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县第二中学古墓发掘简报_第1页
山东城县第二中学古墓发掘简报_第2页
山东城县第二中学古墓发掘简报_第3页
山东城县第二中学古墓发掘简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城县第二中学古墓发掘简报

1989年2月,山东省陵城县第二中学在学校花园里挖了一座古墓。县文物管理部门闻讯后立即进行了调查,然后逐步报告。经省文物厅批准,由临沂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陵城县文物管理部组织,摧毁了三座坟墓(编号b1-3m)。现将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及地面墓葬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南与江苏省接壤。东周时为古郯国,古城遗址即位于现县城东北部。郯城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东南隅,205国道(青州至新沂公路)自北向南穿县城东侧沿二中门前而过。墓葬分布在二中院内南侧的操场上,此处原为缓丘状高地,后经平整,现略高于周围地面,东约500米有墨河。现河床平均宽4.5米,为季节性河(图一)。三座墓葬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无墓道。M1位于操场北侧,北距教学楼20米,长2.8、宽2米,方向72°,墓底距现地表0.7米。棺椁情况不明,仅见板灰痕迹。墓内骨架1具,头向东,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较丰富。其中青铜编钟8件,置于墓南部,部分压在骨架之上;陶磬13件,分置在中部和西部,这里还放有铜锛、铜凿、铜锯、铜饰件等;西北角有一些兽骨;陶器多在东北部,计有鼎6、豆12、鬲6、瓮9件;中部有一铜器锈蚀严重,残存两件把手,呈绳索状;偏东处放置1件铜鼎(图二)。M2位于M1南7.4米处,破坏严重。东西长2.7、南北宽1.9米。随葬品均为陶器,多已破碎,经修复后器形有鼎1、豆2、鬲2、罐1、瓮2、投壶1件等。M3位于M1南偏东88米处。东西长3、南北宽1.8米,方向70°。墓底距现地表1.2米。棺木已朽,仅见板灰痕迹。骨架腐朽,尚可辨认头向东,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置于墓南部,皆为陶器,有罐3、鬲1件。二、埋葬准备三座墓葬共出土器物83件,有铜器、陶器等。(一)蛇形铜带饰,铜带盘长长长件,5件,,形貌,设塑石墨茶饰,图4鼎1件(M1:1)。附耳,带轴,可上下活动。子母口,深腹,圜底,三蹄足。有盖,盖面微隆,中央有一桥形钮衔环,周有三个等距环形钮。鼎盖饰蟠虺纹,腹部饰一组“S”纹和一组蟠螭纹,“S”纹上下各有一道绹纹。耳、足部均有花纹。通耳高30.8、口径24.2厘米,重6230克(图版壹,3;图三)。编钟1套共8件(M1:2—9)。形体相似,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图版壹,1)。最大者通高22.2、最小者通高14.5厘米。钮为长方形,上窄下宽,两面有蟠螭纹。隧部饰有变形饕餮纹,钲部四周及篆部上下边均装饰绹纹,格内饰有旋涡纹。枚分六组,每组三枚,枚如螺式(图版壹,2;图四)。锛2件。M1:47,长梯形,双面刃。长方形銎口,銎上部外有一周箍状棱,棱下正背面均有一小圆孔。弧刃,刃角外侈。通长12.9、銎口长5.4、宽3.5、刃宽5厘米(图五,1)。M1:45,长方形,双面刃。长方形銎口。通长11.3、刃宽3.1、銎口长3.4、宽1.8厘米(图五,2)。凿1件(M1:46)。长条形,单面刃,刃残。方形銎口,銎口下两面有凸棱。通长9.4、刃宽1、銎径1.9厘米(图五,3)。锯1件(M1:50)。长条薄片状,一侧有齿,背部平。齿牙呈三角形。残长12.3、宽4、厚0.3厘米(图五,5)。合页1件(M1:52)。页体为二片,平面呈长方形,上有三圆孔。残长4.8、宽2.6厘米(图五,4)。兽面饰1件(M1:51)。两角上翘,额部附一蛇形饰,鼻部为乳钉饰,背面有一带孔方形钮(图五,6)。饰件3件,形制相同。一端为环形,两面饰有乳钉纹;一端为长方形,下部有一长方形孔。M1:48-1,通长7.3、环径3.6、厚0.8—1厘米(图五,7)。另外,M1还出土1件铜器,器形较大,因锈蚀严重,无法复原,残存两件器把手,呈绳索状,或可为铜釜。(二)黑陶衣的使用,形状为褐陶,仅有制备的暗箱鼎7件,分二式。Ⅰ式:6件。形制相同,大小有别,为盖鼎,均出自M1。夹砂红褐陶。盖面微鼓,斜直沿,周有三个凸形钮,中间一方钮,均有孔。长方形附耳外侈。鼎口微敛,沿下饰一周齿状堆纹。腹壁近直,腹较深,圜底近平。蹄足,足微外撇。M1:55,通高30.5、口径20厘米(图版壹,4;图六,1)。Ⅱ式:1件(M2:1)。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子口,平沿,附长方形直耳。腹壁近直,圜底,三足较直,根部外突。腹中部饰一周凸弦纹。通高29.5、口径21.3厘米(图六,2)。鬲9件,分二式。Ⅰ式:8件,形制相同。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通体素面。M1:32,方唇,斜沿,束颈,弧裆,柱状足。高28、口径15.8厘米(图版贰,1;图六,5)。M1:29,带盖,盖为覆碗状,敞口,上有圈状捉手。通高36、口径16厘米(图版贰,2;图六,3)。Ⅱ式:1件(M3:3)。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素面。口微侈,平折沿,尖唇,束颈,弧裆,尖锥形足。高21.8、口径18.5厘米(图六,4)。豆14件。细高柄,喇叭形圈足。分二式。Ⅰ式:7件。侈口,尖唇,浅盘,盘壁微内弧折收。M1:15,夹砂灰陶。高30.4、口径17.8厘米(图版贰,3;图六,6)。M1:17,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高30.5、口径17.5厘米(图六,7)。Ⅱ式:7件。敞口,折沿,圆唇。盘略深,盘壁弧收。M1:28,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高28.7、口径16厘米(图版贰,4;图六,8)。M1:13,夹砂灰陶,外施黑陶衣。方唇,束颈。高28.5、口径16厘米(图六,9)。罐4件,分三式。Ⅰ式:1件(M2:2)。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侈口,圆唇,短颈。宽肩,鼓腹,底内凹。高24、口径13.5厘米(图六,10)。Ⅱ式:2件。M3:2,夹砂黄褐陶。侈口,短颈,鼓腹。带盖,盖为弧形,敞口,上有喇叭口形捉手。通高34.5、口径15.5厘米(图六,11)。Ⅲ式:1件(M3:5)。夹砂黄灰陶。平沿,方唇,矮颈。广肩,鼓腹,下收为圜底。盖为弧形敞口,上有喇叭口形捉手。通高26、口径14厘米(图六,15)。瓮11件,分三式。Ⅰ式:6件。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敛口,圆唇。M1:14,斜肩,最大腹径在上部,深腹下收,平底。带盖,覆碗状。通高41.2、口径13厘米(图六,13)。M1:26,圆肩,鼓腹,深腹下收微内弧,平底。覆碗状盖。通高39.5、口径12厘米(图版贰,6;图六,14)。Ⅱ式:4件。M1:24,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口微侈,平沿,方唇,矮颈,圆肩。最大腹径在上部,下腹内收,平底。盖为弧形敞口,上有圈状捉手。通高33、口径14厘米(图版贰,5;图六,12)。Ⅲ式:1件(M1:12)。夹砂灰陶。口微侈,斜沿,圆唇,短颈,圆肩。鼓腹,腹下部微内弧,平底。盖为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弧形顶,沿折收,圈状捉手。通高32.6、口径13厘米(图六,16)。投壶1件(M2:3)。夹砂灰陶。直口,圆唇,长颈,上部饰数道凹弦纹。肩呈台阶状,矮腹下收,平底微内凹。腹部饰有六个三角形镂孔。高34、口径15.5、腹径24.5厘米(图版壹,5;图六,17)。器盖3件。M2:4,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盖面较平,圈状捉手。高7、口径13.7厘米。盆口沿1件(M2:5)。夹砂褐陶,外施黑陶衣。平沿,方唇,束颈。口径36.2厘米。磬13件。泥质灰陶,烧造火候较低。完整者10件。形状基本相似,大小有别。长59—23、宽14—7.5厘米(图六,18)。另外,出土砺石1件(M1:49),长方形,灰白色,有磨用的凹痕。长6.6、宽4、厚1.8厘米。三、战国时期前出土机制郯城二中这三座墓葬,根据其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可知其为战国墓葬。陶器多为夹砂褐陶和夹砂灰陶,质地较坚硬,说明烧造火候较高。大部分陶器外表施一层黑陶衣,个别器物饰有凸弦纹和齿状堆纹。多数陶器带盖。器形特征与其他地区同类器物相比较,即有许多共同因素,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M1的Ⅰ式鼎同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殉人墓(坑2)中出土的鼎大体近似。M1出土的Ⅰ式豆与莒南大店老龙腰一号墓出土的豆、莒县大朱家村出土的Ⅱ式豆基本相同。M3出土的Ⅱ式鬲同临沂凤凰岭东周墓出土的鬲大致相近。M1出土的一套编磬与安徽六安县城西窑厂2号楚墓中出土的陶磬略似。M2出土的投壶,在莒南大店花园村二号墓中也曾出土1件。从出土铜器来看,锛、凿、锯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形制,编钟在莒南大店殉人墓和临沂凤凰岭东周墓也有出土,其形制类同。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这三座墓葬的年代差别不大,应为同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将其年代初步定为战国早、中期较为适宜。从墓葬形制看,三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无墓道。墓葬的方向大体一致,为偏东向。由于棺椁腐朽严重,仅见板灰,葬具不清。但从残存骨架中,尚可辨认头向东,仰身直肢葬。墓葬随葬的陶器组合,除M3随葬品较少而仅见鬲和罐外,M1、M2为鼎、鬲、豆、罐或加瓮的组合,反映出这一地区战国时期墓葬器物组合形式的特点。郯城,为古郯国之地。郯国,在春秋时期系鲁之附庸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14年)被越国所灭,其境入越;后楚灭越,其地属楚。郯城二中这三座战国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