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比较_第1页
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比较_第2页
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比较_第3页
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比较_第4页
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沥青路面与水泥砼路面比较新建公路两种路面造价比较与水泥路面相比,沥青路面的造价有5项贵于水泥路面。进口沥青单价是国产水泥单价的15倍沥青平均价格为4500元/吨,是水泥价单价300元/吨的15倍,大大超过了我们所计算的6倍这个等投资平衡点。沥青路面集料的投资是水泥路面集料的2倍〜3倍粗集料:沥青路面是裸露粗集料路面,对集料的抗磨光、抗滑性、粘附性要求很高,要求使用玄武岩、辉绿岩等碱性集料,这些粗集料的价格视运距远近是水泥路面粗集料的3倍〜6倍。细集料:沥青路面级配由粗集料、碎石砂、石粉等三级原材料构成,比水泥路面不仅多石粉这种一级原材料,而且还不可使用天然石英砂,必须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碎石砂。在造价上,沥青路面使用的碎石砂价格是水泥路面的2倍〜3倍,而且石粉是额外需要投入的原材料。沥青路面的油石比一般为5%左右,而水泥路面中水泥石的份量约占20%。因此,沥青路面中的集料总量比水泥路面多15%左右,这15%一般为石粉占有。沥青混合料拌和能耗远高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一般为热拌和,而水泥路面混凝土为冷拌和。沥青路面加热拌和的能耗在水泥路面拌和中是没有的,加热消耗每立方米沥青混合料的能耗大约需要增加100元〜150元。沥青路面振动压实能耗高施工中,沥青路面需要振动、碾压、密实成形,而水泥路面只需要振捣棒振捣密实成形。沥青路面的振动、碾压需要振动压路机压实、胶轮压路机精平,比水泥路面振捣成形需要的振动压实施工能耗高5倍〜8倍。沥青路面的建造速度慢于水泥路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有三个面层、三层粘层油和一层透层油,全表面层共需7遍工序方可完成,而水泥混凝土路面仅一个面层。以前一个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代替沥青路面7个面层,如今,为提高半刚性基层表面的抗冲刷性,水泥路面增加了透层油和封层油,一个面层工序代替沥青路面的5个工序。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均可采用摊铺机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速度更快、工序更简洁,施工动用的机械更少,施工费用也更节省。综合上述各种因素,水泥路面的建造费用比沥青路面节省一倍。按每立方米混合料测算,沥青混合料需要1000元〜1200元,而水泥路面仅需要500元〜600元。按厚度计算,18cm厚沥青路面高速公路每平方米造价180元〜240元,而28cm厚的水泥路面每平方米只需要90元〜160元。两种路面的养护费用比较虽然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有养护更方便、通车更快的特点,但其养护费用与建造费用是成正比的,目前国内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建得起、养不起的尴尬局面。沥青路面局部修复或加铺时,需要的机械多而全,必须动用沥青搅拌楼、摊铺机和压路机,其局部修复养护费用比新建费用大致高4倍〜5倍,而水泥路面局部换板可使用三辊轴机组或小型机具施工,动用的机械设备少而轻巧,其局部修复的养护费用是建造费用的2倍〜3倍。虽然沥青路面养护有通车快,比水泥路面便于做薄层加铺,不用考虑接缝防裂等特点,但在我国目前沥青、集料、机械、养护施工等严峻形势下,其养护费用大致为水泥路面的3倍左右。相同设计、施工水平下两种路面的使用年限比较在相同设计、施工水平下,水泥路面到大修的使用年限比沥青路面长一倍,与路面设计使用的基准期相当:水泥路面30年,沥青路面15年。黑龙江哈尔滨至大庆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16年的通车运营和连续观测表明,同样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小型机具与滑模摊铺相比,达到相同破损率时,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比小型机具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长6年〜7年。湖南长沙全益阳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与益阳全常德插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对比表明,每条缩缝插入传力杆,达到相同破损率时,有传力杆水泥混凝土路面比未插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长3年。因此,建议将长沙全益阳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部后补插传力杆,以延长该路段的使用寿命。相同设计水平是指高速公路沥青、水泥路面的路面结构设计应适应相应的交通量与超载要求,相同的施工技术水平指两种路面的施工都应该采取大型摊铺机进行。水泥路面使用大型搅拌楼和滑模摊铺机,沥青路面使用沥青拌合楼、沥青摊铺机及其配套的压路机等。在这样“相等”的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比沥青路面长一倍。高速公路车辆运输经济学众所周知,在相同的平整度水平下,沥青路面比水泥路面要舒适。但是,舒适是要付出高油耗的代价的。车轮在沥青路面这种柔性结构上,每个车轮的下部在重力作用下出现“弯沉盆”现象,这就相当于每个车轮在运动中都在爬“弯沉盆”形成的纵坡,而水泥路面仅在每个横向接缝处有弯沉台,刚性路面板中仅有非常微小的应变级微量弯沉。因此,国外研究检测表明,水泥路面运营的经济性要优于沥青路面。这种经济性与车速有关,在一般高速公路上,60km/h行车速度时,水泥路面的油耗比沥青路面节省8%;120km/h行车速度时,水泥路面的油耗比沥青路面可节省15%。根据交通部公路司2002年底的最新统计资料,我国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两种高级路面的建成总里程28.86万km,其中水泥路面16.75万km,占58%。水泥路面在高速公路上大约占25%,二级国道上约占67%。2002年完成水泥路面超过2.5万km。因此可见,水泥路面在我国发展势头相当迅猛。特别是近几年,交通部启动了通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在可预见的将来,水泥路面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路面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水泥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二是水泥路面损坏后,修复难度大。关于水泥路面行车舒适性的提高和改善问题,曾有专门文章进行阐述。首要问题是提高动态平整度以及延长优良平整度的使用年限。关于高平整度问题,通过大型机械化滑模施工技术10年的研究和推广,水泥路面的动态平整度已经有了质的改进。目前在我国使用滑模摊铺技术铺筑的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好的路段已经能够使动态平整度达到防0.45的高水平,在一个25km左右的路面标段上,动态平整度已经可以达到8<0.76;在上百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已经达到了8=0.85〜1.15的水平。有鉴于此,将于今年7月1日起执行的新编《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动态平整度的检验标准由8<1.50提高到了8<1.20。关于高平整度的长期保持性问题,近年来,公路上使用了2项消除错台的技术:一是每条横向缩缝使用传力杆钢筋支架;二是使用滑模摊铺机的自动传力杆插入装置(DBI)。而且,全缩缝插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已经编进《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这种路面结构预计可以消除现有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接缝“咯噔”的跳车现象。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难的问题,交通部已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中立项,目前正在开展研究工作,攻坚目标是要在10〜12小时内(当晚)解决断板的快速修复问题。另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管理中要求及时进行两项预防性的养护:一是随时灌缝,保证接缝密封防水;二是对脱空面板在没有断板前进行灌浆稳板。在设计上采用沥青滑动封闭层,防止半刚性基层的冲刷脱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难问题在使用新机械和新型材料的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地得到解决的。结论一:舒适性和修复难不应成为在高速公路上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障碍。这些问题均可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大家看到沥青路面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水泥路面近年来在施工、材料、机械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树立在高速公路上建好并养护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信心。两种路面的优缺点对比分析1、沥青路面的优缺点沥青路面业内人士俗称“黑道”,又称柔性路面,其优点为:(1) 沥青路面由于车轮与路面两级减振,因此行车舒适性好、噪音小;(2) 柔性路面对路基、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强;(3) 沥青路面修复速度快,碾压后即可通车。柔性路面的缺点:(1) 压实的混合料空隙率大,耐水性差,宜产生水损坏,一个雨季就可能造成路面大量破损;(2) 沥青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差,脆点到软化点之间的温度区间偏小,包不住天然高低温度,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3)沥青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使用数年后,将产生老化龟裂破坏;(4)平整度的保持性差,不仅沉降会带来平整度劣化,而且材料软化会形成车辙。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水泥混凝土路面俗称“白道”,又称刚性路面,其优点是:(1) 水稳定性较高,在暴雨及短期浸水条件下,路面可照常通行;(2) 温度稳定性高,无车辙现象;(3) 水泥混凝土是无机胶凝材料,主要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既是其强度的主要来源,既耐老化,又无污染。但在更长时期,会与所有岩石一样,产生风化现象,水泥石风化与沥青老化相比,时间长10倍以上,不构成工程问题。(4) 平整度的保持期长。(5) 在相同技术和工艺水平下,水泥路面大修前的使用年限长。高速公路水泥路面的设计基准期30年,沥青路面的设计基准期15年。我国目前的基本状况是超载和重交通路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可使用5年,水泥路面可使用10年。水泥路面的缺点:(1) 在相同平整度条件下,由于刚性路面不减振,因此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噪音较大,我国对低噪音水泥路面尚未开展研究和应用;(2) 在路基、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条件下,易形成脱空,附加应力很大,极易产生断裂破坏,对路基稳定性要求高,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差。(3) 水泥路面强度高、硬度大,即使断板后也难于清除,修复难度大,新浇筑面板的养护期较长。3、就水泥路面的问题开展的针对性研究(1) 我国最新修订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规定特重、重交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甚至某些二级公路,基本路面结构为每条缩缝插传力杆的水泥路面,极大地提高了平整度的保持期与行车舒适性。(2) 我国最新修订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要求对非稳定路基进行连续沉降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和经验,在一般不均匀沉降路段使用补强钢筋或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对于极不稳定的路段使用小块预裂“活”路面。从路面结构设计上最大限度地防止断板破坏。(3) 提出积极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一是及时填补渗漏水的接缝;二是及时压浆稳板。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的早期断板。(3)针对水泥路面修复难,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快速清除机械设备;二是快通混凝土,达到10〜12小时即可完成修复,不阻碍交通之目的。结论二: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都存在固有的优缺点,谁也不可能“独占”高速公路路面,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地正确选择和使用'黑白”两种路面,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两种路面的资源状况1、沥青路面的主要材料资源状况建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最主要材料是重交通沥青,我国目前基本依赖进口。首先我国是原油进口国,原油与沥青总量缺口很大,我国每年重交通沥青缺口超过100万吨,由于建筑、水利、铁路等各行业的大量需求,公路行业可得到的国产沥青有限。近10年来,我国每年进口重交通沥青的费用都在30亿元以上。作为我国交通基本建设大宗原材料的重交通沥青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上沥青价格的波动很大,变幅与原油有1倍的差别。今年由于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拟建造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面临着沥青价格大幅上扬的巨大压力。沥青路面造价高昂的第二个原因是我国相当多的省区缺乏制作表面抗滑磨耗层的玄武岩或辉绿岩碎石,有的甚至需要500km以上的运距,运费很高。2、水泥路面的资源状况水泥路面在我国的资源情况可谓得天独厚,我国连续10年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与出口国。2002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6.3亿吨,尽管我国大量的小立窑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不完全符合建造高速公路的要求,但在200km运距范围内,各省区都有符合高速公路建设要求的旋窑“大水泥”,完全能够满足本省区需求。我国近10年来,由于水泥市场供应充裕,价格稳中有降,平均单价在300元/吨左右,与进口重交通沥青单价差近10倍。因此,在高等级公路上建造水泥路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层可节省投资15%〜40%。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上建造的连续配筋水泥路面单价155元/m2,不超过上面层改性沥青路面;全缩缝插传力杆的水泥路面单价110元/m2,低于重交通沥青路面;普通水泥路面单价仅60〜90元血2。另一方面,沥青本身是一种稀缺能源,世界政治或战争无不与能源有关,而水泥生产使用的是我国富足的煤炭,因此在能源危机的年代,美国建造了相当数量的水泥路面。结论三:由于我国客观的资源状况,决定了在高速公路上不允许也不可能放弃水泥路面而只建造沥青路面。纵观世界各国高速公路黑白路面的比例,无一例外是由各国的资源条件所决定。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基本建设的大宗原材料应更多地依靠国内资源。我国的资源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水泥路面技术,建造更多更优质的水泥路面。指导方针:因地制宜,黑白并举1、 资源约束和性能互补要求“黑白并举”由上述两种路面的性能对比和资源状况分析可见:各自的主要优缺点基本是相反的,尽管我们在着力攻克水泥路面存在的某部明显的技术缺点,但迄今为止并未在实际建设和养护中获得彻底解决。因此,我国必须推行“因地制宜,黑白并举”的建设指导方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路面。具体地讲,应在地形较好的平原区,尽量多建造水泥路面,而在路基填挖方的重山区建造沥青路面;在气温较高、降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多建造水泥路面,在县乡公路或偏远地区多建造水泥路面。在具体路段的选择问题上,应由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决定。他们对当地气候、地形、材料、技术等情况最了解,除了上述条件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技术传统或优势等因素。黑白路面有不同的两套施工技术,各自的技术难点也不同,要建好均不易。除技术问题外,大规模工程建设经验也很重要。我国某些省区放弃了建造水泥路面的领先优势,这对大面上的工程质量将带来不利的影响。2、 黑白两种路面不是争论而是互补国际上历来存在黑白两种高级路面之争,各自宣扬优势和好处,淡化缺陷、不足或不适应的地方。笔者认为,两种路面不是争论,而是必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黑白路面是公路建设者手中的两个不同的实现手段,恰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我国一些省区在前些年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已经出现过这方面的偏差,先是使用落后的小型机具建造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较多,后全部改用沥青路面,结果某些新建沥青路面在几个月内,一个雨季过去就出现了大量水损坏。相当数量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行车道路面在2〜4年内出现了严重的车辙和平整度损失,不得不铣刨加铺。沥青路面的修补期过短,早期损坏太多太快,已成为行业内有识之士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在西部交通项目中设立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重大项目开展研究。有的老公路建设者疑惑,修了一辈子公路,越来越不会修了。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不仅体现在建设期间,还反映在路面加铺、改建形式的可持续发展上,笔者曾在《中国公路》杂志上发表了“多次加铺实现超高级路面结构”的文章。文章提出,加铺时不宜仅使用刚性路面或柔性路面,仅使用沥青路面加铺,车辙会越来越深;仅使用水泥路面,在基层过弱时,第三层也将断板破坏。多次加铺一定是刚柔相间层次,方可达到超高级路面50年以上长寿命的使用要求。3、路基稳定是建好水泥路面的前提近年来,我国修建的水泥路面也有相当数量的早期断板破损问题。一般而言,前2〜3年的破损是由于基础或路基不稳造成的,所以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越是高路堤、软路堤或填挖较多的路堤,越容易出现断板;相反,低路堤、老路堤早期破损越少。使用3〜4年后的水泥路面破损与接缝渗透水和冲刷密切相关,及时进行接缝填缝密封,并对冲刷脱空尽早进行探查和灌浆稳板的水泥路面,运营状态就好,使用寿命也可大大延长。路基沉降与脱空造成的断板破坏,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罗翥硕士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引进除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外的第三应力即支承不均的附加应力计算,已经得到了试函数法的解析解答,并与有限元法的解答相对照,结果基本一致。理论上能够说清楚并不代表实际工程问题已经解决,但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路面工程建设和养护实践方面讲,新近颁布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规范已经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全面落实这些规定将有一个过程。关于路基稳定性问题,相当数量的公路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应给水泥路面的路基在建设期间足够的稳固时间,但在当前我国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时期,项目建设程序不允许。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就是要从技术上采取有效措施,在较短工期条件下,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来解决稳定问题。例如安徽省大规模使用的80cm厚路床改善土,广西大量使用的粒料路床等技术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4、加快水泥路面的科技进步客观地看,在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建造技术和工艺水平要高于水泥路面,沥青路面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先于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建设中积累的成功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