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论财政学_第1页
(3)-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论财政学_第2页
(3)-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论财政学_第3页
(3)-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论财政学_第4页
(3)-第三章 财政支出概论财政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论——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是政府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分配的活动。本章首先阐述按不同标准对财政支出的分类;其次探讨财政支出的规模及财政支出的结构。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支出进行划分和归类。财政支出分类的必要性:有利于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全面综合的分析财政支出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政府预算的编制;促进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状况的了解。一、按财政功能(政府职能,

或费用类别)分类

我国依据政府职能,将财政支出划分为(2007年前)

1、经济建设费

2、社会文教费

3、国防费

4、行政管理费

5、其他费用2007年后,实行政府财政分类改革,26类一般公共服务(29款)外交(8款)国防(7款)公共安全(11款)教育(11款)科学技术(11款)文化体育与传媒(8款)社会保险与就业(22款)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款)医疗卫生(8款)......意义所在:1、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明白的揭示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及各职能之间的配置,更侧重于哪些职能;2、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3、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做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二、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1、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2、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三、按支出用途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是我国传统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理论。

分类方法静态: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动态: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补偿性支出:挖掘改造资金;积累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国家物资储备以及新产品试制、地质勘探费、支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的部分;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投资性支出静态分类动态分类四、按经济性质分类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主要包括各种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国防、行政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共同特点:财政一手付出资金,另一手相应购得了商品和服务---等价交换。

2、转移性支付: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商品和服务。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抚恤、救济、债务等。

共同点: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获得等价的补偿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财政付出资金,得到商品服务并实现了国家的职能财政付出资金,无任何所得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3、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

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而转移性支出恰好相反;2)购买性支出体现出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弱;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4、结论

(1)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时,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就大些,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

(2)当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时,政府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购买性支出45.2%61.5%转移性支出41%22%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财政支出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既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领域和力度,也反映着政府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一)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1、绝对指标是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使用绝对指标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缺点:不能反映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便于国际比较,也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支出总量的影响。2、相对指标是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反映一定时期内在全社会创造的财富中由政府直接支配和使用的数额。优点:全面衡量政府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便于国际比较;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反映的是财政支出的实际规模。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般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标准。在分析、研究财政支出规模时,通常是以相对指标作为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指标。(二)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G%=(Gn-Gn-1)/Gn-1例如2007年我国财政支出49565.40亿元,2008年财政支出62427亿元,则财政支出增长率为多少?财政增长率反映的的是:

1、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国民收入的增加。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表示由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引起的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大小,表现为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E=△G%/△GDP%当弹性系数大于1时,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当弹性系数小于1时,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小于GDP增长速度。例如:2007年我国财政支出49565.40亿元,GDP是24万亿,2008年财政支出62427亿元,GDP是30.067万亿元,则财政支出弹性系数为多少?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GDP,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MGP=△G/△GDP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论)

基本原理:政府社会管理活动增强→政府经济活动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范围扩大→公共支出上升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瓦格纳认为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包括:

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上升不是无止境的,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则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等)的出现,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所以有人又把这一理论称为“非均衡增长理论”。该理论的关键之处:认为在社会的激变后的财政支出仍将保持激变期间的增长态势。皮考克和威斯曼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内在因素: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税率征得的税收随之上升,财政支出上升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外在因素:发生经济或社会动荡时,政府提高税率,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危机过后公共支出不会回到先前的水平,财政支出比重增加。①②③①在平和时期,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财政支出会与GDP成正向线性关系;②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如战争,政府被迫提高税率,而公众在国家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的税率,这样战时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而大幅增加;③但危机过去以后,财政支出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后的水平并不会退回到先前水平,依然会比战前高,在此基础上,财政支出继续以稳定的方式向前发展。

3、马斯格雷夫&罗斯托的

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财政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1.财政支出绝对数快速增长2.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先下降后有所回升年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200518.6200619200720.68200833.8200922.41201022.40201123.10201224.2201324.6201423.8201522.5原因分析1952年-1978年,财政支出比重较高,上升到30.96%,原因是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统收统支,“高就业、低收入”政策;经济体制改革以后,1978年-1997年财政支出规模下降,这是由于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政府控制的财政资源相对减少;1998年-2003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规模回升速度较快,2003年转为稳健财政政策后增长势头趋缓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的选择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经济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体现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引起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增加。2、政治性因素1)政府干预政策2)政体结构(高福利国家)3)行政效率4)政局是否稳定政府干预政策20世纪30年代后政府逐渐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战后,政府设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政府职能的扩大导致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不断提高,使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范围扩大,又进一步推动了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增加。政体结构计划经济国家向经济建设领域延伸过多,政府职能范围比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职能范围宽,因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较高。经济体制相同,但福利制度不同,财政支出规模也有所差异。..\高福利国家.doc行政效率

●政府效率高,则设置较少的政府职能机构就能完成政府职能,较少的支出就能办较多的事,因而财政支出的规模相对较少。

●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机构臃肿,经费开支必然增多。政局稳定当一国政局不稳定或发生非正常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会超常规扩大,并且事后很难降到原来的水平。(皮考克和威斯曼)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支出,南北战争时期第一次突破10亿美元;一战时高达185亿美元;二战期间超过1000亿美元;二战后下降到360亿美元;伊拉克战争时又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3、社会性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教育、保健、城镇化、社会救济支出的压力较大;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等。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财政支出的结构是指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即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结果会形成不同的支出组合形式,或者不同的政府支出结构类型。一、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一)财政支出职能结构的变化趋势表明政府在履行政府职能中财政资源的分布,表明不同时期财政政策的重点及其变化趋势。

经济管理职能→经济建设支出:经济建设费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支出: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支出行政管理其他支出197060.58.022.44.94.2197558.712.618.42.06.3198058.216.215.86.13.7198556.320.49.68.55.2199044.423.99.413.48.9199541.925.79.314.68.5199640.726.29.114.99.1199739.526.78.814.710.3199838.727.18.614.810.7199938.327.68.215.310.5200036.227.67.617.411.2200135.228.37.819.012.3200230.326.97.718.616.5200328.026.27.719.018.9200427.826.97.719.418.7(二)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原因一:1980年以前,经济建设支出比重都高于55%,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资金来源多元化,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原因二:国企流动资金从财政拨款改为由银行贷款,使流动资金支出下降。2、社会文教费用比重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教费支出比重较大增加,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社会文教事业的重视。

●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加大对教育、卫生、科技的投入。3、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在建国初期,国防支出比重相对较高,但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国家转入正常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呈现稳定态势。4、行政管理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原因一:机构和人员的急剧膨胀

原因二:原来不包括在行政管理支出预算当中的一些支出也纳入进来,扩大了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规模。

图表:2008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新华社发图表:2009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新华社发图表: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新华社发图表:2011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新华社发2014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图2015年公共财政支出2017年公共财政支出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一)一般分析经济发达国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财政主要实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少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因此转移性支出比重较大,购买性支出比重较小;发展中国家和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政府较多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活动,财政收入又相对匮乏,因此购买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