偏差后,再计算平均对数偏差含量范围二级标样监控限要求重份分析监控限要求LλRE%值≤3倍检出限含量≤│0.2~0.25│≤0.33~0.41≤66.6~85≥3倍检出限含量≥│0.15~0.2│≥0.25~0.33≤50~66.637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3.1.5内检密码抽查

收到分析结果后,送样单位按高、中、低不同含量段,利用保留的副样,抽取样品总数的2%或100件样品重新编码,用密码形式送化验室重新分析,监控测试单位的分析质量。计算公式:

RE%=38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报出率、内检分析质量一览表质量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报出率(P%)≥95≥90≥80<

80RE%<3×检出限≤66.6≤70≤85>

85>3×检出限≤50≤55≤66.6>

66.639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

3.1.6单方差分析40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3.1.6三重套合方差分析重复样数≥30件每个点采2个样每个样分析2次41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3.1.7三重套合方差分析数学模型:

Xijk=μ+αi+βij+γijkμ为全样品中元素含量总平均值;αi为第i个样点上的真值与总平均值的偏离,μ+αI代表第i样点上元素真实值;βij为第i个样点第j个样品中的真值与第i个样点上元素含量真值的偏离,故μ+αi+βij代表第i个样点上第j个样品元素含量的真值;γijk为第i个样点第j个样品第k次分析结果与第j个样品中元素含量真值的偏离,故μ+αi+βij+γijk代表第i个样点上第j个样第k次分析数值。进行F值检验。元素F1值大于F临界值,表明采样与分析的误差变化不会掩盖或歪曲本地区该元素含量变化,数据可靠。F2值小于F临界值,分析误差比采样误差大,误差以分析误差为主。42h3、资料整理-----3.1

分析数据部分43h3.2.1子区划分意义----工作区面积大,要进行地球化学子区划分。划分原则------地层以群(系);侵入岩以岩类和侵入期(次)为单位。地球化学参数-----分别统计各子区地球化学参数。平均值、离差、变异系数、异常下限等。统计各类地球化学参数值,是划分背景和异常、真异常与假异常的关键,才能较客观反映真实现象。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44h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地层以群(系);侵入岩以岩类和侵入期(次)为单位。划分十五个地质单元。45h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46h3.2.2地球化学特征值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47h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48h4、资料整理——4.2参数计算3.2.3计算各子区和全区元素含量特征值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49h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50h

3.2.4单元素异常排序用异常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衬度、元素组合等,对单异常进行评序,得分最低排第一。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51h3.2.5综合异常评序元素组合:单异常1分,2个元素异常2分,依次类推。规模:规模最小1分,次之2分,依次类推。地质成矿条件:含矿层位、构造、岩体等满足程度打分,三个条件都不满足1分,有一个2分,有二个3分,有三个4分。三项累加,得分最高为第一。3、资料整理-----3.2

地球化学部分52h3、资料整理——3.3地球化学部分3.2.6异常类别

根据《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为四大类八个亚类。

A

甲类异常甲1类:为已知大矿异常或推测可找到大型矿的异常;甲2类:为已知中型矿异常或推测可找到中型规模矿床的异常。甲3类:为已知小型或矿点异常或推测可找到小型及其以下规模矿的异常。53h

3.2.6异常类别

B乙类异常

推断的矿异常。分为三个亚类:乙1类:未见矿化但推断可能发现大型矿的异常。乙2类:未见矿化但推断可能发现中小型矿的异常。乙3类:找矿潜力和前景尚难判断的异常。C丙类异常性质不明的异常。

D丁类异常无找矿意义和前景的异常。3、资料整理——3.3地球化学部分54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3.2.7图件编制成图软件:MAPGIS6.7地质矿产图同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绘出主交通、水系、城镇以及对化探、地质矿产有意义的居民点、地物。地质矿产内容以新的并做适当简化。55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3.2.7图件编制实际材料图反映各种工作手段。包括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的采样点、剖面和槽探工程位置、路线地质、矿产调查等。56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3.2.7图件编制原始数据图以采样位置图为底图,将各样点元素含量标在采样点的左边。该图作为原始资料存档,供编制各类地球化学图使用。数据认真检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57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3.2.7图件编制单元素地球化学图以网格化数据图为底图,按0.05~0.1对数间隔内插法绘出等量线。遇到高强异常等量线抽稀,但保留异常分级线。含量值标定以异常点为中心,从高到低规整排列,用标准色阶进行着色。58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图面上直观地反映异常、背景,可采用累积频率的分级法作图,推荐0.5、1.5、4、8、15、25、40、60、75、85、95、97、98.5、99.5(%)分级间隔对应的含量作等量线勾绘。含量分段可根据地球化学分布、地质特征确定,一般划分段为<1.5%低值异常区、1.5%~<15%低值区、15%~<25%低背景区、25%~≤75%背景区、>75%~<95%高背景区、95%~98.5%异常区、>98.5%高值异常区59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60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61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3.2.7图件编制单元素地球化学图

62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3.2.7图件编制

综合异常图地质矿产图为底图,按元素组合和成因联系,将空间位置相同的单元素异常归为一个综合异常,然后进行类别划分。

异常编号:异常号+类别+元素组合,按主成矿元素、伴生元素、指示元素排列,例:6-乙3Pb、Zn、Ag、(Au)、Mo、(Ni、Cu)。63h3、资料整理——

3.2地球化学部分3.2.7图件编制

成矿预测图地质矿产图为底图,将综合异常转绘其上,依据地质矿产、物化探异常特征,划分出一、二级成矿预测区。64h3.2.7图件编制

异常剖析图研究异常内部特征3、资料整理——

3.2地球化学部分65h3、资料整理——3.2地球化学部分3.2.8异常登记卡66h范本格式67h××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设计书

(1:50000)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年月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68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设计书

(1:50000)所属实施项目:编写单位:项目负责:编写人:院长:总工程师:提交单位:提交时间:69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

第1章前言

1.1目标任务

(项目来源、目标任务、任务书、工作量及预期成果、工作周期等)1.2选区依据(工作区范围、社会经济概况、实地踏勘)1.3自然地理景观1.3.1工作区位置

1.3.2自然地理(包括气象水文、交通、经济条件)

70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第2章地质矿产概况 2.1地质矿产概况2.1.1区域地质特征2.1.2区域矿产特征2.1.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2.1.4区域地球物理特征2.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2.2.1地质工作2.2.2矿产工作 2.2.3物化探工作 71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3.1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3.1.1工作方法选择 3.1.2水系沉积物测量 3.1.3土壤测量3.1.4岩石测量 3.1.4槽探 3.1.5野外资料整理 3.1.6样品管理及送样

3.1.7野外质量检查验收

包括方法试验、野外工作、样品分析、质量管理第3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72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3.2样品分析 (包括样品中拟测定的元素选择、分析方法选用、分析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控方法等,要与测试单位一起协商)3.2.1样品制备 3.2.2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3.2.3分析质量要求 (精密度(RSD)和准确度(RE)、Ⅱ级标样和重份分析、微量金测定监控指标、三层套合方差分析)

73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拟采用的查证方法、现场分析手段和设备、查证程度、提交异常查证的成果图件、简报等)4.1查证方法4.2查证程度 4.2.1异常筛选 4.2.2查证程度4.3异常查证图件及简报

第4章异常查证74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

5.1数据处理方法

5.1.1测试分析数据处理 5.1.2地球化学参数确定 平均值()、离差(S)、异常下限(T)、变异系数(CV)、地层(地质体)浓集系数(K)5.1.3异常特征值异常面积(Aa)、异常强度(Ai)、异常浓度分级(Zc)、衬值(Ac)、规模(Ad)。第5章

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包括数据处理方法、编图方法等)75h4、范本格式——4.1设计大纲5.2图件编制方法

5.2.1地质矿产图 5.2.2实际材料图 5.2.3原始数据图 5.2.4网格化数据图5.2.5单元素地球化学

5.2.6综合异常图5.2.7成矿预测

5.3报告编写

5.3.1文字编写

5.3.2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76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6.1工作部署原则(根据任务书要求,有针对性地阐述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关系)6.2工作部署(总体及年度工作主要内容和工作量,工作进度,当年工作安排要详细具体)第6章工作部署77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第7章预期成果

(包括计划上交的报告、图件等资料,提交时间等)7.1实物工作量(附工作量一览表)7.2预期成果7.2.1文字报告 7.2.2成果图件7.2.3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7.3提交时间78h4、范本格式——4.1设计提纲第8章经费预算

8.1预算编制说明8.2经费预算表第9章项目管理

9.1人员编制、技术培训9.2组织管理9.3质量管理9.4安全保障措施79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