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数字乡村讲话稿_第1页
省数字乡村讲话稿_第2页
省数字乡村讲话稿_第3页
省数字乡村讲话稿_第4页
省数字乡村讲话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省数字乡村讲话稿

省数字乡村讲话稿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随着我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据统计,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在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不少展现乡村生活的乡村网红,他们和网友分享乡村美食、美景和日常生活,收获不少关注,也带火了乡村土特产品,为家乡发展赢得更多机遇。顺应数字乡村发展趋势,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强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加快数字乡村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基建。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同时,还应在软件方面下功夫,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印发的《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专门提出,提高农民数字化新农具应用水平。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加强组织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才能让数据真正成为农民生产新农资、手机成为农村生活新农具。

加快数字乡村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新业态、新模式的潜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借助电商直播平台,山东烟台苹果、湖北洪湖莲藕等一大批农产品成为爆款。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广阔乡村搭建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产业风生水起,吸引一大批企业、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

加快数字乡村发展,应着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如今,乡村治理正在实现数字化、精准化。以电视屏和手机屏为终端,一些地方的数字乡村平台实现了服务和信息精准下发到户,教育、医疗、农技等优质资源下沉到村,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为66.4%,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为78.0%,雪亮工程行政村覆盖率为77.0%。未来,还应进一步提升面向乡村的数字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优质资源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数字乡村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培育更多信息时代新农民,就一定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省数字乡村讲话稿

2023年是十四五从规划走向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开展的关键之年。当前,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空前活跃,不断带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深入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以数字经济+乡村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可以说,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全新动能。

何谓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是指在农业农村社会发展中应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技术,提高农民现代信息技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引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因此,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板块,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数字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知名度,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数字乡村建设,顾名思义,就是一坨网络的乡村现代化,借助微信、直播、短视频宣传乡村。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的普及,数字资源向乡村流动,借力互联网+,人们了解了曾经默默无闻的乡村。凭借木屋、石墙百年历史、优美生态、特色建筑,乡村知名度不断扩大。带动了当地就业,带动了山货销售,带动了村民经济收入......遇见数字与网络的乡村,打开了一扇与现代化对话的门。由此可见,抓住数字乡村的新机遇,中国乡村不仅提高知名度,也提高村民收入,更奋力走好了振兴发展的新征程,这是新时代发展的必须,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数字乡村建设,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我国乡村在几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独有的精神文化价值和乡土文化,这是构造乡村自信的精神力量。乡土文化传承不能只靠国家输氧,要唤醒年轻人的共鸣和热爱,这样才能发新芽、开新枝。互联网能够把最传统的和最时尚的连接起来,重新抓住年青一代的心。只有依靠数字化,乡村传统文化才能拓宽传播路径;只有依靠网络化,以乡风为代表的文化符号,才能告别土味和落后,重唤光芒。

乡村发展,不仅是物、产业的发展,更是人的发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运用互联网,进行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知名度,增加村民收入,传承传统文化,以此来助力乡村振兴。

省数字乡村讲话稿

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它以数字化赋能,开启了乡村振兴新模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体内容一共有六句话,可以归纳出今年相关领域建设的六个重点方向。

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底座,夯实数字乡村发展根基。近年来,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不断增加,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正面临着提档升级的问题。因此,需要重点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三个方面。将来,随着高速、泛在、安全的基础信息网络在乡村普及,城市优质服务资源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在乡村全面覆盖,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更好的机遇,农村居民将获得更加精准化的服务和更为便捷化的生活体验。

以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为抓手,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生产的数字化可以通过将现有技术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实现生产经营模式的进一步改善。但与服务业、工业等领域相比,农业领域的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如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也明显不足。因此,要下大力气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升级和改造。今年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这是农业数字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需要加快突破的重要任务,我们应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并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

以数字技术赋能为手段,实现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就是利用大数据优化整合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打破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管理效能,重点解决调控难、签字难、监管难等问题,以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统一调度、精准指挥,提升公共管理与服务效能。一号文件中提到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就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并以需求为导向,让民生保障、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广泛向乡村延伸,面向农村的电子政务实现网上办、码上办、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解决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等一系列问题。

以应用场景为突破口,寻求数字乡村最优方案。数字乡村建设涉及生产经营、乡村治理、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多个领域,如果搞不清建设方向,就很容易导致建设中出现形象好、内涵少、看得多、用得少等问题。为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应综合考量各种场景下政府、市场、农民等多方主体需求,拓展接地气、简单实用、便捷高效的数字应用场景。在生产经营领域,强调实现农业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解决城乡信息不匹配、农村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乡村治理领域,重点解决人员不足、事务琐碎、重复填表、监督评价难等问题。在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以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为切入点进行数字化应用和转型提升,重点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村民办事难等问题。当然,对于基层政府来说,数字乡村应用场景不需要样样都建,但需厘清思路,明确定位,建设符合当地需求的具体落地场景。

以解决地方建设疑虑为出发点,同步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和标准体系建设。总的来看,全国的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持续探索阶段。2020年10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确定了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重点围绕着开展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完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探索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等七个方面先行先试。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应在检验试验成果、提炼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谋划新一轮的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同时,加快制定具有指导性的实践范本和相对明确的标准规范,为地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