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刘南威主编)PPT模板_第1页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主编)PPT模板_第2页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主编)PPT模板_第3页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主编)PPT模板_第4页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主编)PPT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南威主自然地理学(编)演讲人202

x-

11

-

1101前言前言02第一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一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三、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四、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五、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第四节自然地理学的任务56%option

2Option

247%option

4Option

4第一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分科30%option

3Option

323%option

1Option

103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从地球看宇宙二、地球所属的太阳系三、地球的天然卫星一、从地球看宇宙(一)恒星(二)银河系(三)总星系(四)无限的宇宙(五)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宇宙学简介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二、地球所属的太阳系(一)太阳(二)行星(三)太阳系的小天体(四)太阳系天体的运动规律———开普勒三定律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五)太阳系的起源———新星云说简介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三、地球的天然卫星(一)月球概况(二)月球的运动(三)日食和月食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运动二、地球的公转运动三、时间与历法一、地球的自转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证明(二)地球自转的规律(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二、地球的公转运动(一)天球坐标(二)地球公转的证明(三)地球公转的规律(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三、时间与历法(一)时间(二)历法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地球的圈层结构三、地球的表面结构04第三章地壳及其运动一、地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二、矿物三、岩石四、矿床五、矿产资源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一、地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一)地壳的化学组成(二)地壳结构与类型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二、矿物(一)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二)矿物的化学性质(三)矿物分类和常见矿物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三、岩石(一)岩浆岩(二)沉积岩(三)变质岩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四、矿床(一)矿床的一些基本概念(二)成矿作用和矿石的成因分类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地壳运动概述二、岩层的成层构造三、褶皱构造四、断裂构造一、地壳运动概述(一)地壳运动基本形式(二)确定地壳运动的方法(三)火山和地震(四)地壳运动的构造阶段划分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二、岩层的成层构造(一)岩层的产状要素(二)不同产状的岩层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三、褶皱构造(一)褶皱的几何要素(二)常见褶曲类型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四、断裂构造(一)断层(二)节理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第三节地壳运动学说一、地槽-地台学说二、地质力学学说三、板块构造学说一、地槽-地台学说(一)地槽(二)地台第三节地壳运动学说二、地质力学学说(一)概述(二)构造体系(三)地壳运动的起因和动力来源第三节地壳运动学说三、板块构造学说(一)大陆漂移说的由来和发展(二)海底扩张说的提出(三)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壳运动学说第四节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地质年代(一)古生物和化石(二)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三)地质年代表1三、地壳构造轮廓与古地理面貌的演变历史3二、地球上生物的演化与发展

(一)生命起源与过程(二)生物的演化与发展历史205第四章气候3三、大气水分及其相变(一)空气湿度

(二)水相变化1一、概述2二、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一)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结构第一节大气的一般特性第二节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因素二、气候形成的热力因素三、全球气温带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因素(一)太阳辐射(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地面有效辐射和辐射平衡(四)地面热量平衡第二节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二、气候形成的热力因素(一)气候系统的能量种类(二)海陆表面的增热和冷却(三)空气的增热和冷却(四)大气温度的时空变化第二节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第三节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一、气压和大气流动二、大气环流和风系三、气团与锋四、大型空气涡旋一、气压和大气流动(一)气压和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二)气流的形成和性质第三节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二、大气环流和风系(一)全球气压分布和风带(二)季风环流(三)局地环流第三节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三、气团与锋(一)气团(二)锋第三节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四、大型空气涡旋(一)温带气旋和反气旋(二)热带气旋(三)副热带高压第三节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第四节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一、海陆分布与气候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三、地形与气候四、冰雪覆盖与气候五、局地地面特性与气候一、海陆分布与气候(一)海洋的气候学特性(二)海陆分布与气候第四节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一)概述(二)海气相互作用的现象第四节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三、地形与气候(一)地形对辐射状况的影响(二)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三)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四)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第四节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四、冰雪覆盖与气候(一)冰盖类型和分布(二)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第四节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第五节气候类型一、气候分类方法二、世界气候类型三、局地气候一、气候分类方法(一)柯本气候分类法(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第五节气候类型二、世界气候类型(一)低纬度气候(二)中纬度气候(三)高纬度气候(四)高地气候第五节气候类型三、局地气候(一)森林气候(二)农田气候(三)城市气候第五节气候类型一、气候变化的史实(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三)近代气候变化二、气候变化的原因(一)太阳辐射的变化(二)大气环流的变化(三)下垫面性质的变化(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六节气候变化一、光能资源二、热量资源三、水分资源四、气候生产潜力第七节气候资源一、光能资源(一)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二)太阳辐射资源第七节气候资源二、热量资源(一)农业界限温度(二)积温(三)无霜期(四)极端温度条件分析第七节气候资源三、水分资源(一)降水量、降水变率及保证率(二)蒸发力和干燥度第七节气候资源06第五章水文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一、水分循环(一)水分循环及其成因(二)水分循环类型(三)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二、水量平衡(一)通用水量平衡方程(二)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三)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四)研究水量平衡的重要性第二节河流02二、河流的水情要素01—、河流、水系和流域04

03四、河川径

三、河流的流

补给05五、河流的分类06六、河流的利用和改造第二节河流七、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一、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流(二)水系(三)流域第二节河流二、河流的水情要素(一)水位(二)流速(三)流量(四)河流泥沙(五)河水化学(六)河水温度与冰情第二节河流三、河流的补给(一)雨水补给(二)融水补给(三)湖泊、沼泽水补给(四)地下水补给第二节河流四、河川径流(一)径流特征值(二)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变化(三)洪水和枯水第二节河流M.94275.CN第三节湖泊和沼泽一、湖泊(一)湖泊概述(二)湖泊的分类(三)湖水温度和化学成分(四)湖水运动与水量平衡二、沼泽(一)沼泽概述(二)沼泽的形成与类型(三)沼泽的水文特征

(四)沼泽的利用改造第四节地下水一、地下水概述二、地下水的理化性质三、地下水的运动四、地下水的类型五、几种特殊地下水和泉一、地下水概述(一)地下水的蓄水构造与岩石的水理性质(二)地下水的来源(三)地下水流系统第四节地下水二、地下水的理化性质(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二)地下水的化学性质第四节地下水三、地下水的运动(一)饱水带重力水运动的形式(二)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第四节地下水四、地下水的类型(一)上层滞水(二)潜水(三)承压水第四节地下水五、几种特殊地下水和泉(一)几种特殊地下水(二)泉和井第四节地下水第五节冰川01一、终年积雪和雪线02二、冰川的形成03三、冰川的运动04(一)山岳冰川(二)大陆冰川四、冰川的类型05五、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六节海洋01(一)海水的化学性质(二)海水的物理性质一、海水的理化性质02(一)波浪(二)潮汐和潮流(三)洋流二、海水的运动03(一)海洋资源(二)海洋环境保护三、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第五章水文第七节水资源ab二、水资源的评价、利用和管理一、水资源的特性07第六章地貌第六章地貌第一节地貌的形成因素0

1一、营力因素0

2二、岩石因素0

3三、构造因素0

4四、时间因素第二节构造地貌一、全球构造地貌二、大地构造地貌三、地质构造地貌一、全球构造地貌(一)大陆的特征(二)大洋的特征(三)大陆与大洋的成因第二节构造地貌二、大地构造地貌(一)大陆区(二)大洋区第二节构造地貌三、地质构造地貌(一)水平构造地貌(二)褶曲构造地貌(三)单斜构造地貌(四)穹窿构造地貌(五)断层构造地貌(六)火山与熔岩构造地貌第二节构造地貌01一、流水作用(一)侵蚀作用(二)搬运作用(三)堆积作用02二、片流地貌03三、沟谷流水地貌04四、河流地貌05五、流水地貌的发育第三节流水地貌第六章地貌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