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思乡诗)_第1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思乡诗)_第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思乡诗)_第3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思乡诗)_第4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思乡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乡诗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下列小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 , 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 , 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 , 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②忽得南来鲤 ,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 :北宋诗人 ,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 (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 ,将劈波斩浪 ,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 ,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 ,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 ,内蕴诗人凄凉之心。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 ,至吴地烹鱼结 ,一路行来 ,写景叙事 ,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 ,把自己对亲人 ,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答案:1.BE;2.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 (事借的巧 ),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 (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 ),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 ),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 ,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 ,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解析: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 ,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 ,表现路途艰辛。 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 ,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大麦行①(唐)杜甫大麦干枯小麦黄 ,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 ,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 ,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鸟有羽翅 ,托身白云还故乡。【注解】①唐肃宗宝应元年 (公元762年),奴剌、党项、羌攻梁州。诗人故有此作。②汉桓帝时有童谣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③集、壁、梁、洋:四个州名 ,唐属山南西道。由梁州都督督四州。④腰镰 :腰间插着镰刀 ,指收割。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大麦行》与《琵琶行》《燕歌行》文体相同 ,“行”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较为自由。B.一、二两句,化用童谣 ,反其意而用之。 麦收时节却无欢乐景象 ,反而妇女哭男人逃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C.三、四两句,先一句说敌寇掠夺范围之广 ,后一句作者呼吁四州军民 ,同仇敌忾 ,坚决抵抗胡羌入侵。D.五、六句 ,前句设问后句回答 ,江山远长 ,虽然调发蜀兵三千 ,也只能疲于奔命 ,难以救护。E.七、八两句与“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明喻手法抒发思乡之情。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分析。答案:1.CE;2.①哀民生。一二两句表现出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②斥边寇。三四两句表露了对“胡与羌”的愤慨。③思故乡。最后两句则表现了对故乡思念。解析:C项分析三四两句 ,第四句是自问自答 ,又为上文解疑 ,一二句所写的麦收时间农村的凄惨景象原来是由羌胡的入侵造成的。E项分析最后两句的修辞手法 ,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也使用了明喻的手法错。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春夕(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 , 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 , 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 , 华发春唯满镜生。TOC\o"1-5"\h\z自是不归归便得 , 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 ,深叹春光易逝 ,岁月无情 ;下句将代指春光的 "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 ,而是我送春归去。B.颔联进入正题 ,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 ,对仗工整 ,韵律和谐 ,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 ,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 ,遥想故园 ,望眼欲穿 ,思乡念亲 ,忧心如焚 ,连年累月 ,无心翻书 ,揽镜自照 ,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 ,溢于言表。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 ,缘情写景 ,因景抒情 ,虽未明言思乡 ,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 ,感情真切 ,凄婉动人。E."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这两句是设问 ,意思是说 ,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 ,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 ,假如我要回去 ,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CE;2.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 ;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 ;仕途坎坷、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 ;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解析: C、“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 ,充满寥落之意”理解错误,“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TOC\o"1-5"\h\zE、不是设问 .而是反问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客游李贺①悲满千里心 ,日暖南山 ②石。不谒承明庐 ③,老作平原客 ④。,三年去乡国。TOC\o"1-5"\h\z旅歌屡弹铗 ⑤,归问时裂帛 ⑥。【注】①李贺 :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 )人。②南山 :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 ,侍臣值宿所居。 ④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 ,是旧赵地 ,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 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 ,不甘做下客 ,弹铗而歌。⑥裂帛 :指写家信。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标题“客游”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B.首联写眼前现实 ,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 ,离家是悲伤的 ,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 ,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E.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 ,并且还可以“时裂帛” ,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杜甫《春望》中与本诗都提到家信 ,请简要分析作者借家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1.BE;2.同:二者都表达思乡、思亲之情。异:杜诗表达身在他乡、处于逆境中忧国、思家之情 ;李诗写入朝无门、为官无望 ,只好时时想写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 ,表达壮志未酬、落魄凄苦的悲慨之情。解析:B项,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 ,“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E项,“屡弹铗”意为自己只能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时裂帛”则表达归乡不得、聊且借信表达思乡思亲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江行寄远 ①李白刳木出吴楚 , 危槎百余尺。疾风吹片帆 , 日暮千里隔。别时酒犹在 , 已为异乡客。思君不可得 , 愁见江水碧。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中的“江行” ,直叙出行的方式 ,乘坐孤舟 ,沿江而下。B.二、三联围绕“远”字,写舟行迅疾 ,与故乡渐行渐远 ,离愁愈来愈浓。C.“片”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小舟在浩淼的大江上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D.诗的末句 ,巧用拟人 ,青碧透寒的江水也有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愁苦之意。E.全诗仅用四十个字便抒发出了诗人远离故土后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试比较分析。答案:1.CD;2.①“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舟行之“轻”之“快” ,写诗人内心的兴奋与快意。②“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却相反,行舟愈是“轻快” ,内心愈发“沉重”——日暮之间故土已是远在千里之外 ,故人已杳无踪影 ,离愁乡思油然而生。解析:C.“写出了小舟在浩淼的大江上乘风破,扬帆远航 "说法错误 .应为”写出了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淼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D.“巧用拟人”错误,应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完成下列小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 , 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 :原野。对这首诗的赏析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照应题目 ,点明地点和时令 ,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第三联以 "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C.全诗抒发了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D.全诗情景交融 ,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E.最后两句设为问答 ,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 ,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 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此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并试着分析诗歌中除乡思外还有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AE;2.手法:①视听结合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 ,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是目睹。②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前句写万壑中晚籁 ,后句说数峰无语 ,突出了万壑、数峰的静态美。③拟人修辞 ,把山峰当作人来写 ,生动形象 ,富于情味。情感:宦途失意的异乡人 ,有家不得归 ,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惆怅之情。解析: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 , 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 , 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 , 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 , 门系钓鱼船。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 ;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寒夜孤灯 ,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 ;窗外孤雁鸣叫 ,加上被贬谪流放的茫然 ,屋里诗人忧愁难眠。C.颔联中用“寒”字来修饰“灯” ,用“断”来修饰“雁” ,写出了灯光的灰暗清凉、 鸿雁的孤单悲凄 ,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D.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 ,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 ,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E.全诗情感至深 ,含蓄蕴藉 ,既抒发了诗人羁旅在外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 ,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答案:1.BD;2.诗歌前两联重在实写 ,后两联主要是虚写。诗歌前两联主要刻画了一位羁旅在异乡的孤客因思乡之情而难以入睡的情景 ;后两联主要写孤客在梦中回到家乡 ,见到家乡美景的情景。全诗虚实结合 ,表达了孤客的羁旅之苦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或者扣其中一联进行分析 ,比如:颈联是虚中写实 ,以实衬虚。 故乡远在千里 ,只能在梦中归去这是虚写 ;梦醒、天明,隔年的家书都是实写。 两句虚中写实 ,以实衬虚 ,表现此时此地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解析: B“贬谪流放的茫然”于诗中无依据 ,D尾联为虚写 ,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思乡的愁苦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1~2题。旅怀①

江为迢迢江汉路 , 秋色又堪惊。半夜闻鸿雁 , 多年别弟兄。高风云影断 , 微雨菊花明。欲寄东归信 ,裴回②无限恃。【注】①江为 :公元950年前后在世 ,字以善,五代时建州人 ,其先宋州考城人 ,曾避乱外地。②裴回:徘徊,彷徨。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征途漫漫 ,江汉路远 ,再加上秋色渐浓 ,不禁令人心惊 ,呼应标题。B.颔联写诗人在半夜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