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中国地理概况_第1页
2023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中国地理概况_第2页
2023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中国地理概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中国地理概况2024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中国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乙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主要缘由是()

A.冷锋的增加

B.反气旋的增加

C.亚洲高压的增加

D.准静止锋的影响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降水的肯定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肯定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

A.四地降水肯定变率相等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C.肯定变率由南向北递减D.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

4.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C.夏季风强,向北推动快D.东部雨季开头晚,结束早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武夷山脉是我国()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B.地势其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D.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6.图示区域()

A.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

C.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

D.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渐渐削减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示信息可推想,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D.下游径流量最小

8.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24年水风光积大量削减的主要缘由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峻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浇灌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削减,涵养水源力量差

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阴影区)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

A.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黑河—腾冲一线

10.该资源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石漠化

下图为不同月份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洞庭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完成11-12题。

11.图中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缘由是

A.围湖造田

B.泥沙沉积

C.入湖水量

D.结冰和融冰

12.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洞庭湖湖底地势中部比南部和北部高

B.1月份洞庭湖的流域面积比8月份小

C.洞庭湖1月份湖水净化力量比8月份强

D.洞庭湖1月份湖水含沙量比8月份大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某区域及其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缘由。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推断的理由。

(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推断理由。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1)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特别落后,有人评论“当地居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分析其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2)近年来图示地区兴起了水电开发热潮。你是否赞同该地区的水电开发方案?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C2.B3.D4.C5.D6.B7.D8.B9.B10.C11.C12.A

13.(1)东西走向;纬度和地形(秦岭)

(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简单;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供应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

缘由: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流量:R2流量较大(或R1流量较小);

缘由: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

(4)交通枢纽。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武汉)14.(1)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逼。

(2)赞同。理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进展,增加就业机会;该地区地广人稀,移民和沉没土地少;具有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