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性心理结构与行为调查_第1页
大学生德性心理结构与行为调查_第2页
大学生德性心理结构与行为调查_第3页
大学生德性心理结构与行为调查_第4页
大学生德性心理结构与行为调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德性心理结构与行为调查

一般来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三个方面: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当前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方面,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研究较少;在调查方法、调查手段及分析方法、分析手段方面,都还存有一些不足;道德认知与行为失调的研究结果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道德的知行统一问题,个人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是否统一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体是否建立的标准。因此,以道德行为的产生为目标,探讨道德行为产生的内部心理机制,是该领域研究进一步深入的重要途径。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在外界影响下产生道德行为的中介过程所涉及的心理成分以及相互关联和制约的模式或动力机制。它是道德素质的内核,现实的道德行为则是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通过道德行为来表现,道德行为又产生于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其发展过程存在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阶段,其中,道德认知是先导,道德情感是内心体验,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行为是最终结果。本文以品德心理结构为基础,对武汉某部属高校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编制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素质现状进行了研究。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80份,其中有效问卷740份,有效回收率92.5%。调查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均值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一、道德践行方面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状况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共同体现的。分析得出,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均值大于道德情感的均值大于道德行为的均值。这说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较高,公德意识也比较强,但是具体的道德践行还比较缺乏。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最基础部分,是一定社会全体居民为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应当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由图可见,大学生在社会公德认知上的均值高于行为上的均值高于情感上的均值,这说明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知水平较高,在社会公德行为方面的表现也比较乐观,但是对社会公德的情感接受程度还不够。这或许是由于大学生虽然不接受某种公德行为,但是迫于各种压力还是需要践行某种公德行为。职业道德就是适应各种职业的要求而必然产生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和情感上的均值均较高,远高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均值。可见,大学生在职业道德知、情和行方面不统一大学生家庭美德主要表现在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重视人际关系及勤俭节约等方面。分析显示,大学生在家庭美德认知和情感上的均值相近,均值得分均高于在家庭美德行为上的均值,这说明大学生对家庭美德的认知和情感接受程度均较高,但是具体的道德践行水平还比较差。大学生家庭美德认知、情感与家庭美德行为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在道德践行方面存在严重知、行脱节的现象。二、研究设计与检验为了深入研究人口统计变量对大学生道德知、情、行的影响,本研究专门通过以性别、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年级、所属学科领域为控制变量,对大学生道德的知、行、情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1.男女职高生道德认知、行为和行为问题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道德的知、情、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道德认知上,女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高于男生的认知水平;在道德情感上,女生对道德行为的情感接受程度强于男生的接受程度;在道德行为上,女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表现要好于男生的表现。这与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男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高于女生不相一致。由下表可见,性别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影响,在职业道德的认知和行为上也存在显著影响。女生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均值均高于男生的均值,在职业道德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均值也高于男生的均值。除了在职业道德的情感方面男女生无显著差异外,女生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均好于男生。2.学生干部综合素质与学生党员教育、职业道德的关系研究发现,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道德认知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在道德情感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均值大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均值;在道德行为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在行为层面的道德水平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的。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不同类型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由分析可知,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均值均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均值。这说明学生工作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均存在显著影响,担任过学生工作的学生的道德素质表现要好于未担任过学生工作的学生的表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由于学生干部要在广大学生中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在选拔时对其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精神、个人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参与学生工作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强于未参与学生工作的学生。此外,学生工作的锻炼也使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优于未参与过学生工作的学生。表2:是否是学生干部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上的均值差异3.基层党组织对于家庭美德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政治面貌与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无显著差异。在道德情感上,党员(6.15±0.86)对道德行为的情感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团员(5.87±1.17)。在道德行为上,党员(5.25±0.71)在行为层面的道德水平也高于团员(5.08±0.79)。政治面貌在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上存在显著影响。在社会公德方面,政治面貌在社会公德情感和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公德认知上无显著影响。情感上,党员(6.16±0.89)对社会公德行为的情感意识要强于团员(5.86±1.24)。行为上,党员(5.50±0.82)在社会公德行为层面的道德水平高于团员(5.29±0.94)和其他政治面貌的学生(4.92±1.05)的水平。政治面貌对大学生家庭美德认知和情感存在显著影响。认知上,党员(6.04±0.94)对家庭美德的认知水平高于团员(5.81±1.17)和其他政治面貌的学生(5.39±1.31)的认知水平。情感上,党员(6.22±1.19)对家庭美德行为的情感接受程度强于团员(5.84±1.7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道德情感和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道德认知差异不大。笔者认为,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在道德的认知水平上不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党员思想政治修养较高,而且要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其道德素质要高于非党员同学,对于道德行为的情感意识和道德践行方面的表现都要好于非党员同学。4.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职业道德知识获取情况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在道德认知上,不同生源地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道德认知水平高于来自城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来自小城镇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道德情感和行为上,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情感接受程度强于来自小城镇的学生,在行为层面的道德水平也高于来自小城镇的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不同生源地学生在社会公德的认知和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社会公德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均值高于来自城市及小城镇的学生;职业道德方面,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高于来自小城镇的学生的水平,此外,来自农村的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情感接受程度高于来自城市和小城镇的学生;家庭美德方面,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在家庭美德的认知和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家庭美德的认知和行为上的表现好于来自小城镇的学生的表现。这说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的表现要好于来自城市和来自小城镇的学生的表现。5.各学生的情感接受程度分析发现,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道德认知上,文科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高于理科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高于工科专业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情感上,文科专业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情感接受程度强于理科学生,这说明文科专业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上的表现要好于理、工科学生的表现。由下表可见,社会公德方面,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在社会公德的认知和情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文科学生社会公德的认知水平高于理科学生的认知水平;文科学生对公德行为的情感接受程度强于理科学生和工科学生。这说明文科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要好于理、工科学生。在家庭美德方面,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在家庭美德的认知和情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文科学生的家庭美德认知和行为水平高于理科和工科学生。文、工科学生在职业道德认知上也存在差异,文科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高于工科学生。三、社会实践活动与道德素质提升相结合,全方位构建大学生道德品质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不同身份、不同政治面貌等学生的道德素质不同;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要受家庭和个人因素影响等。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道德实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理论的灌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收到德育实效,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德育对象素质的提高。高校的传统德育工作往往只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道德知行脱节。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就要求教师变封闭德育为开放德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阔视野,在观念、知识、能力、品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要求。其次,充分发挥学校的党团、社团等学生活动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作用。学生党团社团等活动是学生加强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的有效方式,虽然学校并非实质性的社会生活场景,但通过模拟性的场景,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会简单的参与规则和参与技巧,有效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是指在教育者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和启发下,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进行有目的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修正。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在认知上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批评;在情感上表现为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悔恨;在行为方面表现为自我练习、自我检查等。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也易受朋辈群体的影响。所以,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受教育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