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jǐn/jìn)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瑕)时能完全_______其中的杰作,_______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_______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jí/jiè)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尽(jìn)暇藉(jí) B.尽(jìn)瑕藉(jiè)C.尽(jǐn)瑕藉(jí) D.尽(jǐn)暇藉(ji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沉溺领悟归根到底 B.沉浸领略归根到底C.沉溺领略刨根问底 D.沉浸领悟刨根问底【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尽可能”的“尽”应读作jǐn。“闲暇”指有空闲,与时间有关,应选“暇”。“慰藉”的“藉”应读作jiè。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沉溺”意为沉迷,迷恋,贬义;“沉浸”意为全神贯注于,褒义。此处指读者对作品的阅读状态,宜用褒义词“沉浸”。第二空,“领悟”意为懂得、理解;“领略”主要是感知、了解。“广阔和丰盈”是特征,不是道理,宜用“领略”。第三空,“刨根问底”强调盘问、追究这个动作;“归根到底”常作总结用语。此处语境总结内容,宜用“归根到底”。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农业职业教育以“兴农富农”为己任,肩负着提高农民素养,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村治理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历史使命。不可否认,现有的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形势,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切实增强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适应性。其中,涉农职业院校应发挥重大作用。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②解决好乡土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现实问题③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否认,我国现有的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B.不可否认,我国现有的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在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C.不可否认,现有的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在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D.不可否认,现有的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形势,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A.③“农业职业教育”是动作主体,应放在最前面;①是②的前提,先①后②。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现有的我国”语序不当,领属性的修饰语应放在最前面,可改为“我国现有的”;“……等方面”介词残缺,可在“人才多样性”前面加个“在”;“满足……形势”搭配不当,可改为“满足……需求”。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5.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用最大的毅力克制住内心的焦虑,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进了柜台。(比喻)B.它(指台儿沟)和它的十几户乡亲,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拟人)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D.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用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比喻”错误,结合“像往常一样”可知,只是一般的比较,不是比喻。B.“默默地接受……”把台儿沟当做人来写,说大山给予“温存和粗暴”是拟人。C.“樯橹”代指战船。D.司马春衫:“春衫”指“青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长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是用典。故选A。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以衅钟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B.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D.势拔五岳掩赤城五岳:泰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总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六艺”应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故选C。7.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由知吾可也 B.覆之以掌,虚若无物C.师不必贤于弟子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由何知吾可也。句意: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掌覆之,虚若无物。句意: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故选A。8.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泰山的北面,汶水向西流。B.不拘于时,学于余——不受时俗拘束,向我学习。C.异乎三子者之撰——我跟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D.冀君实或见恕也——希望君实您或许能谅解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泰山之阳”应为“泰山的南面”。句意: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故选A。9.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词人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颇有时间与空间的纵深感。B.“四十三年”句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自身,开始回顾自己一生。C.“凭谁问”句既有对廉颇的鄙夷,也有对朝廷的不满,还有对自身遭遇的无奈。D.全词用典虽多,但这些典故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大大拓展了行文容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鄙夷”错误,应为钦佩与同情。故选C。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侠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驻扎。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行李之往来行李:商旅。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11.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夜缒而出A.倚歌而和之 B.德不厚而望国之治C.赂秦而力亏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是因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这也暗示秦郑并无仇怨,而这正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重要前提。B.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非常注意相关内容前后照应,比如烛之武“夜缒而出”呼应了前面的“国危矣”。C.烛之武从“阙秦以利晋”的既成事实出发,帮助秦伯分析了亡郑之害与存郑之利,可谓句句击中秦伯的心坎。D.选文记述了晋秦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生动刻画了烛之武通晓利害、能言善辩的人物形象。【答案】10.C11.A12.C【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行李:商旅”错误,行李:外交使者。句意:外交使者来来往往。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连词,表修饰句意: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着出城。A.连词,表修饰。句意: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B.连词,表转折,却。句意: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C.连词,表因果,因而。句意:外交使者来来往往。D.连词,表递进,而且。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既成事实”错误,结合原文“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可知,应是预测。故选C。参考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着出城,拜见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像一堆柴薪,不加捆束,虽然有些乱,却也有散的妙处。中国艺术重萧散,反对的是捆束感。如书论上说,“草书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则如积薪束苇,无萧散之气”。在中国美学看来,捆束是人为的,而萧散则是天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萧散就是由人工返天工,由工巧返古拙,由雕琢返自然,体现出天然的美。中国艺术重萧散,是“道法自然”哲学的产物。如云水一样散漫,风来水上,自然成文,云过长空,飘渺无迹,此乃自然之萧散,也是艺道之关键。故前人以“萧散精神一片云”来形容萧散的美。归于自然之真性,不忸怩,不装腔作势。画家陈淳有写画诗云:“野竹自萧散,幽兰亦错杂,清风一披拂,雅韵互相答。”这种散淡的美不知征服了多少中国艺术家的心灵。中国诗人、艺术家常以“萧散”来概括自然而然的特点。宋曾巩有《古诗》云:“想当林间月,独写山中泉。此乐非外得,肯受世网牵。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偏怜最幽处,流水鸣溅溅。”宋人张抡《踏莎行》词下片云:“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世间萧散更何人,除非明月清风我。”闲心似水,随花开花落,伴云卷云舒。萧散是自然赐子的真精神。所以,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关键在于脱去知识、理性、习惯、欲望等给予人的束缚。人生萧散不易得,常苦世累为羁衔,在束缚中没有萧散之趣,也没有天和之美。元陈益之《蓦山溪》词云:“不如归去,作个清闲汉。著甚来由,惹别人、三长两短。天公许大,何处不容身,且谩着,有生涯,试待寻思看。鉴湖里面,浅山林畔。住个小庵儿,且随分、粗衣淡饭。嘲风咏月,萧散过平生,尘世事,尽如麻,我也谁能管。”萧散是出世的、闲适的、无所羁绊的。所以,中国艺术家常以“无营”作为萧散的重要特点。元好问诗云:“经营入惨淡,得处乃萧散。”“经营”到无所“营”的状态,不忮不求,即自得萧散之境。袁中道说:“洒洒落落,萧萧散散,事过而不留心。”从秩序中逃离,赢得自由从容的心灵。中国古人推崇“落叶不扫”的境界,个中意味颇值得揣摩。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感怀寄人》写道:“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其中的“不扫”,不是慵懒,也不是意乱情迷而无心去扫,而是保护自然萧散的状态。走在香径上,上有树影婆娑,日光下彻,照落花点点,影影绰绰,别有风味。禅宗中有一联诗说得好:“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在禅宗看来,人来到这个世界,心灵很容易被污染,所以需要荡涤,但如果心中时时有个“扫”的意念,就会起净垢分别之念,造成心灵的黏滞。禅家的妙境,不是任由灰尘的存在,而是超越一切分别,在空灵廓落中保全性灵的自由,如竹影徘徊,月光下彻,了无痕迹。有位僧徒问老师,如何是佛法大意,老师说:“门前不与山童扫,任意落花满院飞。”一任空花自落,烟萝盘旋。此即萧散的大境界。(选自朱良志《真水无香》,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萧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艺术重“萧散”,反对捆束感,欣赏散而不乱的状态,推崇由人工返天工、由工巧返古拙、由雕琢返自然的天和之美。B.“萧散”是自然赐予的真精神,中国艺术重“萧散”,源于“道法自然”的哲学,强调归于自然之真性,彰显散淡之美。C.欲得“萧散”之趣,就要有一颗“萧散”之心,即摆脱知识、理性、习惯、欲望等对人的束缚,在自由从容中归于秩序。D.“萧散”即自然而然,任落花满院飞,烟萝自盘旋,不因灰尘的存在而造成心灵的黏滞,始终保持心灵空间的空灵廓落。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横直分明的草书,人为、工巧与雕琢的痕迹过于明显,没有萧散之气,体现不出天和的美,与中国美学所追求的境界相悖。B.萧散的重要特点是“无营”,而“无营”是与“营”截然对立的,即不作任何人为的努力,也不被任何精神或情感所羁绊。C.文中引用了大量古诗句来增强说理的力量,比如引曾巩《古诗》来展现萧散的特点,引禅宗中的一联诗来深化萧散的境界。D.本文围绕“萧散”这一美学概念,从书法、绘画、诗歌、禅悟等各个方面娓娓而谈,既给人艺术的美感,也启人哲学的思考。15.下列现象不能体现“熟人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眉目传情,指石相证。C.口说无凭,你必须立个字据。 D.门外有人敲门。“谁呀?”“我呀!”【答案】13.B14.B15.C【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欣赏散而不乱的状态”错误,原文是说“虽然有些乱,却也有散的妙处”;C.“在自由从容中归于秩序”错误,原文是说“从秩序中逃离”;D.“不因灰尘的存在而造成心灵的黏滞”错误,原文“就会起净垢分别之念,造成心灵的黏滞”,应为“不因净垢分别之念而造成心灵的黏滞”。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即不作任何人为的努力”错误,原文“‘经营’到无所‘营’的状态”,应是人为到极致,而没有人为的痕迹。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这个是针对陌生人社会的。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2)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3)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5)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答案】①.枉用相存②.白露横江③.便胜却人间无数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⑤.吴楚东南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枉、坼。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11分)17.阅读下面有关《红楼梦》的文字,在(1)(2)处填写相应内容。《红楼梦》大量使用谐音手法,暗示人物性格命运,寄寓作者思想情感。譬如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_______________”“惜春”,谐音“_______________”,暗示四位贵族女性病死宫闱、受虐而亡、远嫁他乡、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和叹息。【答案】①.探春②.原应叹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红楼梦》大量使用谐音手法,暗示人物性格命运,寄寓作者思想情感。譬如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暗示四位贵族女性病死宫闱、受虐而亡、远嫁他乡、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和叹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橡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乙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18.甲乙选文画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境?任选其中一处回答。(1)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2)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19.简析甲乙选文的写景艺术。【答案】18.(1)①宁静;②闲适;③寂寞。(2)①欣然;②坦然;③适然。19.(甲)①善用视听结合,如芦花柳影、虫唱钟声;②擅长细节描写,如驯鸽飞声、漏下来的日光;③善用色彩搭配,如牵牛花的各种设色。(乙)①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如六个譬如中的内容;②善于多感官并用,如视觉、嗅觉(草木和泥土的气味)、味觉(微苦的味道);③巧用典型意象,如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等。【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境的能力。①结合“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可知,细数日光、静对花朵、“自然而然”等表现了人物宁静、闲适、寂寞的心情。②结合“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可知,“飘摇歌舞”“坦然安卧”“熨帖”等词表现了人物欣然、坦然、适然的心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写景艺术的能力。(甲)①结合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可知,善用视听结合,如芦花柳影、虫唱钟声;②结合“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可知,擅长细节描写,如驯鸽的飞声、漏下来的日光;③结合“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可知,善用色彩搭配,如牵牛花的各种设色。(乙)①结合“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可知,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如六个譬如中的内容;②结合“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可知,善于多感官并用,如视觉、嗅觉(草木和泥土的气味)、味觉(微苦的味道);③结合“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可知,巧用典型意象,如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等。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的一生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生活,每个人都要做出许多或大或小的选择,但不管如何,总会错过一些东西,有的留下了遗憾,也有的获得了意外之喜。可以说,“错过”既是一种失去,也是一种得到,体现了生活的辩证法。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让“错过”成为一种别样的美丽错过了清晨的朝霞,错过了正午的骄阳,错过了夕阳的绚烂,错过了幕色的朦胧,也许还会错过迷人的月色。人生总会有许多的错过,这种错过有时会让云流泪,让风让步,让春夏秋冬停滞,让生命轮回有情。承受过错过之痛的人都会明白:一时的错过,也许就会成就一世的落寞。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人不能让自己生活在感慨里。这世上,有无数春雨,无数清晨,无数落叶,无数场大雪,错过的不只这一个。无数完美,不是每一个都完美,无数缺陷,每一个都有缺陷。生活中错过的实在太多,几多愁思,几多无奈,不经意间,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我们擦肩而过、随风流逝。但是我们不妨这样想想,正是因为错过,那一切才显得让你为之动情,难以忘怀,也弥足珍贵。假使你使之成为现实的永恒,回头看看,也许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因此错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新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正如维纳斯因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员工作的适应性试题及答案
- 音标带字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电池用碳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电控沥青粘度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导游购物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微专题 二次函数几何问题
- 2024年园艺师考试的科目构成试题及答案
- 农艺师职业成长规划试题及答案指导
- 农业生产中的合作与竞争分析试题及答案
- 忠诚担当面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 七巧板中的分数问题
-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
- 万科精装修标准ABC
- 2023年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3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情景答辩题(附参考答案)6篇
- GB/T 39489-2020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
- 《民法》全册精讲课件
- 镁及镁合金的耐蚀性课件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