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技术及条文说明_第1页
植筋技术及条文说明_第2页
植筋技术及条文说明_第3页
植筋技术及条文说明_第4页
植筋技术及条文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植筋技术12.1设计规定12.1.1植筋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素混凝土结构及纵向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率规定的结构构件;这类构件的植筋应按锚拴进行设计计算。12.1.2采用植筋技术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新增构件为悬挂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2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12.1.3采用植筋技术时,若原构件的混凝土有局部缺陷时,仅允许存在于非锚固部位,且应先进行修补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若局部缺陷为裂缝,其宽度应不大0・3mm,且应经注射修补胶后再植筋。12.1.4种植用的钢筋,应采用质量和规格符合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带肋钢筋。当采用进口带肋钢筋时,除应按现行专门规程检验其性能外,尚应要求其相对肋面积A,符合0.55<A,<0.08的规定。12.1.5植筋用的胶粘剂应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和改性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胶粘剂)等锚固用结构胶粘剂。当植筋的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A级胶。锚固用胶粘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12.1.6采用植筋锚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oC;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腐蚀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植筋技术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施工。12.1.7采用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植筋技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锚固时,被锚固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可按整体构件计算。12.2锚固计算12.2.1承重构件的植筋锚固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1植筋设计应在计算和构造上防止混凝土发生劈裂破坏;2植筋仅承受轴向力,且仅允许按充分利用钢材强度的计算模式进行设计;3植筋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应按本章的规定值采用;4地震区的承重结构,其植筋承载力仍按本节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其锚固深度设计值应乘以考虑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系数。12.2.2单根植筋锚固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N<f•A (12.2.2-1)七=W叩•I (12.2.2-2)式中:N一轴向拉力设计值;fy—植筋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一钢筋截面面积;ld—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l——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Nae—考虑植筋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低于C30时,对6度区及7度区一、二类场地,取v广1.1;对7度区三、四类场地及8度区,取v睫=1.25,当混凝土强度高于C30时,取v心广1.0。12.2.3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七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a—sptd一植筋公称直径;fbd—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12.2.4的规定值采用。表12.2.3考虑混凝土劈裂影响的计算系数aSDSP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mm)253035>40箍筋设直径中(mm)68或1068或10>6>6置情况间距s(mm)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S应不大于100m植筋<201.01.01.01.0直径251.151.11.11.051.051.0d(mm)321.31.21.21.151.151.1注:当钢筋直径介于表列数值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法确定a枣值。12.2.4植筋用胶粘剂的粘接强度设计值应按表12.2.3的规定值采用。表14.2.3粘结强度设计值fbd胶粘剂等级构造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C40>C60A级胶或B级胶s>5d、s>2.5d2.32.73.43.64.0A级胶s>6d、s>3.0d^—3.03.64.04.5S]>7d、s2>3.5d^—^—4.04.55.0注:1当使用表中的fd值时,其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低于现行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值;2表中[为植筋间距,,2为植筋边距;3表中fbd值仅适用于带肋钢筋的粘结锚固。12.2.5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数v应按下列公式计N算:式中:v辨一考虑结构构件应力状态对承载力影响的系数:当为悬挑结构构件时,vb广1.5;当为非悬挑的重要构件接长时,vb广1.15;当为其他构件时,Vbr=1.0;v巧一混凝土孔壁潮湿影响系数,对耐潮湿型胶粘剂,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值采用,但不得低于1.1。Vt—使用环境的温度(T)影响系数,当T<500C时,取vt=1.0;当500C<T<800C时,应采用耐高温胶粘剂,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vt值采用;当T>800C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12.2.6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过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拉拔试验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推荐值采用。12.3 构造规定12.3.1当按构造要求植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硕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受拉钢筋锚固:max{0.3(;1站100mm);2受压钢筋锚固:max{0.6$;10d;100mm}。注:对悬挑结构、构件尚应乘以1.5的调整系数。12.3.21〔,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匚一表12.3.2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50100匚值1.21.41.6注:1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的定义按现行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2当实际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介于表列数值之间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匚值;3对梁类构件,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图12.3.2钢筋搭接示意图12.3.3当植筋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s此时,可采用纤维织物复合材的围束作为原构件的附加箍筋进行加固。围束可采用宽150mm,厚度不小于0.111mm的条带缠绕而成,缠绕时,围束间应无间隔,且每一围束,其所粘贴的条带不应少于3层。织物复合材的围束有困难,也可剔去原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增设新箍筋(或钢箍板)进行加密(或增强)后再植筋。12.3.411应增加2d,但净间距不得大于6d。12.3.5用于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最小厚度hmin应符合下列规定:表12.3.5植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设计值钢筋直径d(mm)钻孔直径设计值D(mm)121514181620注:按钻孔直径设计值D进行施工时,实际钻孔允许有+2mm、-1mm的偏差。条文说明12植筋技术12.1设计规定12.1.1植筋技术之所以仅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适用素混凝土结构和过低配筋率的情况,是因为这项技术主要用于连接原结构构件与新增构件,只有当原构件混凝土具有正常的配筋率和足够的箝筋时,这种连接才是有效而可靠的。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这种连接承载的安全性,还必须按充分利用钢筋强度和延性的破坏模式进行训‘算。但这对素混凝上构件来说,并非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的。因为在素混凝上中要保证植筋的强度得到充分发挥,必需有很大的间距和边距,而这在建筑结构构造上往往难以满足。此时,只能改用按混凝土基材承载力设计的锚栓连接。12.1.2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直接影响植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特别是悬挑结构、构件更为敏感。为此,必须规定对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最低要求。12.1.3承重构件植筋部位的混凝土应坚实、无局部缺陷,且配有适量钢筋和箍筋,才能使植筋正常受力。因此,不允许有局部缺陷存在于锚固部位;即使处于锚固部位以外,也应先加固后植筋,以保证安全和质量。12.1.4国内外试验表明,带肋钢筋相对肋面积Ar的不同,对植筋的承载力有一定影响。其影响范围大致在0.9〜1.16之间。当O.O5WArV0.08时,对植筋承载力起提高作用;当Ar>0.08时起降低作用。因此,我国国家标准要求相对肋面积应在0.055〜0.065之间。然而国外有些标准对Ar的要求较宽,允许0.05WArW0.1的带肋钢筋均为合格品。在这种情况下,若接受Ar>0.08的产品,显然对植筋的安全质量有影响,故规定当采用进口的带肋钢筋时,应检查此项目,并且至少应要求其Ar值不应大于0.08。12.1.5这是根据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抽样检测20余种中、高档锚固型结构胶粘剂的试验结果,参照国外有关技术资料制定的,并且在实际工程的试用中得到验证。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以确保植筋技术在承重结构中应用的安全。12.1.6本条规定了采用植筋连接的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C。但应说明的是,这是按常温条件下,使用普通型结构胶粘剂的性能确定的。当采用耐高温胶粘剂粘结时,可不受此规定限制,但基材混凝土应受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其条文说明对结构表面温度规定的约束。12.1.7本条的规定仅就植筋设计而言,但植筋的工作性能及其安全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施工质量。因此,在实施本规定时,还应在施工图中对工程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如何确保质量的具体要求。?12.2锚固计算另外,应说明的是在植筋承载力计算中还引入了防止混凝土劈裂的计算系数。这是参照AC138-2002的规定制定的;但考虑到按ACI公式计算较为复杂,况且也有必要按我国的工程经验进行调整,故而采取了按查表的方法确定。12.2.5本条规定的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性能影响的修正系数,是参照欧洲有关指南和我国的试验研究结果制定的。12.2.6当前植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植筋胶公司为了标谤其“优质”产品的性能,任意推荐使用10d〜12d的锚固深度。这对承重结构而言是极其危险的,特别是在种植群筋的情况下,无一不在很低的荷载下便发生脆性破坏,而这在单筋短期拉拔试验中是很难查觉的;但有些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却为了解决构件截面尺寸较小无法按锚固深度设计值植筋的问题,而在推销商的误导下,贸然采用很浅的锚固深度,以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调查表明,在国内已有不少类似的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必须制定强制性条文予以防止这类事故的再度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