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力资源专业张璇摘要:气象服务商业化是各国因应国民和社会对气象服务需求倍增的新形势的必然结果,它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快速发展,于今凭借WTO的威势对于我国的气象产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借鉴对比于国际气象服务商业化模式,对我国商业气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市场开发进行一定的思考。关键词:商业气象;市场开发一、引言“气象服务”一般是指从事气象业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向社会或某个组织、个人提供天气预报警报、气候应用分析、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气象资料等多种服务活动的总体。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对气象可作出不同的分类。气象服务按其属性,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按服务对象划分,划分为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性劳动。这种服务性劳动的产出物,主要是气象科技信息。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按气象服务费用的支付属性将气象服务分为3类:基本气象服务、有偿气象服务和商业气象服务。其中基本气象服务是指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的灾害性天气(洪水、台风、海啸等)预报、警报等气象服务,由政府负责费用,免费并且及时准确的提供给公众,属于一种政府职能。对于有偿气象服务和商业气象服务而言,气象有偿服务是公益性气象事业单位在完成基本公益性无偿服务的前提下,根据用户要求开展的专门的气象咨询和气象技术服务,属于进一步拓展的附加的公益性服务。从事的主体只限于国家财政支持的气象台站,气象业务、科研和教学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属于成本补偿性质的收费服务,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商业性气象服务则是由气象服务经营实体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以营利为目的的所提供的专用气象服务。公益性气象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则以盈利为目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商业性气象服务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一种延伸。在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趋于精细化和个性化。气象环境专家准确地将其总结为:流通类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因为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气温相差1℃或降水量增减1mm,反映到商场和客流和销量都有明显变化。因此只有经过加工分析的气象服务产品,才能真正发挥效益。二、国外商业性气象服务发展现状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已有相当规模。美国大约有300家私营天气预报公司,小到个体企业,大到拥有上百名气象学家,无不以提供个性化气象服务为主要特色。如WSI公司,现有雇员250名,其中100多名是气象学家,服务领域除公众气象服务外,涉及航空航天、远洋航运、能源交通、国防、电子信息等诸领域。还在巴西、德国和东欧等国设有多家分支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气象服务跨国公司。日本的商业气象服务开始于1954年,截止1998年1月,获得日本气象厅颁发的“预报业务许可证”的私营气象服务公司已达39家。其中WNI(天气新闻信息公司)共有职员700多人,面向国内外开展的商业性气象服务涉及24个行业和领域,年营业额达60亿日元。目前国际上商业性气象服务的运作方式大体可归为三类:国家气象部门不开展商业性气象服务,由私营气象公司开展,如美国、日本等国;除私营气象公司外,国家气象部门也开展商业性气象服务,与私营气象公司竞争,如英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国家气象部门改组为气象公司,整个国家的气象服务工作都商业化,如新西兰;三、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先按气象服务费用的属性,将气象服务分为公益服务和科技服务,再按气象服务的对象将公益服务分为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将科技服务分为专业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公益服务中的决策服务是指为政府领导抗灾救灾、制定发展规划、组织经济开发和安排生产提供的气象服务;公众服务是指利用新闻传媒向社会大众提供天气预报等各种气象服务。公益服务的主要特点是信息高度共享,一旦发布即为全社会所有人共享,如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科技服务中的专业服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如行业生产、经营活动趋利避害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不同需求,提供的各类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如对农业、建筑等行业和部门的服务。专项服务是指为国家、地方某些重点建设项目以及重大社会活动所提供的针对性气象服务,如北京奥运会气象保障服务、三峡工程气象保障服务等。综合技术服务是指各级气象部门发挥自身信息、技术、设备、科研和人才优势,向社会提供的技术性的服务,如避雷防雷工程设计、安装和机、通信技术开发等,这类服务是气象部门向社会的科技辐射。目前国际上多数国家所论的“有偿气象服务”和“商业气象服务”,以及我国气象部门目前划分的“科技服务”(专业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皆可归于“商业气象”一词的涵义。【1】受国际商业性气象服务影响和启发以及我国商业性气象服务市场潜力的巨大诱惑,社会上对气象服务市场化的呼声日渐强烈,民间资本在探寻新投资领域的过程中也萌生了进军商业性气象服务的欲望和动机,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商业性气象服务市场的逐步放开和繁荣。但是现阶段中国的气象部门还是一种以国家投入、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气象有偿服务只是补偿了气象部门在加工和制作特殊产品时付出的成本,尽管气象积累了一些商业化运作的经验,但是距离市场机制下真正的商业气象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没有形成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体制也不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能与国家气象局竞争的私人公司从事商业化的气象服务。因而使气象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的气象服务年产值与其他发达国家比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见表1)表1发达国家与我国气象经济效益比较[2]。国家私营气象服务公司数目商业气象服务年产值备注英国2600亿美元全部商业化美国3001600亿美元日本200100亿美元中国06亿美元没有私营公司与国外气象服务发展相比,我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而此时,国外商业性气象服务已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那时,我国的气象投入产出比为1∶15~1∶20;而随着气象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数字上升为1∶38~1∶40。这虽然说明中国的气象经济已经有所发展,但与西方相比还差很多。四、影响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发展因素我国气象服务日益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矛盾:首先是社会以及公众对于气象服务高质量高效率多样化需求与气象服务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公共财政支持相对减少与气象部门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最后是气象部门垄断经营造成的气象服务的低效率和低质量。基于以上的矛盾,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本文影响对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发展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1)我国气象部门从事商业气象服务一直沿用事业单位运作模式,主要工作还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质的气象服务,市场观念淡薄,自身参与市场的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等、靠、要、思想仍比较突出。2)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各地气象部门有偿服务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缺乏良好的有效的地区合作和行业见的合作,没有能形成气象服务竞争机制,因而也就缺乏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3】3)商业气象服务层次较低,提供产品多是单纯的气象信息,尽管随着我国商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服务内容有明显的扩展,但仍难以满足需求。缺乏将气象信息与商业需求结合起来,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如果将气象信息与商业需求结合起来,将气象信息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与决策中,能够使企业做到“趋利避害”,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比如在空调行业,海尔是利用气象服务使得营销成功的一家企业,1997年2月,海尔空调北京营销中心业务员到中国气象局购买针对空调市场的专项预测资料,得知国内夏天北方将比南方炎热。这一情报引起海尔总部的高度重视,3月起,海尔空调的生产线开始满负荷运转。6月14日,海尔空调销售量突破千台大关,7月12日,海尔空调售出1400多台,而在1996年,海尔日销售量的最高记录仅是100多台。4)从我国商业气象服务环境支持上看,与气象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条款还不健全。气象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预报错误的风险,而由此造成的损失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法律规定。对于这种新的产业运作方式之类的规定也要相应出台。[4]5)国际气象服务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我国的气象市场进一步的开放,跨国气象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经营方面的优势,开展国际商业化气象服务,加剧了国家间气象服务市场竞争,给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如日本的“天气新闻”公司基本上包揽了上海广州的远洋航运气象服务。五、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发展拓展措施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气象服务发展的快慢,关键在于气象预报准确率。因此,必须依靠先进探测系统及先进的预报方法,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让气象信息使用者愿用、会用、好用,并且能为用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一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核心任务。二是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是现代气象预测预报业务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也是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环节。邓小平理论告诉我们,人才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主体。面对21世纪中国气象事业现化代和可持续发展给我们提供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目前的人才队伍现状以及今后气象服务商业化人才队伍在商战中的战略地位。人才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现代化建设说到人才的现代化。不搞人才队伍建设,气象服务商业化的希望就很渺茫。2)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起强烈的气象消费意识。我国气象消费水平低,人们对于气象经济的认识较为缺乏,导致很多商家厂家的观念跟不上。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地球气象的多边性,各行业对于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大幅提高,政府采取相应的宣传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提供高对于气象服务大关注度,对于促进气象服务商业化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对气象服务进行精加工,拓展业务领域,加强市场沟通,将商业需求与气象服务机一部结合,为企业量体裁衣,针对不同行业对于气象服务的不同需求,提高气象信息的商品价值含量和技术含量,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使气象信息在直接作用于市场的同时,大幅度的提升自身的价值。4)进一步开放气象服务市场,打破区域限制,完善气象服务的各项法律法规,借鉴我国法律、会计、咨询等相关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政策,处理好市场竞争与规范化经营的关系,保证气象信息服务在有序竞争的条件下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提出现阶段开放气象服务市场的具体措施,加快气象事业结构性战略调整,积极培育国内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同时借鉴国外商业气象服务发展的经验,学习其全新的气象服务理念、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气象服务业的竞争力,以适应才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下,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增强气象科技服务实体对于WTO及有关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5)处理好公益性气象服务和商业化气象服务的关系。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条指出:“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1992年,湖北省物价局明确了公益气象服务的范围,即为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指挥生产、组织防灾抗灾提供气象服务,为军事和国防科学提供天气预报,以及向全社会提供气象服务。为了在做好公益性气象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商业化,首先要正确引导气象信息产品消费,宣传气象信息服务商业化的社会意义,转变公众的气象信息产品消费观念;其次,要把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始终放在首位,决不能为追求其商业利益而损害气象部门的社会形象;第三,加强气象信息服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尽量满足用户需求[5]。六、小结在当今的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气象服务的需求迅速的扩大,在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和国外气象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机遇与压力并存。本文从国内为商业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提出我国现阶段商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我国商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开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现阶段我国的商业气象服务业还未能全面的展现其活力,,气象服务市场开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良好的商业前景和不断发展的科技,不断完善的制度,会使我国的商业气象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