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民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新民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新民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新民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新民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懑。然而,这种鞭挞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的大团圆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的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剧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姓花钱看戏的目的就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不得好报、做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取材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文人用公案豪侠剧来宣泄对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的不满,是因为报国无门。B.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C.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D.程朱理学影响力的下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B.第二段以元曲《窦娥冤》为例,具体阐释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的含义。C.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D.本文以时间为序安排论证思路,层次清晰地分析了元、明、清戏剧的特点及成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B.《会真记》本是个悲剧爱情故事,改编为《西厢记》时,才发展成了喜剧的结局。C.戏剧的受众会影响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D.“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老百姓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曹雪芹有着哲学家的思想、科学家的精确、历史家的洞察、诗人般的境界,其《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时代的高峰。一部作品各个形象需要塑造,每个形象的个性要突出,如果缺乏艺术个性就谈不上小说创作。《红楼梦》有那么多人物,每个人物又有不同的个性,那它的艺术的个性又何在呢?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把文学艺术作品看成一个活物,有生命、有灵性、有血、有肉、有脉。我们欣赏《红楼梦》,就要把它看成是鲜活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其生命的精华。西方文艺理论要求一件作品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写一个贵妇人,就要写她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戴什么首饰等等。大家看《红楼梦》中有多少这样的描写?林黛玉穿什么衣服,老太太长什么模样,穿戴如何等等,小说很少提及。《红楼梦》为什么不写这个,笔墨用在什么地方。林黛玉、薛宝钗一上场就几句话,很简单。他的笔墨用在刻画人物的个性上,不写外貌衣着,专抓人的“精气神”。曹雪芹从书的一开头处处设有伏线,书的表面是一层意思,再细想其内涵还有深层意思。我们读这本书要特别重视这一点。我们看高鹗后续的四十回,是否合乎曹雪芹的创作意图,那我们就看看前面所设的伏线。如书的第一回中的“好了歌”及甄士隐的歌注每一句都是全书的伏笔。这段歌注的精神一直贯穿到全书,形成了《红楼梦》的个性。中国的相声大师侯宝林与郭全宝合说的脍炙人口的相声《改行》,由于大量巧妙的伏笔,引得听众伏仰大笑,成为了相声的经典。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如何写人的呢?荣国府那么多人,他们的相貌、衣着如何;贾宝玉、林黛玉个性如何,千头万绪,从何写起?曹雪芹写《红楼梦》借鉴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的艺术主张,写形为了传神,只用几句话就把13岁的贾宝玉给烘托出来了。《红楼梦》最感人的描写是宝玉挨打。一般人都评论说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贾政是封建势力的维护者,宝玉挨打表现了两者之间的殊死斗争。但是贾政打宝玉是八旗的家法严格,贾政打前看了看宝玉、丫环,气也减了几分。后来贾母、王夫人、李纨也来了,贾母抱着被打得半死的孩子哭了起来,李纨这时又想起了亡夫也哭了起来,贾政也如泥塑木雕似的泪如雨下。在同一场合,每个人由于处境不同表现各异,精妙无比,难以言传。《红楼梦》的艺术个性还体现在创新上,以往的小说大多千人一面,曹雪芹的书与别人不一样。这个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像新生儿一样是从母体中生出来的。中国有句古语“温故而知新”,真正懂得新,需要先得懂得故,没有比较,就没有所谓的新。《中国小说史略》说:“(《红楼梦》)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故事,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红楼梦》的创新为后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的艺术个性》)材料二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白发苍苍,瘦骨嶙峋,双目视力几乎为零,双耳皆聋,靠助听器生活。但他思维敏捷,一篇篇宏文频频见诸报刊,大著接连出版。周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稿件认真之极。每次打出小样,我校对后都要寄他审校。周先生在视力极差的情况下仍著述无休,稿必躬亲,字斟句酌,更令我感动。他的这种学者治学的严谨作风堪为楷模。先生每次托我办事,都礼数周到,十分客气,也让我暖意盈怀。周先生经常写信于我,对我的工作进行肯定,使我十分感动,现在像他这样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了。先生在1990年6月30日手书信封的背面,特附言:“我目坏,无法用稿纸按格子写,请谅解。”对我这个小编辑如此关照,令我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如果以为周先生仅仅只是一位躲进书斋里、两耳不闻天下事的学者,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对时事很关心,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也时时进言建议,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1990年周先生寄来稿子《碧罗当惜——向首都市府建言》,建议恢复北京历史上的河湖水系。周先生的建言引起了市政府重视,近年来首都这方面工作做了不少,而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周先生应该是较早提出来的。1988年8月20日,我和周先生在他南竹竿寓中有过一席谈。他对自己做了评价:“我不把名利放在心上,我做的是傻瓜事业。我半生的红学研究除了具体的考证外,大部分是提供给研究者一些头绪,而我自己却没有继续搞下去。我不是千手千眼观音,我的贡献不在于具体单个成果,现在的青年同志承认,都说从我那儿得到过启示,但现在有些学者不承认。历史要几十年以后再检讨,许多问题是我第一次提出来的,放在那儿。由于个人精力和条件,把我限制了,无法再深入研究下去。”(摘编自邹士方《忆红学大师周汝昌》)4.根据文本一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周汝昌观点的一项是(

)A.西方文艺理论要求描写人物要刻画细致,周汝昌认为,《红楼梦》不写人物外貌衣着的方法高于西方的文艺理论。B.“好了歌”和甄士隐的歌注贯穿全作品,是全书的重要伏笔,这给《红楼梦》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C.“以形传神”“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绘画理论,曹雪芹借用来创作《红楼梦》,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D.曹雪芹富有创新精神,他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来许多作家创作出带有浓厚自叙传色彩的小说。B.红学界对周先生的研究结论褒贬不一,对此周先生颇为遗憾,而他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深入研究。C.周汝昌先生既是一位研究精深、著述颇丰的红学专家,又是一位心忧天下、关注时事、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D.周汝昌先生十分关爱青年,比如周先生专门在信封背面写附言肯定编辑的工作,这令邹士方十分感动。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周汝昌先生在分析《红楼梦》的艺术个性时,运用了大量的具体例子作为佐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B.文本一第三段中,周先生用侯宝林和郭全宝的相声《改行》进行类比,说明恰当的伏笔可以收到好的艺术效果。C.周先生在谈论《红楼梦》的艺术个性时,首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最后总结全文,结构严谨。D.文本二中,邹士方先生回忆了周先生生前的小事以及自己跟周先生的交往与感受,使文章既形象具体,又真实感人。7.在周汝昌先生看来,“曹雪芹从书的一开头处处设有伏线”。请结合《红楼梦》原著,举例说明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伏笔作用。

8.刘梦溪在新版《红楼梦新证》发布会上这样评价:“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上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周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做学问的功夫,叫我们感到钦佩。”周先生有怎样的“做学问的功夫”?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分析。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幸楅瓶毕淑敏我喜欢丝绸和瓷器。不仅因为它们为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脚力最矫健、行走最远的商品,更因为它们独特的俊美。任何一种人工的纤维,至今都无法抵达丝绸的高贵和精彩,就算表面上模拟的有几分似了,一贴到皮肤上,那感觉也全然不同,人的触觉和天然的丝绸更熨帖。瓷器呢,简直就是魔法师。来自大地的凡土,经过艺人的手和火焰的烘烧,成仙得道,变得光洁如水、晶莹夺目。总感到瓷在用这造化,表达意味深长的哲理。2009年国庆,我在江西景德镇做了一个青瓷的瓶。初起,在那女师傅的摊子上,琳琅满目的样品,让我一时无法确定到底做个什么物件好。看出我的犹疑,女师傅说:“就做个瓶吧。”我这时一眼看上了一个盘子的坯,问:“做个盘不好吗?”女师傅说:“盘也好。不过要是我,还是会选瓶。”“为什么呢?”我当然要问。“瓶,代表平顺安宁啊。你没见中国古代的案几上,人们都摆瓶的。天天看到瓶,念叨着瓶,就是一种许愿,人就会平安的。”女师傅慈眉善目地说。面对古人这种饱含心理学暗示疗法的理由,你还能抗拒么?于是,就动手来做瓶。想手下这温润的泥,在混浊杂乱的深壤中,闭目养神了千万年,突然间就见了太阳。原本面目模糊无筋无骨的粉尘,被劳动赋予了形体,就成了花瓶或盘盏的坯。它鲜白、柔和、素净,温软,一如晨曦初现时的清。女师傅端来一碟黑色的液汁,把毛笔递给我,道:“在瓶上,写好你想说的话,画上你喜欢的图。”我说:“手笨,恐怕写不好画不好的。”女师傅说:“自己写的画的,好看不好看并不要紧,意义格外不同。”见我执了笔,她又叮嘱道:“这碟子里就是古法青花的染料,你看它是黑色的,烧过之后,就变成靛蓝色了。记得要事先想周全啊,下笔之后,就没法再改了。”我屏住气,画上了几笔,写上了几个字。这些字和画,驮着我的心意,沁入了青瓷泥坯的肌肤。署上时间和名字之后,我问师傅:“然后呢?”师傅说:“然后你就把它交给我。它会被送到古窑,要整整烧它3天共72小时。”我问:“然后就好了吗?”女师傅轻叹了一口气说:“那可也不一定。要看这瓶的运气呢。要是炸了裂了,都没有法子。总会有这样的事儿,我们退你钱。但愿你这瓶平安。”之后,我回了北京,静静的等待中充满了惦念。常常想到这个瓶正在能熊的炉火中修行,烈焰包绕,熠熠生辉。如同我们的意志,经过了磨炼和时间,才能与万物黏成一体。青瓷之中,凝固了大地的疆土,吞咽了江河的净水,吸附了一些古老手艺的染料,那里面有稀有元素的玄妙配方。还有动物皮毛扎束起的笔锋灵韵,那是狐狸的尾巴吧?我描画图案、书写姓名的时候,从笔尖看到了一点跳动的金红色。瓶身上有我和家人的名字,代表着我们的身心。奔突的炉火如炙红的绸,要围绕着它旋舞3天。它会灼痛吗?祈愿这个瓶没有砰然的炸裂,没有琐细的网纹,它从容轻巧安然涉险,不动声色地跨过火海,终于又重回云淡风轻的人间。想起明朝时的海船,载了万千的青花瓷器,遭遇风暴沉入海底,几百年波海翻滚环伺四周。一朝出水后,那瓷器们依然娇蓝着雪亮着,一如北欧少女飞扬的眸。纵是出了意外成了废品,击打后,爆成数不清的碎片,也可以镶在墙上地上,成一幅残缺的妆点。终于,那瓶被安全地送达了我家。打开包装的一瞬,我又一次屏住了呼吸。我终于又看到了它,恰如灾难后亲朋重逢。经过千度以上的高温浴洗,它亭亭玉立,一如既往的周正、安宁、温润、亲切可人,让人想起满月时分风平浪静的海,毫无瑕秽的闪着银钻般的微光。这瓶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柔软,弹之铮铮作响,犹若侠骨激荡。我看到了那瓶身上的图案,一丛兰花娴雅地开放着,仿佛有沁人心脾的幽香逸散而出。我母亲名中有一个“兰”字,谨以此瓶寄托我无尽的思念。我看到了那瓶身上手书的两个字——“幸福”,清晰坚定,蓝得振聋发聩,宛若蚀刻到了瓶的骨。(选自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之《幸福瓶》)文本二1079年,不丹因王旺楚克四世首先提出了“国民幸福的总值比国民生产总值更重要”。这个国民幸福总值被简称为GNH。也称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真谛,其实就是挑战国民生产总值——这个顽固地引导着全世界都向钱看的指标。不丹人认为:幸福指数的核心是经济和非经济发展目标的平衡,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发展自身的一个目标,而是一个完成许多其他更重要目标的方式。不丹人把幸福量化,提出了一个有着290多条指标的幸福测定表格。他们认为:只有是可以衡量的,才能够实现。这些指标度盖了社会生活最广泛的各个方面和它的各种环境因素,来反映影响个人和社会幸福的金字塔的各个方面。如果真理真的只存在于细节之中,那么这个包罗万象的民意调查,力图穷尽每一个组成幸福的细微部分,寻求尽可能接近真相的答案。(选编自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之《幸福试卷像一匹藏着精灵的土布》)9.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之所以喜欢丝绸和瓷器,不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骄傲的发明之一与销售最远的商品,而是因为它们的俊美无可匹敌。B.女师傅慈眉善目地说中国古代的案几上都摆瓶,人们天天看到瓶,念叨着瓶,就是许愿平安,作者不能抗拒,就做了瓶。这就是一种精神控制(PUA)。C.女师傅轻叹了一口气说烧瓶要是炸了裂了,都没有法子,而且总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意在说明瓷器烧窑的失败率高。D.文本选取丝绸、兰花、字画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意象,有力地衬托了“幸福瓶”的内涵,丰富了文章意蕴。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首段将丝绸和瓷器进行对比,突出了瓷器比丝绸更为神奇高贵且富有哲理的特点。B.“闭目养神”“面目模糊无筋无骨”等词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前者突出了做瓶的泥的深厚底蕴,后者突出了劳动者的创造力量。C.文本写“画上了几笔,写上了几个字”,但并没有写明画什么画写什么字,这样就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D.文本以第一人称视角,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表现了“我”对幸福的种种感悟与诠释。11.文本一画线句富有特色,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要赏析。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请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谈谈你对幸福感的理解与认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兔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B.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C.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D.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进于是矣”中的“进”和《庖丁解牛》“进乎技矣”的“进”意义不同。B.明君,文中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和“明公”“圣上”“陛下”等意思相近。C.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设庠序以化于邑”,有别于后世的太学、国子监。D.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儒家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主张重视农耕,认为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要求人民保持一定道德水准:“民无恒产因无恒心”。B.孟子提出实行王道的良策只有“制民之产”。合理地发展生产,使百姓吃得好穿得暖,老者有人照顾,这样就一定可以“王天下”了。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原文开头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相呼应,形成完整的结构。D.以“明君制民之产”和“今也制民之产”两种不同措施下的不同情况的对比,反映了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从选文内容看,孟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请加以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①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②,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②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1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上掌管山水,专管给雨支风、留云借月之事,于词人而言可谓美差。B.上阕虚实结合,将词人随性的生活与神奇的仙境结合,呈现出一幅光怪陆离之境。C.下阕以夸张手法起势,写词人诗思之丰富,酒量之大,个性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D.洛阳牡丹自唐就负有盛名,但词人却舍牡丹而“插梅花”,是为取其品性以自比。19.有人说从这首词里可以读到李白。请从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四个弟子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诗词中常用叠词,或摹写声音或描绘形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1.中国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