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医案中的脾病研究_第1页
中医常见医案中的脾病研究_第2页
中医常见医案中的脾病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常见医案中的脾病研究

基于之前的辩证经验,朱夫峰教授在研究中医辩证法原理和辩证法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证为核心的新辩证体系。证素辨证中的脾病,指的是病位在脾的疾病或证型。本文试从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入手,探讨脾病的证素组合与用药特点。1中医证型全部对象均来自《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内科分册》(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内部资料),中医证型中包含病位证素“脾”的医案276例。2方法2.1数据收集分别对包含病位证素“脾”的医案的证型、药物等内容建立数据库。2.2区别方法所含证素根据原医案的辨证诊断,按朱文锋教授提出的证素辨别方法对证素进行分解。例如:脾胃虚寒证分解为脾、胃、气虚、阳虚,心脾两虚证分解为心、脾、血虚、气虚,脾胃不和证分解为脾、胃、气滞、气虚等。2.3统计分析本研究证素、药物分布频次等,均采用MicrosoftOfficeAccess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3.1综合征分布3.1.1病位证书分布频率276例医案中共涉及病位证素13项。详见表1。3.1.2病性证素的分布频率276例医案中共涉及病性证素21项。见表2。3.1.3病性证素的提取情况全部276例医案均包含病位证素,其具体组合情况见表3;全部医案中除“脾胃升降失常,传导失司,病情顽固”难以提取病性证素外,其余275例医案的病性证素组合情况见表4;全部医案的病位、病性证素组合情况见表5。3.2药物分布3.2.1药物的总分布频率276例医案共涉及药物373味,其中有89味药物的频次大于10。见表6。3.2.2气虚血虚药物的分布239例包含证素脾与气虚的医案中,居于前13位的药物及其前4位药物的组合出现情况分别见表7~8。4讨论4.1见肝之疏泄,脾主运化,则有9个病所见从“2.1”项之证素分布可以得出,与脾病位证素密切相关的前3位病位证素依次为胃、肝、肾,其中胃在276例医案中出现了83次,肝出现了79次,肾出现了78次。这就说明病位在脾的疾病,与胃、肝、肾关系较密切。脾胃互为表里,同属于土,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等脾胃生理功能的相反相成性,即是决定脾胃同病的先决条件;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协调,则气机调畅,运化自如,如《金匮要略》所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肝脾病变常易互相影响而同病;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先天赖后天滋养,后天赖先天温煦,即言脾肾关系密切,发病易相关。脾病的病性证素居前3位依次为气虚、湿、气滞,其中气虚在276例患者中出现了239次,气滞出现了85次,湿出现了76次。说明脾病的病理特点是“气虚为本,湿困为标”。李东垣称“脾为元气之本”,故脾病的主要病性为气虚。《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治,势必进一步导致脾运化失调,继而出现气滞、湿停等证。此外,脾病的病位证素多以两项常见,病性证素多集中在1,2,3,4项,而276例医案的证素组合多集中在3,4,5,6项,共244例,占全部医案的88.41%,说明临床上脾病多为复合证。4.2强以药,性以药从“2.2”项之药物分布可以看出,276例包含病位证素“脾”的医案中,居于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白术、茯苓、黄芪、党参、白芍、陈皮、甘草、半夏、当归、炙甘草,其中居于前4位中的白术、黄芪、党参均属于补气类药物,茯苓能健脾,4味共奏补气健脾之功,从以药测证的角度看,也说明脾病的主要病性是气虚。229例包含证素脾与气虚的医案中,居于前4位的药物依次为白术、茯苓、黄芪、党参等,并且仅有22例未用到此4味中药中的任一味,不到1/10,这还不排除医家选择太子参、人参、炙甘草等其它具有补气健脾功效的药物。因而可以认为上述4味中药是临床常用的“益气健脾四大金刚”。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脾病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