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三厦杨氏补泻》通关交经法辨治杂病探析_第1页
《针灸大成三厦杨氏补泻》通关交经法辨治杂病探析_第2页
《针灸大成三厦杨氏补泻》通关交经法辨治杂病探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大成三厦杨氏补泻》通关交经法辨治杂病探析

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代前后的各种针灸文献和个人及其父亲的针灸经验。杨氏在总结过程中,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和创新,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对刺法的研究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直到现代,言针刺手法最详者仍首推《针灸大成》。杨继洲不仅具有很高的中医针灸理论素养,同时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因此他所总结的这些针刺手法,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然近人研习《针灸大成》之针刺手法理论探讨颇多,临证实践者很少。笔者对《针灸大成》中“通关交经”针法在理论上反复研习后,又在临床中不断验证,略有心得,述及于此。1“通关交经”一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提及“有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临床实践也显示,针刺感应通过一定方向和距离,达到患病之处后,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立刻镇痛、迅速解除某些功能障碍等。故历代针灸家无不把得气并气至病所看作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临床上一般常采用按、压、努、倒、添、通经接气、针向迎随等法,促使和引导经气上下出入,沿经络循行路径向患病之处传导。但在选用四肢远端穴位五输穴要使经气向心性传导并气至病所时,通常在四肢关节处针感传导阻滞而无法气至病所。如何使经气能够通关过节,古人多有论及,《金针赋》中就数度提及能够飞经走气以及通关过节的针刺手法:“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并详述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4种手法。对此杨继洲结合自己的经验在《针灸大成》中提出了“通关交经”一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描述的“通关交经法”为:“苍龙摆尾,赤凤摇头,补泻得理。先用苍龙摆尾,后用赤凤摇头,运入关节之中,后以补则以补中手法,泻则用泻中手法,使气于其经便交。先用苍龙来摆尾,后用赤凤以摇头,再行上下八指法,关节宣通气自流。”因此要能在临床中验证“通关交经法”,就必须先要掌握“苍龙摆尾”与“赤凤摇头”(又名“白虎摇头”)的操作方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描述“苍龙摆尾”法:“凡欲下针之时,飞气至关节去处,便使回拨者,将针慢慢扶之。如船之舵,左右随其气而拨之,其气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拨动,周身遍体,夺流不失其所矣。”《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描述“赤凤摇头”法为:“凡下针得气,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上,连连进针,从辰至巳,退针;从巳至午,拨左而左点,拨右而右点,其实只在左右动,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一般认为苍龙摆尾属于浅而大摇,而赤凤摇头属于深而小摇。张缙教授曾经提出“苍龙摆尾”的术式:“进针、得气、守气(气至关节不传),将针柄倾斜(针尖向病所),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摇动”。“赤凤摇头”的方法:“立针(微斜)、深而小摇,形似手摇铃。术中主要因素:摇、进圆退方、左右、振,此摇主要表现在针尾,是一个“点振”(有停顿)方式(摇中停是点振)”。而操作“通关交经法”必须同时用“循摄”,“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大段之法,驱而运之,仍以循摄爪切,无不应矣,此通仙之妙。”根据以上要点,笔者经临证多次实验,仅偶可出现预期感传。但在四肢远端穴位做向心性传导的气至病所时,常常出现无法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现象,针感传导也常常无法通过四肢关节处。笔者后经参考诸多前辈的文献,如陆瘦燕在“《金针赋》增注”一文中,将“退针至人之分,待气沉紧,倒针朝病,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在其中矣”,“增注”并进一步申述指出可将“三才补法”或“三才泻法”结合“飞经走气”调气法以进行操作的原则60-61。又经反复研习《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以临床实践引伸并验证了将“通关交经法”与“运气法”“提气法”三者结合的观念,稍能掌握“通关交经法”中之诀窍。2先泻后补,先补后补《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将“运气法”描述为:“能泻,先直后卧。运气用纯阴,气来便倒针,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凡用针之时,先用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满,便倒其针,令患人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疼痛之病。”《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将“提气法”描述为:“提气从阴微捻提,冷麻之症一时除。凡用针之时,先从阴数,以觉气至,微捻轻提其针,使针下经络气聚,可治冷麻之症。”《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在“提气法”之后,杨继洲还提及“若关节阻涩,气不通者,以龙虎大段之法,通经接气,驱而运之,仍以循摄切摩,无不应矣。又按扪摩屈伸,导引之法而行。”这让笔者兴起将“运气法”或“提气法”与“通关交经法”结合的想法。“运气法”的要领为“先提插以泻外邪,后引气至病所,以除壅滞”,“提气法”的要领为“先泻邪气出,后补谷气至”。而《针灸大成·神应经补泻》中说“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针灸大成·神应经补泻》所说的先泻后补,与“提气法”的“先泻邪气出,后补谷气至”有异曲同功之妙。《灵枢·终始》则提出“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补则益实”“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故曰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减,病必衰去矣。”笔者的体会则为当先泻外邪,待谷气至之后,再以过关过节飞经走气手法使气至病所,则更能在临床中体现“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即时效果。控制针感的传导方位,基础针感在麻的基础上先使针感向一般部位传,然后再改变操作方法,控制针感使向预定的方位传。若要促使向心性传导而气至病所,先任其向四肢远端传去,待到达末梢后,再继续运针便会产生向心行传导。此种操作方式与先泻后补亦有神似之处,在引导经气气至病所时可参考运用。若在针刺四肢穴位向心性传导针感时,得气后渐渐将针提退至天部,并随即扳倒针柄,呈45°左右。若要针感向离心性传导,应提退针在人部与地部之间,不用扳针,或扳倒在15°左右。在操作“通关交经”的苍龙摆尾时可以参考其观念而于天部浅而大摇,而当操作赤凤摇头,进圆退方时的针尖则要形成相对的深而小摇。3将针注至夫久患偏枯,通经接气之法据以上要点,笔者在临床上操作“通关交经”针法,则可以明显提高在四肢远端穴位做向心性传导时通关过节、气至病所的几率。以颈肩综合征为例,取穴为胆经之阳陵泉;操作:先以左手揣切穴位,稍重而多按,找到最敏感的穴区后,右手持40~50mm毫针轻而徐入,当出现得气感之后,再辨其是否为紧而疾的邪气,若为邪气则先微捻轻提其针,使针下气聚并先泻邪气出,此时若出现离心性的针感传导,则任其向四肢远端传去,当出现徐而和的谷气,或体会到已补而实已泻而虚的谷气至时,渐渐将针提退至天部,但仍然保持得气感,并随即扳倒针柄,再边以押手闭其下气,刺手则先操作苍龙摆尾9~18次,待针感行至膝关节内时再操作赤凤摇头9~18次,边配合押手做循摄爪切。通常在操作赤凤摇头时,患者即出现一阵一阵隐隐向上的针感,当押手做循摄爪切之后,则会出现通关过节的现象,不过往往针感传至腰部之后,则会以隐性感传方式跳至肩井穴处,此时患者颈肩部的不适或酸痛感即可缓解或消失。少数病患在操作通关交经手法时,并未出现明显的循经感传现象,但症状明显缓解和改善,仍可视为有气至病所的效果。操作时间可以参考《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学术经验选·金针赋增注》:“至夫久患偏枯,通经接气之法,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七寸(原为“五”,据《流注指微论》改”74,若进行数分钟的操作之后,仍未出现通关交经的感传时,则不宜继续操作以免过强的刺激造成病患的不适感。4最大适应证临床上应用“通关交经”针法针刺得气并使其气至病所的常用腧穴和适应证:①阳陵泉:针感可向同侧足胫部、大腿、髋部,经腹胁上行至同侧肩部、颈部;适应证:颈肩疼痛、胁肋痛、足胫、大腿、髋关节疼痛、麻木等。②足三里:针感沿胃经上达上腹部,下达至足背;适应证:胃痛、腹胀、泄泻、消化不良、下肢痹痛等。③委中:酸胀感传导致腰背部;适应证:腰背疼痛、下肢痿痹等。④三阴交:针感可向同侧足胫部、大腿内侧,经腹股沟上行至下腹及少腹部;适应证:腹痛、腹胀、痛经、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尿等。⑤合谷:针感可向同侧手臂部、上行至同侧肩部、颈侧部、头面部;适应证:头痛、面痛、齿痛、面瘫、臂痛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仅依从《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通关交经法”中描述的方法操作不容易出现通关过节、飞经走气的效果,这也许是导致后世越来越少有人在临床中应用的原因之一。若能将杨继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