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哲学史旨在为各种不同的努力提供一个连贯的解释,这些努力要么是为了解决存在问题,要么是为了使经验世界变得可以理解。它是从古至今合乎理性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它不只是对哲学理论的列举和陈列,更是对哲学理论彼此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对产生哲学理论的时代的研究,也是对提出这些理论的思想家的研究。虽然每一个思想体系都或多或少依赖于产生它的文化、以前思想体系的特征和其创始人的个性,可是它反过来又对它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后继时代的思想和制度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哲学史必须努力将每一种世界观放到与其相适应的背景中,将其理解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将它与现在、过去和将来的理智、政治、道德、社会和宗教因素联系起来。哲学史还必须尝试探究人类思辨历史进步的线索,以表明被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如何产生,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何又产生了新问题以及回答,每个时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在论述这些不同体系时,我们应当注意让作者提出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从我们的立场大加批评。我们会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自身最好的批评:一个哲学体系被其后继者所继承、改造、增补或者取代,它的错误和矛盾被揭示出来;这通常又成为新思想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尽其所能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客观的态度,并且避免在讨论中引入自己的观点。但是想要消除个人因素也是不可能的,在某种程度上哲学史家的先入之见必然会通过他的著作显现。这些先入之见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在他对特定哲学的强调中,在他对何为进步和衰退的理解中——甚至表现在给予不同思想家的篇幅上。这一切都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当让哲学家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在他完全表明自己观点之前不要频繁地干扰他。我们不应当只根据一个体系现在的成就评论它,也就是说,不能用有损其观点的现在的标准衡量它。和近代理论相比,早期希腊的世界观似乎是原始、幼稚和粗糙的,然而嘲笑这样的世界观却是不明智的;相反,如果从他们所处的时代看,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首次尝试,他们的世界观应当被视为划时代的成就而引人注目。我们在评价一个思想体系时必须根据它自身的目标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根据它与其以前以后体系的比较,根据它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带来的进步评价它。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将是历史批判性的。哲学史研究的价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善于思维的人对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人类在不同时期为这些问题找寻的答案感兴趣。而且这样一种研究帮助人们理解他们自己的时代和其他时代;它通过揭示各种思想设定的基本原则,使人们了解伦理、宗教、政治、逻辑和经济思想。同样,这项研究是进行哲学思考的一种有益准备,从较为简单的推进到更为复杂和艰深的思想结构。它评价人类的哲学经验,在抽象思维方面对心灵进行训练。对过去理论的研究对于形成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有人试图完全独立于前人的工作构造出一个哲学体系,与文明初期的粗糙理论相比,他不可能走得更远。我们的研究来源是:(1)哲学家自己的著作,或者他们作品仅存的残篇:这是原始资料。(2)在缺少原始资料的情况下,为了理解他们的学说,我们就不得不依赖其他人对他们的思想所作的最值得信赖和最准确的论述。在对我们有帮助的资料中,有关于某些哲学家生活和学说的论述的,有关于哲学史的一般性和专门论著,有对某些学说的批评以及各种书中对这些学说的引用。在没有原始资料的情况下,这些第二手资料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即使原始资料可以获得,第二手资料在阐明其所研究的体系方面也有着重要价值。哲学史家要从对其理解研究对象有所裨益的所有著作中寻求帮助。他还要求助于对他理解他所探讨的时代精神有帮助的任何研究领域,诸如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教育、政治、宗教等所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摘自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史的研究不局限于哲学理论及哲学理论彼此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它的范围更广。B.虽然哲学家无法避免在讨论中表现自己观点,但我们仍应让哲学家讲述自己的故事。C.无视前人的思想结构而想要单独构造出一个哲学体系是不可能的,他注定无法走远。D.即使原始材料可得,第二手资料在阐明哲学史研究的体系方面仍有着重要价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对哲学史做了清晰定义,利于之后的深入阅读和理解。B.文章层层推进,对哲学史研究的范围、立场、价值、来源做了清晰阐释。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语言精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更易让人信服。D.文章末段采用引用论证,旨在说明哲学史研究来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哲学必须将每一种世界观放到与其相适应的时代中,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研究。B.学科交叉研究越来越普遍与必要,哲学史家要积极推动跨领域合作与研究。C.早期希腊的世界观是原始、幼稚、粗糙的,哲学史家收编时可以稍作删减。D.哲学史研究有显而易见的价值,作者鼓励每个人都应对哲学史作相关了解。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元明之际,因政局混乱以及思想控制的松动,文人的思想活力获得极大释放,一个传统的诗学话语——“穷而后工”被旧话重提。值得玩味的是,此际文人非但丧失仕进的机会,甚至穷困潦倒,避乱山林,却反对“穷而后工”,这来源于易代文人特有的儒者心态与生命意识。哀世有变风变雅之音本属正常,却招致一些文人的反对,以“穷而后工”为非。刘永之、刘崧等人主张“诗非穷而后工”,其理论内涵有两点:一是超越个人穷达富贵,主张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如此为诗而易工巧;二是反对困厄无聊之辈的凄然愁苦之辞,倡导豪迈隽伟、怡然自得的审美趣味。“诗非穷而后工”说虽受到元延祐以来雅正诗风的影响,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文人心态与出仕态度的变化。由于元代汉人出仕艰难,南人尤甚,因此,江南文人普遍经历由积极仕进到甘守山林的心态历程,但其间亦有区别:有些文人仕进不能,加之遭遇元季战乱,便遵循儒家待时而动的处世哲学,蛰伏山林以待世运清平,宋濂、刘崧诸人可归于此类;有些文人则彻底断绝仕进的念头,怀道而隐,讲经论史以践行儒者之道,刘永之、梁寅诸人可归入此类。这两种心态,既是年齿不同之故,例如刘崧时值壮年,而梁寅则垂垂老矣,又在于他们对行道方式的态度差异。两种士人心态与出仕态度皆可导出“诗非穷而后工”说。待时而动的文人则倾向于强调儒者在遭遇低谷时的生命力,刘崧“乱石满江滩路浅,唱歌踏水负薪来”之语正是此种生命力的展现。因此,刘崧诸人否定“穷而后工”,实际上隐含着对身居清要之职而行儒者之用的向往。怀道而隐的文人倾向于模糊穷、达二者的界限,具有超越个人际遇的儒者胸怀。刘永之对“穷而后工”说的反对,实际上是对儒者因志不获伸而哀叹穷苦之辞的人生模式的否定,进而反对此种诗风。(摘编自陈光《论元明之际文坛的“诗非穷而后工”说》)材料二:“穷而后工”这一命题的复杂之处在于:“穷”还存在着外部环境之穷、个人处境之穷和个人体验之穷的区别。在对穷而后工的讨论中,会出现个人处境与外部环境不一定完全相合,个人体验与个人处境也不一定穷达一致,更不用说个人体验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相逆的可能。那么,穷而后工这个命题本身便存有三个根本困境:第一,穷而后工与时运、诗运关系评价体系的矛盾。穷而后工既然强调环境,那就不可避免地指向与时代的关联。乱世、亡国的大环境,诗人自然是处穷无疑。在传统诗学观念中,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时运与诗运关系,乱世之音、亡国之音,自是变风。变风虽然也不能说不工,但终究价值低于正风,作为对个体感受和创作的激励,肯定抵不过对群体政治理想的文学期待。所以,“工”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程度,难以定论。而另一方面,盛世中处穷也是常见,这个处境中的诗人,其诗之工是否归功于“处穷”?那么个人处境之穷与盛世之矛盾,该如何解决?第二,穷而后工与“诗可以怨”复杂的离即关系。“诗可以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诗歌对主体情绪的表达功能,但必须是“怨而不怒”。那么,无论是诗人的个人处境、个人体验还是外部环境,诗人对“穷”的表达,究竟需要限制在什么程度,才被称为“工”?一旦诗歌变成了诗人“境遇”的写照,诗歌评价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就会有或内容上或风格上的误会,也容易被置换为“穷苦之言易好”。如侯方域为宋荦作序时提出:穷而后工的价值判断,使得很多人无病呻吟,特别是富贵者作穷愁语,这显然与温柔敦厚相悖。富贵者作穷愁语是错误理解了穷而后工,只不过是用诗歌表现“穷”状,发“穷苦之言”而已。穷而后工没有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身的价值。第三,“工”的价值难以定位。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实则是建立在“写人情之难言”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即处穷之诗人在对自身处境的感触和表达上,特别是涉及到难言之情状,会更具观察力,也有发言权。当时,“工”是一个大家约定用来判断诗歌具备某种价值的语汇,但绝对不是最高一级的,或唯一的对“好诗”的评价。而由于清人对“好诗”的具体标准,如“高古者格,宛亮者调”之类一一摒弃,致使“工”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以不指向任何确定性风格和表现方式的“工”,作为诗歌较高甚至最高一级的判语,似乎是整饬诗坛较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当清人在讨论穷而后工的时候,他们的言论也可能同时暗含着对诗歌审美价值最高一级评价的问题。(摘编自唐芸芸《清代唐宋诗之争中的“穷而后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政局混乱的元明之际,身处穷困境地的文人重新提起“穷而后工”,但他们对这一传统诗学话语有不同的看法。B.对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和豪迈隽伟、怡然自得的审美趣味的追求,是元明之际“诗非穷而后工”的理论内涵。C.“穷而后工”中的“穷”有多种情况,且这些情况之间并不能够完全相合,因此“穷而后工”命题本身便存有困境。D.“工”在欧阳修所处的时代可以作为一种判断诗歌具备某种价值的依据,到清代则成为衡量诗歌的唯一标准。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身处人生阶段和践行儒者之道方式的不同,元明之际的江南文人由人世转向退隐的心态也有所不同。B.待时而动者和怀道而隐者主张“诗非穷而后工”受到雅正诗风的影响,可见诗风决定诗学理论的发展。C.乱世之中人们更期待反映群体政治理想的文学,这就意味着抒发个人感受的作品无法使用“工”进行评价。D.只要明确了诗歌表达“穷”的程度以及“工”的价值,就能破解“穷而后工”这一命题本身的根本困境。6.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诗非穷而后工”观点的一项是(

)A.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指出“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欧阳修《薛简肃公文集序》中指出“矢志之人,穷居隐约”,认为他们“有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C.方孝孺《逊志斋集》中指出“困折屈郁之谓穷,逐志适意之谓达”,而“人之穷达,在心志之屈伸,不在贵贱贫富”。D.张潮《幽梦影》中指出富贵中人如果想写出好的诗歌,可以通过出游增长见闻,“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7.从诗人个体的角度看,应如何让诗达到“工”?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8.袁宏道在《谢于楚历凷草引》中说,假设真的是“穷而后工”,那么曹氏父子就应当是鄙贱之人,谢灵运也就不会写出清新秀丽的诗篇。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袁宏道这一看法的理解。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昨夜闲潭梦落花谢冕①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花落无声”四个字。这四个字来自一个遥远的记忆:母亲绾着发髻,身着白色的夏布衣裙,她在树下的井边洗衣。那是一座古老宅第幽深的院子,母亲的身子一起一伏。她的身前身后落满花瓣。那些花是细小的,细得呈粉状,龙眼花、荔枝花,都很细小,淡淡的黄色,淡淡的清香。荔枝花时早一些,龙眼花时晚一些,再就是柚子花了,柚子花花形大一些,它的香气很浓,熏得人醉。母亲就这样,搓着、浣着,伴随母亲的是静静院落的静静的亭午,近处有蝶影,远处是蝉鸣。日光透过浓密的树荫,花瓣雨也似的洒下来,花影、日影,搅成了我的迷蒙的童年。岁月就这样无声地流逝,正如花无声地飘落。②花落无声,花落有情。它伴我度过童年不知忧虑的日子。伴我在母亲身边看她汲水,看她搓衣,看汗水幽幽地沁出在她的脸颊和臂膀。有时读书、写字,花就在窗外飘落,也是静静的,无声,如粉末,甚至如尘。不知何时开始有了忧愁,有了分担这种忧愁的愿望。那是因为贫穷,捉襟见肘,岁月险仄。求学、温饱,甚至生存,一时都成了问题,于是幼小的心中有了忧思。花还是无声地落,日子却是愈过愈艰难。童年的天空有了云翳,记忆中除了游玩、嬉戏,添加了借贷、典当、捡稻穗、被迫做童工,还有空袭警报,以及为了逃难,也因为学费,而陷于不知终点的不宁与惊恐之中。窗外,花还是无声地飘落,却是无忧变成了内心的隐痛。远离了童年的天真,我在忧患中早熟。③有时不再静谧无声,而是风雨飘荡,在家乡福建,特别是夏季,台风过后,是另一番景象。花落了一地,既不温馨,也不缠绵——是一种被摧残的零落和伤害。这也是童年的家乡的记忆。福州地处东南海滨,清明过后,入了雨季,台风时起。夜间风雨过后,凌晨推门一看,竟是落红遍地,花瓣沾着雨水,也搅着撕碎的叶,伴着泥污。夜来风雨,记载着花的零落,叶的飘零,那情景好比是芳华遭了蹂躏。少年不解世事,心头竟也浮上无端的落寞与哀伤。后来经历多了,知道那是一种伤悼,伤悼时光的消逝,伤悼静谧与安宁的消逝。故而在我,花落无声不单是享受无声的、梦境般的美,也曾是承受着无声的疼痛。④我自信我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我知道在我的周围,人们如何在受苦、挣扎,较之他们,我庆幸我还活着,我不愿渲染苦难,尽管我未曾逃脱过任何一次。坚持、隐忍、吞咽,并且学会遗忘。记得那年,我因言获罪,陷入一场个人无法抵御的“文案”之中,孤立无援,叶败花残,一时心事苍茫。那时我短期任教于泉州的华侨大学,那里的冬季仍然有明亮的阳光,刺桐在开花,三角梅瀑布般地垂挂下来,激情的井喷也似的花,把巍峨的校门淹没在花海之中。那座校园的美丽和师生的温馨,让我忘了北方冬季的风沙与霜冻。一位写书法的朋友在默默中赠我一副对联:偶因风雨惊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⑤字是娟秀温婉的,不张扬,却蕴着内在的坚韧,优美地内敛着。尽管有风有雨,但在人生途中乃是寻常,正如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是一种“偶因”,却也是必然。重要的是自身的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心惊风雨,期待着一次又一次的“再起”,再起于楼台之上,为的是迎接缓缓升起在天边的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位朋友深知我当日的处境,他是在用诗句慰藉并激励我。及今思来,竟是一种博大的温馨与爱意。就这样,我度过了一场“偶因风雨惊花落”的危境。⑥花落无声,原是为纪念母亲而写,那些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是多么短暂,那些接受无边的母爱的日子,随着母亲的青春年华而远逝了。岁月无痕,花落满地,留下的,是无边的怅惘和永久的思念。岁月咬啮着我的肉体,却未能磨灭我的记忆,那种花落无声的感觉,愈是遥远却愈是深沉。“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现在轮到我自己了,我经历了人生的长途跋涉,一步一步,自信是认真的,不苟且,不妥协,也不玩世不恭和漫不经心,只是矜持地、凝重地踩着脚下的路,绕过陡峭,踏着荆棘,疼痛、红肿、瘀血,但不停步,只是一径地坚持着前行。日子如花,花瓣却雪片也似的落满了一地。9.赏析本文以“昨夜闲潭梦落花”为题目的好处。

10.文中的对联原本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革职流放新疆途中题赠友人的。比较本文中那个朋友与林则徐题写这幅对联的不同意图。

11.概括本文“落花”的寓意。

12.散文与小说有不同的写作特点。比较本文第③段与下文《红楼梦》片段,分析两者不同的表达作用。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罢!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意思相同。B.“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与“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两句中“信”意思不同。C.“或投之黄河”与“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两句中“或”意思不同。D.“善人虽多而不厌也”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厌”的意思不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明了。B.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异,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C.第三、四段,作者举例分析,阐述了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D.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问题,接着从多方面举例分析问题,最后达到意味深长地提醒当今统治者的目的。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2)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霜天晓角·梅(南宋)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霜天晓角·梅(宋)萧泰来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②。

【注释】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四月,而梅的花期在三月。

17.若将这两首词编入相应选集,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A.《两宋乐章》B.《稼轩长短句》C.《近体乐府别裁集》D.《小令菁华》18.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词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B.萧词末尾借两种花的本性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C.两首词中的“雪”,侧面烘托出梅花傲霜斗雪的坚毅姿态和高傲性格。D.两首词都塑造了梅的形象,范词侧重于梅的外在,萧词则更侧重内在。19.结合词作内容,比较两首词在表现手法和主旨上的不同。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名言都启发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里先借荆轲事以言悲壮之意,接着描写将士苦战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多,内容丰富,不仅在当时①,在今天也后无来者。曹雪芹不仅让诗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让大观园中的群芳成立诗社,将写诗接词由个人抒情上升到群体咏叹。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白海棠纯洁娇艳,却挡不住秋风肆虐,“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桃花娇柔鲜妍,却经不起秋雨摧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洁白轻盈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