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_第1页
浅析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_第2页
浅析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_第3页
浅析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_第4页
浅析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控制着互动行为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被动地位。教师的主导可以减少幼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过度的主导会使幼儿变得同质化,缺少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本文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方式的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幼儿教学理念的转变等方面对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进行研究,了解新时代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方向。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激发兴趣

目录TOC\o"1-2"\h\u引言 4一、幼儿教育的涵义及相关理论 5(一)幼儿教育的涵义 5(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5(三)幼儿教学观念 5二、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6(一)幼儿教育“小学化” 6(二)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 6(三)幼儿兴趣不足 7(四)教师对幼儿的关注有差异性 7(五)家庭教育理念存在问题 7三、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 8(一)对教师专业要求的反思 8(二)转变幼儿教师教学形式 9(三)发掘、培养幼儿的兴趣 11(四)注重幼儿的差异 11(五)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11参考文献 13引言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松,新生儿数量逐年增长,公立幼儿园并不能完全的接收所有的学龄前儿童,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接收了大部分学龄前幼儿。公办学校私立学校都面临着班级学生数量超员、教师人手不足、教师教学方法死板、幼儿不主动等问题。幼儿园课程改革《纲领》和《指南》中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总是和想象中的有所差距?为什么我们设计的课程总是不能满足全体儿童的发展需求?为什么我们只能靠“小学化”和“完人式”培养和评价幼儿?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探索激发幼儿的新教学方式,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让孩子们能在幼儿教学中充分发展学习。

一、幼儿教育的涵义及相关理论(一)幼儿教育的涵义幼儿教育是对3至6周岁以上的学龄幼儿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是指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中保育放在幼儿教育之前,关注幼儿饿不饿,渴不渴,冷不冷。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二)幼儿教育的意义在幼儿园中接受教育的是一群年龄比较小并且情感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因此在孩子教育和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幼儿园教育是很多孩子教育的启蒙,并会在孩子的未来生活中会留下很深的影响。幼儿教育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园区的管理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三)幼儿教学观念当今幼教都在谈“课程观”,课程观是什么?在课程观之前历史悠久的“教学观”又是什么?界定二者的含义对于教育实践着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幼儿教师教学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受过传统教育的我们,理解“教学观”并不难,它是指在有目标,有设计,有准备,有层次,有方法的过程中是学习者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来说就是听老师讲课,跟老师活动的标准化,一体化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即教的方法和学的效果。它的形式也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分科教育教学活动,为达到与幼儿年龄发展目标而创设的独立的教学活动。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用简要的说,则是熟知儿童的发展方向,能够把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和儿童的发展相结合,以发展儿童,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形成的教育行为。它的形式不再拘泥于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重视幼儿在自己的成长轨道上的提升,强调幼儿的学习行为在先,教师的支持引导在后。二、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忽略了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影响未来的学习生活,所以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主要是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表面化和单一化,例如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当中,幼儿园教师过于注重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提前学习小学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拼音教学为例,部分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幼儿熟练掌握有关声母和韵母方面的知识,要求幼儿对此类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无疑已经不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幼儿教学小学化的一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教学内容大多超出了幼儿的可接受范围,许多的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英语、数学等内容,另外还有要求幼儿学会背诵古诗词,这些往往都属于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往往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过早的接触这些小学化的教学内容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当孩子走入小学课堂时会因为已经学过类似的内容对小学内容的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幼儿的后续发展。(二)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长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教育仅局限于背几首古诗,唱几首歌,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大部分时候家庭教育中幼儿是被动的接受家庭的教学。填鸭式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让幼儿掌握很多自己不理解的诗歌让家长错以为自己的孩子很棒,但他们并没有想到对于一个三至五六岁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不良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孩子们“玩”的权力了。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根据提前编写好的教案来教导幼儿,教师在设计编写教案时教学内容充实丰富,有着完整的教学计划流程,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让幼儿掌握相关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但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若不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课堂教学互动就会显得死板生硬,教师设计的丰富的教案容易在教学时错误频出影响教师的教学状态,加之幼儿思想较跳跃幼儿虽然参与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却不能充分的获取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幼儿园普遍存在师资缺乏问题。幼儿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铺垫,多才多艺,耐心教导幼儿。实际中,很多幼儿园老师更换较频繁,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幼儿刚熟悉了老师,老师就因其他原因更换了,新来的老师又需要重新和幼儿建立关系;幼儿园教育中保育放在幼儿教育之前,很多幼儿园并未配备两教一保,教师除了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游戏还要花更多的经历去照顾孩子的生活,一名老师面对十几名幼儿无形中就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哪有时间去更新教学方法。(三)幼儿兴趣不足大多数的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忽略了幼儿性格的特性,不同阶段的孩子拥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而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且内容枯燥,有时还会组织孩子进行书面考试,在试题讲解过程中强调正确答案,这都是小学化的表现。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幼儿不存在所谓的升学压力,在幼儿阶段应该更关注孩子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他们只需要学习简单的生活知识,获取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幼儿教育应更多的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小学化的填鸭式教学。(四)教师对幼儿的关注有差异性每个幼儿天性都各有不同,有的幼儿比较活泼外向,有的幼儿则胆小内向;有的幼儿聪明伶俐,有的孩子则较木讷呆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偏向于外向可爱的幼儿互动,外向的幼儿受到教师关注和反馈的机会较多,而内向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视;另外有部分过于活跃调皮的孩子,则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不满情绪,在教学中产生拒绝的状态。幼儿在学校中对教师会产生依赖感,幼儿虽情感认知不全面却能明显的感受到教师对其的态度,如若不及时疏导容易在幼儿心中留下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幼儿的的差异性。(五)家庭教育理念存在问题目前,在幼儿教育中,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家庭教育理念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家长往往对幼儿有着过高的期望,把幼儿教育与一味地识字、算数、学习外语等知识文化学习等同起来,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品德、意志、兴趣等的关注。另外,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动手能力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幼儿不能很好地进行力所能及的自我照顾。而在幼儿园的幼儿教育中,往往更加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品德、兴趣的培养,而对文化知识的教学往往比较宽松一些,家庭教育理念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不同,往往使得幼儿教育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当中。“捧在手心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句话就说明了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孩子是长辈的心肝肉,心头肉。一部分家长总是站到孩子的面前,替他们扫除障碍,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一点点挫折。就拿一件最平常的小事来说吧: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模式,人员较多,幼儿与幼儿之间总会有一些小摩擦,总会不经意之间碰到摔伤,一旦出现问题以后,有些家长不理清事理,就先把老师指责一顿,或者对着做错事的幼儿大吼。尽管最后事出有因,家长也接受了老师的道歉,可是由于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变得不讲情理,变得更无理限闹,孩子们心中慢慢就形成一种扭曲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出了事有父母撑职工腰”。这一现象,使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极端的心理:目中无人,胆小怕事。三、幼儿教学观念的转变(一)对教师专业要求的反思要想对现有的幼儿教育方式进行转变,就必须从根源入手,也就是从上述的三大原因来着手解决现在幼儿教育方式所存在的问题:(1)丰富教学资源。我们要完善教学用具,不能只限于目前所有的教学用具,而是要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幼儿真正意义上的“玩起来、学起来”,例如可以开展一些适合幼儿的课外活动,攀岩、篮球、足球、轮滑等这些项目,我们都可以积极的组织,而且不会耗费过多的活动经费。(2)完备师资。教学的前提就是要老师教,学生学,而现在我国现有的幼儿师资,完全不能满足我国的幼儿发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让一个老师去面对30个甚至是40个学生,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老师没有精力教,学生也没有兴趣学,所有我们必须要完备我们的幼儿师资力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沐浴在教师所带来的春光里。(3)改变现在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我们才可以让幼儿不被过多的社会环境所绑架,让幼儿得以释放自己的天性。幼儿园可以建立了多种平台,如微博、微信、QQ群等,幼儿园就可以指导家长将幼儿每天的学习活动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度,又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些角色表演等活动,让幼儿去参加,或者是一些绘画作品展示,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发展。(二)转变幼儿教师教学形式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国际社会特别将高质量幼儿教育视为建构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志,所以,幼儿教育理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迭。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一发展目标,目标背后,恰恰是我国幼儿教育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修正的变革史,这场变革,从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面学习苏联学前教育模式反思开始,一边认识幼儿学习主体地位以及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弊端,一边将皮亚杰认知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高瞻课程等先进儿童发展理论引入国内,使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改变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二孩”“三孩”人口政策下,进一步带动社会与家庭对幼儿教育的理念创新。1、从重视“教”转为重视“学”约瑟夫·托宾等人在《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中写道:“起初,中国注重管和教,凡事严格要求,而美国注重游戏和个人选择;二十年后,中国幼儿教育目标转向了儿童主导的活动和创造性的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第一步就是对从前过度注重教师教学,相对忽略幼儿学习主体地位的模式进行反思,因为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我国社会改革开放对创新性人才的迫切需求明显脱节。基于这种反思,我国《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国家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幼儿主动活动、自主建构等观念。2、关于“怎么学”的转变(1)通过游戏学现今,很多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游戏里蕴藏着学习的价值和教学的契机,是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所以,伴随学前教育发展态势的上升,幼儿教育领域对游戏认识的不断提高,“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成为一趋势理念。从2013年开始,游戏这个词在幼儿研究领域大体呈上升趋势。(2)通过生活学目前,国际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倡导“教育是生活”。杜威提出:“教育应当关注儿童当下的生活经验,应当以现实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班级授课,以儿童的亲身经验来替代书本知识的讲授。”如果一个问题是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幼儿就会调动他全部的认知去观察、去探究、去尝试、去发现。儿童这个认知过程反过来也提示我们,幼儿教育必须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这种学习方式更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3)通过操作学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越令幼儿难忘,认知活动于是才更有效。“感官和思想相互协调,大脑活动和身体的创造性活动之间也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在这种相互感应的过程中,手的作用尤其重要。”但很长一段时期,受功利主义教育观影响,我国幼儿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简单传授,忽视幼儿的操作和探索。《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幼儿教育领域开始强调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建议在具体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对事物展开探究。3、学习目的从追求“小学化”变为追求“学习品质”学习品质近年来在幼教界引起广泛研究,成为不少发达国家的普遍追求。“美国伊利诺伊州将婴幼儿学习品质的结构划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好奇心和主动性、问题解决能力、自信心和冒险心、坚持努力和专注创造、发明和想象。”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走出幼儿园小学化的误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三)发掘、培养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为其一辈子做人打基础负责。由此,作为教师要懂得尊重幼儿,要善于发现不同幼儿在不同发展领域的差异性,不再某一方面培养目标上整齐划一的苛求每一位幼儿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注重他们有益兴趣的培养,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幼儿教育应该体现教育内容的包容性、广泛性和启蒙性,以保证幼儿教育能丰富幼儿生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以对幼儿今后学习有启蒙作用。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兴趣发掘过程中应该注重深入,研究幼儿的成长规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其发展特质的教学方式,而非在教育模式上照搬小学教育模式。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幼儿在幼儿园能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活动,并且帮助其更好地进入小学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有助于幼儿接受学习。在平时的教育中,幼儿很难集中注意力跟随家长或老师的思维,幼儿对游戏和对话会相对于死板教学更活泼些;针对这个现象,需适当化的加重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开展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四)注重幼儿的差异幼儿教育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一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以及与能力相适应的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小细节,多耐心倾听孩子想表达的意思,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由于幼儿的特殊性,幼儿教育中大部分的课程需要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游戏设计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这些不同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所以为了改变幼儿教师采用单一且灌输式的小学化教学方式,可以通过鼓励幼师多参加教育培训班、设立定向幼师专业、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提升幼师的专业素养。(五)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要加强对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于孩子的发展与成长,不能只是单纯地局限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性格、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更加全面的健康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要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加强对幼儿耐挫力、意志力的培养。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智商与情商对人的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非智力的情商因素,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影响更大。在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对幼儿兴趣、情感等因素的培养,更好地促进幼儿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来自父母的爱,会增强幼儿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使他们对生活和未来充满自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就家长对孩子的爱的问题发表以下言论:“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分量的。”超过一定分量的爱,会变成对孩子的溺爱。这要求孩子家长掌握对孩子爱的分寸,要做到爱和严合理结合,不短缺也不能越界。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家长一时办不到的事情,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去说服;对于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家长应及时教育,不迁就、不护短。另外,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全方位地关注孩子,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成绩。此外还要爱护他们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样孩子得到的将是一种充满亲情的、理智的爱,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的爱。幼儿父母要明白:“自身素质不好,就根本没有资格教养孩子。”幼儿父母要勤奋工作、诚恳做人、富有正义感,而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力求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长经常教导幼儿,要求他们对别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