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森林可持续_第1页
第七讲森林可持续_第2页
第七讲森林可持续_第3页
第七讲森林可持续_第4页
第七讲森林可持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森林可持续第1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中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森林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森林不仅持续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木材等多种有形产品,而且保存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物种基因资源和碳储量,因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森林还在保持水土、防止沙漠化、防治污染及恢复退化与受污染危害土地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即森林资源同时具有经济生产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第2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1.森林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第五次(1994~199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43%。2011年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5.6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1.6%。从总量上看我国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从1993~1998年,我国森林面积由13370·35万hm2,上升到15894.09万hm2,在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世界第5位;

2014年我国森林覆盖率21.63%,我国森林面积蓄积量由101.73亿m3上升到112.67亿m3(其中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24·88亿万m3)列世界第7位。但是,从森林人均占有量看,我国则属于少林国家之一。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0.13hm2,仅排在第119位,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1/4);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5m3,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72m3的12·5%。只有世界的1/7。第3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森林类型多样,种类繁多中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齐全,横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5个气候带,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我国森林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的特色。据统计,木本植物中乔木树种有111科2800余种,其中木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近1000种。我国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中国东部湿润区分布着各类森林。最北部寒温带为落叶针叶林,向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林区在中国面积最大,局部地区还残存着世界上其他地方早已绝迹的小片“活化石”林——水杉、银杉、银杏等,此外还有水松、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杜仲等树种为中国所特有。南部有热带的半常绿季雨林、雨林和红树林,并引种了一些热带植物,如橡胶、油棕、剑麻等。中国竹子近300余种,占亚洲竹子总属数的70%。第4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分布特点是边疆省区多,内地少;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少,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地区多;东北和西南地区较集中,东南和华南地区次之,西北地区较少。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从1993~1998年,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由13.92%上升到16.55%,平均提高了1.43个百分点,但也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48个百分点;全国所有省区市的森林覆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分布极为不均(表14。1)。例如,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西北六省森林覆盖率只增加了0.17%,仅为全国平均增长量的1/10,而东南沿海水热条件比较好的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增幅显著。目前,新疆的森林覆盖率仅为4.24%,而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却高达65.95%,居全国之首。森林学家认为,一个国家要保障健康的生态系统和经济,森林覆盖率必须超过40%。森林稀少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第5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我国各省2013年森林覆盖率如下:(全球森林覆盖率为31%)福建省65.96%,江西省63.1%,广西61.8%,浙江61.5%,台湾58.8%,广东58.2%,湖南57.34%,海南55.38%,云南54.64%,贵州48%,黑龙江44%,吉林42.4%,重庆42.1%,陕西41.42%,辽宁40.23%,北京40%,湖北38.4%,四川35.3%,澳门30%,安徽27.53%,河北23.41%,香港22.55%,河南21.5%,内蒙21.03%,山西18.03%,山东16.73%,天津16.65%,江苏15.8%,宁夏13.6%甘肃13.42%,上海13.13%,西藏11.98%,,青海5.63%,新疆4.24%。第6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7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

现状问题我国古代曾是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历史上曾有一半的国土被森林覆盖。但随着人口增长,大量毁林垦荒,逐步变成了一个少林的国家。1948年全国森林面积只有80.82万km2,森林覆盖率为8.6%;解放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进行造林绿化工作,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快,基数大,森林资源相对减少。长期以来木材总消耗量大于总生长量,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1977-1981年),年均森林资源赤字1878万m3;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年均森林资源赤字1537万m3,直到1990年我国才消灭森林赤字(1988~1990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消耗量调查结果表明),初步扭转了多年来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的被动局面。第8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据第四次(1989-1993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亿hmz,森林面积1.3亿hm2。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hm2,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m2,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0%,是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较低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13.92%,明显低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6.0%的水平。全国林木年均净生长量3.99亿m3,年实际消耗量3.44亿m3,人均木材消耗量0.12m3。第9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据第五次(1994-199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成绩显著,森林面积、蓄积量继续保持双增长。与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相比,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森林面积净增1370.3万hm2,森林覆盖率净增1.4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6亿m3,林木蓄积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但是,我国还有荒山、荒滩没有绿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趋势尚未遏制,生态环境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第10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各林种比例现状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未含台湾)林种结构按林地面积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竹林、特用林。从实际情况分析,用材林面积过大,防护林和经济林面积偏小,不利于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第11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林龄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继续减少,这对后备资源培育构成极大威胁;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比重大,其面积占全国林分面积的70%以上,用材林中,中、幼龄林面积占74.4%;人工林中的幼龄林比例高于85%;采伐消耗中,中、幼龄林面积占78.5%,蓄积占57.7%,可采伐利用的可及资源仅有12亿m3,近期可供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偏少。加上大量人口增长和迅速的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使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都将面临森林资源短缺的局面,必将影响其社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第12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林地生产力较低,病虫害严重我国林地生产力低下的主要表现是林地利用率较低,残次林多、单位蓄积量少和生长率不高。林地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林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林地利用率低于第三世界的平均数,更低于林业发达国家水平。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2%,有些省份甚至低于3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先进的林业国,不仅具有较多的林地面积,而且对林业用地的利用也充分。如日本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6.2%,瑞典为89%,原苏联为90.4%,联邦德国为97%,芬兰甚至全部林业用地都覆盖着森林。第13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我国残次林多。除台湾、西藏东南部和大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神农架等山区有成片的原始林地,大部分地区的森林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演替成次生林,并且仍在增加。我国森林单位蓄积量和生长率均不高。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为9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81%。林分生长率2.88%,每公顷年生长量只有2.4m3。第14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森林病虫害及火灾严重。2002年,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847万hrfl2,比上年增加16.1万hm2。其中森林害虫687.5万hm2,病害81.0万hm2,鼠害78.5万hm2。此外还有荒漠林、灌木林、胡杨林、天然次生林病虫害发生面积344万hm2。主要病虫害种类有: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及松树杨树食叶害虫等。2002年,我国共发生森林火灾7527起,其中森林火警4450起,一般火灾3046起,重大火灾24起,特大火灾7起;受害森林面积47630hmz,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3%o。与前三年年均值相比,森林火灾次数上升了27.5%。第15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人工面积大,但质量有待提高2000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达4666.7万hm2,人工林蓄积量m.1亿m3,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但全国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还不到整个林分平均水平的一半,质量有待提高。第16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与利用的对策面对可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我国启动了“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及“中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工程,为确保中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今后应采取如下对策。第17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能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有形产品,并使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得到维护和不断改善;同时要求对森林资源采用资产化管理,从而使森林资源的有形产品的价值直接体现在经济系统之中,而景观、游憩等的价值则体现在社会文化系统中。

第18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就是加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就是正确掌握森林资源消耗与生长变化动态,对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利用实行监督、管理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同时严格监督与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强现有中幼龄林抚育间伐,增加木材供应量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在近期,我国应着重搞好“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第19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资源,首先要坚持多林种、多树种、多形式、多层次的植树造林,以扩大森林面积。利用南方、华北和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势,加快生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加强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以较短的时间达到供给木材的能力,弥补国有林区木材减产所造成的总量缺口,促进木材生产格局从北方向南方、从利用天然林向利用人工林转移。通过工艺成熟的人工林的采伐利用增加木材供给能力。

第20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其次,要建设地域布局合理、生产力高、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资源体系和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积极抓好10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三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实现中国森林生态环境体系的覆盖普遍、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整体效益最佳的局面。同时,还应抓好森林资源集约经营,提高森林单位面积生产力,以增加森林资源内涵和森林资源质量。第21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多功能开发,包括维持森林景观、提供游乐机会、保存原始林相、提供动植物生态环境、治理森林环境、生产木材及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这对于人口众多,森林资源相对贫乏,可用资源十分有限的中国来说相当重要。第22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为此,要进一步开发新的森林经管资源,把以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办成林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林产工业,扩大木质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范围,提高综合利用率;合理利用非木质森林资源,提高林化工业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创汇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林木、林地为主体的自然资源,发展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实行林农结合、林牧结合、林纸结合、多种经营,向规模和效益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的“三足鼎立”的局面。第23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4.适度利用和参与开发海外森林资源为弥补国内木材及林产品的结构性短缺,应积极拓宽进口渠道,除继续从美国、俄罗斯、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进口针叶林材和从马来西亚、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加蓬、印尼、加纳、新加坡等国进口热带原木外,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进行海外森林资源开发,我国在巴西森林资源开发中已经盈利、加蓬森林资源开发完成立项、俄罗斯远东赤塔地区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启动的基础上,加大与南美、非洲及东南亚合作开发的力度,适度进口以珍贵树种为主的大径材和高档纸浆及其制品等产品,并力争以合作方式参与开发国外森林资源。第24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5.加强林业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加大林业科研深度和广度,在优良品种、集约经营、产品利用、节约代用等方面狠下工夫。如我国竹林资源丰富,应提倡以竹代木,加大竹地板开发力度,以竹胶合板及竹制板材在建筑、维修、交通、水利等领域代替木材;加大藤制品开发步伐,让藤椅、藤床等逐步走进家具市场;以塑料、石料、钢材、石膏等替代建筑市场中的木材等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第25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6.建立林业经营新格局按照森林资源的经济、生态双重功能和社会结构性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原则,重新构造森林经营格局,重点抓好商品性林业,全民兴办公益性林业,加快建设兼容性林业。同时,应理顺营林与司法的关系,建立林价制度,逐步建立森林市场,实现林工贸一体化,探索林业发展新格局,按照林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扩大木材综合利用,提高原木的加工利用率;确定主导产品,划定原料基地,注重发展以伐区剩余物为主要原料的小木制品厂,建立从原料到产品的完整经营体系;注重加工增值,充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和木材资源,搞好木材的深加工、精加工及综合利用,发展系列产品,为中国森林资源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第26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7页,课件共59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