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历史必修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历史必修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历史必修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历史必修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花样杂陈男女装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宋美龄倪桂珍宋耀如宋子良宋庆龄宋子文宋蔼龄宋子安宋氏家族合影(一九一七年)“衣饰是时代外衣。”1/47

服装是一个记忆,也是一段穿在身上历史。它以非文本方式统计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是一个时代晴雨表。寻觅其中,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点点滴滴,都能够透过不一样时期人们穿衣改变来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答案。2/47穿在身上历史——从近当代衣饰变迁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改变史实,探讨影响其改变原因。3/47时代缩影:从溥仪生活照看衣饰变迁问题1:清朝时,中国男子传统服装是什么?西装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为何流行?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4/47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耶鲁大学东方人棒球队——后排左起第四人为詹天佑。5/47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衣饰变迁——非文本社会思潮》材料二:西装因为含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而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衣饰演变》问题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情况发生了什么改变?6/47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材料四: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要求: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问题3:依据材料说明近代男子衣饰改变原因。7/47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分于西方三权分立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问题4: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些信息么?8/47汉族妇女穿着清朝传统汉族女子服装上衣下裙问题5:清朝被推翻了,怎么汉族女子反倒穿起了旗袍?

民国时流行旗袍和原来旗袍在样式上有什么区分?为何?周迅9/47民国初旗袍传统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10/47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

——观棋道人《京华俗咏》蝴蝶11/47穿在身上历史一、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1840—1949年)1、表现:(1)男子:(2)女子:2、衣饰特征:3、时代特征:4、改变原因:12/47穿在身上历史一、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1840—1949年)1、表现:(1)男子: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2)女子: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2、衣饰特征:土洋并存,中西合璧。3、时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改变原因:受西方文化、革命思潮影响,人民审美观念、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13/47问题6:如此突显女性柔美旗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渐渐不再受到女生们追捧。那么,20世纪50、60年代女生们追捧什么样服装呢?阮玲玉14/47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一句顺口溜。15/47问题7:为何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会受到青睐呢?16/47问题8:为何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工装裤会流行呢?1949年后,执政阶级衣饰审美取向逐步主导了社会舆论、社会思潮和时尚导向。衣饰时尚泛政治化。17/47邢燕子

短发,皮肤黝黑,坚固而强壮。仅从外型上讲,邢燕子足以表达整个60年代中国人审美标准男性化趋势,从1958年开始,邢燕子这位天津女青年便告别大城市舒适生活去到农村参加农民劳动,以她名字命名突击队事迹名扬全国,而邢燕子本人也因其十足“铁姑娘”形象成为60年代初青年们偶像。18/47问题9:20世纪60、70年代衣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展现怎样特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又是什么呢?19/47问题9:20世纪60、70年代衣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展现怎样特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又是什么呢?20/47问题9:20世纪60、70年代衣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展现怎样特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又是什么呢?“文化大革命”实际上也是一场衣饰革命。人们一旦认识到服装能够作为表示个人思想伎俩,便会在特定时期利用这一伎俩,试图经过统一服装来到达统一思想目标。21/47材料五:为女民兵题照毛泽东(1961年2月)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材料六:在“破四旧”运动中,有一个例外现象,就是革去了西装旗袍人们,时兴穿着旧军装。毛泽东穿了军装上天安门检阅红卫兵行动和对宋彬彬说不要文质彬彬而要“武装”言论,使一大批狂热红卫兵穿起了从父兄或戚友身上脱下来旧军装。绿军装成为革命、造反象征。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22/47“文革”中批斗王光美23/47穿在身上历史二、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1、表现:2、衣饰特征:3、时代特征:4、改变原因:24/47穿在身上历史二、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1、表现: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2、衣饰特征: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衣饰成为主流。3、时代特征:独立自主、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4、改变原因:(1)新中国成立,劳感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政权性质,中苏两国关系良好。(2)扭曲审美观念、严重个人崇敬、国家经济困难。25/47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条裤子穿九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26/47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可能是因为长久压抑,在改革开放最初10年间,关于服装每一个动作几乎都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有些人说,是皮尔•卡丹揭开了中国服装“红盖头”。27/47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问题10:请仔细观察改革开放后服装图片。给你什么样感觉?原因又是什么呢?28/47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个所向披靡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话,那就和现在裸奔效应一样。当初一些地方对喇叭裤训斥还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穿喇叭裤成了“盲目模仿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于是,就有了“剪裤运动”。29/47

听说健美裤(踩蹬裤)唤醒了中国女性审美和独立意识,它一度泛滥于全国各个层面女性身上,从学校小女生到工厂女工再到街道大妈,几乎人人都有一条这么裤子。可以后再也没人问津这种裤子。30/4731/47芙蓉姐姐犀利哥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32/47奥运颁奖礼服33/47穿在身上历史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1、表现:2、衣饰特征:3、时代特征:4、改变原因:34/47穿在身上历史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1、表现:异彩纷呈。2、衣饰特征:美观大方、彰显个性。3、时代特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多元社会。4、改变原因: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思想解放、观念更新。35/47

阶段

表现

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近当代衣饰变迁简表36/47

阶段

表现

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男子: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女子: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衣饰成为主流独立自主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多元社会

近当代衣饰变迁简表37/47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多改变,请以衣饰为例,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改变原因有哪些?我思索

内因:国内历史剧变政治(环境、形势,革命者和改革)经济(生产力提升)文化(思想观念转变)外因:外来文化涌入38/47问题10:影响近代衣饰改变原因主要有哪些?1、中国近当代社会剧变,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2、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发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深刻改变。3、近当代以来,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原因相互交汇与碰撞,推进了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改变。39/47二、饮食改变

四大菜系代表区域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山东广州、潮州等四川扬州、南京、镇江等40/47西餐文化流入1、时间:2、影响:1840年鸦片战争后

(1)西餐惯用原料进入餐桌

(2)经营西式食品食品厂出现动脑筋

中西餐饮食文化区分有哪些?(3)西餐西点逐步成为国人饮食主要部分41/47“异味争尝”

中国传统饮食改变概况

时间概况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西餐馆。

上海福州路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第一家西菜馆——“一品香”,以后又陆续创办了一批西菜馆。

西餐成为一个时尚

“中西大菜”西餐日常食品:酒、茶、烟42/47近代中国传统饮食改变特点

(1)传入路线:由沿海到内地,由通商城市到市镇。(2)范围:西餐仅限于上层社会。

(3)对普通百姓影响是:日常西式食品、点心、罐头、冰激凌。

(4)传统饮食文化改变速度相对迟缓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