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散文高考真题_第1页
2023年散文高考真题_第2页
2023年散文高考真题_第3页
2023年散文高考真题_第4页
2023年散文高考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1010页2014一、[2014·安徽卷]1~4题。独木舟之道[美]西格德·F.奥尔森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一样,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满足,小舟敏捷灵敏,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快。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便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闲适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单独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灵巧和士气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布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推测,但但凡生疏独木舟水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陡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局部,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快就足矣。荣耀。毫无约束的漂流和探究,那种感觉是大船永久无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便沉醉于淡忘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天地时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洁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⑨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行分。(选自生活·读书·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有删节)1.依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怜悯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4分)迎风破浪: 冲过急流: 2.请解释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答: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很多旅者结伴而行。答: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行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答: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8分)答:二、[2014·北京卷]5~8题。废墟之美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患病破坏或灾难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假设用世界学问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在欧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发人们对艺术制造的热忱。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赏识习惯。于是各地残缺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人们心中萌发了。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奇特和奇特,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抱负。第三股推动力气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才智和力气“年月的长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才智和巨大的辛苦,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建筑。90年月以来很多大拆大建大事,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赏识废墟之美》)5.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两项是(4分)( )(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订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废墟”这一语词的错误会释。中国的长城废墟分散着岁月沧桑,如同希腊卫城废墟一样,给人以一种“悟性的陶醉”。废墟遗存往往透露着前人的非凡才智和巨大辛苦,从而带给后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共鸣。对废墟的认知事关国人审美意识的改进,也有利于“修旧如旧”文物保护观念的普及。文章既蕴含着历史感兴,也渗透了现实关心,表达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素养的热望。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3分)答:文章勾画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6分)答:。(5分)答:三、[2014·大纲全国卷]9~12题。听雨叶延滨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照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信任,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送,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馆,房子是木构造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宠爱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1966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每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啊,这或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赏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枯槁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欢快,这种欢快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欢快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有删改)9(4分)答:解释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答:(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答:(6分)答:“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依据全文进展分析。(8分)答:四、[2014·福建卷]13~15题。祖屋农人祖屋,是我内心深处最鲜活的那一处,秘不示人,只怕她遭了风雨的侵蚀,抑或因晾在空气下而变质。在我心中,她由高大到矮小,由缤纷到简洁,由喧嚣到安静,到后来始终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枕边的一颗泪珠。屋的隐秘。接下来,便用小小的身躯,摸爬丈量着这个宅院„„祖屋的大门朝东南。所谓的大门,只是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而已,柴扉上钉着小扣,上着一把几乎锈透了的老锁,其实只是做做样子。主屋是三间西屋,石头砌垒的底层墙上,土雨侵蚀,一条条的细槽沟和窄缝遍布其上,斑驳着岁月的手艺。祖屋中,正正值当四平八稳地摆着一张八仙桌。记事起,就觉得爷爷除去到院里纳凉、到地里干活之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桌子右边——也被我们称为“上首”——他那把椅子。相互让菜、敬酒、劝酒,奶奶则带着她的儿媳们张罗忙活。大桌子的旁边,是在农村被称为“憋来气”的土炉子,也是我印象里最暖的所在。冬天里,往炉边一凑,仿佛冻透了的手脚、冻得通红的鼻头和接近透亮的耳朵瞬间被暖了过来,黄的煎饼,至今烙在我的脑海里,抠都抠不掉„„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回来,我同劳碌着的燕子有过一次对话,刚刚北归的它,身上还附着南方的暖意。我对燕子说边对我说。噢,原来也是在变的。那时候,无论上学还是上班,在外面游荡累了,总要回祖屋住上几天。每到早晨,爷爷情——原来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话头来打破这农家院的安静罢了低的说话声,或许是我全部关于家乡的记忆中最难割舍的情愫。后来,没有了人气养着的祖屋,再也打不起一点点精神来。就像当年我的祖父,坐在他在我心上。风,抚着我的耳朵,轻轻告知我她也常常思念过去。”(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7月13日)13.以下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的两项是(5分)( 祖屋深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担忧“她”被侵蚀或变质;祖屋曾是“我”“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石头砌垒的底层墙”“厚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写出了祖屋的简朴、雅致与厚重。文中写祖屋里的八仙桌及发生在它四周的生活片段,点明“爷爷”在祖屋中的中心地位,表现了“我”家的和乐融洽。祖屋里的“土炉子”是“我”记忆中最温和的地方,它既可取暖又可烙饼,用它烙的煎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文章生动描绘了祖屋形象,突出“她”的可亲得意,借此强调“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文中借“燕子窝”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请简要说明。(4分)答:请依据文本,探析“她也常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4分)答:五、[2014·湖南卷]16~19题。粮食学群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照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行或缺的事情。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猎取阳光,最终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的东西。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终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雷劈。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大事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快活,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终晚餐。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抖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下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巧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行一世的骄傲。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敬重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敬重自己呢?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重、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那时候,我们厌烦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打算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2013年第10期。有删节)16.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4分)答: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5分)答: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6分)答: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六、[2014·山东卷]20~23题。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出那严峻的创作态度和贵重的才华。更修整得焕然一,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大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按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加了焦急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常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重安静的气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终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似乎是怕他独居孤独,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超群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画出来的轮廓,和今日是格外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适宜的。这里还修了一个文物陈设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假设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发出暗香的红蕖,往还追赶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人的宏大处缩小了。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20.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答: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2分)答:悄悄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地。(2分)答: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的生疏?请加以概括。(4分)答:[答案]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峻的创作态度。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③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4点即可)要全面地生疏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发?(6分)答:七、[2014·四川卷]24~27题。山水及自然景物的赏识郁达夫与人生的心情。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黄昏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假设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颖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贵重最可口的菜,假设每日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自然的与人类有不行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赏识,也没有赏识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赏识,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寻常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竟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消遣,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赏识,并且还视假设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宽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