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亚及日本第1页一、东亚位置及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80ºE-140ºE,20ºN-50ºN第2页思索:东亚地形、地势特征第3页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

1、东西部比较——地形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特点:西高东低2、海岸线波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第4页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东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寒气候西部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大、降水少。东部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第5页东亚季风成因季节季风风向性质夏季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南季风温暖湿润西北季风严寒干燥第6页4、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主要流向: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为何大江大河主要集中在中国,而其它国家较少?蒙古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日本、韩国、朝鲜面积狭小,河流短小。第7页三、人口和经济

1、人口数量及分布总人口14.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

主要分布在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域之一。2、人种黄种人为主,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四分之一

东部沿海平原

3、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地域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农业、工业发达。

地域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畜牧业发达。4、经济:东部沿海西部内陆第8页小结:东亚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

大陆西部大陆东部地势主要地形河流气候地质人口密度工业农业半岛、岛屿上高低起伏大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山地丘陵自西向东短、急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地壳稳定地壳活动强烈小大落后较发达畜牧业农林第9页日本

第10页日海本45°太平洋40°35°30°140°130°145°135°150°一、日本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经纬度位置:主要位于:130°E—145°E,30°N—45°N之间第11页二、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群岛国家。(1)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1000多个小岛组成。(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第12页(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3)海岸波折(人工海岸占1/3),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4)多火山和地震为何?2、山地、丘陵为主地形:(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平原。第13页第14页日本第15页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日本北部:日本南部: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夏季和冬季分别吹什么方向风?夏季和冬季降水分布有区分吗?为何?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冬季降水主要集中在日本海沿岸。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夏第16页上海年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少,大陆性强;东京年温差小,年降水量较多,海洋性强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上海31.2°N3.727.81163东京36°N3.725.11610右图中甲气候类型是(),乙气候类型是()若图中甲乙是下表中两地则甲应是()两地气候主要差异是甲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第17页东部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较多,是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西部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是处于西北季风迎风坡。太平洋冬夏探究1:日本东西部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第18页小结:海洋性显著温带季风气候:(1)、日当地处温带,在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区内,季风气候显著。(2)、南北气候有较大差异: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南部和四国、九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气候具海洋性特征。因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区相比,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清凉。(4)、东西两岸降水形式和季节分配不一样。东部太平洋夏季多雨,西部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雪。濑户内海沿岸多晴朗天气。(5)、有特殊天气现象-梅雨和台风。第19页4、自然资源日本森林覆盖率达70%,被誉为“绿色王国”。第20页冒烟火山口硫磺矿热泉4、自然资源第21页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原料进口国。4、自然资源第22页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99.794.390.999.892.354.9100020406080100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木材棉花讨论:结合下列图分析日本工业应怎样布局,并说明理由。第23页1、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为何?)狭小地域,主要有五大工业区:(1)京滨区: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是日本最大工业区。(2)名古屋区(中京区):以名古屋为中心。(3)阪神区:以大阪、神户为中心,是日本第二大工业区。(5)北九州区:以北九州为中心。(4)濑户内区:濑户内海沿岸。二、日本经济理由:岛国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矿产资源缺乏,有利于进口原料;国内市场狭小,有利于产品出口。第24页二、日本经济2、发展快速,是经济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3、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当代化水平很高。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为主。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和产值居世界前列。4、经济对外依赖性突出,是世界上最大原料进口国(怎样进口?)。工业产品也大量销往国外。第25页5、农业居次要地位日本从事农业人数不多,耕地面积不大。但日本农业多采取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不停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平原地域各种植水稻,南北两端各种蔬菜,丘陵地域多栽培果树、茶和桑。第26页日本渔业发达,北海道附近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地方,为世界著名大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第27页三、城市与贸易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南部,人口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海陆空交通枢纽。日本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对外贸易港口。近年来,日本从中国输入商品有服装、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商品有钢铁、电子产品和其它工业产品。第28页日本九洲阿苏山学以致用第29页1、读下面两图回答以下问题。

⑴左图中A、B、C三地与右图所表示气候特征一致是

___

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B地处于冬季(西北)季风迎风坡,多降雪,但处于夏季(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B第30页1、读下面两图回答以下问题。

⑵对比左图中A地与C地气候特征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地气候海洋性强;C地气候大陆性强。第31页1、读下面两图回答以下问题。

⑶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工业带,试分析这种布局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海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矿产资源缺乏,有利于进口原料;国内市场狭小,有利于产品出口。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第32页2、读下列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F岛所在气候类型与我国同类气候相比,其不一样点是______________;在冬季C、E两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A、B、D等地,而A、B、D三地酸雨危害比C、E两地严重,试分析原因。F岛气候海洋性较强(或我国同类气候大陆性强)①A、B、D三地冬季空气湿润,降水较多(或C、E两地冬季干燥,降水少);②冬季西北季风把C、E两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A、B、D等地。第33页2、读下列图,回答下列问题。(2)酝酿已久中俄铺设输油管道计划,因为日本插足,横生变数。日本极力与中国争夺西伯利亚石油主要原因是什么?①石油资源缺乏,对外依赖性强;②工业高度发达,石油需求量大。第34页(3)“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千米东海西部凹陷区域,该区域位于我国大陆架上,日本却说中国在抢掠属于日方海底资源。以下能正确表示“春晓”油气田位置,且从地质结构角度能反驳日本说法示意图是A第35页读图2,完成4~6题。4.甲阴影区域最主要粮食作物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