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结合史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2、能理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结合时间线索、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对比认识古今地名。

3、能够结合教材图片、《宋书》、《魏书》等相关史料,学会分、士族、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4、会描述和解释重要历史名词:士族、南朝、北朝、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

5、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学习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意义;江南的开发。

学习难点:门阀氏族的兴衰;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自学教材(12分钟)(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西晋是怎样建立并统一全国的?(2)东汉以来,西、北边陲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内迁与西晋短暂而亡有什么关系?(3)东晋是如何建立的?士族是如何兴起和衰亡的?南朝是指哪些政权?(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为什么能够得到开发?取得哪些成就?有何影响?乐不思蜀的故事公元263年,蜀国被魏所灭。刘备之子刘禅投降,魏国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大臣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都痛哭流涕,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表示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司马炎即晋武帝。司马氏代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即“八王之乱”历时16年之久。◎八王之乱形势图少数民族内迁与西晋灭亡东汉以来,中国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羯、羌、鲜卑等。司马炎死后,西晋发生了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趁势崛起。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所灭。中国历史再次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少数民族内迁图士族王羲之与《兰亭集序》(1)关于士族的兴衰:材料一:“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兴翼戴,以隆中兴。”“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材料二:“其时士庶之见,深入人心,若天经地义然……大抵其时士庶,不得通婚”-----吕思勉《大中国史》材料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士族”阶层的什么特征?把持朝政、享有特权、担任重大官职、与庶族地主形成等级森严的壁垒。材料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材料五:(士族)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四诗句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士族走向衰落。生活奢侈腐化,不屑于事物繁琐升迁机会少的官职,不愿带兵打仗等。南朝420年,东晋将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此后170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2)江南的开发: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什么发展状况?材料二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发展原因是什么?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开发步伐加快,农业产量提高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东晋和十六国形势图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80万,“投鞭断流”,而东晋兵力仅8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前秦为何“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而战败?东晋凭什么以少胜多?前秦统治基础薄弱;军队民族成分复杂,部分民族不满前秦统治,希望其战败以摆脱统治。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指挥得当。东晋北魏孝文帝

改汉姓说汉语改汉服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认真阅读教材p30“史料阅读”和p31“学习拓展”,应如何正确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1)进步性: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引发了内部矛盾,削弱了军事力量。

隋的统一

取代北周;消灭南陈材料一:北方少数民族入主给中国北方带来了“胡化”局面……(十六国官制)大致仍以汉晋制度为本。例如诸公制度,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三省制度,地方州郡县制度……到孝文帝时就孕育出了一个汉化改制的高潮……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鲜卑共轻中华朝士”;历次党争,往往以鲜卑显贵成功排挤了汉族士族而告终……(西魏)不但恢复了胡将的汉姓,还向汉将赐胡姓……然而,胡化和汉化既是“交替”的,也是“交织”的…..北方二百年动荡至此,胡化融汇已成为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闫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结合材料并谈谈你对民族融合问题的认识。内迁民族在官制等方面借鉴汉晋制度;北魏孝文帝实行全面汉化改革;西魏恢复了胡将的汉姓,向汉将赐胡姓。各民族在交融中相互学习,不断发展;民族交融并非一帆风顺;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趋势。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前篇自主学习课堂篇

合作学习课后篇巩固练习素养篇合作学习

课时作业

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时期(1)220年,

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

,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2)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曹丕成都2.西晋时期(1)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3)316年,西晋被内迁

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280匈奴二、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替(1)东晋时期①317年,西晋宗室

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②自三国、西晋以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2)南朝时期①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

篡夺皇位,国号宋。②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

”,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司马睿刘裕南朝2.江南开发(1)条件: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表现①农业: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2)意义: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3.对峙形势: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

附近。到陈朝,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黄河南岸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主要的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

建立。(2)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2.前秦: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后被东晋击败于

,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前秦政权战败后迅速崩溃。少数民族淝水3.北魏(1)建立: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动民族交融。①措施:将都城从

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②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

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平城隋唐4.北朝(1)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2)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3)不久,

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

局面。

隋分裂割据►[补]

3世纪之交,军阀混战,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207年诸葛亮发出“三分天下”的预言。►[补]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史]“(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取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史记》►[识]西汉时江南尚未开发,还很落后。►[史]“(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书》►[识]南朝时,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释]民族交融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识]民族整合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补]迁都洛阳时空示意图►[拓]双向的民族整合民族北方少数民族汉族受影响的内容汉语、汉服、政治制度、尚和中庸的性格、以孝为先的品格、姓氏胡服、勇猛强悍的性格、高超的畜牧技术、烧烤、胡床、精湛的骑术、服饰、饮食、艺术探究主题一魏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史料一探究点一:据史料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政权更迭的特点。提示:(1)朝代更替频繁,多个政权并立,南北对峙。(2)小统一,大分裂。(3)大一统和局部统一的时间短,分裂时间长,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4)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史料二探究点二:北魏迁都至洛阳的推动因素有哪些?提示:(1)平城偏远,不利于对中原地区控制统治。(2)平城产粮不足以供应都城发展之需。(3)平城遭到北方柔然族的威胁,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4)洛阳地处中原,经济发达,有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它在中国历史上只有37年的大一统,余下的时期或是朝代频繁更迭,或是多国并存。政治上,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文化上,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小说、书法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探究主题二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史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探究点一:史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并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提示:措施:均田制。原因:百姓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严重。史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探究点二:史料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史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改革:用汉制,改汉姓。依据:鲜卑族与汉人同样是黄帝的后代,同祖。史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宏,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探究点三:依据史料,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提示: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及影响(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③各民族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改革对民族融合的影响①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④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解析:本题考查均田制的目的和作用。“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等信息是解题关键。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答案:C1.战乱对民族融合影响[识]政权更迭频繁的动乱环境,加速了各民族空间的迁移与交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2.北魏改革与少数民族封建化[史][思]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选官的标准、对象和古代政治[史][拓]①实行世卿世禄制,标准是血缘亲疏。②实行军功爵制,标准是军功大小。③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准是门第高低。④实行科举制,标准是才学与考试成绩。[随堂训练]题组1政权更迭1.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A.东汉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