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文化之旅中的北京茶文化_第1页
京味文化之旅中的北京茶文化_第2页
京味文化之旅中的北京茶文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味文化之旅中的北京茶文化

2007年1月2日至11日,由北京老茶馆的艺术家组成的第七个“北京味文化”展览团,将北京文化、茶馆和戏曲文化带到台湾。应台湾中国道教协会的邀请,它被带到台湾,在云林县虎尾市的布袋剧院、台湾中关耿读园、台湾平林茶馆、台湾淡水红茶馆、台湾紫藤泸州茶馆和迎歌市中心进行了四次表演和文化交流。老舍茶馆独具浓郁京味、京腔、京韵特色的展演,被誉为“茶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令岛内民众看得如醉如痴,场场爆满,受到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很多台湾观众看完演出后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要到北京来看一个“原汁原味的老舍茶馆”。近日,笔者采访了赴台归来的第七届“京味文化之旅”团长王捷,听他讲述了在岛内展演的盛况。先后在岛内推出北京民间工艺大师传统绝活献技、京腔京韵文艺表演、北京市老字号商业文化展示、全聚德鸭膳大赏等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的“京味文化之旅”已届六个年头,此次赴台交流的北京老舍茶馆,则给台湾民众带去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大礼包”:奥运五环茶茶艺展示、大碗茶琴演奏、京韵大鼓演唱、川剧变脸、巧耍花坛、龙嘴壶、手工艺品鬃人、皮影戏、老舍茶馆发展史图片展,让台湾各阶层民众近距离地品味了解北京,感受北京文化的魅力。和和的美好品赏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有着一种机缘巧合:奥运五环旗的五环加白底,六种颜色恰与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名称吻合。“五环茶”旗用大佛龙井做绿环、台湾冻顶乌龙茶(青茶)做蓝环、君山银针做黄环、云南普洱茶做黑环、滇红茶做红环、福鼎大白茶做白底;而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团结、友好理念,正与中国茶道精神所倡导的“和”字异曲同工。伴随着幽雅、柔美的乐曲,“奥运五环茶”由五位身着绿、蓝、黄、黑、红服装的茶艺师进行表演,他们将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分别进行茶艺演绎,并奉献给台湾民众品赏,表现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一位先生感动地说,五环茶把台湾冻顶乌龙茶作为其中的一环,说明北京奥运会也有我们台湾民众的参与。大碗茶琴是老舍茶馆独创的乐器,由从三千多个卖茶水用的碗中挑选出的32个大小不同、各有音调的大碗组成,弹奏出的乐曲清脆、悦耳。这次老舍茶馆用大碗茶琴表演了《前门情思大碗茶》和台湾民歌《高山青》,第一首曲子把北京前门地区的人物风貌通过京腔、京韵做了生动的展现,第二首曲子则是台湾朋友们耳熟能详的,每次前奏一起就引起了共鸣,博得场下阵阵掌声。现场表演的背景被台湾媒体誉为“茶与文化艺术结合”的京味文化展演,让台湾民众大开眼界。京韵大鼓和含灯大鼓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之一,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次老舍茶馆带来的曲目是“丑末寅初”和“读书赋”。在坪林演出时,室外正下着雨,演员陈秀敏克服巨大困难,保证含灯大鼓的蜡烛不被吹灭,让观看演出的坪林民众都赞叹不已;天桥八大怪之一的坛子周传人周仁喜表演的“巧耍花坛”、青年演员张琪献上的“川剧变脸”以及茶艺师何钧表演的龙嘴壶茶技,不是魔术,却胜似魔术,令观众拍案叫绝。演出结束后观众们都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此次展演的第一场演出是在台湾布袋戏的发源地云林县虎尾镇,这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全体演员演出前进行了精心准备,反复排练直到深夜,向当地民众奉献了一台高水平的节目,博得热烈掌声。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布袋戏泰斗黄俊雄大师当晚也莅临观看演出,在现场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对展演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老舍茶馆带来的是独具京味特色的文化艺术,内涵丰富,他很喜欢。坪林茶博物馆和淡水红楼的两场演出给人的印象则犹为深刻。坪林茶博物馆被称为“茶文化的殿堂”,堪称全台湾茶叶文化及相关专业知识最丰富的宝库,它占地近3公顷,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安溪风格的四合院建筑,呈现着婉约深遂的江南庭院之美。在坪林的演出正值坪林茶叶博物馆成立10周年,京味文化展演作为当天整体活动中的重头戏被安排在室外。由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当时大家很担心是否会有足够多的观众到场,但随着演出时间的临近,人气却越来越旺,最后博物馆院内竟座无虚席,连旁边的走道里都站满了热情的观众;淡水红楼建于1899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保护建筑,红楼茶馆的客户定位在中高端商务阶层和知识阶层,所以当晚到场的观众来自不同层面,其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影视界的当家小生沈孟生先生也观看了演出。他们对节目当然更挑剔,同时也更具欣赏品位。结束后,观众们对精彩的演出报以了热烈掌声;在莺歌镇活动中心的演出,是本次在台展演活动中的最后一场,也是人气最旺的一场,到场的观众近千人。据莺歌镇陶瓷观光客客长陈先生介绍,这次活动创下了该活动中心大楼投入使用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记录。演出一结束,很多观众纷纷上台请演员签名、合影留念。虽然是在冬季,但到处都能感受到亲如一家的温馨。大活动小安排,互相配合展演不仅给台湾民众展示了老舍茶馆的现在,也通过图片和文物展,讲述了自己过去的故事。11块展版,再现了老舍茶馆的发展史,重现了当代北京的风貌变迁。每次演出前都有很多台湾同胞在展板前驻足观看并向工作人员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莺歌镇的一位赵先生在看完展板得知茶馆的营业面积已经达到3300平米,而且具备了六大茶馆形式后惊诧于老舍茶馆的巨大变化。他说,从1990年起,他共到过老舍茶馆四次,近几年没去,没想到老舍茶馆发展这么快,变得这么气派。他表示,一定要再来老舍茶馆品茶看戏。在演出休息期间,展演团成员与台湾民众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与交流,选取了包括北京奥运、中国的六大茶类和京味文化特色等方面的题目,请观众回答。参与答题的民众非常积极踊跃,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老舍茶馆特意准备了1000多粒集口感和观赏性于一体的造型茶开口笑作为奖品,发给答对的观众和现场参与活动的老人和儿童。在互动活动同时,现场还展示了皮影、鬃人和铜壶等实物供台湾民众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每次都遇到了热情的观众想将喜欢的展示品买走的要求,对此茶馆只能婉拒,并邀请他们有机会到北京老舍茶馆店内去观看更加精彩的内容。本次“京味文化之旅”受到了岛内的广泛关注,台湾多家媒体如TVBS、东森、中天、中视、民视、大爱、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等都进行了报道,其中几家媒体更是对全程进行了追踪报道。报道中生动地说:“‘老舍茶馆’代表着北京常民文化的精髓!坐,请坐,请上坐!茶,喝茶,喝好茶!现在,您不用到北京,就可以感受正宗的‘京腔京味’!嘴里有吃的、喝的,耳里有听的,眼里有看的,表演精彩之处再齐声喊几声‘好!’这时,您仿佛已是一位老北京了!”台湾的政界、文化界和茶艺界人士,都纷纷前来观看演出、品茗,还为交流内容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对展演人员的态度都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