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探索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掌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谱写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的规律是贯通古今,通向未来的。所以,只有发现并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把握现实的脉搏,明确前进的方向。我曾经提出,历史学的根本任务不在借鉴,而是要为我们在有关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中提供战略性的历史依据。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是可取的,而将历史学的任务归结为借鉴,是不可取的。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是研究历史规律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其他各种历史学、包括中国传统史学的根本区别所在。所以,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才能把历史研究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建立科学的历史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事物规律的认识体系。缺乏规律性的知识堆集,是不成其为科学的。这就要求,历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离开这个基点,历史研究就会坠入五里云雾中去。有些人明里暗里反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规律的,而历史是由人们的活动形成的,人的思想行为是谈不上规律的。殊不知,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活动的,而规律就是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我们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由人们的活动形成的历史是不可能没有规律的。一些人反对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还由于他们看到,几十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不过是一些公式和概念的不断演练,反思令人厌倦,于是转轨易辙,另作他图。应当说,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如将阶级斗争简单化和绝对化,就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这种现象本身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我们不应因噎废食、放弃马克思主义,而应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总结既往,开拓未来,吸收西方当代史学之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历史学必须创新,但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从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转到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轨道上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现在可说有了初步结果,这就是我提出的新型中国历史体系。兹撮要于下,就诸时贤,希予讨论。问题要从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说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各个流派都是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解释开始,然后按照五种生产方式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解剖刀进行剖析,由此建立的历史学体系。所以,各个流派虽不无成绩,但都有先天的缺陷,即它们都不是或不完全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体系。这样,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就只能另起炉灶,从头开始了。当然,在另起炉灶的过程中,取各家各派之长,包括以往我们所说的资产阶级历史学,总是在所不免的。先就中国古代社会或先秦史来说吧:我不是先给中国古代社会定个什么型,然后找材料证明其为什么型的。在先秦时期,社会中明显地存在着姓族、宗族、家族、家庭体制,这就是那个时代基本的历史实际。由此出发,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予以分析,就会发现:那个时代的姓族和宗族是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类的。先秦时期的改朝换代并不像后世那样,只是统治集团的更换,而是改姓易族,由一或几个姓族和宗族群体取代原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姓族和宗族群体,把他们降为被统治姓族和宗族。周代的庶人或庶民,就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庶姓之民。因为他们原来曾居于统治地位,所以有时又称之为庶民百姓。百姓本指统治姓族和宗族,现在降下来了。统治姓族和宗族也可称君族,被统治姓族和宗族也可称为臣族。“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一部中国古代社会史,就是诸多姓族和宗族升降浮沉、兴衰交替的历史。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城邦,但这种城邦是宗族城邦,而不是像古希腊、罗马那样的自由民的城邦。宗族城邦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最后灭亡的过程。据此,我将其分为四个时期,统称族邦时代。从这个角度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族邦史。中国古代国家既然呈现为族邦形态,其政治体制必然是宗主政治。因此,国君可称宗君,卿士可称宗卿。古代也有官僚,不过他们属于臣族,要为王公卿大夫奔走服务的。这种官僚也可说是走狗,故而要为其主人效犬马之劳。中国古代也有等级制度,但不是欧洲中世纪那样的等级制度,而是宗族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是用宗族法规、即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固定下来的。中国古代也有发达的奴隶制,但其形态则以王室、公室、宗室、家室呈现出来,我称之谓宗族奴隶制。这种宗族奴隶制之所以是发达的,不仅由于奴隶数量众多,门类齐全,而且境遇不同,层次有别。对各种奴隶,都有专职官吏管理,如商代王室之各种臣正,周代的官有司,等等。王室官吏足以成为一个小政府,而王朝公卿则为大政府。这种奇特现象,与中国古代奴隶制产生的途径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奴隶,有战俘,有虏掠来的敌方民人,而更多的则是被灭掉的族邦。如武王克商和周公东征,或云灭国者五十,或云憝国九十有九。一举吃掉这么多族邦,就有一个对这些族邦的战后处理问题。所以我们看到的材料,赏赐奴隶有以人数计者,有以家数计者,也有不少以宗族计者。后者多数是灭亡族邦原有的宗族。对这些失去政权的宗族在重新发落后还有一个管理问题,于是各种官司臣正之类的职官就出现了。有些职官就是由原有宗族之长担任的,所以看起来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奴隶,然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奴隶制独具特色的地方。因此,当有人提出中国古代的奴隶制究竟是西方型或东方型的时候,我的回答是,既非西又非东,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型。中国古代的军制、田制、国野都鄙制,都应抓住宗族这条基本线索予以研究。这些,我已有专文和著作,就不在这里多说了。要之,既不要用古希腊、罗马的城邦制和劳动奴隶制来切割中国古代社会史,更不要用所谓东方不发达奴隶制来歪曲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这种比猫画虎、按图索骥、曲解史实的方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古代世界当然有其共性,但也必有其个性,而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的。我们怎能以西方历史为共性来抹杀中国历史的个性呢?至于所谓东方型,事实证明,纯属主观臆测之说。我们今天还咬住不放,就太有点不可理喻了。中国古代社会既然以存在姓族和宗族为其基本特征,我们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就应以从氏族到宗族作为主线,而古代社会的结束则应以姓族和宗族的消亡为界标。这种现象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看是在战国时期。古代的姓是宗姓,许多宗族一个姓;宗族之建国者则为国姓,许多国家一个姓。宗族称氏,同族的人一个氏。家庭以至家族,都是没有单独姓氏的。至战国则不然,一是姓氏不分,以往的宗氏全变成了姓;二是许多家庭或家族一个姓,各个家庭和家族都有姓。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家庭已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了。原来的家庭是包含在家族之中的,而家族又是包含在宗族之中,现在全独立出来了。这就是战国以后最基本的社会实际,后来虽有宗族出现,但那是同姓之宗,和古代的宗氏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情况并不能改变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基本事实。我们对战国以后各代历史的研究应以此为出发点。先拿战国社会和以前对比来说吧!战国时期的提封授田是以顷为单位计算的,而以前则是以井为基本单位计算的;战国时的授田制是按一夫百亩计算的,而以前的耕地分配是按一井九夫或十夫计算的。以前的赋役也是以井作为基本单位征收的,到战国时则是以户为单位征收的;战国时的社会组织是按户编制的,而以前也是按井编制的;战国时的食邑制是按户计算的,以前的建国立家则为族邦制;战国时对地方官的政绩考核是以户口、垦田顷亩、税收多少为标准的,以前的情况就说不清了。同样是宗族,战国以后是有户数的,而以前不过用“宗氏”、“分族”等计之而已。这种现象还可举出一些,就不多罗列了。以前我们笼统地用封建制和郡县制区别战国社会和以前的社会,怎么也说不清楚,这一对比就什么都明白了。所以,我主张以战国时期划分前后两个历史时代,并以商鞅变法作为界标。有人以为我是什么郭(沫若)派,可能是由此而来的。但只要看一下我对前后两种社会的分析,就知道我是不属于郭派的。这里有一个问题要交代:战国之后是不是进入了什么发达奴隶制社会或者如有些人所说奴隶制帝国时期了呢?我以前也这样考虑过,后来改变了看法。主要原因是看到,古希腊、罗马的自由农是从氏族中直接瓦解出来的,而战国时期的农民则多半是从前此的被征服宗族中瓦解出来的,所以他们生来就是不自由的。欧洲古典古代的帝国是自由人的帝国,而秦汉帝国则是统治农民的帝国。还可举出一些问题来,就不多说了。因此我曾说,要对中外历史作对比,必须先把握双方各自社会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否则是会成为牵强附会、机械类比的。二自战国至清朝灭亡,大约二千四百年,我称之谓封建帝制时代,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以封建社会论之。为什么不这样作呢?因为这期间的中国历史不是直线式发展的,而是重复性进行的。即:不是同一封建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而是封建社会的三次大反复,就像一个人在环形跑道中跑了三周一样。当然,这种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高过一次的重复,即扩大式重复。但就一些基本点而言,这三段历史大致是相同的。据此,我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循环发展论,代替过去的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论。这三段历史的重复性,可以简括如下:首先,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中国这段历史是三次分裂和三次统一的历史。无论自上而下计还是自下而上计,都是这样。而且这三段历史各约八百年左右,可谓八百年一分合。这难道不是有规律的现象吗?其次,这三段历史都是从统一编户开始的。第一次发生于战国,第二次是北魏至隋唐,第三次在明朝初年。而且,三次编户制的最后结果也有某种重复性。如魏晋户口分为仕籍和民籍,两宋则分为主户和客户,清朝民户中有士绅,等等。这难道不也是有规律的现象吗?第三,这三段历史都是从大规模国有土地的再分配开始的。这就是战国时期的提封授田制,北魏至隋唐的均田制,明初的所谓屯田制,而其结果则都是土地私有制。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国历史上如东汉初年、曹魏时期、南北朝期间和元代,都存在过屯田,但这种屯田都是以国有土地为基础的租佃制。明初的屯田,除军屯外,商屯属于招垦,民屯为移民垦荒而后实行课税制,因而与授田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由此,我提出了土地国有和私有相互转化的规律。第四,在这三段历史中,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过三次重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汉族的更新。现在的汉族已不是由华夏族发展而来的汉族,而是由众多民族合成的汉族了。过去不少人以同化论之,我认为是不对的。例如,隋唐时期的民族家庭,生出来混血皇帝和著名诗人,到底是谁同化谁呢?有些人还说,中国就是汉族封建王朝,实在汉族封建王朝是为数不多的。正因为如此,才有我们现在的多民族国家。顺带指出,在这三段历史中,各有一次大规模民族外迁和征服活动。第一次是北匈奴的西迁,其结果引起欧洲民族大迁徙,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第二次是突厥人的西迁,结果导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第三次是蒙古人的西征和大蒙古帝国的建立。这些,和中国境内民族关系的分合更新一样,都是有规律的。第五,在这三段历史中,各有两次至三次社会改革。如第一阶段中有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王莽改制;第二阶段中有魏孝文帝改革、杨炎两税法改革、王安石变法;第三阶段中有张居正的改革、戊戌变法,加上明初土地与户口改革,也是三次。应该说,这也是有规律的现象。而且,有些改革是非常相似的,如杨炎的改革和张居正的改革就没有实质性的差别。第六,在这三段历史中,各有一次宦官专权和一至二次党争,而且都发生在每个阶段的后期。东汉一次,唐后期一次,明末一次;宋代有党争,清末也有党争。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吗?第七,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我们过去按长期停滞论的模式,对这个问题怎么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农民起义的结果总是改朝换代呢?但如果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分为三个阶段,问题就非常清楚了。这三个阶段的农民起义不仅有其重复性,而且对一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阶段,总是和民族斗争相交错,起到了催化的作用。这也是一种规律。第八,这一规律还适用于其他方面,如封建政府对工商业的操纵和控制,在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从强到弱的过程,或者说是从直接控制到间接控制的发展过程。而由于政府对工商业的直接和间接的控制,商业资本的发展遂出现了畸形,一头流入政府财政,另一头转移到土地买卖和高利贷资本。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商人又大多是地主,一身而二任。再如奴隶制,在每一阶段上都有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所以,无论把那一阶段独立出来,定为什么发达奴隶制社会,都是不合适的。第九,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玄学、理学和实学。一些人注意到先秦时期的世界性思想文化的大发展,但很少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周流循环。而这正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地方。中国从不排斥外来文化,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传播自古及今共有三次,即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近代西方文化。第十,中国封建帝制时代周期性的历史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赋役制度、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地区经济和民族经济、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等等、等等。这些变化,用长期停滞论、长期延续论、缓慢发展论,都是不得其解的。只有抓住周期性变化这个环节,一切疑团方可迎刃而解。当然,中国历史发展是连续性的,其间从未中断过,但这种连续性是以各个历史阶段的首尾衔接性呈现出来的。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就是各个历史阶段的衔接性。从总的方面来看是这样,每个历史阶段也是段落分明的。在中国封建帝制时代的三个历史周期中,都有二至三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将每一周期分为几个段落。所以,中国封建帝制时代的历史是一部周期变化、段落分明的历史。每个历史周期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都标志着那个历史周期由盛而衰的历史。有人说要用阶级观点,那么就请按这种周期性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变化运用阶级观点吧!有人说要用历史主义,那么就请打破长期停滞论,按照这种周期性的历史变化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吧!我将中国历史的这种辩证法的发展定名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循环论。有些人感到莫名其妙。在他们看来,这种提法和马克思主义是不相容的。我不想就循环论作空头理论之争,如果有人要驳斥我提出的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循环论,就请拿出确凿无误的事实来吧!三我将中国历史划分为洪荒时代、族邦时代、封建帝制时代。洪荒时代从人猿相揖别开始,到人类从依赖自然界而生存转到能把自己的生活资料生产出来为止。这个时代长达数百万年,有时我也以从洪荒到文明称之。我不用原始社会或从野蛮到文明之类的说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所说原始社会仅指氏族社会,而从野蛮到文明则指从氏族制解体到古代社会的过渡阶段。我也不用蒙昧、野蛮之类的说法,因为蒙昧所指乃氏族从产生到衰亡的过程。当然,我说的洪荒时代仍可分期,但应依据考古人类学来划分,可称为:人猿时期,能人时期,直立人或猿人时期,智人时期。人猿指手足分离,能独立行走,用手从事劳动但还不会制造工具的猿。人类的原始祖先就是这种猿类,故名曰人猿。它们已从其他猿类中分离开来,确定不移地朝着人类的方向发展了。能人是考古人类学的名称,所指乃学会制造工具从事劳动,但仍过着猿类社会生活的原始人。所谓猿类社会生活,主要指无伦序的婚配关系。直立人又名猿人,他们不仅能制造工具从事劳动,而且学会了用火,在社会生活中也排除了群体内部母子之间的交配关系。智人时期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属于旧石器时代,后一阶段为中石器或曙石器时代(在我国可能为细石器)。这个时期的社会形态才是氏族社会。这些都是一万年前的事情,谈起来就像走进了天外世界。我们对这个时代的研究,在许多方面还不免出于合理的假设和推测,而不能作出完全科学性的结论。但不谈这个时代,中国历史犹如断头巨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是无从谈起的。所以,我们有必要给这个时代勾画出一些简单的线条,作为尔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引子。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氏族制逐渐解体。其特点是:在氏族内部出现了家庭和家族,从而形成了家庭—家族一氏族和部落结构。到六千年前后,家族突破了氏族而独立,随之形成了家庭一家族—宗族和姓族联合结构,从而进入了文明社会,即族邦时代。族邦时代的历史规律和其后的封建帝制时代的历史规律,已略如前述。这样,洪荒时代、族邦时代、封建帝制时代,就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体系。说是有中国特色的,即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这就是我要建立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中国历史的发展虽然逃不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无论和西方历史抑或和我们以往设想的东方历史相较,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均有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拿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来说,它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由蛮族的氏族公社、家族公社、农村公社发展而成的,而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则是从古代宗族社会结构解体后开始的。因此,欧洲中世纪的初期是没有多少像样的城市的,中国封建帝制时代自始就有众多发达的城市。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是直线发展,其间没有大的曲折和反复,所以时间只有1300年左右。中国帝制时代的历史是重复性进行的,所以长达2400年左右。如按其中的一个时期计算,时间就不长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生物质发电监理服务合同三方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与安保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影投资融资代理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初级农产品电商平台入驻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平台安全实验报告安全防护方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白酒销售区域保护与竞业禁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专用防水材料招投标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研发合作与成果共享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钢结构工程节能合同范本下载3篇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施工现场水电费协议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六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 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打印
- 真人cs基于信号发射的激光武器设计
- 【阅读提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要素解析 类文阅读课外阅读过关(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法院后勤部门述职报告
- 2024年国信证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