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新编教案经典案例五篇_第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新编教案经典案例五篇_第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新编教案经典案例五篇_第3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新编教案经典案例五篇_第4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新编教案经典案例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语文下册新编教案经典案例五篇教学工作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测家带来关于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三个儿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二、自读课文。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5、小结。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1、小组讨论。(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3)设计场景的布置。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3、课本剧表演。4、互评互议。六、课后拓展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不懂就问》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能谈谈你的想法吗?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地问,及时地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内互帮互学,2.学习生字:用旧字加偏旁方法记——私、诵、思、例、段、糊、涂、吓、晃、呆、鸦、厉。重点讨论一雀、既、养怎样记。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组内互读,读通、读顺。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找出来自己读一读。(1)当学生答道“知道了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时,出示: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谁能再来读一读?(指两三名学生读一读)②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吗?③让学生观察这段话用了几种标点符号,反复地读一读,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一样。④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2)你还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3.讨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1)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解决。如当学生提出为什么“孙中山的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昵?”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读第1、4自然段。A.由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题,而且先生也很严厉。B.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先生是很严厉的?(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孙中山壮着胆子站起来、同学们吓呆了、先生厉声问道)生。)(3)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记号将它们标出来,这样能方便问题的解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4)评议: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的问题,你要动脑筋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今后学习课文时就会提问题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4.学习了课文,我们对孙中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说一说。四、作业设计。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作业:1.你还知道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讲给我们听听好吗?2.我们都知道周恩来先生小的时候说过:“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你还了解哪些伟人小时候读书时发生的事?请你找资料说一说。3.在我们周围也一定有一些学习上表现特别突出、值得你学习的同学,你发现了吗?能说说他们是谁吗?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雷雨》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2、生字词卡片。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自读课文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1)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2)在生活中识字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板书:)雷雨前:(1)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3)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1──3自然段。雷雨中:(1)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3)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4)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5)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雷雨后:(1)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2)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3)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四、拓展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教学难点: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课前准备: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欣赏铺垫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配乐补充介绍邮票的知识。二、比较理解齿孔,引出课题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3、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感知故事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四、研读课文感悟人物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板书善于动脑思考。(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5)指导朗读重点语句。五、巩固字词书写新字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力()裁()斯()论()酒()更()刀()栽()撕()伦()洒()便()2、指导书写生字(1)归类指导:仍、使、便“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2)重点指导:英、整、式“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第二课时一、趣味填词复述故事1、课件出示:量词知多少。一()酒馆一()先生一()邮票一()小刀一()别针一()机器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枚”,邮票除了说一张,还可以说一枚。另外我们还可说一枚什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针”,然后填空:一(枚)别针。2、用上这六个词组说一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最后师生一起复述。二、人物对比领悟道理1、你喜欢课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吗?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谁更多?为什么?2、师作小结:那个用别针刺邮票孔的人确实非常聪明,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思考。但阿切尔邮票打孔机这项伟大的发明。3、找出课文中描写这项伟大发明的句子。(1)你能给“立即”换个词吗?英国邮政部门为什么会立即采用这种机器?出示词语卡片“邮政”,补充介绍:邮政是专门经营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款,发行报刊等业务的部门。(2)你能给“仍然”换个词吗?算一算,这种机器大约已使用了几年?而且它将继续使用切尔,我想对您说:“!”(3)指名交流4、朗读全文三、交流事例引领生活1、发明创造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研究,人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2、学生举例说明: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鲁班手被茅草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由茶壶盖被水蒸气推动发明了蒸汽机……3、师作引导:大家讲的都是发明家的故事,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发明家。实物出示可乐瓶剪成细丝,做成塑料球擦洗东西可方便了……4、学生发言交流四、课外拓展培养兴趣1、老师再来说一个发明创造,有人发现要把邮票粘在信封上有时找不到胶水很麻烦,可以牢牢地粘在信封上了。神奇吧?不相信大家可以去找张邮票试试。2、小组一起欣赏集邮册。3、邮票里面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集邮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课外我们也去收集一些邮票吧!五、查漏补缺指导作业1、课件出示课堂作业第五题:选词填空发明、发现、采用、使用阿切尔()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而且撕得很整齐,于是他利用这个原理()了邮票打孔机。英国邮政部门立即()了这种机器,后来,邮票打孔机就在世界各地广泛()。2、你是怎么来区别“发明”和“发现”的?“采用”和“使用”较难感悟,只要会填就行。3、指名填空,全班齐读。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花孩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各种花的美丽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重点:认、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各种花的美丽色彩。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体会花孩子向往美、崇尚美、关心他人的可爱之处及星星、朝霞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2.听写词语:跳舞,装扮。抽两名学生的听写本拿到展示台评。教师指导书写规则。师:你能用“装扮”造句吗?引渡:课文中是谁想装扮这个世界?(花孩子),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