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命题人:周玉龙成特立羿莎审题人:周玉龙打印整理:永州一中刘小忠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组是A.不啻chì蹁跹piān多财善贾gǔ龇牙咧嘴liěB.胼胝zhī倥偬zǒng戛然而止gá不足齿数shǔC.脑髓suǐ应届yīng呱呱坠地gū游目骋怀chěngD.解剖pāo鱼鳔biào人才济济jì宁缺毋滥wú1.C.(蹁跹pián戛然而止jiá解剖pōu人才济济jǐ)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柔和的光线下,沙漠以一种流线形的柔若无骨的姿态静静躺在阳光下,这就是历史有时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某种状态,使人们深信不疑地接受它。B.梅雨时节,空气中水汽氤氲,啼听那鸟声,你就感受到那声音不再是清脆明亮,更不是婉转动听,总是略带几分喑哑和沉闷。C.在起伏跌宕、白雪皑皑的贺兰山父性的衬托下,另一边的大漠,在午后阳光的晕染中,则呈现出一片混沌、圣洁、慈祥的母性光辉。D.春光流转千载,它是来消释人们秋冬的愁烦的。落寞的文人也不会在春风的骀荡中萎靡不振,放飞心中无边的暇思。2.C(流线形——流线型啼听——谛听暇思——遐思)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政府制订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措施,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C.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人们日益重视养生保健,某些骗子就抓住这种心理,见机行事,给假药贴上了保健的标签。。D.京剧艺术如今成为了部分北京城区小学的校本课,有些小学已把京剧课列为正式课表,学生要学习20个京剧选段。3.C.(A.成分残缺:“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B.结构混乱:“主要原因是……造成的”。D.搭配不当:“京剧艺术成为校本课”主宾不搭配。)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的视觉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特别人的视觉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特别⑴,这是因为构成人的视网膜边缘的一亿多个视杆细胞分辨黑白的本领特别强,即使⑵,也能⑶一个由明暗组成的黑白世界。可见,⑷,从而为黑白摄影被人的视觉接受及欣赏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①敏感②敏锐③在深夜感觉不到色彩④在感觉不到色彩的深夜⑤感受⑥感知⑦观众的视觉有优先唤起黑白的能力⑧黑白有优先唤起观众视觉的能力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⑦C.①③⑥⑦D.②④⑤⑧4..A(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很快;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⑴句意为人的视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反应快,应选“敏感”。“即使”领起的⑵句是假设在无法辨别色彩的黑夜,视杆细胞依然能感知黑白,所以选“在感觉不到色彩的深夜”。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⑶句应选“感知”。观众的视觉对黑白敏感,所以⑷句选“黑白有优先唤起观众视觉的能力”。)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6分,断句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李延孙,伊川人也。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悬瓠有功,为汝南郡守。父长寿,性雄豪,有武艺。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伊川左右,寇盗为之稍息。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魏帝藉其力用,因而抚之。乃授持节、大都督,转镇张白坞。后为河北郡守,转河内郡守。所历之处,咸以猛烈闻。讨捕诸贼,频有功。授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郡公。及魏孝武西迁,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孝武嘉之,复授颍川郡守。迁广州刺史。东魏遣行台侯景率兵攻之,长寿众少,城陷,遂遇害。大统元年,追赠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延孙亦雄武,有将帅才略。少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初为直阁将军。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延孙为都督。肃清鸦路,颇有功力焉。及长寿被害,延孙乃还,收集其父之众。自魏孝武西迁之后,朝士流亡。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并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延孙即率众卫送,并赠以珍玩,咸达关中。齐神武深患之,遣行台慕容绍宗等数道攻之。延孙奖励所部出战,遂大破之,临阵斩其扬州刺史薛喜。于是义军更振。乃授延孙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延孙既荷重委,每以克清伊、洛为己任。频以少击众,威振敌境。大统四年,为其长史杨伯兰所害。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寇盗为之稍息息:收敛B.表延孙为都督表:表彰C.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率:轻率D.寻进车骑大将军进:进攻5.A.(表:表奏率:率领进:进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寇盗为之稍息吾属今为之虏B.魏帝藉其力用,因而抚之因击沛公于坐C.每以克清伊、洛为己任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或异二者之为,6.B(A介词,因为/介词,被;B介词,趁机;C.介词,把/介词,因为;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上文所说的两种情况却)7..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7.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8.本文前半部分介绍李延孙的父亲,有什么作用?文章后半部分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李延孙的?8.答:①介绍李长寿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李延孙的雄武与才略是有家学渊源的,为后文具体介绍李延孙作铺垫。②文章后半部分是从随父征讨、以勇敢闻名;抚恤流亡,招募兵士;以少击众,频立战功;蒙受重任,尽职尽责等方面介绍李延孙的。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3分)译文:(2)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4分)译文:(3)延孙亦雄武,有将帅才略。少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34分)译文:9.(1)年轻时与蛮人酋长结交往来,多次引导他们入侵并吞并了函谷关以南地区。(2)永安年间以后,盗贼成群地起来,李长寿于是招集叛变流亡之人,党羽一天天壮大。(3)李延孙也雄壮威武,有担任将帅的才智谋略。年轻时跟随李长寿征战讨伐,凭借勇敢而出名。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仙吕后庭花赵孟頫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注释】①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②休:语气助词。(1)王诗和赵曲都塑造了女子形象,请概括其形象特点的异同。(3分)答:同:王诗中的浣女和赵曲中的采菱女都表现为勤劳、乐观。异:赵曲中的采菱女采下一茎绿荷叶戴在头上作雨具,返舟回家,还表现出聪明智慧和处乱不惊的淡定从容。(2)这两首诗歌虽一“留”一“归”,但表达了诗人相同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王诗描绘了雨后秋山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虽然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赵曲先描绘了泛轻舟,栽芙蓉的荷塘,表现其幽美和谐,最后面对现实中的乱云漫天,急雨如注,主张归去的情感。两首诗歌虽一“留”一“归”但都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渴望隐居的思想感情。12.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环境文化与民族精神什么是环境文化?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即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几十年来,环境文化的理念广泛渗透到人类经济、科技、法律、伦理以及政治领域,预示着人类文明已从传统工业文明逐步转向生态工业文明,并将以自然法则为标准来改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山地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自东向西的三大阶梯缔造了主要江河西水东流的基本态势。汹涌澎湃的江河之水把中华民族紧紧相联,这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形成了大中华特有的民族性格与伦理体系。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弘扬环境文化,便是对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挚爱,便是对中华民族地理环境统一性的认同,便是对中华民族团结稳定的奉献。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与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环境文化惊人的吻合。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从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信道法自然,遵循自然法则,追求天人合一,信奉众生平等,关注生命的安全和文明的延续。以此精神为基础,中国传统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医学养生、棋艺茶道,无不展现着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无不表现着深刻睿智的生态文明,无不浸润着天地人文的和谐美感。综观世界,俯仰古今,数千年来,世界不少文明古国,都曾有兴盛一时的文明,但终因破坏了自然,文明也就到了尽头。唯有中华民族同根同种同文完整地保留下来,延绵不绝。中华民族是个处处谈文化学文化的民族。环境文化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必须从全社会的各个层面予以推动。古人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大事业的基础,体现于无数的小事与细作之中:从森林公园到宗教场所,从街头雕塑到厕所文明,从公益娱乐到社区卫生,从幼儿启蒙到大学环教,从禁止随地吐痰到义务植树,从绿色标签到绿色技术,从尊重历史到修复遗产……全社会所有层面都可以成为我们倡导弘扬环境文化的领域。我们要用一系列手段去宣传、动员、组织环境文化的多种活动,要营造全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要将全社会环境文化的共识演化成人人皆守的规范准则。(选自《新华文摘(精华本》,)12.下列对环境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境文化研究的对象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B.环境文化既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也体现了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C.环境文化具有渗透性,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D.环境文化能改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12.A.(研究的对象不是关系,而是和谐关系)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只有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弘扬环境文化,就能形成团结稳定的民族精神。B.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是一个只重“小事”与“细作”的民族C.如果其他的文明古国重视环境文化,其文明就不会湮灭并能完整地保留下来,D.从小事作起,重视生态文明,有利于将全社会对环境文化的共识演化成规范准则。13.D.(A.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B只重不合文意.C假言推理不当。根据文意,只重环境文化,文明不一定完整保留。但不重环境文化,文明则难以完整保留。.)15.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环境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6分)答:①有利于形成团结稳定的民族性格与伦理体系。②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由此产生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③有利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中华民族是个处处谈文化学文化的民族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注意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④有利于优化建立生态文明,形成文明氛围,提升民众的素养。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秋(日本)皆川美香①蝉声从村子里消失时,就已是秋天了。在温和的阳光、澄碧的蓝天上缓缓的流云和凉爽的微风中,秋意优美地加深着。②稻穗一天比一天更更饱满,身上披着宽大的金色长袍。③㈢啊,站在这广阔无垠的黄金的“沙漠”中,谁能不激动呢?一股热流从脚下升腾,使我的心胸充满温暖,头脑像麻木了似的停止了思想。不久,宁静和安乐浸润着全部身心,我成了这“沙漠”中孤独的旅人。然而我并未感到寂寥,唯有那无边的优美、温馨和强烈征服着我。我下意识地环顾四周,那天感受不尽的喜悦的波涛卷起巨大的的漩涡向我涌来。我不禁产生一种想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住它的感情。我发出了一声赞叹。④我开始感到白昼渐渐变短。这时,嗒、嗒、嗒、嗒嗒……从东、从西、从南、从北传来康拜因收割稻子的声音。这种机械性的有规律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时,就创作出意想不到的节奏和旋律,把我从昼短夜长的思绪中唤醒。⑤这文明机械以惊人的速度使“沙漠”消失了。那从春天齐步走来的稻子们,留下水晶般美丽的颗粒,消失了。田野一片空旷,只剩下堆积如山的稻稇,就像稻子们的坟墓一样。从前,我常常钻进稻堆捉迷藏,或者从稻堆顶上往下滑,沾得满身是稻秸,把它弄得乱七八糟之后,才逃回家。⑥像繁华的城市毁于一旦,把这废墟般的荒凉给予人们之后,秋意就变得更深了。⑦晚秋,从学校回家时,到处是烟,呛得人难以忍受。田野里的点点火堆,没有火焰,只是升腾弥漫着烟气,微弱地、徐徐地燃烧着。那荒凉地散乱着的稻秸渐渐地、渐渐地烧成了黑灰。夜晚驱散了白昼的荒凉冷落,甚至具有了一种华丽。在黑暗中,殷红的火焰一闪一闪地发出亮光,这是一种令人恐怖的特殊的美。⑧对秋天来说,独自一人是最适宜的。我常常折下一支狗尾草,一边手里玩弄着,一边在田野的阡陌上徘徊,那一般是在渐近日落的时候。一棵柿子树孤零零地立在空旷的田野里,熟透了的果实零落在土地上。它大概只是一棵老树了。那弯弯的枝条和树皮剥落的树干,仿佛在陈述着自己孤独岁月的茕寂。因为以前附近的儿童们成群地跑来,兴高采烈地摘柿子玩儿,而现在,那些被遗忘了的红艳艳的果实却在晚风中伤感地摇摆着。⑨一只乌鸦慢悠悠地飞落,停在柿树枝上。柿子树兴奋地“沙沙”摇摆着身躯。但是,乌鸦并不看重那成熟了的果实,又“扑啦啦”飞走了。⑩西边天空染上了一层茜草的鲜红色,悠长而舒展的横云也同样得红。云层的中央,太阳就像一颗硕大的红艳艳的酸浆果似的,把短暂白昼的最后时刻装点得辉煌而舒畅。家家的屋顶都辉映着红橙般的云彩,就像太阳的仆从一样,一动不动地静悄悄地肃立着。在东边,天空中的云也染上一层石竹的粉红,睁大羡慕的双眼注视着西方的天空;而群山也使它那带着各种花纹的服装映上了一层光辉,忍耐着白昼即将结束时的寂静。这时候,连那柿树叶片表面也闪耀着光芒,挺起胸膛仰望着西边的天空。太阳真不愧为万物之王,它徐缓地、壮丽地落下去。此时此刻,我仿佛觉得,它不允许我叫喊,悲哀和寂寞。太阳徐徐下沉,不久变成了紫色,隐没在西山里。(11)我沿着很快就变得凉飕飕的道路,向家里走去。家家户户都从窗口流溢出晚餐的香味。我眼前浮现出母亲的身影。一见到灯光,我反而立刻感到了黑暗的恐怖。一想到要快点见到母亲的面容,我就不顾一切地奔跑起来,用力推开门跑进屋里。我顿时放下心。当我拉窗帷时,东边山上那轮柠檬一样黄澄澄的月亮,洒下了青白的光。(12)在青白的月色和呢喃细语般的星光之中,漫长的秋夜寂静无声地加深了。如果独自默默不语,那就会溶化在无边的夜色中,我“喀”的一声,把昨天吃剩的一颗栗子咬碎,剥掉硬壳把它吃下去。明天,白昼将会比今天更短,而且夜会更长,一想到这儿,我就更忧郁了。(13)星星姑娘,唱支摇篮曲吧!”我紧裹在毯子里,小声嘟囔着小孩话。(14)伴和着秋虫细碎的鸣声,“秋”已经开始奏出终曲了。15.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成了这“沙漠”中孤独的旅人。(2)一见到灯光,我反而立刻感到了黑暗的恐怖。答:(1)面对广阔无垠的金黄稻穗却没有人和自己分享,所以感到自己是个孤独的旅人。(2)灯光本是光明的,给人温馨的,但作为“万物之王”的光明灿烂的太阳都被黑暗吞噬。,更何况这微弱的灯光呢?所以,我一见到灯光,反而立刻感到了黑暗的恐怖。16.文中第①段“秋意优美地加深着”和第⑥段“把这废墟般的荒凉给予人们之后,秋意就变得更深了”,是否相矛盾?为什么?(6分)答:不矛盾。因为随着秋天的来临,稻穗一天比一天更饱满,更成熟,作者对广阔无垠的稻穗充满了喜悦,充满了丰收的赞叹。所以说“秋意优美地加深着”。但这广阔无边的稻穗随即被机械收割,。田野一片空旷,只剩下堆积如山的稻稇,作者心里充满了惆怅和失落,所以说“把这废墟般的荒凉给予人们之后,秋意就变得更深了”,两者流露了作者心情由喜到忧的变化,并不矛盾。17.作者多次回忆以前的生活,如“我”在稻堆里的玩耍和“以前附近的儿童们成群地跑来,兴高采烈地摘柿子玩儿”,这些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①作者多次回忆以前的生活,流露对以前快乐自在生活的怀念之情;③以前“我”在稻堆里快乐地玩耍,现在留给自己美好回忆的稻捆却渐渐地被烧成了黑灰;以前儿童们兴高采烈地摘柿子玩,而现在,那红艳艳的果实却被遗忘了。通过回忆,和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现在秋的荒凉和作者的伤感情绪。18.本文充分体现了“物哀之美”。“物哀”是日本文学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主体的哀感往往投射在客体的呈现之上,热爱并感叹瞬间之美。请结合文中所出现的“物”对“物哀之美”做简要赏析(8分)答:①成熟的稻穗金黄、广阔无边,是美丽的,但马上被机械以惊人的速度收割了,留下了水晶般美丽的颗粒消失了。②堆积如山的稻留下了作者美好的童真童趣,但也无法长久保留,随即被烧成了一堆荒凉的黑灰。③曾经给小孩带来无穷乐趣的柿子树现在被人遗忘,甚至不被偶尔停落的乌鸦看重,而只能在在晚风中伤感地摇摆着。④作为“万物之王”的太阳,灿烂辉煌,普照万物,但也终将被黑暗吞噬。这些物虽美,但稍纵即逝。本文就在这纤细的描写中,自然流露出作者在享受这种美的同时又为它只美在瞬间而伤感的失落心情,充分体现了“物哀之美”。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9分)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桓公①少与殷侯②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注释】①桓公:即桓温,东晋大臣,与殷浩有隙②殷侯:指殷浩。少有重名,后率军北伐,屡败,上疏弹劾,被黜为庶人。
(1)“我与我周旋久”一句,《晋书·殷浩传》作“我与君周旋久”,此一字之差,意义迥异。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好?试从语境和理趣的角度加以分析。(100字左右)(5分)答:示例1:“我与我周旋久”一句更好。从语境,面对桓温的咄咄逼人,殷浩说:‘我和自己长期打交道,宁愿作我。”巧妙避免了与桓温争长论短似拙实巧;从理趣上,“作我自己”表现了对自我价值和独立人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反映出自己出人之上的志趣和气度。示例2:“我与君周旋久”更好。从语境上来说,前文交代两人齐名,而且“卿何如我?”明显就是要完成两人之间的比较的,所以“我与君周旋久”更符合前文的语境;从理趣上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红外加热烘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版外债借款合同模板:科技创新贷款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果园果树病虫害防治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4篇
-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贸易个人货车租赁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光伏水电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3篇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1及答案
-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合同
- 房租合同范本
- 手机租赁协议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 收养能力评分表
-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拓展部)(无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管道坡口技术培训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皮肤储存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 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