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实验语用学研究综述_第1页
新兴实验语用学研究综述_第2页
新兴实验语用学研究综述_第3页
新兴实验语用学研究综述_第4页
新兴实验语用学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实验语用学研究综述

1.实验语用学的兴起实验语言科学包括语言、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这是语言科学与实验心理语言学相结合的一个新的跨学科领域。使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对语言意义的感知机制。尽管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涉及语用问题的心理学实验(Wason1961),真正对语用学有影响的还要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研究。这个时期的心理学研究涉及指示、言语行为、隐喻等的认知处理过程(详见4.1)。心理语言学家,H.Clark和Lucy(1975),H.Clark(1979),Gibbs(1979,1986),Glucksberg等(1982),称得上实验语用学研究的先驱。到了1999年,“实验语用学”(ExperimentalPragmatics)这个术语才正式用在了《认知》(Cognition)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的题目上(NicolleandB.Clark1999:165)。迄今,“实验语用学高级国际研讨会”已召开了四届(第一届和第二届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在法国里昂和意大利米兰召开)。第三届1于2005年4月由英国国家研究院剑桥大学“艺术、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心”赞助,剑桥大学英语系主持召开,主题为“实验语用学:探究会话的认知基础”(Experimentalpragmatics:Exploringthecognitivebasisofconversation)。筹委会在通知中指出“实验语用学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并强调希望通过研讨,交流实验语用学领域的新观点和新成果,促成新的合作研究。第四届2007年12月在德国柏林召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语言哲学教授RobertHarnish和心理语言学教授MerrillGarrett于2002年率先在该校合作开设了研究生课程——实验语用学。2005年5月,他们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邀请来到北京、上海讲学(Harnish2005a,2005b;Garrett2005a,2005b)。同年8月,在复旦大学召开的第9届全国语用学研讨大会上,有学者讨论了“实验语用学”研究。尽管如此,实验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学者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1)实验语用学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及焦点问题;(2)研究方法;(3)近期的主要研究成果。2.当前的问题是语言理论的几个方面2.1多重目的的新格莱斯/roin-grcen研究格莱斯(Grice2002:118-24;1975:44)把“所说的话”(whatissaid)与“所隐含的意”(whatisimplicated)明确地区分开,力图强调逻辑语义与话语使用的区别。所隐含的意分为“俗成含意”和“非俗成含意”。“会话含意”属于非俗成含意,分为“一般会话含意”(generalizedconverzationalimplicature,简称GCI)和“特殊会话含意”。推断含意的基本原则是“合作原则”及其“四准则”。Grice(2002:96-7)对意义认知的推论是:当说话人有意传达P时,他就有一个意图,会说出一番话,要听话人认识到这个P就是说话人的意图,并按这个P去思维。“格莱斯派”(Searle1979:117-9;ClarkandLucy1975:58)推断:在理解含意时,字面意义需要无条件地首先理解;其次再参照语境检验,如果不对,然后再理解含意。“新格莱斯派”(neo-Gricean,Gazdar1979;BachandHarnish1979;Horn1972,2004,2005;Levinson2001,2000)研究和发展了格莱斯理论。如Levinson(2000:35-8)的“三原则”2来源于格莱斯的四准则,同时又有很大的不同。基本的差别是:格莱斯的四准则侧重特殊会话含意,不注重GCI;而Levinson的三原则注重研究GCI。Sperber和Wilson(2001),Carston(1991,2002,2004a,2004b)等“后格莱斯”(post-Gricean)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说话人的目的就是给听话人提供其字面意与含意之间在某种语境中的“关联”;听话人根据这种“关联”信息来理解会话含意。Carston(2002:127)指出语用学研究有两个观察点,一个是哲学,另一个是认知;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语用学建立了一种新的研究概念:“‘语用’是一种心理能力,是信息处理系统”(2002:128)。另外,后格莱斯强调推断含意主要依赖“语境”,忽视语言形式在意义认知中的作用。顾曰国(Gu2003)指出围绕Grice的理论所展开的研究已经形成三个分支:一个是以Sperber和Wilson为代表的简约派(reductionists),他们把Grice的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缩减为一个关联准则,跟合作原则并行。另一个是以Leech为代表的扩充派(expansionists),他们对Grice的合作原则不是缩减,而是增加。Levinson的GCI新论是介于简约派和扩充派之间的一个研究思路。顾曰国的研究发现,这三派有个共同点,即对Grice合作原则中的三个重要概念“话语交换”(talkexchange),“活动交易”(transaction)3和“共同目的”(commonpurpose)要么修改,要么忽略;这是导致形成这三个派别的主要原因。顾曰国分析了三派的优缺点,提出基于话语交换和活动交易的研究思路,称之为“多重目的的新格莱斯”(multiple-goalneo-Grice)研究。此外,国内有的语用学者运用关联理论研究语用认知(何自然等2006;何自然、冉永平1998;邱天河1998);有的运用新格莱斯理论研究了汉语含意的推导及认知(如沈家煊1997,2004);有的评论了新格莱斯派理论的“新”论,探讨了语用推理过程(徐盛桓1995,1996,1997;钱冠连1995);他们都做了很有价值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国内对近期语用学各派不同观点争论的焦点研究较少;语用实验研究几乎还是空白。2.2会话的界定Impliciture是Bach(1994)根据implicit造出来的词。对于impliciture所指的现象,在北美和英国语用学界目前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从它所指的内容来看,就是汉语所说的“扩展意义”(如“[这儿]下雨了”中未说出的“这儿”)。下面探讨对扩展意义的各种不同观点和推断。Grice(1975)把“所说的话”圈定在形式符号和真值语义范围内,用“所隐含的意”囊括了所有的含意。Grice对含意中的GCI的定义与“隐意”相似,他只给了很有限的例子。如(Grice1975:56),Xismeetingawomanthisevening。Awoman一定不会是X的妻子、姐妹、或亲密朋友。如果是,说话人会说出X’swife,X’ssister或X’sfriendxxx。不难看出,这句话含有GCI——“X要约会的那个女士不是他的妻子或姐妹或熟悉的朋友。”新格莱斯(Horn1984;Levinson1987)认为这个含意是依据“量准则”和“关系准则”推导出来的。Sperber和Wilson(2001:182)对会话提出了不同的划分内容和定义,即“明意”(explicature)与“含意”(implicature)的划分和定义。“含意”基本沿用格莱斯理论,“明意”则所谓是对格莱斯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他们和Carston(1991,2002,2004a,2004b)等认为应该把“所说的话”的逻辑形式意义及其扩展意义叫做“明意”。如,Ihaveeatenbreakfast[today](包括方括号中的扩展部分),都是“明说的”(explicit),其意义都是明意;扩展部分不属于GCI(或“所隐含的意”),而应属于“所说的话”。“明意”与“所说的话”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明意”强调话语的交际特点,即它的意义除了由语言形式,还要由语境来决定;而Grice把“所说的话”囿于语言形式所决定的语义命题中。Sperber和Wilson(2001:183)认为会话中的“明说部分”更丰富、更有逻辑意义,因而比传统的格莱斯语用理论(注重含意)更值得研究。他们仍用关联理论来推断明意的认知过程,并且认为语境在这类含意的理解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Bach(1994:140)认为“隐意”是在形式语义基础上的“完形”和“扩展”,所以不是“所说的话”以外的含意。Bach把隐意定义在较严谨的语义范围内,并认为它受词意、结构和语义的制约,这一点与Grice一致;认为隐意不是明说以外的含意这一点与Grice理论相悖,与关联理论一致。他推断(1994:133),对隐意的理解首先要经过对语言形式的认知;并认为(Bach1998:4)人们是通过“标准化”的过程来表达和理解隐意和含意(或非字面意义non-literality)的。Levinson(2000)认为GCI类似隐意。他认为GCI是根据该语言的惯用词意和常识来表达的,是脱离语境也可能理解的含意。Levinson(1995,2000)在GCI的框架内,提出了“默认推理”(defaultreasoning)模式。他认为这种模式具有两个重要特点(2000:42):即默认的和可撤销的。他的典型例子是Some[notall]oftheguestshavelefttheparty(见2.3)。他提出I-原则(2000:37)来解释出现扩展意的原因,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会尽量“节省”表达,听话人则会充分“扩展”地去理解,“常规”(stereotypology)推理是话语理解的依据。Récanati(1991,1993,2002)同意关联理论派的“明意”现象分析,尽管他们也存在分歧。Récanati(1991:101;1993:240)强调“明意”应区分“最简”和“扩展”两种:“最简命题”指格莱斯理论中所说的话语语义层面的意义;“扩展意义”(enrichedmeaning)是靠语用语境来决定的意义。并提出“可得(availability)推论”,认为推断语用认知有两级。“一级”认知先处理最简意义,然后通过“加强”“扩充”进入“二级”扩展意义的处理。以上分歧的焦点是:大脑对扩展意义的认知机制究竟是怎样的?由这个问题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把对“所说的话”这部分的研究推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推动了实验语用学的发展。2.3对等级含意的推理等级会话含意实际上是扩展意义的一部分,但因为涉及它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专门讨论。Horn(1972)提出了词汇的“等级关系”,后来被称为“HornScale”(荷恩等级)。等级词汇指含有等级概念的词类,如英语数词(one,two,three)是一类典型的等级词,此外还有各种等级词类,如不定数词(some,many,most,all),连接词(or,and),副词(sometimes,always,often),形容词(warm,hot),情态动词(may,should,must),动词(know,believe)等。“等级会话含意”指在会话中,运用等级词类所表达的含意。不少研究者(Grice1975;Horn1972,2000;Hirschberg1985;Carston1991,1998;Levinson2001,1987,2000)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等级词类的会话含意进行了论述。分歧主要存在于新格莱斯派与后格莱斯派之间。Levinson(2001,2000)较深入地研究了等级会话含意。他提出在Q-原则下,运用默认推理模式可以推导出“等级Q-含意”(scalarQ-implicature)(2000:76):在某等级词类范畴,如<all,many,some>中,如果说话人使用低等级词(如some)而不使用高等级词(如all),那么他明白实际情况不是all,所以撤销all的含意,用some,如例(1);反过来,some的含意也可以被撤销,如(2):(1)Someofmybestfriendsarelinguists.等级Q-含意(说话人知道不是all,撤销了all的含意):Notallofmybestfriendsarelinguists.(Levinson2000:76)(2)Peterhaseatensome,perhapsall,oftheapples.等级Q-含意(说话人推断可能不是some,撤销了some的含意):Peterhaseatenperhapsalloftheapples.后格莱斯派推断模式的主要代表(SperberandWilson2001;Carston1995,1998)也论述了他们的观点,其核心为:some这样的词类无上下文时语义是“未定的”(underdetermined),只有在实际的语用情景中才能确定其含意。他们否认等级含意是由等级词本身的意义确定,无需实际的语用情景就能理解出来的。关联理论派对等级含意推断的基础是Sperber和Wilson(2001)的“关联交际原则”(communicativeprincipleofrelevance)。如Carston(1998:32-3),借用了Green(1995:96-7)的例句来进行论证:(3) B:AresomeofyourfriendsBuddhist?A:Yes,someofthemare.她认为:A回答中的some并没有含如Levinson所推断的等级默认含意(but)notall;B只会理解A的回答中与他的问题最关联的含意,而这个含意是没有notallofherfriendsareBuddhist这层意思的。她运用关联论的观点——说话人会用最关联的信息,使自己的话语产生最大的效果,让听话人花最小的努力来理解——进一步论证:既然A有可能用“不是全部”“不是大多数”等来表达,但没有用,而是选择了“一些”,以产生最大的效果。这便说明“一些”是“最关联”含意。3.建立实验心理语言学方法语用学和(实验)心理语言学的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把实验心理语言学方法用于语用学,对语用学有两点好处:第一,在直觉和记录的基础上,加以实验研究,能更加科学地确定或否定理论假设。第二,实验检验能促进语用理论的发展(SperberandNoveck2004:9)。3.1实验方法和技术方法在实验实验设计中的应用,都是受教目前的语用实验研究设计包括“离线”(off-line)和“在线”(on-line)两种实验方法。离线实验指在记录受试者对语料刺激的反应时,无时间控制,只记录频率、对错。在线实验,也是即时实验,既记录受试者反应的频率、对错,又记录反应时间,并且以后者为主要观察目的。实验室使用仪器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的方法是在线实验方法。两种实验方法都有口头、笔头之分;并且都可以测试带语境和不带语境的话语认知过程。实验设计关系到实验的目的与理论的联系,是最重要、最困难的环节。首先需确定研究目的,然后要确定自变量和依变量,测试、控制和干扰组,同时还需确定研究模式。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有声的还是无声的,有图像的还是没有图像的,都要把它编为计算机软件能识别的文件。最经济适用的计算机软件要算DMDX,并且不失科学性和精确度,反应时间记录率可达千分之一秒。3.2语用实验研究现状心理语言学收集语料的计算机软件,除DMDX外,还有E-Prime,SpaaT等。采用的精密仪器有眼动记录仪(EyeLink或EyeTracking),脑电成像扫描系统(EEG),磁共振仪等。目前应用到语用学研究的主要是DMDX和E-Prime计算机实验操作系统;但已有研究者(BezuidenhoutandMorris2004)使用眼动记录仪来研究隐意认知,Noveck和Posada(2003)运用ERP研究了等级含意认知机制。以上这些软件和仪器,已被我国一些实验室用来对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或脑科学进行研究,但还未开始用这些工具进行语用认知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率先于2005年建立了“实验语言学实验室”,主旨便是进行语用实验研究。该系师生现已做了有关隐意、等级会话含意、言语行为、语用前提和熟语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将陆续发表。3.3观察同时进行两种方法离线收集数据用手工,也可输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整理。在线实验由计算机软件,如DMDX,自动记录。语用实验研究的统计分析往往要做两两变量或样本的比较,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主要方法有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等(见桂诗春、宁春岩1997的介绍)。数据统计分析大都用SPSS或SAS软件,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研究者只需输入数据,点击相关标识,计算机就会自动输出分析结果。如果需要,还可让它生成各种图形。关键问题在于研究者要能够识别输出的图表,能分析、解释那些代号和数据所表示的意义。4.实验研究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实验语用学研究进一步发展以来,除出现了继20世纪70年代间接言语行为研究的实验研究(Holtgraves1994,2005;HoltgravesandAshley2001)以外,已开始涉及语用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如会话隐意(GibbsandMoise1997;NicolleandClark1999;BezuidenhoutandCutting2002)、等级含意(Noveck2001;PapafragouandMusolino2003;BezuidenhoutandMorris2004;BottandNoveck2004;Breheny,etal.2006)、隐喻(GibbsandBeitel1995;Gernsbacher,etal.2001;Coulson2004)、语境作用(Peleg,etal.2001,2004)、歧义辨析(Trueswell1996)、预设(Katsos2003)和推理(PolitzerandBourmaud2002)等。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当前最热门的实验研究课题——会话隐意和等级含意的认知机制。在此之前,我们简要回顾实验语用学前期发展阶段的实验研究。4.1u3000形式化和中心化的运用实验语用学前期发展的主要研究课题涉及言语行为(ClarkandLucy1975;Clark1979;Gibbs1979,1981)和隐喻(Glucksberg,etal.1982;Gibbs1990;JanusandBever1985)的理解过程。Clark和Lucy(1975:58)代表了格莱斯派,总结了“(线形)三步模式”(Three-stageModel),这种模式推断:在理解含意时,字面意义需要无条件地首先理解,其次再参照语境检验;如果不对,然后再理解含意。Clark和Lucy(1975)的实验结果为:间接请求(如Couldyoustoptalking?)的反应时间比直接请求(如Stoptalking!)的长,证实了线形三步模式。但Gibbs(1981,1986)的实验结果是:对间接请求的反应时间不比对直接请求的长,甚至较短。他推断:具有“规约”间接含意的请求,听话人忽略字面意义,直接理解间接的请求。Janus和Bever(1985)的隐喻含意实验结果支持了线形三步模式,同时发现:对较“固定”的隐喻意义,处理较直接。Gibbs(1990,1992)的实验,证明对隐喻的理解“直接通达”隐喻含意。Glucksberg等(1982)的实验却说明人们理解隐喻句时,会理解字面意义,但同时也不可能放下含意不管。这对前两种结果都不支持。4.2实验结果的分析Gibbs和Moise(1997)的实验测试了受试者的直觉是否区分话语(如Janehasthreechildren)的“最简命题”(Janehasatleastthreechildrenbutmayhavemorethanthree)和“扩展意义”(Janehasexactlythreechildren)(Récanati1991:101)。所做四项实验的结果表明:受试者的直觉不仅区分话语的最简命题和扩展意义,并且把扩展意义(隐意)而不是最简命题看作“所说的话”。他们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后格莱斯推断:不但会话含意的理解依赖语境条件,而且扩展意义的理解也依赖语境条件。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Gibbs和Moise力图修正格莱斯对“说话人意思”的分类,进一步确立后格莱斯对“说话人意思”分类的推断,如图1(比较图2)(1997:67):Nicolle和Clark(1999)用Gibbs和Moise(1997)的研究材料做了相似的实验,与Gibbs和Moise的结果相同的是受试者仍把扩展意义(隐意)看作“所说的话”;不同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当要求受试者选择最接近说话人的意思时,他们选择会话含意,而不是扩展意义。Nicolle和Clark想证明的是“会话关联原则”在意义认知中起作用。会话含意和扩展意义,哪一种与说话人的意思最关联,哪一种就被选择。关联大小,关键在于语境。Bezuidenhout和Cutting(2002)首先重复了以上两项实验,其结果一部分与Nicolle和Clark的一致,即选择特殊会话含意的比扩展意义的多;另一部分与前两项实验结果都相同,即选择最简意义的很少。然后检验了他们总结的三个语用认知模式(2002:443-4):(1)LFS(literal-firstserial)模式,代表了格莱斯派的“线形三步模式”;(2)LPP(localpragmaticprocessing)模式,这一模式推测:字词的意义最初是不定的,说话人的意思完全依赖语境来理解;(3)RP(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