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信息产业集群研究_第1页
成都市信息产业集群研究_第2页
成都市信息产业集群研究_第3页
成都市信息产业集群研究_第4页
成都市信息产业集群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成都信息产业的基础定位与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国家高技术产业“十一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以及国际国内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确定成都信息产业的基础定位和目标。(一)基于成都信息产业发展实际的目标取向1、发展思路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互动发展,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为目标,以重点领域为突破,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业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服务业为规模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具有高度集聚效益和产业特色的信息产业群落,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应用为主线、产学研结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把成都市的信息产业建设成为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在成都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把成都市建设成为世界软件名城、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信息服务业基地、中西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强市。2、发展目标产业规模目标: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软件出口达5亿美元。信息产业成为带动成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和增强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突出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基础材料及关键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及仪器和整机制造,并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超过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目标: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组织结构向集团化转变,形成年产值达50亿以上的企业1-2家,20亿-50亿的企业6-8家,10亿以上企业50家,进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或软件百强企业达5家,扶持10家本地企业上市。技术创新目标: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建立一批重点领域共性技术开发平台,行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有所提高。重点突破软件、信息安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业务品牌,业务专利数不断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竞争能力目标:到2010年,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信息核心产业增长速度高于信息产业的整体增长速度,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部分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加粗,本地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以及一批效益突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高,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二)基于比较优势的成都信息产业推进工作定位1、做亮六大发展方向(1)集成电路产业方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安全、通信、智能卡、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方向,发展SoC、IP自主开发,做强集成电路设计;以代工制造为主,培育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制造;积极采用先进封装技术,做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积极发展半导体专用设备、仪器及基础材料开发。(2)软件产业方向:坚持大企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培育,积极发展以安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中间件、汉字编码、数据库等为重点的基础软件;以信息加密、VPN、高端防火墙、大规模网络化IDS、安全认证、网络安全检测、商用密码与防伪认证、安全终端和信息安全平台等为重点做强信息安全软件;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电子制造和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领域信息应用为重点做大行业应用软件;以信息安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以服务外包和系统集成服务为重点做优软件服务;以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数字档案、数字音乐等为重点做新数字媒体业。3)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方向:以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为方向,加强关键元器件研发,促进产业上下游互动,以表面贴装元器件(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调谐器、真空开关管、光纤光缆等为重点做强电子元器件产业;以TFT-LCD、0LED等光电显示部件及相关配套器件为重点做大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以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子专用金属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产业。(4)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方向:充分发挥成都的军工优势,大力发展以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数字电视测量仪器、航空测量仪表仪器、无线电监测测向设备、电子检测仪器、分析测试仪器等为重点的电子测量仪器;积极发展以真空溅射设备、镀膜设备、真空获得设备、光刻设备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彩色显象管生产设备等新型显示器件专用设备、金属冲压件、嵌塑件、外壳及结构注塑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为重点的电子专用设备。(5)整机制造方向:坚持自主研发和招大引强相结合,以高端路由器、网络交换机、通信终端、微波通信设备、雷达、智能光网络设备、超长距超高速光传输设备、通信终端产品等为重点做强网络通信产品制造;以防火墙、IPS、IDS、安全审计、保密机、安全手机等为重点做专网络安全产品制造;加快发展以数字广播电视成套设备、数字家庭终端、数字音视频终端产品、数字电视产品等为重点的数字音视频设备制造。积极发展以下一代高清大容量光盘、存储介质、存储设备等为重点的数字存储设备。大力发展应用电子产品和装备。(6)信息服务业方向: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创新服务模式,以互联网网站服务、IP化业务、移动化业务等新一代电信增值服务,数字电视服务、信息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等为重点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以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视频游戏、原创动漫、数字音乐、电子竞技、数字出版等为重点优先发展数字媒体业;以GIS定位服务、RFID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2、做强十大产业集群(1)IC设计集群: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为主要载体,建设并完善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IP交易与保护、验证平台、共用软件、测试、流片等公共服务,培育和聚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设计企业,形成IC设计机群。(2)IC封装测试集群:以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为主要载体,以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公司等芯片封装测试项目竣工投产为契机,继续引进芯片封装测试项目,提高封装测试技术能力,形成IC封装测试集群。(3)IC制造集群:以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引进8英寸和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聚集晶圆代工生产和IDM模式的集成电路企业,形成IC制造集群。(4)IC配套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为主要载体,积极推动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和材料等上游企业,消费类电子及终端整机产品等集成电路下游应用领域龙头企业的发展,形成IC配套产业集群。(5)应用软件集群:以成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为主要载体,不断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集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工具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形成应用软件集群。(6)信息安全集群:以成都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为载体,不断强化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环境建设,依托本地龙头企业的发展,聚集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安全服务、人才培养等的企业,形成信息安全集群。(7)数字媒体集群:以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数字娱乐软件园)、成都科技一条街、高新区无线音乐基地等为主要载体,完善数字娱乐人才、研孵、测试、运营等关键环节,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集游戏、影视动漫、3D动画、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及衍生产品研发、生产和运营企业,形成数字媒体集群。(8)网络与通信设备制造集群: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聚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下一代网络技术产品、无线宽带接入设备、3G手机、光通信及智能网络设备、路由与交换设备、光传输设备生产企业和从事航天电子、航空电子、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保密通信、空管系统等军用整机和系统装备生产企业,形成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9)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群:以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形成公共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以军工电子为龙头,兼并重组,聚集关键元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电子材料等相关企业,形成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集群。(10)信息服务集群:以高新技术开发区、武侯区、都江堰等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以五城区主要商业楼宇、专业大市场、金融机构、运营商数据中心等为载体为主要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信息服务公共品牌,聚集从事服务外包(ITO、BPO)、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网站、电信增值服务、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娱乐运营服务等企业,形成信息服务集群。3、做优六大产业链(1)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原材料开发——研发设计——IC制造一一封装测试一一配套服务一一IC产品及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原材料开发环节,充分发挥四川及成都在半导体主要原材料硅的优势,重点培育多晶硅开发企业。在研发设计环节,加强信息安全、网络通信、数字电视、智能家电、IC卡、移动通信等专用、通用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开发。在IC制造环节,重点发展8-12英寸单晶硅、多晶硅及外延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多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和1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在封装测试环节,加快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等5个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的建设,促使其尽快投产达产,加大新项目引进力度;在配套服务环节,积极引进一批重点配套企业,形成在设备、材料、化剂等方面较全的配套能力。在IC产品与应用环节,积极推动消费类电子及终端整机产品等集成电路下游应用产品的开发。(2)数据传输与处理产业链。形成“传输材料一一光传输设备一一网络通信设备一一数据服务与处理一一数据存储”产业链。在传输材料环节,大力发展光纤预制棒、拉丝、光缆及配套产品,积极推动FTTH(光纤入户);在光传输设备环节,加强光通信整机及配套器件模块的研发生产,发展光通信设备制造。在网络通信设备环节,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网络技术及通信产品、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光通信及智能网络设备、路由与交换设备等。在数据处理与服务环节,大力发展数据中心服务,提供网络交换、IDC、呼叫中心、高性能计算等数据处理和服务。在数据存储环节,建设集中存储和灾难备份中心,提供集中服务。(3)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形成“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整机设计——制造代工——交易服务”的应用电子产品产业链。在电子元器件环节,重点发展表面贴装元器件(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子调谐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加强信息安全、通信、智能卡、数字音视频等应用IC的研发。在整机设计和制造代工环节,加强军事、金融、航空、汽车、智能交通、医疗、石油勘探等应用电子产品和装备。在交易服务环节,加强产品推广与品牌树造,不断完善市场营销体系。(4)平板显示产业链。形成“材料及配套——面板及模组——终端产品整机制造”的平板显示产业链。在材料及配套设备环节,重点发展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驱动IC、光学膜、偏光片、PDP保护屏、电视保护屏、触摸屏和相关设备制造。在面板及模组环节,重点引进和发展TFT-LCD、OLED显示屏及模组生产线。在终端产品整机制造环节,更有力的吸引LCD高端电视生产重心往成都迁移,积极发展手机等终端产品的制造。(5)光伏产业链。形成“多晶硅原材料制造硅锭及硅片生产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系统应用”光伏产业链。在多晶硅原材料制造和硅锭及硅片生产环节,重点发展太阳能多晶硅、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光伏超白电子玻璃等相关新型元器件。在太阳能制造和组件封装环节,积极发展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和安装等发展。在光伏系统应用环节,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引进和研发半导体光电显示技术,推动半导体光电显示产品的推广应用,为推广和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有利的条件。(6)人才培养产业链:形成“基础教育——实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力资源服务”的人才培养产业链。在基础教育环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积极引导市属高校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与成都市信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相匹配的专业,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在实用人才培养环节,不断深化“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在人才引进环节,重点引进软件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实用性人才,鼓励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中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国际交往,逐步形成了从软件人才引进、培养到人才使用、激励等相互配套的产销结合的人才体系。在人力资源服务环节,积极开展与国外教学机构、国际国内著名软件企业的联合办学,多模式、多渠道培养软件人才。、对策与措施(一)承接产业转移1.提高产业集群国际化水平。紧盯国际发展的最新潮流,将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水准、生产的工艺与标准、产品的销售市场分布等,逐步提高到跟随国际化发展的水平。积极纳入国际信息产业分工体系,承接国际信息产业的转移,逐步形成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的独特的产业集群。2.打造国内信息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发挥我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才环境优势,承接国内信息产业转移,推动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利用国内市场、国内资源的能力,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发挥我市软件人才优势,以完整的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体系为基础,吸纳国内软件研发、信息服务融入本地产业链,采取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和工业生产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推动我市软件产业链的完善和增强。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等制造业领域,强化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承接国内技术密集、具有产业推动作用、处于产业链高端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转移,打造核心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3.吸引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企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业诚信体系,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引入推动我市产业集群完善、健全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拉伸、加粗信息产业链。积极引入晶圆制造企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引入整机企业,延伸信息处理及通信制造产业链,拉长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产业链。引入针对性软件研发企业,做强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根据产业链的分解和延伸,云集具有各种职能的专业化企业,促进产业内部建立起分工协作关系,形成围绕核心产业配套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承接具有研发和技术优势的外包项目。加强人才、市场、产业链配套等产业资源要素建设,构建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移的有效承接和链式带动发展。大力扶持IT企业做大规模、扩充体量,切实提升自身的可持续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能力、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和基于国际、国内业务的吞吐能力,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积极承接业务转移。加强区域合作和园内企业合作,促进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产业集群的合作关系,提高贸易往来、交流与互动、学习与合作的频繁度,促进集群的持续发展。(二)营造优良环境1.营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协调机制,围绕发展产业集群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的界限,加强沟通协作,集聚各部门力量,形成合力。以市场的方式加大对信息产业集群公共要素的投入,通过土地、税收、财政投入、政府收购、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建设等政策手段,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对信息产业集群的投入。2.营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环境。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融资服务体系(如贷款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人才服务体系(如人力资源公司、专业化的培训机构)、信息服务体系(包括产业研究机构、市场调查公司、广告公司等)、物流仓储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等,降低信息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交易费用和运行成本。3.营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环境。不断加强安全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强化应急系统、冗灾系统,建设人员安全、商业信息安全的有效规避地震等灾害的安全服务环境。不断完善公共技术平台、信息共享等技术配套,建设投资与金融服务、专利与法律援助、税务与海关服务等一流的综合配套环境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完善以“三制一库”为核心内容的诚信保护体系的建设。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4.营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组织环境。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组织建设,实施CIO制度。在各级决策层选好配齐懂业务、精技术、会管理的政府CIO,强化政府CIO的推进责任,直接向“一把手”负责,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全面整合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强化政府CIO的完备工作方式,建立健全高效、有效的汇报通报工作方式,加强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加强项目进程和效果的评估,加强业务部门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三)打造关键载体提高集群的布局水平,打造空间物理载体。完善园区功能,建立园区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武侯科技工业园、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郫县西部软件园等为主要载体,积极组织园内企业的战略性对话,促使集群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完善园区的管理方式、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建立园内集群统计资料数据库,鼓励打造园区集群品牌,提高园区的集聚效应,推动园区建设朝着规模化、集中化、产业配套化方向发展,促进信息产业的聚集发展。提高集群的产业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载体。企业是业务转移的主流承接载体,业务转移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选择一批规模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优势明显、管理技术水平高、产品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的本土信息产业企业,集中市场、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对其重点扶持。积极扶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小企业实施调整、联合、并购和重组,实现聚集发展,着力培育大型信息产业企业集团,切实帮助企业有效提升自身的可持续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能力、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和基于国际、国内业务的吞吐能力,加速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提高集群的生态发展水平,打造集群配套载体。培育和整合本地市场,建立市场与产业互动的机制,并依托本地区位优势,加强产业和市场的辐射能力。完善产业链配套,构建起一个“功能性聚集、产业链支撑、有机化互动、生态型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移的有效承接和链式带动发展。大力推动集成电路、RFID、软件产业等代表性重大工程项目,拉动产业链的形成或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