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章太炎的道德观_第1页
论章太炎的道德观_第2页
论章太炎的道德观_第3页
论章太炎的道德观_第4页
论章太炎的道德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章太炎的道德观

0日本革命思潮章太炎生活在清末民初,这是中国现代生活的一个混乱时期。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让章太炎走出书斋投身维新活动。但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及百日维新的昙花一现,让章太炎意识到依靠清廷和保皇派根本无法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面貌。之后避居日本与孙中山的接触,加上章氏广泛涉猎西方进步思想,使得章氏毅然断辫走上了排满反清的革命之路,并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革命思想,即“无道德者不能革命”。他认为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精神的革命者,而这一革命道德思想始终都贯彻着主体性的思路。本文就主要从主体性的视角去解读章太炎的革命道德思想。1章太炎革命道德思想的主体体现1.1推动和规范党人的职业道德要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就必须进行革命,而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就要有坚实的革命队伍,而革命队伍重在革命人才的素质培养,由此章太炎得出唯有道德者方能取胜的思想。这是现实经验教训的总结,戊戌变法和庚子之变就是最直接的证明。戊戌变法,只有谭嗣同、杨深秀等人执着变法敢于牺牲,而其他变法者知道有变,恐祸患及身就已无心变法,“徒以萦情利禄,贪著赠馈”不肯为变法效死,终以失败告终。章太炎由此提出“戊戌之变,戊戌党人之不道德致之也。”301同理,庚子之变的失败主要也是庚子党人的不道德引致。相比较起来“彼二事者,比于革命,其易数倍。以道德腐败之故,犹不可久,况其难于此者?”301革命是要经历更大的艰难困苦才能够有胜利的可能,加上当时外在社会状况“尽天下而以诈相损。……同在一族,而彼此互相猜防。”302在如此内外交困的革命形势下,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为革命保驾护航呢?章太炎认清了近代中国衰败的根源“不在智谋而在负信,不在权术而在公廉。”296在人人自危、自私自利、相互抵损的环境和现实的惨痛教训下,章太炎指出“人人皆不道德,则唯有道德者可以获胜。”298由此可以看出,章太炎认为革命的成败不在其他诸如器物、技谋层面,而是在革命者的道德这一内在主体性的方面。1.2强调依自思想,突出整体意识“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极也。”295那么革命要想实现救国救民就要提高革命者的自身道德。而在章太炎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主要在己不在外,要发挥个体的主体能动性,要依靠自身内在道德的力量来主宰自己和民族国家的命运,亦即要“依自不依他”。这是章太炎道德思想的基础性标准原则,就如他所说的“仆所奉持,以‘依自不依他’为臬极。”“臬”原意是标杆,多引申为原则、标准、准则等;极,也就是最高、最终的意思。依自思想可以说是自孔子以后,我国道德思想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的一条主线,它是中国人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内在动力。章太炎也一直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尤其是在看到国民的愚昧、奴性和道德的堕落后,更觉内修道德在当时的革命形势下是何等的重要。倡导把“依自不依他”作为革命者修身的原则,为的就是唤醒他们的内在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意志自由,实现他们的个性解放,从而发挥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无穷的创造精神,为革命做好坚忍不拔、敢闯敢拼、勇于牺牲的心理准备。由此可见,依自不依他是章太炎革命道德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核心,是一以贯之的基础原则。2章太炎革命道德思想的主要症状2.1注重个人内在道德素质的提升,培养现代公民的公德意识子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康有为也曾有言:“公德不逾闲,私德出入可也。”二者都注重从大而公的方面去强调道德,却轻小德私德,章太炎对此表示质疑。在大德小德、公德私德的关系上,他认为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即便有不同,那也是有内在统一性的。公德是大目标、大方向,但是如果没有个人主体的内在道德修养,也是无法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的。试想一个自身道德败坏的人很难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献出自己的一切。因此首先要注重个体的内在道德素质的提升,继而升华到社会国家的高度,因为“优于私德,亦必优于公德。薄于私德,亦必薄于公德”。章太炎为此还列举了华盛顿的例子,华盛顿跃入湍水救起一个溺水儿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顾大局,鲁莽愚蠢,就因为华盛顿身兼的职务和肩负的责任,但是章太炎却认为就是由于华盛顿自身内在品质的高尚才能抛开外界的忧虑,果敢地救人。也正是因为他有这勇于牺牲的内在“私德”才能更好地塑造了他为国为民的“公德”。由此可见,章太炎认为道德的修养不在于公私德、大小德的区分,而是着重强调道德提升的内在主体性的重要力量。2.2道德上的等次章太炎的革命道德思想除了对前人公私德的质疑和发展外,对于道德水平的高低,也有自身的特殊分类。章把人们的道德等级和职业相联系,将人们因社会职业的不同划分了十六等:农人、工人、裨贩、坐贾、学究、艺士、通人、行伍、胥徒、幕客、职商、京朝官、方面官、军官、差除官、雇议人。而他们的道德水平高低也相应的分为十六等,其中农人的道德最高,因为农人“劳身苦形,终岁勤动,田园场圃之所入,足以自养,故不必为盗贼,亦不知天下有营求诈幻事也。”304工人则次之,虽稍有诈伪,但其刚强不屈,可说是与农人无异。章就在《革命之道德》一篇中逐一将十六种职业的作为与道德品性做了概述,最后得出结论“故以此十六职业者,等次道德,则艺士以下,率在道德之域,而通人以上,则多不道德者。”311章把道德等次与人们的经济地位联系起来看似牵强,似乎也抹杀了主体性的作用,其实不然,章如此区分恰巧是为了解决革命力量的问题。由于“今之革命党者……提倡者多在通人……然以成事验之,通人率多无行。”312依据章的道德职业划分,通人的道德水平正好是介于有德与不德分界线上,而通人又是当时革命的主要力量,依据职业的道德划分就可以让通人明白自己所处的等次,也清楚自己要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因此通人若想要具备更高的道德就应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作用,多多向农人、工人学习。2.3重新树立革命精神革命之成败在道德,革命的力量主要在通人,由此就必须提高通人的道德水平,而又该往那个目标层次去引导培养通人之德?到底什么样的品德在章太炎看来才是道德的呢?章太炎说:“道德者,不必甚深言之,但使确固坚厉,重然诺、轻生死,则可矣。”296意思就是要让他们树立“重然诺,轻生死”的崇高革命精神。革命任务之艰巨,情境之复杂,敌人之顽固都要求革命党人具备勇于牺牲、专一革命的坚韧品质。由此就要抵住外界浮华的诱惑,否则“知识愈进,权位愈申,则离于道德也愈远。”311就连清末的新式学堂,在章看来都是过于奢华,让学生“优其居处,厚其资用”结果就“适足以病”。不单如此,章认为家事、妻儿也是拖累、迷惑革命者无法全心投入革命运动的干扰因素,还引用了“人不婚宦,情欲失半”来加以佐证。所有这些,章都是想表明外界的经济、物质、世事对革命者的迷惑毒害颇深,故而更要强大自己的内心,激发主体的能动性,树立革命所需之道德,以此献身革命事业。3顾炎武要求“知耻、重厚、用必信”的道德行为规范在找到“革命不成之原”即人的道德堕废后,章又一步步地明确了革命者需要树立“重然诺,轻生死”的革命奉献精神。那具体又将如何培养这一道德,章从他最推崇的清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那里找到了答案,就是把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倡导的“知耻、重厚、耿介”再加上“必信”作为革命者的道德行为规范。这四条道德行为规范,是章太炎为革命者的修身养德提出的。为什么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抽取并加以发展,因为日知就是人们尤其革命党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知道并应践行的行为准则。章太炎说“举此四者,一曰知耻,二曰重厚,三曰耿介,四曰必信。若能则而行之,率履不越,则所谓确故坚厉,重然诺,轻生死者,于是乎哉。”316如此一来,革命所需的“重然诺,轻生死”的道德就可以产生了,只要树立这样的道德品质,不论革命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会磨灭革命党人的革命意志,内心坚定的革命信念一定会支撑革命者度过艰难险阻。3.1自然地理,自然道德“《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廉耻,立人之大节。不廉不耻,则祸败乱亡无所不至。然而四者之中,耻为尤要。”318从小的方面着眼,懂得羞耻是人与其他动物的首要区别,人无耻而不立,知耻是做人的根本。人会知耻,方能自尊。人若自尊才会自强自立,才会懂得人之为人的内涵所在,才会有所追求并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奋斗终身。而这也就是人的主体能动性所在,因为知耻以后人们才会想要改变和不断地完善自己。从大的方面来说,在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及清廷频频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现实面前,首先要让革命党人懂廉耻,知国耻。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在列强的侵略和清廷的腐败面前不卑不亢,敢于担起革命的大旗,救国民于水火之中。国家的生死存亡不是由外国列强和清廷决定的,人民大众才是国家的主体,尤其在清廷已“无耻”的情况下,国家的危亡更要由人民自己来争取,要增强国家主人的主体意识,把国家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3.2做有行为特征的不保持革命的意志光知国耻还不够,在世道衰落,人才不振的环境下,只凭知耻而激动一时是不能持久坚忍地进行革命的。要在淫词艳曲、伤败风化、诱惑丛生中摆正革命者的心术,还必须严肃审慎、务实敦厚。只有人这一主体从内在本质上树立了厚实淳朴、不为外物所动的坚固耐性,才可以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困难所吓,也不会举棋不定、瞻前顾后,如此方能坚定革命的志向,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运动。孔子有云:“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就是做人做事不严肃庄重就不会有威严魄力。杨子《法言》也说:“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319这就是要求革命者要注重个人言行的一致,言语要严谨,行为要忠厚。而更多的时候,是要重在行动而不是夸夸其谈。革命不能光说不练,因此革命者要有淳朴忠厚的品格,去除浮华之气,为革命行动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3.3知耻、重厚、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道德态度,培养其他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既是我国监管社在章看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耿介,而相反就是昌披。革命者要以此为原则规范,不可流俗,不可同流合污,而是要立场坚定,保持革命党人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为世俗利益所左右,更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退缩放弃。章太炎认为这三者对于提高革命者的道德品质是有重要作用的。做到知耻“则矜欧语者,可以戒矣”;做到重厚,“则好修饰者可以戒矣”;做到耿介,“则喜标榜者可以戒矣”。但“若于此三者犹未伏除,则必不能忘情于名利。”319故此,知耻、重厚、耿介一个不能缺,革命者要将这三者统一于内在的道德素养上。浮华不除,名利不忘,就不能团结向敌,舍命报国。而做到了这三条,就能轻生死、安贫乐道、为民请命,这也才是真正的革命者所应具备的个人道德修养。3.4信重厚,以巧诈为贤能,以贞廉为中小型学术,容身于远求学术革命是为中国,中国是人人共同的家,革命也是为人人的,所以革命也是人人的革命。因此,在做到知耻、重厚、耿介,也就是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一定高度后,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必信。“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余以为知耻、重厚、耿介三者,皆束身自好之谓,而信复周于世用。”320从这可以看出,信不只是立人之本,不只是看一个人是否可靠有能力的参考因素,更重要的,必信还是把个人品质上升到社会理想高度的关键。章太炎为此说到“今之习俗,以巧诈为贤能,以贞廉为迂拙。虽歃血莅盟,犹无所益。……知祸患之将至,则借口于远求学术,容身而去矣。见异己之必胜,则遁辞于大度包容,委事而逸矣。”320在这个意义上,若是革命者没有必信的品质,没有“重然诺”,没有实践自己的革命誓言,那么最终还是会盲目世俗、摇摆不定,根本不可能将革命进行到底。因此,章太炎强调,革命者相互间诚实互信并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以信为德,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革命事业相结合,“言必信,行必果,久而不忘生平之言”,对革命抱有必信的态度,坚定革命信念,激发对革命的献身精神,真正践行革命之初的承诺。4章太炎的革命道德思想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奋力投身救国革命的思想家之一,而他也可以说是一个道德学家,他的革命思想、经学、佛学、宗教思想都渗透着道德的因素,目的也都是为了提高国民的道德,改变国民的奴隶性,激发国民的革命斗志。李泽厚也评价说:“用所谓的道德来衡量品评一切,是章非常突出的思想特征。他提倡佛学,便是为了提倡佛入地狱的道德精神和众生平等的道德理想;他反孔批儒,是因为‘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完全重在道德方面。章太炎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定,也多从道德着眼……他对当时清廷、官吏和改良派的斗争,也总是尖锐揭露对方个人道德的堕落、人格的低劣。”在这些层面上,章太炎是一直从主体性方面来阐述他的思想观念的。在辛亥革命前,在真正的民主政府未成立,法律也没有建立的情况下,他就强调人们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指出人的道德主要就靠人内在主体意识的发挥,不管有没有政府和法律,道德修养依然是人们生活的重点,革命道德思想的倡导为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革命期间,主体性革命道德的提倡和应用更是对革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了革命者的革命精神,提高了革命党人的道德水平,这就为革命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革命的持续和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在革命后尤其是随着西方物质文化的流入,人们又转向了对物欲的追求,这时章太炎又意识到主体性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为此呼吁倡导以防人们又沉溺于物质而使道德腐化。章太炎的革命道德思想虽然极力强调个人主体性的功能,但是也具有明显的现实色彩。他对道德问题的探讨,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他本人的政治思想紧密联系的,不能简单地视为迂阔之论。它直接服务于爱国和革命这一时代的主题,因此不是单纯的道德论述,是革命性的道德思想。章太炎的革命道德说还有矛盾和夸大的成分。他自己认为道德的作用不会是太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